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製造2025,帶領中國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新時代,調整產業結構、淘汰落後產能、強化綠色環保,數位化、網絡化和智能化發展將成為各行各業發展的強大動力。
01肩負重任,印刷業智能化意義重大
印刷業兼具文化宣傳和製造服務多重屬性,是我國實體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主力軍。印刷智能製造是基於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與印刷先進位造技術深度融合,貫穿於設計、生產、管理、服務等印刷製造的各個環節,具有自感知、自學習、自決策、自執行、自適應等功能的新型生產方式。印刷業智能化發展是推進印刷智能製造的螺旋上升過程,集智能手段和智能系統等新興技術於一體,是印刷自動化和數位化發展的新階段。
推進印刷業智能化發展,對更好地承擔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加快建設印刷強國、引領產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02殊途同歸,構建數字印刷技術體系
數字印刷與印刷數位化的爭論持續了很久,而數碼印刷和傳統印刷的博弈關係一直存在爭議。市場需求決定技術的存在和發展,適者生存。目前,以液態電子油墨成像等為主的數碼印刷,以及由數字供墨等技術實現的傳統印刷數位化,都能滿足市場的多元化需求,二者各有優勢,不衝突、不取代,相互融合、互為借鑑,共同構成了面向未來的數字印刷技術體系。
在印刷業智能化的推進過程中,數字印刷技術體系改造步伐繼續加快,以信息技術為核心,推進印刷生產流程信息化和生產過程自動化,推動印刷業向按需印刷、個性化印刷和多媒體融合轉型。
03融合發展,數字印刷技術助力智能化發展
「混搭」的智能化印刷車間
伴隨市場需求的變化,柔性化製造、精益化生產、全生命周期服務等成為新的產業需求,滿足多元化需求是新產業體系的首要任務,也是印刷智能化產業體系建設的源動力。數字印刷根據客戶實際需要,向客戶提供個性化服務,能滿足客戶的個性需求,增強了企業服務客戶的能力;作為按需印刷的有效實施方式,數字印刷及相配的自動化印後設備是降低生產成本、提升生產效率和管理效率的有效途徑。而數字供墨等則可以滿足小批量訂單、臨時補單等柔性生產需求,靈活適應市場的不斷變化,成為傳統印刷產線的有力補充。在出版領域,數字印刷技術不僅能幫助出版社實現短版印刷,還能更好地對接上下遊鏈條,實現一本起印,先銷售後印制的按需出版生產流程。在包裝及標籤印刷領域,數碼印刷技術完美滿足用戶對產品溯源與防偽、可變數據印刷、個性化及定製化等日益增加的需求。商務印刷領域,基於網際網路電商平臺,數位化技術能夠更好實現生產資源的合理利用,最大程度發揮產能優勢。數位化的印刷設備和傳統印刷設備共同構建「混搭」的智能印刷車間,助力印刷企業實現按需生產、減少庫存,將成為智能化建設的重要趨勢。
數位化流程助力印刷企業提升價值
數字印刷技術的本質是以數位化來簡化流程、提高效率。相較於傳統印刷工藝,以數字供墨、數碼印刷為主的數字印刷技術,將更多專業知識和標準化工序融入數位化作業流程,大大降低了對操作人員經驗的依賴,既可以減少人工成本,又可以降低人員流動造成的風險。數碼印刷技術無需菲林,自動化印前準備,印刷機直接提供打樣,省去了傳統的印版,不用軟片,簡化了製版工藝,並省去了裝版定位,水墨平衡等一系列的傳統印刷工藝過程,能夠支持客戶的「零等待」生產。在強大物流系統的支持下,企業的服務半徑不斷擴大,印刷生產加工中的網絡協同、異地加工越來越普遍,數字印刷技術在色彩還原、加工質量的不斷提升,能夠保證印刷品質的一致性,助力印刷企業服務能力的不斷提升。
發揮數據的價值,構建數位化智能工廠
印刷業智能化建設中強調發揮數據的價值和作用,相較於傳統印刷,數字印刷技術更加依賴作業數據和流程的數位化,數字印刷設備天生的「數位化」基因,使其容易實現設備互聯、數據通訊,可以無縫接入ERP、MES等企業信息化系統,更有助於數位化車間的構建。伴隨5G技術在工業領域中的應用,通過數位化生產與印刷製造工藝的有效融合,將數字孿生技術應用於印刷生產過程,藉助多維數據分析,採用人工智慧算法構建智能印刷車間管理系統,可以更好地幫助企業進行運維診斷和業務分析,以數據為依託實現科學生產決策和企業管理。
04當下即是未來
推進印刷業智能化建設,通過數位化印刷工藝設計、智能化生產流程管理、高精度數字印刷設備、全流程的印品質量控制、生產現場的自動化物料配送,實現印刷生產中實時監控、檢測和現場信息提取等智能管控,最大程度上減少對人工的依賴,滿足及時的生產響應,使得印刷企業運營更加快速、更加靈活,實現精準加工、精準管理和精準營銷。
數字印刷技術與印刷業的結合,將先進位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相融合,為企業帶來了順應時勢的創新發展,實現價值鏈從低端鎖定向高端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