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說什麼是最容易迷惑的東西,那麼自然還是利益,在它的面前,即使是親情也開始變得淡薄了,電視新聞上,每當有什麼巨富去世時,都不難看到,平日珠光寶氣,或是斯斯文文的富家小姐公子,為了遺產而全然不顧臉面,從而與之對簿公堂。又到了2011年,隨著國內著名畫家、書法家許麟廬的逝世,一場關於遺產的爭奪戰,也開始打響。
這位畫家留下了21億遺產,為了分錢女將九旬母親告上了法庭,後來又是山東煙臺人,世代為書香門第,幼年即開始學畫,曾師從齊白石等著名畫家,後來又擔任大學名譽教授,中山書畫社副社長,河南開封書畫院院長等許多職務,此外,許麟廬還是一位著名的收藏家,他所激起的垂涎已極盛,正是出自這些收藏。原本在上個世紀80年代,許麟廬和兒子許化遲就開始了文物收藏事業,那一時期並不是很好,畫作上也沒有多少精力,至於李可染、劉炳森等人,也不像現在這麼有名。
而且許家父子憑著對文玩的執著嗜好開始買進,到1981年,由北京歷史博物館組織的「外賓服務部」,由於資金緊張,決定把館內藏畫賣出周轉資金:「李可染的八幅畫,劉炳森的八幅畫,都只值八毛……」即便如此白菜價,許家父子也用天價足足二十萬元,把所有畫作全買下,這在當時已能買兩套四合院,常人很不理解,但許麟廬和許化遲,卻早已下定決心。
時過境遷,到了今天,隨著許麟廬逝世,他總共留下72幅名人字畫,大多出自齊白石、徐悲鴻等人之手,估價更是高達驚人的21億元,這也引發了對許麟廬子女的窺視,許麟廬與妻子共育有四子四女,許多子女都對老人的收藏虎視眈眈。但是,當許麟廬的遺願公布之後,卻引起了子孫後代的震動,原來許麟廬的遺言是:「財產歸夫人王齡文所有。」
大多數子女都不能接受這一結果,有人說,這份遺囑一定是在父親意識不清的情況下寫的,或者是偽造的,並非真的有效,於是經過協商,除了兒子許化遲和女兒許娥外,還有許化夷等六兄妹,隨後95歲高齡的母親向法院起訴,要求重新分割遺產。並且,北京法院受理了這一龐大的遺產糾紛案件之後,立即展開了調查工作,包括查勘字畫、確認許麟廬遺書的筆跡。
但到了2013年7月,母親王齡文卻拿出一個非常重要的證據,證明許麟廬在寫下遺囑後,與自己的相片,在相片的背景上,正是最初的遺囑,法院審查後發現,相片並未做任何修改,最後於2014年10月13日,法院作出判決,王齡文可以繼承。但許麟廬的孩子們並沒有因此甘休,此後,他們不斷提起訴訟,直到2016年12月29日,北京市最高人民法院駁回了孩子們的訴訟請求,維持原判,這共同引發了人們關注的遺產之爭,總算落下了帷幕,看起來許麟廬沒有給他們,多少也是有些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