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我們覺得自己經歷的事情之前已經發生過,這種奇怪不安的心理背後有什麼原因呢?
這可能是你清醒時經歷過最奇怪的事了,但是既視感到底是什麼?有一點毋庸置疑,既視感很常見,無論老人小孩,2/3的人都有過這種情況,愛看電影的人情況更甚,因為即視感本身就很奇怪,所以人們長久以來都將其視作像透視和轉生一樣的超自然事件。
實際上,寄生蟲學家Émile,Boirac,在19世紀70年代首次為其命名,使用了一個法語詞彙,意思是「已經見過」。
人們一直關注於奇異事物,在許多像《黑客帝國》的電影中,既視感是電子計算機模擬中的小失誤,所以到底是怎麼回事?
實際上沒有人能百分百確定,但是心理學家結合記憶理論、感知理論和認知理論,推測出多種可能性。
一個是「知覺時差」,可能我們的大腦在自己還沒有充分意識之前,就已經快速簡單的將某一情形處理完成,然後我們就會感覺似曾相識。
另一個是「雙重處理」,即時信號進入左右腦的大腦顳葉,其中一個比另一個慢一毫秒,這短暫的延時產生了既視感。
還有人認為是大腦的圖書管理員-海馬體周圍出現了錯誤才導致這一現象。
研究既視感的問題在於,神經病學家無法時刻圍繞等候待其發生。一是通過觀察有短暫大腦顳葉損傷的人群,許多人發現他們有慢性既視現象,或是在實驗室條件下激發出既視感。
2012年有一項有研究利用虛擬實境,將人們置於不同的3D環境中,其中一些環境有著相似的布局,比如,一個醫生的待診室和一個水族館,其中器物的擺放和配置都一樣,當人們遇到的環境和之前見過,但遺忘的場景有相似的布局時,就極有可能會產生既視感,於是人們認為那是一種記憶現象。
2014年的一項研究結果與之完全不同,試驗者看了一系列有著同一未知主題的單詞,這些詞有「床」「枕頭」「小憩」「做夢」等等,而關聯詞「睡覺」從未出現,試驗者被要求記下任何以「睡」開頭的詞,之後問及他們是否有「睡」開頭的詞,他們當然都說沒有,但是許多人還是覺得他們看到了「睡覺」一詞,對2/3的人來說,這種困惑感等同於既視感。
神經病學家在人產生既視感時,使用這一方法掃描大腦,他們發現,既視感不像是海馬體中的一個記憶錯誤,而涉及到大腦前區負責決策的部分,於是有人認為既視感實際上表明你的大腦記憶檢測機制運作良好。
如果你想從更偏的角度來解釋既視感,試試「量子糾纏」,可能通過亞原子顆粒神秘的依附性,既視感可能是一扇面向平行宇宙的窗戶,或是時間上的小插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