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趙利民,男,漢族,1963年生,山西省稷山縣人,愛好寫作。在《作家》《山西日報》《咱們村》《生活晨報》《山西農民報》《山西人口報》《大同礦工報》《作家新幹線》《鬱江文藝》等報刊、公眾平臺發表小小說、散文、詩歌多篇。現任山西省侯馬市城市發展投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我的嶽母
農曆六月,對我們家庭來說,不是個吉利的月份,我的幾位親人——我的親爺爺、爸爸、嶽父、嶽母,都先後在這一月離開世界。
我的嶽母大人,生前中等身材,體態微胖,短短的頭髮,飽經滄桑的臉上,總是掛著慈祥的笑容,顯得和藹可親,溫和善良。
我的母親和我的嶽母,娘家是一個村,雖然不是一個巷,但我的外祖父解放前(閻錫山山西當政時期)當過幾個縣的縣長,在他們村老一輩印象中,非常有名望。以前,自行車很少,老一輩人,特別是家庭婦女,絕大部分小時候家裡沒有自行車,長大後也不會騎自行車,因此,婦女們去娘家主要靠步行。我母親和我嶽母在去娘家的路上,有時碰到,相互認識,儘管不是太熟悉,但知道是一個村,彼此打招呼,經常寒暄幾句。我愛人大舅是公辦人民教師。在我們村學校當老師時,吃派飯到過我們家幾次,因和我母親娘家是一個村,有共同話題。加上我們姐弟幾人,在學校學習成績非常優異,愛人大舅在我父母面前對我們兄弟幾人學習成績讚不絕口,聲稱他們培養了幾個優秀的孩子。
我和我愛人經人介紹認識後,當時我母親得腦血栓後遺症,病情已經開始加重,不能發表任何意見,倒是我愛人大舅和嶽母對我們家情況,知根知底,非常了解。我的嶽父、嶽母都是非常大度的人,知道我家的情況,我的母親有病,我的哥哥們剛參加工作,我的弟弟還在上學,經濟緊張,在我和愛人的婚事上,從沒有提過過分的要求。因此我們的婚姻進展非常順利。
我與愛人結婚後,因為剛結婚,小夫妻還在磨合期,不可避免在生活中,對一些事情會產生不同看法、意見,分歧、爭議和矛盾,磕磕絆絆,在所難免。每次愛人回到娘家後,嶽母總是數落愛人不是,偏袒與我一方;我雖出身農家,但生活方面,吃飯十分挑剔,每次我去愛人家,嶽母總是儘可能做些我愛吃、可口的飯菜,作為晚輩,有時我都感到非常過意不去;我們兄弟幾個高考制度恢復後,都在外地上學、工作,父母的衣服主要靠我姐張羅。
前多年,我姐孩子多,加上婆家離我們村較遠,有時忙不過來時,由我愛人張羅,因我父母穿得都是中式(老式)衣服,我愛人有時不會做,常常讓我嶽母幫忙裁剪製作;我們結婚沒多久,我母親的病情逐漸加重,我父親因要全力照顧母親生活,家裡的重擔落在了我們頭上。我們生孩子、蓋新房、新院,地裡莊稼夏收、秋種,嶽父母一家,無論人力、物力、財力,全力支援,幫我們家庭度過了困難時期,使我終身難忘。人生一輩子,無論是達官顯貴,還是草根平民,恐怕無一例外都得過他人之助,儘管助力有大小,助力有遠近,我們應該銘記在心,學會感恩。幫助我們的人,他們是雨中送傘之人,他們是雪中送炭之人,他們是暗夜蒼穹中閃爍的北鬥星辰,值得我們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
稷山板棗中外馳名,稷山蜜棗在國內外佔有一定的市場。每年紅棗即將成熟季節,蜜棗廠開始加工蜜棗,村裡老百姓開始劃棗,按斤計酬。有一年,嶽母領到棗後,天氣炎熱,青棗個別腐爛。因剛下過雨,嶽母用下雨水淘棗。可能是因為雨水太涼。嶽母淘過棗後,手和胳膊開始發腫,關節疼痛難忍,儘管跑了多家診所和醫院,但吃藥、治療後,稍有緩解,之後疼痛依然。有一天,家裡人聽說鄰村有一家人,從外地發來一種止痛特效藥,雖然沒有國家正式醫藥批號。但嶽母服用後,立竿見影,疼痛消失。只是不能去根,好在此藥不是太貴,老百姓承受得起。因為有效,嶽母一直服用。
突然有一天,嶽母發病,送到稷山縣人民醫院,醫生經過診斷、了解,嶽母得的是類風溼關節炎引起的腎病症候群,追蹤罪魁禍首正是服用鄰村止痛藥引起。該藥是一種激素藥,服用後,馬上見效,但長期服用,有較大副作用,損害了腎器官。稷山縣人民醫院醫生、專家千方百計進行治療,無奈嶽母病情不見好轉,越來越重,後來連腎透析也做不成。嶽母住院期間,我動用社會關係,先後邀請侯馬市人民醫院、臨汾市人民醫院有關專家、醫生,到稷山人民醫院,與稷山縣醫院專家、醫生對嶽母病情多次進行聯合會診,但因嶽母病入膏肓,醫生無力回天,嶽母大人還是於2011年農曆6月19日,撒手人寰,享年75歲。
嶽母啊,我們竭盡全力,想留住你,多活幾年,在你面前侍奉盡孝,來報答你的恩情,但天不遂人願,病魔無情 ,還是奪走了您的生命。您的去世,我們永遠失去了一位忠厚的長者,在今後漫漫的歲月裡,留給我們的只有無盡的回憶和思念……
嶽母一生為人和善,待人寬厚,性格溫和,矜持內斂,真誠為人,樸實無華;嶽母一生情系家人,勤儉節約,疼兒愛女,任勞任怨,從不向兒女伸手要錢,盡最大可能給兒女減輕負擔;嶽母一生遇事通情達理,看得開,想得遠,很要強,歲月鍛鍊了她超人的毅力,生活磨練了她堅強的意志。具有勞動人民特有的品質,永遠留在了我們心中;嶽母一生平平凡凡,普普通通,沒有說過豪言壯語,沒有寫過錦繡文章,更沒有做過驚天動地的壯舉,幹過轟轟烈烈的事情。她所做的,所努力活得,也無外乎是一個中國普通農村婦女的格局,她只是千千萬萬個她們所屬年代的女人的縮影、典型和代表。但我們的社會不正是千千萬萬個這樣的縮影所組成?我們的共和國的大廈不正是千千萬萬個這樣的典型所支撐?我們的現代化建設事業不正是千千萬萬個這樣的代表所創造?這些縮影就是普通百姓,這些典型就是平凡蒼生,這些代表就是人民大眾!
敬愛的嶽母大人,我們永遠懷念您,原您在天國沒有病痛的困擾,幸福快樂的生活!我這輩子沒有還清您的大恩大德,下輩子再報答您——再做您的女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