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鄙視鏈真的存在嗎?就業版高校鄙視鏈又是什麼?

2021-01-11 ProWrite留學文書

非211、985本科,在國內考研也不免會受到「出身歧視」?

很多人認為世界排名300左右的香港某大學都勝於赴英非G5大學讀研?

求職者說hr都認為一年制大英國協教育下的碩士很水,認可度極差?

在國內985>美國>香港>英國>其它的留學鄙視鏈,這樣的留學鄙視鏈是真實存在的嗎?

不是!不是!不是!

不管在國內還是國外,都不存在這樣一條地區鄙視鏈,只存在學校排名差異。

相信很多同學在擇校的時候,都不免靈魂拷問一番:選什麼樣的學校,未來更適合就業?尤其是出國留學,直奔碩士的同學們,更是希望學位變現能力最強、最快。

海外學位設置和大學排名多而且複雜,光看學術成果似乎又看不出個名堂,相信不止一個同學想知道,到底HR們更偏愛哪些學校的學生們?

Pro君來貢獻一個視角:國際畢業生就業競爭力調查。也稱,「就業版高校鄙視鏈」。

事先說明,以下內容僅針對想就業(想進入工業界)的同學們,不適用於想繼續深造學術的同學們。

要知道,就業競爭力和學術競爭力完全不是以相同的指標衡量的,也不能一概而論。所以,本文所有內容只適用於針對就業的同學們~

關於所謂的留學鄙視鏈,相信很多留學生小夥伴們都聽過這個說法——

美國藤校>英國G5>國內985>北美其他高校>英國其他高校>澳洲,而且還附帶本科>博士>碩士的規律,最慘的一定是就業導向碩士(英國學制中的授課型碩士)。

尤其是美國西海岸和中部的同學們(點名斯坦佛、芝加哥、加州系統、伊利亞諾),更是沒少解釋:對,我們真不是常青藤;不,我們其實還是很不錯的學校!

還有諸如麻省理工、加州理工等恨不得橫著走的大學,有時候還會被滿臉迷茫地反問一句:「什麼,居然真的不是常青藤嗎?」

甚至連英美之間的鄙視鏈都沒停止過,連吃個薯條都能互相鄙視一晚上。

至於歐洲大陸的學校們,甚至因為過於「沒有名氣」,連上鄙視鏈的機會都沒有,更別說榮登C位了……

巴黎高商、柏林大學、蘇黎世理工、阿姆斯特丹等真·世界頂級大學大學哭暈在牆角…

還有日本、韓國、新加坡等亞洲高校,更是連在牆角哭泣的資格都沒有……

不僅同學們自己想知道,HR們也想知道,到底哪所學校培養的畢業生最適合給offer?

需知道,好學校培養的好學生,不一定會成為好員工,從學術領域到專業就業方向上的跨越確實不容易,專業的事情還得交給專業的人來做。也正是在學生和職場雙重需求下,關於大學畢業生就業競爭力的評估應運而生。

QS(沒錯,就是每年給高校排名的QS)每年除公布國際高校的綜合排名外,還會對大學們做一次「畢業生就業競爭力評估(Graduate Employability Rankings)」,衡量哪所學校的學生「就業最好」、最有競爭力。

QS的報告顯示,僱主們最關注的畢業生的「軟實力(soft skills)」,也就是所謂的從學術到工業界」能力變現(skills gap)」的過程。尤其是工程和技術領域,最為關注學生是否能將所學轉化為所用。

HR們也會著重考慮,哪些學校提供了從學術到工業界的銜接課程(connecting courses)和技能培訓,能更簡化企業培養員工的成本和流程,儘快將應屆生投入到生產生活流程中去。

QS直接指出,每年英國的應屆畢業生中,只有50%的學生選擇了就業,而且知名學府的學歷作為保障就業的力度越來越弱。

QS衡量敬業競爭力的五個指標在某種程度上也可以作為就業型選校的重要參考:

這五個指標,基本囊括了一所學校畢業生平均就業競爭力的指標:就業能力、變現能力、吸引企業能力、長期發展和職業培訓。

2020年公布的數據,就是對所謂的留學鄙視鏈最大的衝擊。

尤其是前十名的高校,美國只佔據了四所,排名第一的是MIT,上榜前十的還包括綜合排名並未進入前十的雪梨大學、清華大學和香港大學,都擊敗了綜合排名極為靠前的牛津大學。

尤其是清華大學,位列第6,可謂極有就業優勢。

至於排名11-25名的學校中,更是出現了不少意外黑馬,比如埃科勒理工和滑鐵盧大學。

紐約大學以其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和強大的職業對接系統穩居全球第十一、全美第五,而北大也上榜全球前二十。

但看亞洲地區,中國大陸的學校表現絕對搶眼,排名相對靠前。但是日韓老牌名校也毫不遜色。除了C9外,還是日韓霸佔著榜單的前列,且比例高於大陸學校。

而就北美而言,雖然總體表現還行,但分布差異化比較明顯,顯然,好學校的優勢仍在,但區域內部(比如亞洲地區肯定更偏向本地學校)優勢不算突出。

換句話說,在這個「就業版高校鄙視鏈「裡,其實也隱含著地域內部的鄙視——再怎麼說,企業還是垂青本地高校的畢業生,或者具有文化同源性的僱員。尤其是服務業和第三產業,更是明顯。

反正,就從數據來看,指望拿著一張美國文憑走天下,那是痴人說夢了。要是學校不夠好,遠不如其他地區頂尖高校的學歷值錢。

Pro君一直覺得,所謂留學鄙視鏈,除了開玩笑的成分,剩下的更多是希望通過一張學歷決定自己的價值。尤其是現在全球化趨勢日趨明顯,HR們也不是什麼都不知道、蒙在鼓裡的人,對學校的好壞心中自有判斷。

妄圖通過所謂的某國學歷走天下,已經行不通了。學歷早就不能決定一個人的價值,只能為一個人求職提供助力。

更重要的,還是個人綜合能力的提高。

好學校不為學生背書,而培養學生的成長。這才是留學生們擇校時候應該看重的「就業競爭力」。

相關焦點

  • 學歷鄙視鏈存在嗎?海外留學鄙視鏈也有?
    學歷鄙視鏈真存在嗎?學歷鄙視鏈是真實存在,留學學歷鄙視鏈,留學國家鄙視鏈也存在,鄙視鏈:1.美國2.英國3.加拿大4.澳大利亞5.德國6.法國,最慘的是法國明明留學性價比高,連韓國等國家都比不過,法國擁有65個諾貝爾獎得主(世界第四)和14名菲爾茲獎得主(世界第二),但是偏偏法國留學含金量不怎樣,連國家的留學獎勵法國的名額是所有留學國家最少的。
  • 盤點:留學圈的鄙視鏈,過於真實!
    就連打遊戲都是,打Dota的鄙視打LOL的,打LOL的鄙視打王者榮耀的……留學背景鄙視鏈留學生也有這樣的鄙視鏈,「留學到底去哪裡好?」此類問題一出,就容易被討論成另一個版本:留學圈的鄙視鏈到底是怎樣的?
  • 留學圈的完整鄙視鏈,過於真實!
    留學背景鄙視鏈 留學生也有這樣的鄙視鏈,「留學到底去哪裡好? 今天,我們就盤點了熱門留學地區的各類鄙視鏈,看看你想去的學校和專業在哪一環? 國家內部鄙視鏈 就每個國家/地區內部而言,鄙視鏈也是層級森嚴。國家內部高校的鄙視鏈,基本上按照學校的世界排名,依次向下分布。
  • 淺談留學圈鄙視鏈
    地域鄙視鏈出國黨約定俗稱的,不同留學國家的鄙視鏈第一梯隊:美國留學生和英國留學生相互不服氣美國留學生鄙視英國的,理由是「英國的食物難吃,英國的學校水」英國留學生鄙視美國的,「美國的不會穿衣,去美國留學的是混綠卡的,一心 只會讀書」。
  • 留學生鄙視鏈大全
    坊間早有傳聞……「看英劇的鄙視看美劇的,看美劇的鄙視看日韓劇的,看日韓劇的鄙視看港臺劇的,看港臺劇的鄙視看國產劇的……疫情前是步數高的鄙視步數低的,疫情期步數低的可能已經拉黑步數高的了」由此觀之,生活中的鄙視鏈無處不在
  • 學歷鄙視鏈真的存在嗎?三本女生考研至211稱擔心被「歧視」!
    今天小編看到熱搜裡的一條新聞,一位女生從一個普通三本學校順利考研至某知名211大學,當人們問到覺得她沒有經歷過備考期,她回答道:感覺自己的學歷處於鄙視鏈最底端,於是就悄悄一個人備考,擔心到時候考不上會被歧視。
  • 活在留學鄙視鏈的底層是怎樣的體驗?
    01 經常在網上看到一類問題:「去哪裡留學好?」後來,這個問題有了一個引戰版本:「留學圈的鄙視鏈是怎樣的?」回答裡往往是一群歐美留學生,為了自己的母校和地區,與其他人吵得面紅耳赤,鄙視鏈大致如下:常春藤的看不上北美其他學校;北美留學的,鄙視英國留學的沒考過GRE;英國的,鄙視北美和歐洲其他國家的都是村炮兒;等歐美圈撕得差不多了,再合起夥來鄙視土澳。
  • 英語單詞中的「職業鄙視鏈」真的存在嗎?
    最近總是被一則廣告洗腦,其大概的意思是說英語單詞中的職業鄙視鏈,通過看職業的後綴就可以辨別職業等級的高低,如「er」結尾的詞語表示的職業比較低級,「or」結尾的詞表示的職業比較高級,並以此來區分和記憶單詞。
  • 美國留學|留學鄙視鏈頂端的波士頓地區大學合集
    提到美國留學總是繞不開選擇哪個城市or地區,東部和西部是兩大留學主力區。因為氣候、環境等原因也很容易被分為兩個派別,中部地區也因為花費較少而備受關注,看起來美國處處是留學生們的樂園,但細細看來這些城市依然有著受歡迎程度的鄙視鏈。
  • 出來混,一不小心就掉進了鄙視鏈
    (城市的空氣和阿爾卑斯的空氣是不一樣的)「比較不能算鄙視……文化的比較,能算鄙視嗎?」害,不管是比較還是鄙視,這些圈子裡潛藏的鄙視鏈可是真真切切的,不知道有哪些?就讓小印帶大家去看看這些鄙視鏈吧~以下鄙視鏈不代表官方觀點,僅供各位inker一樂~看劇鄙視鏈看劇作為當代青年消磨時間的主要選擇之一,怎麼可能沒有鄙視鏈?看英劇的日常:詢問英國首相「有生之年系列」之《神探夏洛克》什麼時候出續集。
  • 英語圈的鄙視鏈,哪個最有含金量?
    2020年你有考英語證書的嗎?今天看到一篇文章說英語等級考試都是存在鄙視鏈的! 雅思託福:高分可用來炫技,還可以去留學機構當老師。 民間流傳的一份鄙視鏈依次為:雅思/託福>專四專八>四六級
  • 盤一盤夜店蹦迪鄙視鏈……
    在昏暗的燈光下,擁擠的人群中混雜著香水汗味荷爾蒙的空氣裡肆意蹦迪是當代青年釋放壓力的不二之選上回講了電音圈中的DJ、曲風、電音節三大鄙視鏈今天蓄電CHN編輯部為你盤一盤夜店中常見的鄙視鏈穿搭鄙視鏈畢竟宛如去參加運動會的他們可能真的只是想靠蹦迪來獲得微信運動冠軍深陷穿搭鄙視鏈的人總認為自己只要再往上進一步就能成為滿分王因此變得越來越物質蓄電CHN編輯部在此忠告穿著如何不重要物質攀比要不得夜店蹦迪需謹記不為滿分為開心
  • 山西高校四大鄙視鏈,在太原有優越感,一本二本不和三本做朋友?
    畢業後同學聚會,留在山西本省上大學的同學聚在一起吃飯,飯席上卻無不提到當前就業時所遭遇的種種不公待遇,似乎留在本省上大學也有「三六九等」,而且這樣的鄙視鏈也竟然全靠人們主觀臆斷,對於學校的綜合實力卻不在相關的考量範圍。
  • 聖墟:鄙視鏈,上蒼鄙視大陽間鄙視小陰間鄙視地球,誰鄙視上蒼?
    文/小小說編年史導讀:就如同某一些忘本的人住慣了城市鄙視鄉村一般,同樣的鄙視鏈,在玄幻、修真類的小說中可謂是廣為流傳,同樣,在這一點上《聖墟》也不能免俗,只要存在一個更高的界域,就一定會存在鄙視鏈,就一定會存在矛盾,而因為一些亂七八糟的原因,自然也就紛爭不斷。
  • 我的世界:鄙視鏈排名有新變化?迷你世界不承認,原來是因為它
    今天和大家聊一聊沙盒遊戲中的鄙視鏈。鄙視鏈的問題已經有非常多的玩家聊過和說過。但是最後迷你世界卻讓人不服氣。不服氣的原因也非常的簡單,他們認為迷你世界就是在沙盒遊戲中最強的。首先我們先不說每一款遊戲在沙盒遊戲中最強。我們先來簡單的聊聊,鄙視鏈到底是什麼一回事情。鄙視鏈其實在各行各業中都存在,無論在遊戲,生活還是在學習當中都會有。
  • 研究生的鄙視鏈,保研的真的瞧不起考研的?
    保研的鄙視考研的,本校的鄙視外校的,拼命考上的研究生也有鄙視鏈? 本來以為拼命考上研究生就能改變自己的命運,誰知還是會被鄙視。 這種鄙視鏈真的存在麼?其實曾經連我自己也都在懷疑,學歷高的人真的會鄙視學歷低的人嗎?
  • 口罩鄙視鏈圖鑑|因為戴一次性口罩,我被同事嘲笑了
    N99/FFP3口罩顯然位於這個鄙視鏈的最頂端,睥睨底下一眾口罩。但由於「過於高級」,普通人往往難見「天顏」甚至聞所未聞。也因此,對於部分朋友來說,戴不戴、見沒見到N99/FFP3口罩都不重要,僅僅是知道N99/FFP3口罩,已經可以穩坐鄙視鏈最頂端了。
  • 從國內學歷鄙視鏈談談留學生從海歸變成「海叄」的三個真正原因
    隨著中國就業環境逐漸變好,從2010年開始海外留學生歸國潮成了趨勢,但隨著歸國人數愈來愈多,留學生的國外學歷已不再像以前那樣擁有優先的擇業特權,反而逐漸排在國內院校畢業生之後,而且國內也逐漸出現了一條學歷鄙視鏈的潛規則。
  • 打籃球也被人鄙視了?一文帶你看清籃球場上的鄙視鏈真相
    寫在前面:鄙視鏈一詞衍生自食物鏈。食物鏈是「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而鄙視鏈就是大魚看不起小魚,小魚看不起蝦米。為何看不起?因為我比你更加高端。雖然鄙視鏈一詞是幾年前發明的,但鄙視鏈現象一直存在於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籃球當然也不例外。那麼籃球圈的鄙視鏈是啥樣的呢?
  • 朋友圈那些奇奇怪怪的鄙視鏈~
    奇奇怪怪的鄙視鏈買房的鄙視鏈是:全款買房> 高比例首付>低比例首付>公積金貸款首付>首付也沒有汽車圈的鄙視鏈:買歐洲車的>美洲車 >買日系車 &搜尋引擎鄙視鏈:谷歌>百度> BING、搜搜、搜狗>人民 輸入法鄙視鏈:遊戲鄙視鏈:主機單機>國外PC單機>國外網遊>國內網遊>網頁遊戲、QQ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