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eya360 發表於 2020-12-09 14:39:24
本文主要介紹PCB設計中常見的「3W原則」。
什麼是「3W原則」
在PCB設計時,為了減少線間串擾,經常會聽說「3W原則」、「20H原則」、「五五規則」等,下面就具體來介紹一下3W原則。3W原則其實就是為了減小串擾,讓走線與走線之間保持3倍線寬的間距,這就是所謂的3W規則。
為什麼選擇「3W」
正常情況下,如果可以保證兩條走線的間距足夠大,是可以消除串擾的,但是實際設計中沒法實現線間距足夠大,因此就出現了「走線間距與串擾」之間的平衡,而當線中心間距不小於3倍線寬時,就可保持大部分電場不互相干擾了,滿足3W原則能使信號間的串擾減少65~70%,而滿足10W則能使信號間的串擾減少近98%。
下面是針對NEXT和FEXT相對於走線間距的仿真,線寬均為5mil。
從串擾成因的角度考慮,要有效防止串擾,該間距與疊層高度、導線線寬均有關係。對於下面的1.6mm的常規四層板,中間兩層為平面層,走線與參考平面間的距離約為(5~10mil),對於5mil線寬,3W是可以滿足的;但對於1.6mm的兩層板,走線與參考層的距離可能得到(50~60mil),對於5mil的線寬,3W對高速信號走線顯然是不夠的。
因此3W原則是基於一定條件的一個折中選擇,有時可能3W就足夠了,有時可能需要更寬的間距。
為了將串擾限制在可接受的範圍內,對於帶狀線,一般要求走線的間距最好大於走線到參考平面的距離;對於微帶線,一般要求走線的間距最好大於走線到參考平面距離的兩倍。
哪些信號需要遵循「3W原則」
根據上面的分析,那麼在實際PCB設計時,到底哪些信號需要滿足「3W原則」呢,哪些信號又不需要呢?
對於兩層板,由於密度不大,信號速率不高(如果不是,那肯定不會選兩層板了),在滿足工藝及阻抗的情況下,走線儘量粗,間距儘量遠即可。
對於多層板,3W原則是指多個高速信號線長距離走線的時候,其間距應該遵循3W原則,例如時鐘線,差分線,高速信號線,復位信號線及其他系統關鍵信號線需要遵循3W原則,對於某些要求較高的信號線,可能還需要滿足5W原則,而對於普通的信號線,則根據布線密度適時調整走線間距,並不是板上所有的布線都要強制符合3W原則。
編輯:hfy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