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化雨 山海情長——記牟定縣援滇幹部王良華

2021-01-10 中國媒體19315網

雄雞打鳴,東方泛白,清晨的薄霧還未散去,牟定縣委常委、副縣長王良華就開始了一天的奔忙。下田地、做調研、進企業、看項目、入農戶、查貧情、抓協調、想辦法……每天,這位援滇幹部的生活節奏都異常緊張忙碌。自從2018年8月踏上為期三年的援滇之路時,他就時刻踐行「入滇就是奉獻、起步就是衝刺、參戰就是決戰」的錚錚誓言,用心用力用情幫扶,為牟定的扶貧事業默默奉獻著。

用心謀劃實施產業幫扶模式

從遠隔千山萬水的大城市上海來到滇中貧困山區牟定縣掛職,王良華雖任縣委常委、副縣長,但他把自己當作一名普通的扶貧幹部,時刻告誡自己:要做一滴水融入、不做一滴油漂浮。

來到牟定,僅僅兩個月的時間,王良華就跑遍了全縣7個鄉鎮、89個村(社區)的山山水水,通過調研,找準了產業是牟定扶貧的最大短板弱項。

找到了弱項,就要想辦法解決。結合牟定縣情和自然稟賦,王良華把「中央要求、牟定所需、上海所能」有機結合起來,創新提出了「布點補短、連線為鏈、成片造園」的三步曲幫扶模式,穩步推進產業扶貧,為牟定脫貧致富奔小康奠定紮實基礎。

新橋鎮雲龍村是牟定縣一個深度貧困村,曾經該村塔盤山村民小組71戶群眾過著靠天吃飯的生活。王良華看在眼裡,急在心頭。他很快協調項目資金,為該村架通了水電,開挖了機耕路,流轉土地800畝種植軟籽石榴,「望山愁,望水愁,種一山坡,收一土鍋」的困局得以破解,群眾不但有了增收產業,而且在家門口實現了就業,也打響了牟定產業幫扶的第一槍。

「發展了產業,還要幫助銷售出去,這才是關鍵」,王良華說。入滇幾年來,他牽線搭橋幫助在新橋鎮有家光伏基地建成122個標準化食用菌種植大棚和兩條菌包生產線,邀請上海農科院與基地開展技術合作,成立「譚琦專家工作站」,由當地企業承包種植白參和金耳等高端食用菌,協調上海企業在線下設立專櫃、在線上設立專欄,邀請上海領導和知名人士直播帶貨,幫助食用菌飛入上海餐桌,實現產值番翻。

在王良華幫助下,牟定先後建起了食用菌、「二師兄」(生豬)和「三華李」等3條產業鏈,打造了6000多畝的滬滇協作現代產業園。建成一個「幫扶助農」電商平臺,並積極倡導「消費就是扶貧、下單就是參戰」的理念,幫助夏黑葡萄、牟定腐乳、彝家香火腿等多個產品直播帶貨,一舉打通了全縣光伏香菇、軟籽石榴、綠殼雞蛋、優質腐乳、雲南紅梨和生態果蔬等銷售渠道,當地農特產品實現銷售1.6億餘元,有效帶動了群眾增收和產業發展。

用力抓實項目爭取效益最大化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全面小康一個也不能少」。這既是脫貧目標要求,更是上海幫扶追求的效果。

對牟定的扶貧,王良華盡心竭力,時刻把他鄉當故鄉,把群眾飲水難、出行難、發展難等急需短板問題,化作成一個個幫扶項目來推進落實。

在上海幫扶實施的每個項目建設現場,幾乎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每一個項目實施現場的幹部群眾都認識他。實施前,他親自深入一線調研踏勘,反覆論證評估;實施中,他多方協調、督促落實,確保項目早日建成;實施後,他定期跟蹤問效,組織開展效能『回頭看』,確保項目帶貧效果好。

「我個人能力有限,滬滇資金也有限,但我要把有限的資金用到『刀刃』上。」每每與人交流滬滇協作項目建設,王良華說:「我們一定發揮好上海幫扶示範引領作用,撬動社會資源,凝聚起磅礴力量,爭取讓牟定貧困群眾早日過上好日子」。

「窮不窮,飯後也是臉紅紅、生活過的樂融融;差不差,出門也是機械化、看病上學不用怕;土不土,晚上也是左腳舞、身上常穿花衣服;貧不貧,大家也是拼著命,脫貧肯定打得贏……」翻開王良華的工作日誌,裡邊記錄的,都是他每天的工作軌跡和扶貧感言。兩年多來,他視牟定為「家」,把當地貧困群眾當「家人」,和牟定幹部群眾打成一片,持續用力實踐著「5+2」「白+黑」的扶貧工作,沒有時間回老家看望過身患癌症晚期的親生父母,也沒有更多的精力關心備戰高考的兒子,就連帶領牟定扶貧幹部到上海培訓學習時,他都沒有在上海多待一天,期間還不停地為牟定爭取項目資金奔忙著。他,對得起牟定山區人民,卻對不起自己的家人。

精準扶貧幹在實處,滬滇協作走在前列。在他的協調推動下,牟定縣共實施上海幫扶項目105個,建成36個貧困村光伏扶貧電站,發展近2萬畝蔬菜、李子、中藥材和軟籽石榴等高原特色經濟林果產業,幫助「彝家火腿」產品成功到香港數碼資產交易中心掛牌上市,1.1萬餘名群眾飲水安全問題和8400餘名群眾出行難問題得以解決,153名貧困學生得到愛心人士結對幫扶......這些項目的實施,極大地惠及了民生。

用情助推幹群轉觀念增動能

「貧窮是牟定暫時的底色,並不是牟定固有的本色。靠別人幫扶只能一陣子,靠自己才是一輩子。」在王良華看來,牟定要脫貧,根本還是要靠廣大幹部群眾。

如何轉變牟定幹部群眾的觀念?王良華採取「走出去學、請進來教和自己引領」三條路徑,努力幫助牟定幹部群眾轉觀念、提素質、增動能。在他協調推動下,全縣先後選派了143名幹部人才到上海學習培訓、掛職鍛鍊或跟崗進修等,133名貧困學生到上海職業學院學習深造,與嘉定區房管局建立互派幹部掛職機制,雙方每月安排5名幹部進行掛職鍛鍊、互學互鑑。專門邀請上海專家教授到牟定,為450多名基層幹部,舉辦能力素質提升班;邀請30多名醫療專家和20多名骨幹教師,上門為460多名老師和320多名醫衛人員示範帶教,開展面對面指導;邀請上海和江蘇「三農」專家,為全縣幹部舉辦鄉村振興專題培訓班,實地指導開展「三變五合」改革試點,努力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

言教不如身教,王良華還親自通過專題授課、會議發言、座談交流、調研指導等方式,不斷灌輸、引導幹部群眾轉變思想觀念,努力讓自己倡導的「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不為困難找藉口,只為幹成想辦法」等觀念在牟定生根、開花結果。

沒有豪言壯語,無需驚天壯舉,裹著海風而來的溫暖,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援滇兩年多來,王良華手機通訊錄中以雲南的號碼最多,「楚雄不小康、我們不返鄉」的屏保文字,彰顯了他傾力幫扶的真心真情。無論是產業培植、民生短板補齊,還是人才交流、勞務協作和健康教育扶貧等,每一項幫扶項目裡,都凝聚著他的心血。「滬滇」兩字,也在牟定縣廣袤的大地上,鐫刻下一個個情深意長的鮮活印記。

相關焦點

  • 滬滇山海情,閔施一家親!
    2017年以來,閔行區選派一名副處幹部到施甸掛職擔任縣委常委、副縣長;選派兩名科級幹部到施甸縣扶貧辦掛職,具體負責滬滇扶貧協作工作。同時,施甸縣每年也選派1名科級幹部到閔行區掛職一年。兩地不斷互派教育衛生領域的專技人才交流鍛鍊。2017年以來,閔行區共選派2名醫生、6名教師到施甸縣開展幫扶工作,並派出醫療團隊到施甸開展義診等幫扶工作,派出多個批次的幹部到善洲幹部學院進行黨性教育。
  • 【健康扶貧】援滇兩月記——方塔中醫醫院 朱海峰
    【健康扶貧】援滇兩月記——方塔中醫醫院 朱海峰 2020-09-18 11: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迢迢援滇路 悠悠山海情
    上海和廣東引導企業在滇投資162.03億元,帶動貧困人口41.08萬人,共建26個產業園區,入駐企業63家,累計援建698個扶貧車間,吸納就業5.05萬人。越來越多雲南的產品走進上海、廣東,形成產銷對接長效機制,僅今年扶貧產品銷售額就超過66億元。
  • 北京市援青幹部專家風採錄(十)「拓展生命的寬度!」 --記北京市援青助玉女幹部劉俊傑
    2016年7月,我有幸成為北京市第三批援青幹部中一員,開始了為期三年的援青生涯。臨行前自己有諸多不舍,但是內心多次的告訴自己,既然選擇援青來到了玉樹,就要把玉樹作為自己的第二故鄉,就要為青海省的發展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貢獻。」這是北京市援青助玉幹部劉俊傑從北京向青海省玉樹州進發時的初心。是的,三年來,劉俊傑一直恪守著這一人生的自我表達。
  • 寶山這位援滇老師奔走在特殊教育路上
    這是上海市特殊教育專家——寶山區培智學校副校長、寶山區特教指導中心副主任朱劍平援滇一年來的心聲。他口中的「特殊」孩子就是羅平縣患有聽力障礙、智力障礙、腦癱、自閉症和言語發育遲緩等疾病的殘疾兒童。雖然已經回到了寶山特教崗位,不過,朱劍平和羅平孩子們的聯繫一直沒有斷過。
  • 80後援黔幹部牽起滬遵「山海情」——記上海第三批援黔幹部陳奕
    80後援黔幹部牽起滬遵「山海情」——記上海第三批援黔幹部陳奕 2020-08-16 19: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和愛情無關的海誓山盟,整整24年滬滇情,都在這部《山海之戀》裡
    片中不僅有上海援滇幹部跋山涉水的泥濘,也有雲南的刺繡走上國際舞臺的光芒……該片的主持人崔爽說:「山海之戀並不是一個愛情的故事,卻訴說了一段海誓山盟,記錄了一段大愛無疆。」紀錄片每集時長40分鐘,分別從滬滇幫扶歷史沿革、援滇幹部視他鄉為故鄉、以消費扶貧為主的產業幫扶、醫療教育合作以及志願者幫扶4個方面,全景式展現滬滇攜手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一頭一尾,一東一西,山眺望著海,海依戀著山。從上世紀60年代邁步進入新時代,緣從何起,情為何系,我們為您細細梳理山海深情的點點滴滴。」
  • 援青,緣定青海——記財政部國防司援青幹部李振海
    時光仿佛在這一刻定格,並幻化成情感的絲線,跨越一千多公裡的山水,把首都北京和青海海北連在了一起,也把援青幹部和藏區群眾的心繫在了一起……  胸懷大愛涓涓暖流融入雪域崑崙  2015年夏天,李振海就任海北州財政局副局長剛滿兩年,就「攬下了」一件份外事,他義務發動自己在北京的親朋好友,資助了伊克烏蘭鄉剛察貢麻村25戶貧困家庭的學生
  • 雲南首席新聞主播眼中的滬滇情深,《山海之戀》蕩滌靈魂,幫扶事跡...
    在四集大型電視紀錄片《山海之戀》中,講述人崔爽以一段富有詩意的「情話」,把觀眾帶到了山海之間,共同感知美好且炙熱的滬滇真情。2020年是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山海之戀》在雲南衛視播出後,反響強烈。紀錄片從「滬滇幫扶歷史沿革」「援滇幹部視他鄉為故鄉」「產業幫扶」「醫療教育合作及社會幫扶」等方面,全景式、立體化展現了滬滇對口幫扶取得的巨大成效。
  • 9月16日《雲南經濟日報·川滇經濟》A2版內容|牟定縣實現農村人口飲水安全有保障目標丨祿豐縣落實減稅降費促進積極財政政策落地生根
    2016年以來,牟定縣進一步對農村群眾飲水安全進行鞏固提升,對標脫貧目標,加大投入,累計投入1.43億元資金,先後建成牟定縣第二自來水廠和相關配套管網延伸工程、安樂鄉直苴水廠和相關配套管網延伸工程並投入使用,實施農村飲水安全補短板項目198件,受益人口12.6萬人,實現了全縣農村人口飲水有保障的目標,全縣集中供水率達97%以上,自來水普及率達95%以上。
  • 《山海情》怎麼樣好看嗎 電視劇山海情有方言版嗎
    《山海情》接檔《大江大河2》播出,在網上好評不大,不好觀眾網友力推,無論是演員演技,故事細節上都非常到位,《山海情》好看嗎?《山海情》有方言版嗎?下面小編就來說說。《山海情》好看嗎在網上有很多觀眾看了《山海情》以後表示實在是太好看了,年度好看電視劇,強推,演員演技全部在線,雖然是講脫貧攻堅戰的題材,但是有故事有情節,不惡俗,不假大空,很好看。
  • 閱讀昭通·​群山丨古滇復興記
    次第呈現在我眼前的,是長脊短簷、幹欄式建築群落,是奼紫嫣紅、花木扶疏的流水綠茵,是湖光山色、千帆競發的滇海碼頭,是從長腰山康養城到馬鞍山溫泉城再到紅山博物館城以及海寶山民族部落城……綿延數十裡,山水掩園林,她們有一個統稱——古滇名城。 在這裡,我移步換景,穿越古今,展讀了一部鮮活的大書,書名叫:古滇復興。
  • 黃軒張嘉益攜手共建家園,《山海情》官宣陣勢大,老戲骨齊聚一堂
    黃軒張嘉益攜手共建家園,《山海情》官宣陣勢大,老戲骨齊聚一堂2021年雖然說娛樂圈中的大事情不斷,「瓜田李下」之際吃瓜群眾們的吃瓜熱情是絡繹不絕,但是相比起去年的這個時候大家一起呆在家裡刷舊番看老電影的局面不得不說今年還是好了很多的。
  • 兒醫之聲| 上海市兒童醫院第九批援滇醫療隊雲南札記(一)
    兒醫之聲| 上海市兒童醫院第九批援滇醫療隊雲南札記(一) 2020-12-18 17: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麗江寧蒗:苦蕎「回甘」記
    對於上海楊浦區援滇幹部而言,他們的任務就是架起橋梁,讓產業與消費真正成為幫助當地發展振興的「利器」。起步:樹立自主脫貧的志氣,「天方夜譚」也能成真從麗江出發,聽著石子時而掉落在車頂上的「咚咚」聲,沿著盤山路驅車約4小時,便來到了寧蒗縣。
  • 黃軒新劇《山海情》終於開播!今晚22點一起來看「神仙打架」!
    黃軒新劇《山海情》終於開播!今晚22點一起來看「神仙打架」!文/聽歌打娛2021年的1月已經快過去半個月了,時間過得飛快,但是對於熱衷於追劇的小姐姐們來說一定還想要再快一點,可以快一點看到結局。這部劇是國家廣電總局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展播劇目中的電視劇作品之一,而備受重視的《山海情》也會有六大衛視以及三大網絡平臺同時播出。看來今年首月的開播電視劇裡,《山海情》已然奠定了它的地位。不僅如此,該劇的演員陣容更是相當豪華。劇中黃軒是主演,還有多為實力派演員張嘉益、閆妮 、黃覺、姚晨、陶紅、王凱等出演,以及黃堯、熱依扎、白宇帆、尤勇智、胡明、王莎莎等加盟。
  • 延續深厚情誼 深化合作機制 推動滇滬合作邁上新臺階!我省黨政代表...
    陳正寶 攝  李強代表上海市委、市政府感謝雲南長期以來對上海發展的支持幫助和對上海援滇幹部人才的關心愛護。他說,今年以來,雲南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全省貧困縣全部宣布摘帽,各項事業呈現新氣象新進步。上海和雲南雖然遠隔千裡,但交流往來源遠流長,正式確立對口合作關係24年來,兩地人民情誼日益深厚。
  • 牟定縣861名被徵地農民享受到養老保障參保補助
    牟定縣以「惠民生」為宗旨,以「應享盡享、應補盡補」為目標,紮實開展被徵地農民養老保障工作。切實把這項民生工程抓實、抓好、抓出成效。使社會保障促進社會穩定的作用充分發揮。為全面摸清被徵地農民情況,確保符合條件和政策的人員一個不漏享受到政策、兌現到補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