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民辦實事項目】
●加大基礎教育設施投入,緩解入學難問題
●深化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照料中心建設,完善全區居家社區養老服務體系
●建設學校食品安全快速檢測室
●實施道路「亮燈工程」
●老舊線路改造
●打通一批城市斷頭路
●老舊小區改造提升
●推進公共廁所建設
●市容環境再提升
●市政設施雨汙分流改造
●園林綠化改造提升
第九幼兒園禾祥分園即將開園,室內裝修基本完工。
一批學校建成、開工,新增及柔性釋放學位3820個;多個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照料中心投入使用,為老人提供家門口的服務;一條條社區道路裝上太陽能路燈,點亮了居民回家的路;一處處老舊電線路進行改造,安全隱患得以消除……11件為民辦實事項目,一件件都是居民群眾最期盼解決的問題,一件件都是政府對居民群眾的莊嚴承諾。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如何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今年以來,思明區瞄準民生社會事業的薄弱環節,加快補齊教育、養老、人居環境等民生短板,11件為民辦實事項目已完成或基本完成,居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不斷增強。
加大教育投入
亮點 第九幼兒園禾祥分園即將開園,第五幼兒園年底開建
在即將交房的地鐵1號線安置房小區裡,第九幼兒園禾祥分園不久後將在這裡正式開園。附近的居民滿心期待:自家的孩子很快就能在家門口上公辦幼兒園了。
18日上午,記者走訪時看到,幼兒園內的室內裝修工作已基本完工,每個班級教室明亮通透,功能分區十分合理。「我們幼兒園設12個班,今年8月已經完成招生工作,預計有近150名幼兒將成為幼兒園的首批新生。」第九幼兒園園長趙菁介紹道。
作為地鐵1號線文灶站公交地塊配套項目幼兒園,禾祥分園在設計上融入地鐵的元素。趙菁透露,在幼兒園的操場上空,將有一列「地鐵」,結合爬網、鞦韆等運動設施,為幼兒提供戶外活動的空間。
在廈禾路大同小學的對面,有一所幼兒園的建設同樣引人關注。這就是第五幼兒園。
就在昨日,第五幼兒園項目施工正式開標。「年底就將開工建設。」第五幼兒園園長白興娣介紹道,這所幼兒園位於老城區,建築風格很有特色,融入騎樓建築的元素進行設計,幼兒園擬建設九個班。「這所幼兒園地處老城區,一旦建成,將有效緩解鷺江街道營平片區適齡兒童『入園難』問題。」
補足養老短板
亮點 嘉蓮街道、廈港街道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照料中心項目已完成
嘉蓮街道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照料中心11月啟用,為各類老人提供照料服務。
關起門,就是一個適合老年人的靜養空間;走出門,就能享受舞蹈、音樂等娛樂生活……今年10月,位於思明南路352號的廈港街道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照料中心2.0版正式啟用,帶給老年人全新的體驗。
照料中心總面積1700平方米。在原有家綜服務的基礎上,增設了14張短期照料床位及7張日間休息床位及診療、老人用品展示等區域。83歲的李國興是首個入住中心的老人,因骨折住院,出院後就直接到中心進行康復治療。談及入住中心的感受,老人豎起大拇指說:「真好。」
一句「真好」,道出老年人對為民辦實事項目的滿意,道出對幸福生活的嚮往。今年以來,思明區不斷深化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照料中心建設,完善全區居家社區養老服務體系。截至目前,嘉蓮街道、廈港街道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照料中心項目已完成。
今年11月,位於蓮景一裡25號的嘉蓮街道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照料中心正式啟用。家住附近的蓮興社區居民邵女士實地了解後點讚道,「這裡的環境真好,以後有需求也想來這裡居家養老。」
醫療保健室、康復訓練室、心理疏導室、手工區、閱讀區……建築面積1448.59平方米的嘉蓮街道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照料中心,提供的居家養老服務涵蓋老年人的生活照料、膳食調理、醫療養生、精神慰藉、代購代辦、短期寄養、日間照料等。結合「愛心嘉蓮」特色,照料中心還設立了「愛心超市」,康復、醫療、智慧養老等項目作為愛心服務包進行展示,為轄內困難老年人提供富有特色的愛心助老服務。
改造老舊線路
亮點 為低保戶困難戶安裝智慧用電設備,改善居民用電用火生活環境
走進獨居老人鄭派成不到十平方米的家中,老式的閘刀開關拆掉了,取而代之的是智能化的安全用電監測設備。有了它,短路、漏電、用電溫度過高……鷺江街道綜合監管指揮平臺均能第一時間實時監控,並遠程斷開隱患電路。
如今,在鷺江街道已有100戶的低保戶、困難戶、老弱孤殘、獨居老人裝上這樣「聰明」的智慧用電設備。鷺江街道安監站站長陳澤元告訴記者,這個數據還在不斷增加中,2020年繼續增加智慧用電安裝改造點位,將更多的線路隱患場所及重點居民住戶納入預警平臺,預計安裝436戶,覆蓋人群2萬多人。
故宮路98號505室,是獨居老人陳夏慧的家。談及家中新增的安全用電監測設備,老人頻頻豎起大拇指,「以前家裡沒有漏電保護器,電路出問題都不知道,現在有了這套設備,我覺得很安全,很放心,政府為我們居民辦了一件大好事,大實事,我太感謝了。」
小民生體現大情懷。今年以來,思明區對轄區老舊線路進行全面摸排、檢查,逐年改造、消除線路老化導致的電線裸露、過載等安全隱患,改善居民用電用火生活環境。截至目前,思明區已投入近百萬元,對鼓浪嶼街道、鷺江街道、中華街道、篔簹街道的隱患點進行改造。
提升人居環境
亮點 11件為民辦實事項目中,6件與提升人居環境有關
無人管理的荒地,成了養眼悅目的街心公園;存在安全隱患的護坡,得到了治理,搖身一變成為一道亮麗的景觀;多條「斷頭路」打通,提升了城市交通形象……
高顏值高素質的思明區在追求「美」的道路上一直沒有止步。在今年為民辦實事的11個項目中,有六個與人居環境提升有關,內容包括打通斷頭路、老舊小區改造提升、公廁建設、市容環境提升、市政設施雨汙分流改造、園林綠化改造提升等。
今年以來,巡司頂社區不見天29-39號前的一塊荒地,成了社區居民聚集的熱門地。曾經雜草叢生的荒地,如今成了漂亮的街心公園。
家住巡司頂社區的居民劉麗真回憶道,以前這裡長滿雜草,一到夏天,蚊蟲滋生,我們連窗戶都不敢開。「現在可好了,下樓後走出大門就有舒心的環境,還能和鄰居話仙聊天,太開心了。」原本的三棵老樹也被保留了下來,周圍增設了桌椅,鄰居們圍坐聊天,其樂融融。如今,大家還給公園取了一個好聽的名字「旭日園」。
「環境提升,居民受益,大家的幸福感也爆棚。」巡司頂社區黨委書記葉曉軍說道。
在觀音山國際商務營運中心,曾經有數條斷頭路讓白領們很頭疼。今年以來,思明區打通了三條「斷頭路」。其中,觀音山區間四路連接起臺東路和宜蘭路,觀音山區間五路連接起臺東路和宜蘭路,觀音山區間六路連接起花蓮路、嘉義路和南投路,總長約490米。
【購房資訊輕鬆享,快來關注樂居網】
文章來源:海西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