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面推動垃圾分類工作進一步提質擴面,湖州市開啟了"二定四分"垃圾分類的"時尚新時代"。在今年的6月,南太湖新區龍溪街道也開始了生活垃圾精準分類"撤桶提質,二定四分"的新模式,但剛起步的我們看都有些"笨拙",別急,垃圾天天有,分類天天做,只要願意做,肯定能成功。推進垃圾分類的過程中,各地不斷探索新辦法,引導民眾從"嫌麻煩""分不好"到"分得清""願意分",讓大家成為參與者和受益者。
近年來,隨著上海、北京等46個城市強制垃圾分類駛入"快車道",垃圾分類由"倡導"變為"要求",已進入"硬約束時代",那麼怎麼才能硬約束呢?一是全力打贏"減桶提質"攻堅戰,助推垃圾分類源頭提質,嚴格按照《關於進一步推薦生活垃圾分類"減桶提質"工作的指導意見》,加快居民小區"撤桶減點"和"定時定點"分類收集工作,穩步推進精準分類模式轉換。二是利用科技賦能,購置配套設施嚴格按照"二定四分"精準分類模式,建造小區四分類驛站,按照《湖州市垃圾分類智慧監管平臺設備接入標準規範》,要求帶抓拍功能,做到定時投放、定點收集、定人管理、定位監控。摸清垃圾分類站點信息、戶主信息及分類情況等,利用智能設施設備等科技手段,做好垃圾溯源管理,所有源頭垃圾分類數據、視頻監控、抓拍圖片等數據需同步傳輸至市級垃圾分類監管平臺統籌管理,實現數據實時共享實時追蹤實施改善。
垃圾分類是一項長期、艱巨的社會系統工程,既需要政府、單位、企業等發揮統籌引領作用,也需要居委會、志願者、行業機構等密切配合和主動參與。在這一點,龍溪街道各個主體都發揮著巨大作用,相互溝通相互幫助,總結我市垃圾分類近年實踐中涉及的很多問題,如垃圾分類標準、垃圾筒設置、垃圾投放時間、對居民垃圾分類進行獎勵、二次分揀、前後端銜接、混合收運等,避免再走彎路。事實證明,生活垃圾分類做得好不好,與樓型、居民收入這些背景條件無關,只要完善基礎設施、告知居民主體責任、安排好志願者等精細化管理整體到位,垃圾分類效果都會有較大幅度提升。實行垃圾分類,重在調動各方參與,深度協同,形成治理合力。
作為一場對全民生活理念進行重塑的"習慣革命",垃圾分類的"溫度"更重要,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遠比一張分類告知書更能影響每家每戶行為和意識的轉變。對垃圾分類的宣傳不僅要持續加大力度,還要入腦入心,從解決垃圾分類知曉率、參與率開始,再到引導居民準確投放,倡導居民將垃圾分類理念內化於心、外踐於行,將人們一時興起的"新鮮勁""興奮勁"轉化為持久良好的文明生活習慣,真正實現"垃圾分類人人做,做好分類為人人"。
【來源:浙江之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