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211、985本科,在國內考研也不免會受到「出身歧視」?
很多人認為世界排名300左右的香港某大學都勝於赴英非G5大學讀研?
求職者說hr都認為一年制大英國協教育下的碩士很水,認可度極差?
在國內985>美國>香港>英國>其它的留學鄙視鏈,這樣的留學鄙視鏈是真實存在的嗎?
不是!不是!不是!
不管在國內還是國外,都不存在這樣一條地區鄙視鏈,只存在學校排名差異。
相信很多同學在擇校的時候,都不免靈魂拷問一番:選什麼樣的學校,未來更適合就業?尤其是出國留學,直奔碩士的同學們,更是希望學位變現能力最強、最快。
海外學位設置和大學排名多而且複雜,光看學術成果似乎又看不出個名堂,相信不止一個同學想知道,到底HR們更偏愛哪些學校的學生們?
Pro君來貢獻一個視角:國際畢業生就業競爭力調查。也稱,「就業版高校鄙視鏈」。
事先說明,以下內容僅針對想就業(想進入工業界)的同學們,不適用於想繼續深造學術的同學們。
要知道,就業競爭力和學術競爭力完全不是以相同的指標衡量的,也不能一概而論。所以,本文所有內容只適用於針對就業的同學們~
關於所謂的留學鄙視鏈,相信很多留學生小夥伴們都聽過這個說法——
美國藤校>英國G5>國內985>北美其他高校>英國其他高校>澳洲,而且還附帶本科>博士>碩士的規律,最慘的一定是就業導向碩士(英國學制中的授課型碩士)。
尤其是美國西海岸和中部的同學們(點名斯坦佛、芝加哥、加州系統、伊利亞諾),更是沒少解釋:對,我們真不是常青藤;不,我們其實還是很不錯的學校!
還有諸如麻省理工、加州理工等恨不得橫著走的大學,有時候還會被滿臉迷茫地反問一句:「什麼,居然真的不是常青藤嗎?」
甚至連英美之間的鄙視鏈都沒停止過,連吃個薯條都能互相鄙視一晚上。
至於歐洲大陸的學校們,甚至因為過於「沒有名氣」,連上鄙視鏈的機會都沒有,更別說榮登C位了……
巴黎高商、柏林大學、蘇黎世理工、阿姆斯特丹等真·世界頂級大學大學哭暈在牆角…
還有日本、韓國、新加坡等亞洲高校,更是連在牆角哭泣的資格都沒有……
不僅同學們自己想知道,HR們也想知道,到底哪所學校培養的畢業生最適合給offer?
需知道,好學校培養的好學生,不一定會成為好員工,從學術領域到專業就業方向上的跨越確實不容易,專業的事情還得交給專業的人來做。也正是在學生和職場雙重需求下,關於大學畢業生就業競爭力的評估應運而生。
QS(沒錯,就是每年給高校排名的QS)每年除公布國際高校的綜合排名外,還會對大學們做一次「畢業生就業競爭力評估(Graduate Employability Rankings)」,衡量哪所學校的學生「就業最好」、最有競爭力。
QS的報告顯示,僱主們最關注的畢業生的「軟實力(soft skills)」,也就是所謂的從學術到工業界」能力變現(skills gap)」的過程。尤其是工程和技術領域,最為關注學生是否能將所學轉化為所用。
HR們也會著重考慮,哪些學校提供了從學術到工業界的銜接課程(connecting courses)和技能培訓,能更簡化企業培養員工的成本和流程,儘快將應屆生投入到生產生活流程中去。
QS直接指出,每年英國的應屆畢業生中,只有50%的學生選擇了就業,而且知名學府的學歷作為保障就業的力度越來越弱。
QS衡量敬業競爭力的五個指標在某種程度上也可以作為就業型選校的重要參考:
這五個指標,基本囊括了一所學校畢業生平均就業競爭力的指標:就業能力、變現能力、吸引企業能力、長期發展和職業培訓。
2020年公布的數據,就是對所謂的留學鄙視鏈最大的衝擊。
尤其是前十名的高校,美國只佔據了四所,排名第一的是MIT,上榜前十的還包括綜合排名並未進入前十的雪梨大學、清華大學和香港大學,都擊敗了綜合排名極為靠前的牛津大學。
尤其是清華大學,位列第6,可謂極有就業優勢。
至於排名11-25名的學校中,更是出現了不少意外黑馬,比如埃科勒理工和滑鐵盧大學。
紐約大學以其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和強大的職業對接系統穩居全球第十一、全美第五,而北大也上榜全球前二十。
但看亞洲地區,中國大陸的學校表現絕對搶眼,排名相對靠前。但是日韓老牌名校也毫不遜色。除了C9外,還是日韓霸佔著榜單的前列,且比例高於大陸學校。
而就北美而言,雖然總體表現還行,但分布差異化比較明顯,顯然,好學校的優勢仍在,但區域內部(比如亞洲地區肯定更偏向本地學校)優勢不算突出。
換句話說,在這個「就業版高校鄙視鏈「裡,其實也隱含著地域內部的鄙視——再怎麼說,企業還是垂青本地高校的畢業生,或者具有文化同源性的僱員。尤其是服務業和第三產業,更是明顯。
反正,就從數據來看,指望拿著一張美國文憑走天下,那是痴人說夢了。要是學校不夠好,遠不如其他地區頂尖高校的學歷值錢。
Pro君一直覺得,所謂留學鄙視鏈,除了開玩笑的成分,剩下的更多是希望通過一張學歷決定自己的價值。尤其是現在全球化趨勢日趨明顯,HR們也不是什麼都不知道、蒙在鼓裡的人,對學校的好壞心中自有判斷。
妄圖通過所謂的某國學歷走天下,已經行不通了。學歷早就不能決定一個人的價值,只能為一個人求職提供助力。
更重要的,還是個人綜合能力的提高。
好學校不為學生背書,而培養學生的成長。這才是留學生們擇校時候應該看重的「就業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