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Sorghum bicolor (L.) Moench)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稈較粗壯,直立,基部節上具支撐根。葉鞘無毛或稍有白粉;葉舌硬膜質,先端圓,邊緣有纖毛。圓錐花序疏鬆,主軸裸露,總梗直立或微彎曲;雄蕊3枚,花葯長約3毫米;子房倒卵形;花柱分離,柱頭帚狀。穎果兩面平凸,淡紅色至紅棕色,熟時寬2.5-3毫米,頂端微外露。有柄小穗的柄長約2.5毫米,小穗線形至披針形,花果期6-9月。
一年生草本。稈較粗壯,直立,高3-5米,橫徑2-5釐米,基部節上具支撐根。葉鞘無毛或稍有白粉;葉舌硬膜質,先端圓,邊緣有纖毛;葉片線形至線狀披針形,長40-70釐米,寬3-8釐米,先端漸尖,基部圓或微呈耳形,表面暗綠色,背面淡綠色或有白粉,兩面無毛,邊緣軟骨質,具微細小刺毛,中脈較寬,白色。圓錐花序疏鬆,主軸裸露,長15-45釐米,寬4-10釐米,總梗直立或微彎曲;主軸具縱稜,疏生細柔毛,分枝3-7枚,輪生,粗糙或有細毛,基部較密;每一總狀花序具3-6節,節間粗糙或稍扁;無柄小穗倒卵形或倒卵狀橢圓形,長4.5-6毫米,寬3.5-4.5毫米,基盤純,有髯毛;
兩穎均革質,上部及邊緣通常具毛,初時黃綠色,成熟後為淡紅色至暗棕色;第一穎背部圓凸,上部1/3質地較薄,邊緣內折而具狹翼,向下變硬而有光澤,具12-16脈,僅達中部,有橫脈,頂端尖或具3小齒;第二穎7-9脈,背部圓凸,近頂端具不明顯的脊,略呈舟形,邊緣有細毛;外稃透明膜質,第一外稃披針形,邊緣有長纖毛;第二外稃披針形至長橢圓形,具2-4脈,頂端稍2裂,自裂齒間伸出一膝曲的芒,芒長約14毫米;雄蕊3枚,花葯長約3毫米;子房倒卵形;花柱分離,柱頭帚狀。穎果兩面平凸,長3.5-4毫米,淡紅色至紅棕色,熟時寬2.5-3毫米,頂端微外露。有柄小穗的柄長約2.5毫米,小穗線形至披針形,長3-5毫米,雄性或中性,宿存,褐色至暗紅棕色;第一穎9-12脈,第二穎7-10脈。花果期6-9月。
繁殖方法:
1 種子處理
選種、曬種:播種前進行風選或篩選,淘汰小粒、癟粒、病粒,選出大粒、籽粒飽滿的種子做生產用種。同時,選擇晴好的天氣,曬種2-3d天,提高種子芽勢、芽率。藥劑拌種:播前進行藥劑拌種,可選用優質種衣劑拌種,防治黑穗病,苗期病害,缺素症及地下害蟲等。也可 用25%粉鏽寧可溼性粉劑按種子量的0.3%-0.5%拌種,或40%拌種雙可溼性粉劑按種子量的0.3%拌種,防治黑穗病。
2 精細播種
播種時間:適時播種是確保苗全、苗齊、苗壯的關鍵。高粱種子萌動時不耐低溫,播種過早發芽緩慢,易受病菌侵染,造成粉種或黴爛,還會增加黑穗病的發生,影響產量。播期的確定依據品種生育期、地溫和土壤墒情。一般5釐米耕層地溫穩定在10-12℃,土壤含水量在15%-20%時為宜。晚熟品種適時早播,早熟品種適時晚播。根據地塊掌握最佳播期:春旱嚴重的山區、坡地、朝陽地塊,適時早播;低洼易澇、平地適當晚播。正常年景條件下,第二、第三積溫區建議於5月5-10日期間播種。播種密度:播種密度以「肥地宜密,薄地宜稀」為原則。通常65-70釐米壟,壟上雙行等距條播,拐子苗,小行距12-15釐米,株距18-20釐米,保苗12萬-15萬株平方公頃。矮稈品種適宜播種密度一般要達到15萬-18萬株平方公頃。一般播種量為15-22.5千克平方公頃。選用條播精量播種機或氣吸式精量播種機,播後及時鎮壓。播種深度:播種深度3-4.5釐米為宜。低洼溼處可稍淺,覆土2-3釐米,乾旱的地塊要催芽座水種,覆嚴土。不同土壤類型播種深淺要靈活掌握,粘土地緊密、容易板結,應淺播;沙土地保墒差,可適當深播。
栽培技術:
1 選地整地
選地:高粱根系發達吸水吸肥力強,宜選擇平坦疏鬆較肥沃的地塊種植。因高粱有抗旱耐澇耐鹽鹼耐瘠薄的特性,所以低洼易澇地塊或是瘠薄幹旱的鹽鹼地塊也可種植。高粱對前茬要求不嚴格,玉米茬、大豆茬均可。因高粱對農藥敏感,所以忌選前茬施用長殘效類農藥的地塊。整地:整地質量是抓全苗及決定產量的關鍵環節,播種前必須做到精細整地,將地耙平、耙細。高粱提倡進行秋整地以確保春季土壤墒情,要做到秋季儘早深耕且耕深一致,做到秋耕、秋耙、秋起壟。春季化凍後和返漿前對起壟地塊進行鎮壓,並在播前耮地,使播種地塊土壤達到平整,無大土塊、暗坷垃,為苗全、苗齊奠定基礎。深耕整地的技術要求:根據土壤溼度適時深耕,一般秋季土壤含水量在15%-20%時深耕效果最佳;根據土壤狀況掌握深度,一般耕深以30釐米左右為宜,同時還要考慮土壤質地,耕層深度和施肥量等條件。
2 輪作倒茬
高粱忌連作,合理的輪作方式是高粱增產的關鍵。高粱的理想前茬是大豆茬,其次是玉米茬、馬鈴薯茬等。適宜的後茬最好是大豆茬、或與玉米、穀子輪作。
3 田間管理
間苗、定苗:苗後3-4葉期間苗,5-6葉期定苗。定苗時要做到等距留苗,留壯苗、正苗,不留雙株苗、二茬苗,還應拔除雜株,提高純度,充分發揮良種的增產效應。中耕:高粱苗期一般中耕2-3次,第1次結合定苗進行;10-15d後進行第2次。提倡鏟前趟一犁,鏟、趟結合進行。建議拔節前後進行一次中耕,此次中耕要和追肥、培土相結合,促進高粱生育的同時,增強防風、抗倒和土壤蓄水保墒能力。適時灌溉:高粱需水特點是苗期需水約佔全生育期總需水量的10%;拔節孕穗期佔50%;孕穗至開花期佔15%;灌漿期佔20%;成熟期佔5%左右。為確保高粱高產穩產,應重點掌握在拔節孕穗期,開花期和灌漿期適時適量灌水。
4 施肥管理
需肥特點:高粱喜肥,對肥料反應非常敏感,吸肥能力強,不同生長期所需肥料也各有不同。據相關資料顯示,每生產100千克高粱子實,需要吸收氮2.6千克,磷1.36千克,鉀3.06千克。出苗至第1片真葉展開的階段,生長速度較慢,需肥量不高。第1片針葉展開後,長速明顯加快,需肥量逐漸增多。尤其是在拔節孕穗期階段,植株迅速生長,莖葉繁茂,所需養分數量迅速增多,吸收速度最快,此時是肥料利用率最高的時期,也是決定產量的關鍵階段。充足均衡的養分能促使粒大且飽滿,實現優質增產。
主要價值:
1 食用價值
高粱籽粒加工後即成為高粱米,在中國、朝鮮、原蘇聯、印度及非洲等地皆為食糧。食用方法主要是為炊飯或磨製成粉後再做成其他各種食品,比如麵條、面魚、面卷、煎餅、蒸糕、粘糕等。除食用外,高粱可制澱粉、製糖、釀酒和製酒精等。
2 營養價值
高粱米中的蛋白質以醇溶性蛋白質為多,色氨酸、賴氨酸等人體必需的胺基酸較少,是一種不完全的蛋白質,人體不易吸收。如將其與其他糧食混合食用,則可提高營養價值。高粱米蛋白質中賴氨酸含量在穀物中最低,因而蛋白質的質量也最差,而且尼克酸含量也不如玉米多,但卻能為人體所吸收,因此以高粱為主食的地區很少發生「癩皮病」。高粱米含礦物質與維生素,礦物質中鈣、磷含量與玉米相當,磷約40-70%,維生素中B1、B6含量與玉米相同,泛酸、煙酸、生物素含量多於玉米,但煙酸和生物素的利用率低。高粱米脂肪含量3%,略低於玉米,脂肪酸中飽和脂肪酸也略高,亞油酸含量也較玉米稍低,加工的副產品中粗脂肪含量較高,子粒中粗脂肪的含量較少,僅為3.6%左右。
歷史起源:
高粱的有關出土文物及農書史藉證明高粱種植最少也有5000年的歷史,其起源和進化問題多年來一直有兩種說法,一說由非洲或印度傳入,二說中國原產。但是許多研究者認為高粱原產於非洲,以後傳入印度,再到遠東。世界上高粱分布廣,形態變異多,非洲是高粱變種最多的地區。斯諾頓收集到17種野生種高粱,其中有16種來自非洲,所確定的31個栽培種裡非洲佔28種,158個變種裡只有4個種在非洲以外的地方。
描寫秋天高粱的句子篇一:
1、秋天,高粱像一個害羞的小姑娘,「臉漲得通紅。」
2、這麼多的高粱,都被秋風染成了紅色的火焰。難道秋風是紅色的嗎? 3、高粱激動地漲紅了臉。
4、田野裡,一株株紅高粱,高高地舉著紅紅的火把,威武地站在那裡。 5、一陣風吹來,高粱東搖西擺,好像剛會走路的孩子一樣。高粱葉子互相撞著,發出一陣沙沙聲。
6、高粱像喝醉了酒的紅臉大漢。
7、火紅的高粱穗子,籽粒飽滿,圓鼓鼓的在陽光下閃著光亮。
8、紅紅的高粱.像無數支火把,映紅了天際。
9、細長的高粱頭上,像戴著一頂紅珠帽。
10、紅彤彤的高粱不時地彎著腰杆笑一笑。
描寫秋天高粱的句子篇二:
1、細長的高粱頭上,像戴著一頂紅珠帽。紅彤彤的高粱不時地彎著腰杆笑一笑。如海的高粱舉起火把,燒紅了半邊天。秋天,高粱像一個害羞的小姑娘,「臉漲得通紅。」
2、終於盼到高粱熟了。棗紅色的衣殼、珍珠白的籽粒,在陽光下閃爍晶瑩,穗狀如煙花綻放,俯首懸垂如虹,真是賞心悅目。
3、高粱像喝醉了酒的紅臉大漢。火紅的高粱穗子,籽粒飽滿,圓鼓鼓的在陽光下閃著光亮。紅紅的高粱.像無數支火把,映紅了天際。
4、秋天像一望無際的平靜的碧海;強烈的白光在空中跳動著,宛如海面泛起的微波;山腳下片片的高粱時時搖曳著豐滿的穗頭,好似波動著的紅水;而衰黃了的葉片卻給田野著上了凋敝的顏色.
5、秋夜,天高露濃,一彎月牙在西南天邊靜靜地掛著.清冷的月光灑下大地,是那麼幽黯,銀河的繁星卻越發燦爛起來.茂密無邊的高粱、玉米、穀子地裡,此唱彼應地響著秋蟲的唧令聲,蟈蟈也偶然加上幾聲伴奏,吹地翁像斷斷續續吹著寒茄.柳樹在路邊靜靜地垂著枝條,蔭影罩著蜿蜒的野草叢叢的小路.
6、秋天到了,田野裡一片豐收的景象,高粱漲紅了臉,稻子笑彎了腰.
7、從未見過這樣繁茂的高粱地,只見一片輝煌的綠色鋪在土地上,匯成一片濃鬱的海洋。仔細看那一枝枝挺拔的高粱,每個都伸展著自己堅硬的葉子,像一個威武的將軍。那一串串胖嘟嘟的谷穗從空中垂下,壓彎了那細細的枝頭,像一個正在鞠躬的戰士,永遠低著那沉重的頭。
8、這麼多的高粱,都被秋風染成了紅色的火焰。難道秋風是紅色的嗎?高粱激動地漲紅了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