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隨著《大秦賦》的熱播,千古一帝秦始皇又火了一把,有的話題還上了熱搜,微博榜
#如果秦始皇再活十年#下令讓嶺南軍團回援,能否救下大秦?
這是今天韓信和 大傢伙 一起討論的歷史話題:
首先韓信認為救不了,除開歷史問題不說,就算是秦始皇下令讓嶺南軍團勤王,他們也無能為力,
當然這裡面有很多原因,其中關於秦始皇下令讓嶺南軍團不得回援爭議最大,下面我們一起來分析下。
秦朝嶺南軍團為何不回師救援?
我們看過《大秦賦》,知道秦始皇如何偉大,
卻沒想到,由他建立的超級帝國大秦王朝,卻在他死後不久被項羽和劉邦滅亡了,
於是超過一半的網友說「嶺南軍團沒有回援是因為秦始皇當年下了聖旨,
秦始皇說了一句話:他日如果秦國有難,不準班師回朝勤王。秦國可以滅亡,但是華夏族群不可以滅
並在在給嶺南50萬大軍所寫的詔書中道:中原但有不測,爾等軍隊切勿北上勤王,當斷然封閉新道,不使中原亂局波及南天。
那麼,秦始皇究竟有沒有給嶺南軍團主帥趙佗下過這樣的命令呢?
現在大多數網友糾結於,秦始皇到底有沒有下過不讓嶺南軍團回援的命令,
根據《史記.南越列傳》寫道;聞陳勝等作亂,秦為無道,天下苦之,項羽、劉季、陳勝、吳廣等州郡各共興軍聚眾,虎爭天下,中國擾亂,未知所安,豪傑畔秦相立。南海僻遠,吾恐盜兵侵地至此,吾欲興兵絕新道,自備,待諸侯變,會病甚。且番禺負山險,阻南海,東西數千裡,頗有中國人相輔,此亦一州之主也,可以立國。
可我覺得,當時身在兩廣地區的嶺南軍團,既然知道了中原大亂,還說:秦為無道,天下苦之,這有點不符合常理,
平時將領們對秦朝的苛刻律法有些微詞,我們也可以理解,但要這些老秦人不可能說出這種大逆不道的話來。
這不像是老秦人風格。反之我們來看下說這話的人,
很多人以為是趙佗說的,但我想很多人都誤會了,當時嶺南軍團的主帥還不是趙佗。
趙佗只是在屠雎、任囂死後,成為軍團主帥,秦朝滅亡的時候,在嶺南軍團趙佗不過是任囂的副手而已。
秦嶺南軍團主帥
至於任囂,他是秦國大將,據說他的祖父在秦武王時就已經獲得了秦國貴族寵信。
按道理說,他如果還活著,不可能放著自己的國家滅亡而不救,畢竟秦貴族待他任家不薄啊!
坐擁五十萬大軍卻不去救援大秦,還說出「秦為無道,天下苦之」這樣大逆不道的話,
這能說明什麼?這說明當年秦始皇命令他們南徵時,老秦人對這個國家已經失去信心了。
另外,當時的大秦帝國,主要靠三大軍團和衛戍部隊來維持統治,
長城軍團戰力最強,常年駐紮北方抵禦匈奴,
嶺南軍團戰力次之,兩徵百越,靠的是老秦人的血性拿下的,但也不能說完勝。
關中軍團戰力較弱,因為統一六國之後,始皇帝認為國內將無戰事,而威脅只有北方的匈奴,南方發百越蠻夷,
所以秦朝精銳基本就派往這兩地方了,真正的關中軍團只是保留威懾作用就好,
嶺南軍團
既然說大秦軍隊,那我不得不提下網友們熱議很大的嶺南軍團了,
根據史料記載,當年秦始皇兩徵百越,前前後後共發兵50萬左右,這裡我們先不聊其他,
我們先來說下當時的百越,根據歷史記載,秦朝時期的百越根本就還未形成一個勢力族群,根本就是幾萬人,
而秦軍之所以損失那麼大,跟環境和氣候有很大關係,秦軍攻下百越,但無法長時間固守,
所以為了將百越納入華夏版圖,始皇帝不得不採用戍邊屯墾辦法,
因此嶺南軍團的五十萬大軍中有很多是非戰鬥力人員,這些非戰鬥人員後來都與在百越安定下來了,才形成了我們現在看到的,廣西雖然是多民族地區,但習俗跟中原沒多大區別,
一旦國家有難,兩廣基本上都是第一梯隊先上的。
秦始皇遺旨
前面說了那麼多,有網友或許已經在熱議,到底當年的秦始皇有沒有下命令說:「世守百越,不可回朝」的話呢?
我認為是說了,但嶺南軍團沒有回援,有如下原因;
始皇帝命令,世守百越,不得班師回朝,不得勤王百越剛定,人心未穩,嶺南軍團還無法全軍北上救援,嶺南道路艱險,而且遠離中原,信息不通老秦人已有牽掛,和當地人通婚,想安定享受生活。嶺南軍團內部不穩,任囂與趙佗想自立為王,秦朝滅亡太快,從陳勝吳廣起義到項羽大火燒「阿房宮」僅兩年時間。
結語
縱然歷史不可倒回,但對於秦始皇下令讓 嶺南軍團不能回去救援,韓信認為這事還是有點可信的,
但按照當時的情況,就是信息跟現在一樣發達,嶺南軍團也無法及時班師勤王,因為廣西離現在的陝西有幾千公裡路程呢?當時還都是山路行軍速度減半
想想抗日戰爭時期的淞滬會戰,幾萬廣西子弟從桂林出發北上,一路走大道,坐火車,輪船等3個月才到上海外圍。
如果是秦朝那個路,行軍時間什麼說也要加兩倍吧!況且始皇帝也知道,如果秦軍撤回那廣西廣東地區,肯定是又復原了。
而且,當時在秦始皇死後,中原早就大亂,嶺南軍團就算是真的收到始皇帝命令,班師勤王,那也是跟我們玩遊戲打怪升級一樣,一邊戰鬥一邊救援的,不可能直接回援的。
所以不管是秦始皇偉大還是嶺南軍團不願北上,其結果都是:無法班師回援。嶺南軍團無法救大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