來源 | 募格學術撰寫
編輯 | 學術君
大家還記得我們前兩天報導的,做出碩博水平科研項目並奪得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三等獎的小學生嗎?
昆明市一名小學六年級學生發表結直腸癌相關研究獲得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三等獎一事,引起公眾熱議。有網友指出,該研究遠超小學生能力範圍,「或涉嫌學術腐敗」。
7月13日,雲南省科協回應稱,獲知此事並正在了解相關情況。
此外,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7月13日發布一則聲明稱,經初步核查,該獲獎項目學生是其所研究員之子。
這個小學生到底是科研神童還是另有玄機我們先暫且擱置,當時這篇文章下面,熱評第一是這麼說的
這也勾起了小募的好奇心,於是去查閱了下,結果發現更有意思的是,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獲得一等獎的是重慶區域的彭同學,其參賽作品居然與某碩士生的畢業論文高度重合。這樣的一等獎,是不是有點荒誕不經了?
一等獎與碩士生畢業論文高度重合?
在官網上,我們可以看到,題為「二氫楊梅素調節肝臟脂代謝及細胞外基質生成的作用研究」的作品拿下了一等獎,獲獎者是一名高中二年級的學生,彭同學。
然而,經公眾號丁香園調查發現,這個作品的諸多圖片竟與來自陸軍軍醫大學的一篇碩士論文裡的圖片一模一樣!
圖源:陸軍軍醫大學
小募在知網上也找到了這篇論文
湊巧的是,這篇碩士論文的作者和指導老師,同樣也是上述項目的指導老師。
圖源: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官網
在比賽項目的詳細介紹中,沒有一張彭同學身著實驗服的擺拍照片,而是洋洋灑灑 20 多張「硬數據」的圖片,深刻詮釋了科研要用數據說話的準則。
然後,如果我們將這篇獲獎項目介紹和碩士論文進行比對,可以看到彭同學項目裡的不少圖,都來自這篇碩士論文的第二部分「二氫楊梅素對 TGF-β1 誘導的大鼠肝星狀細胞活化的作用研究」。
比如一模一樣的 ELISA 標準曲線。
還有毫無差別的細胞增殖活力和細胞凋亡的結果。
細胞周期和免疫螢光的結果也不例外。
其他相似圖片還有很多,此處不再一一列舉,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自行查閱。
基於此,我們先來個合理的猜想
,那就是彭同學與上述的碩士論文作者和導師一起完成了這個項目,然後得到的這些數據,彭同學靠此完成了一篇文章獲得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碩士同學靠此寫完了自己的學業論文。
可是,等等,好像有哪裡不太對的樣子
,對此,我們先查閱下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的參賽要求。
既然項目奪得了一等獎,那我們先看看評審原則
圖源: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官網
可以清楚的看到第一,參賽的項目選題必須是【作者本人】提出,選擇或發現的。第二,設計中的創造性貢獻必須是作者本人構思、完成、主要論點的論據必須是作者通過觀察,考察,實驗等研究手段【親自獲得】的。
也就是說,彭同學在該篇文章裡,必須起到主導作用。
然後我們再看看陸軍軍醫大學的碩士學位論文要求。
在論文的基本要求裡,我們看到有如下這條,論文中有關與指導教師或他人共同研究、試驗的內容部分及引用他人研究成果的部分【要明確說明】。
那麼現在很矛盾的現象出現了,按照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的規則,那麼文中這些數據圖都應當是彭同學通過實驗得到的。那碩士論文裡同樣使用這些圖,就應當做出標註,小募在查閱了該碩士論文後,全文並未提到彭同學對此有何貢獻。
如果按照碩士學位論文的要求,那麼這些數據圖應當是碩士生實驗做出的,那彭同學的使用,是否違反了大賽的評比要求呢?
背後可能涉及到掛名問題這是否涉嫌學術不端?
其實,在這矛盾的現象背後,也有網友提出了這樣的觀點。
其實掛名現象,在碩博圈內,發生的很多。
在導師匿名評價網上,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一些學生的控訴,諸如導師在學生的論文上硬加上別人名字之類的。
圖片來源:某導師評價網
圖片來源:某導師評價網
而且我們以前也報導過這樣一個事,為了一篇SCI論文的一作署名,名校碩士狀告了導師。
大致經過就是,學生認為,導師利用自己實驗得出的數據撰寫成稿,成為論文第一作者,侵犯了自己的署名權。於是,將導師告上法庭,希望法院認定自己是論文的第一作者。
說到這裡,想必很多研究生朋友們都有一肚子的話要說吧?
如果研究生在論文一作署名上吃了虧、受了委屈,有人會忍氣吞聲、委曲求全,畢竟涉及到一作,利益相關的大多是自己的導師、領導,甚至有人會這樣安慰自己:只要能順利畢業就好,沒必要三六九分得清清楚楚。
於是乎,類似研究生的論文被硬塞進幾個作者,研究生的實驗數據被共享給別人的事屢屢發生。
但是即使這樣,由於導師與學生的關係中處於絕對的優勢地位,很多學生也都敢怒而不敢言,畢竟人在屋簷下。
而這次獲獎的彭同學的作品,大家覺得是不是和上述情況有異曲同工之處呢?
作品背後數據到底是誰實驗?誰做出的?我們尚不得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用了別人的數據而由此獲利,是不符合比賽的規則要求的。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又何嘗不是學術不端?
7月15日,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組織委員會秘書處通過官網發布了則聲明,聲明中稱:
近日,關於質疑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個別獲獎作品的網絡報導引發社會關注。我們對此高度重視,已成立專項調查工作組進行核查,責成並督導相關省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組織單位對有關情況進行全面認真核查,並對相關調查進展作進一步核實,相關情況將及時向社會公布。
該聲明表示,如發現違反大賽規則問題,將依規嚴肅處理,絕不姑息。我們將以此為契機進一步完善大賽評審規則與程序,強化監管機制,更好引導和規範青少年參與科技創新實踐活動。歡迎社會公眾繼續監督,共同促進大賽持續健康發展。
我們也希望大賽能落實到位,回歸到它舉辦的初衷。
本文來源:募格學術撰寫
參考來源:丁香園、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官網、知網、百度百科、募格學術此前報導等。
轉載本文請聯繫原作者獲取授權,同時請註明本文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