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訪專家
中國中醫科學院針灸醫院常務副院長 楊金洪
經絡是人體周身氣血運行的通道。十四經是以手、足三陰和三陽經以及任、督二脈為主體,遍布全身的綜合系統。從本期,《生命時報》將邀請中國中醫科學院針灸研究所和針灸醫院的專家,解讀十四經的養生保健。
「諸氣者,皆屬於肺」,氣虛的培補、氣逆的順調、濁氣的排放、清氣的灌溉,都可以通過手法來疏通和按摩肺經,調節肺的功能來實現。了解肺經的作用和簡單疏通的方法,能達到養生健康,保護肺氣的目的。
手太陰肺經的循行路線為由胸走手,起始於中府穴,結束於少商穴,整條經脈共有11個穴(如圖)。
肺司呼吸,和呼吸系統相關的疾病非手太陰肺經莫屬。民間有「寅時睡得熟,色紅精氣足」的說法。這是因為,人的氣血在夜裡3~5點(即寅時)衝擊肺經,這個時辰肺經旺盛。有些肺病患者往往在凌晨時症狀反映最強烈,如因劇烈的咳嗽或哮喘而醒,也和寅時肺經氣血轉盛有關。
《內經》中把肺稱為「相傅之官」,就是宰相大人,可見其地位之重要與尊貴。肺經的功能確實巨大,不僅掌管呼吸方面的問題,而且上可疏解肝經之鬱結,中可運化脘腹之溼濁,下可補腎中之虧虛。例如典型的肺系病咳喘症,其實很少由肺經直接引起,而大多是受其他臟腑失調的波及。由肝火引起的叫「木火刑金」,祛肝火就好;由腎虛引起的叫「腎不納氣」,補腎氣輒效;由脾虛引起的叫「痰溼蘊肺」,健脾祛溼最佳;還有外感咳嗽,多由風寒引起,驅走膀胱經之風寒,病就好了。
經脈不通會在身體上表現出一些症狀,肺經不通的常見表現有怕風易汗、咽乾咳嗽、過敏性鼻炎、皮膚乾燥易過敏、動則氣短、面無光澤。中醫認為,「通則不痛,痛則不通」。我們用手按壓肺經的循行路線就可以判斷經絡是否通暢。例如點按上臂內側非常痛,表明肺經經氣不暢,有發生肺經病症的潛在風險或已有症狀表現。
下面介紹肺經的兩個重要代表穴位。
尺澤穴。尺澤為肺經合穴,位於肘橫紋正中,肱二頭肌腱橈側凹陷處。此處出現脹痛表明氣短、胸悶是由肺經熱邪所致。按壓尺澤穴或用刮痧板點按,可以緩解胸悶和氣短。
列缺穴。兩手虎口交叉,左手食指尖所指的右腕背部即為該穴。列缺穴不僅是治療頭頸不適的要穴,還是一個戒菸的靈穴。想要吸菸時就用力按壓列缺穴,刺激量稍大一些,持續3~5分鐘,有助戒菸者克服對菸草的依賴性,有效緩解戒斷症候群,幫助戒菸成功。
按照肺經的循行,我們平時可以微握拳、虛掌、曲肘,右手拍打左側的中府、雲門穴位處,反之亦然。4個8拍交替拍打,力量適中即可,達到調理肺氣,疏通經脈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