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楊蘇
一份年報裡居然有169頁空白——*ST國恆(000594)2013年年報可能創下了新的「信披紀錄」。
*ST國恆素有「民營鐵路第一股」之稱,其2013年年報是滬深兩市最後一份年報。對於這份年報,審計機構不僅判定「無法表述意見」,而且指出按照持續經營的前提編制年報可能不恰當,這也是滬深兩市中第6家被審計機構出具「無法表示意見」的公司。更令人意外的是,年報裡出現多處出現空白頁,累計高達169頁。
*ST國恆2013年的年報披露時間,從原計劃4月30日一直推遲至7月5日。2013年,*ST國恆的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分別為4.2億元、-2.26億元,同比下降52%、407%。*ST國恆稱已經連續3年虧損,公司股票繼續停牌,等待深交所是否予以暫停上市的決定。公司2014年第一季度虧損1050萬元。
審計機構「無法表示意見」的理由是:首先,對於募集資金專項帳戶餘額與函證的銀行回函結果,審計機構發現高達8.54億元差額。並且,由於審計範圍的限制,審計機構無法實施其他審計程序。
其次,根據證監會2013年11月處罰決定,*ST國恆累計約13億元資金與定期報告所披露不一致,並沒有投入羅岑鐵路項目。因此,審計機構無法判斷羅岑鐵路項目在財務報告中能否真實反映。
第三,在*ST國恆的訴訟、抵押、擔保,以及應收款項、固定資產、在建工程、無形資產方面,審計機構不是沒有獲得重要的審計資料,就是審計受限無法實施必要程序。同時,審計機構也無法識別*ST國恆的全部關聯方。
最為嚴重的是,審計機構認為,「我們無法判斷*ST國恆繼續按照持續經營假設編制2013年度財務報表是否適當。」因為*ST國恆不僅持續經營能力存在重大不確定性,而且沒有就改善財務狀況和增強持續經營能力的相關措施提供充分、適當的證據。
記者注意到,*ST國恆的年報出現一些嚴重紕漏,不僅多處公司名稱誤為「國恨」,而且年報文件竟然有169頁的空白內容。*ST國恆2013年年報顯示,115頁~140頁、160頁~300頁、338頁、352頁等內容全部為空白表格。
此前,*ST國恆人士向記者透露,因為人員變動,目前公司董事會已由3位獨立董事主導。而3位獨董在公告中,對公司現狀也毫不留情地予以批評。
在內部控制自我評價方面,3位獨立董事李書鋒、楊春明、楊向東認為,在對各個子公司控制方面,由於歷史原因,公司各控股子公司大多處於停產或經營癱瘓狀態、子公司高管離職、員工辭職,致使各子公司內控管理失效,公司對子公司的控制力有限。
並且,3位獨立董事指出,2014年1月*ST國恆總經理蔣暉辭職、3月公司董事長蔡文杰辭職,大股東不作為、公司治理嚴重缺失,導致公司2014年4月30日未出具2013年年報和2014年一季度報告。
深交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密切關注*ST國恆事態發展,及時向證監會報告公司風險狀況,強化與證監局的監管協作,督促公司充分信息披露,切實保護投資者利益。
[責任編輯: 陸金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