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摩擦起電:機械能轉化成電能。並沒有創造電荷,而是電荷從一個物體轉移
到了另外一個物體,使得正負電荷分開。本質是電子的轉移。
例如:絲綢摩擦玻璃棒,則電子從玻璃棒轉移到了絲綢,因為電子帶負電荷,
所以絲綢得到電子帶負電荷,玻璃棒失去電子帶正電荷。
2、物體如果能吸引輕小物體,就說物體帶了電荷,這個物體就是帶電體
3、電荷包括:正電荷和負電荷,巧記口訣 玻絲毛橡+-+-
電荷間的相互作用: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異種電荷相互吸引。
驗電器是用來檢驗物體是否帶電,原理是同種電荷相互排斥
注意:吸引的不一定是異種電荷,也可能是有一個不帶電
4、原子是中性的,不帶電,中間是原子核(正電),周圍是核外電子(負電)原子核又分成質子(正電)和中子(不帶電)。不同物質的原子核束縛電子本領不同。得到電子(負電)帶負電,失去電子帶正電。例如玻璃棒和絲綢摩擦後,玻璃棒因為失去電子帶正電,絲綢得到電子後帶負電。
5、電子是帶有最小負電荷的粒子,所帶電荷量為1.6×10—19C(庫侖)巧記:
一點路程師傅要酒,嘻
電荷單位是庫 侖,簡稱庫,單位c其他的帶電體電荷量都是它的整數倍
6、導體:容易導電的物體是導體:金屬、人體、大地、石墨、酸鹼鹽溶液、鉛筆芯、食鹽水溶液等。
絕緣體:不容易導電的物體是絕緣體包括:陶瓷、玻璃、塑料、橡膠、油、純水等。注意玻璃燒熱後會變成導體,絕緣體在一定條件下會變成導體。
半導體:導電能力介於導體和半導體之間,可以做發光二極體等,材料如鍺、矽
超導體:當溫度降到足夠低的時候,電阻突然變為零,這叫超導體。可以用來做輸電線路,沒有損耗。
7、電流的形成:電荷的定向移動形成電流。移動的可能是正電荷、負電荷。
電流方向規定:正電荷定向移動的方向規定為電流方向。在電源外部,電流從電源正極通過用電器流向電源負極。
例子:如圖所示,A驗電器帶負電荷,當用金屬棒接到B用電器時候,產生了電流,電流方向是從B到A,因為電流方向與負電荷方向相反
電流產生條件:有電壓,並形成閉合迴路。
8、發光二極體具有單向導電性。一般用半導體材料製作而成,受到溫度、溼度、光照等因素的影響
9、電路構成包括:電源、用電器、導線、開關,
電源作用是提供電能,包括發電機和電池
用電器是消耗電能的裝置
導線是傳輸電能
開關是控制電路的通斷。
10、通路:有電流。斷路也叫開路,沒有電流。短路:電流不經過用電器,包括電源短路(燒電源)和局部短路。
11、串聯電路:各用電器順次連接而成,電流只有一條路徑,各元件相互影響。
並聯電路:各用電器並列連接,電流有兩條或者兩條以上路徑,各支路元件互不影響。有幹路和支路之分。
開關和用電器是串聯的,紅綠燈、路燈、大型建築的彩燈、插座之間都是並聯的。
電路中辨別串並聯的方法:拔掉一個燈泡如果另一燈泡還亮的就是並聯,因為並聯互不影響。也可以用遮擋法,遮住一個用電器,如果其他用電器仍舊能工作則說明互不影響為並聯電路。
12、電流表示電流強弱的物理量,用字母I表示。電流的主單位:安培,簡稱安,用字母A表示。電流的單位還有毫安(mA)和微安(μA)。1mA=10-3A 1μA=10-6A
13、電流表:
1)電流表的使用規則:
①電流表要串聯在電路中;
②電流要從電流要從正接線柱流進電流表,從負接線柱流出。
③被測電流不能超過電流表的量程量程;
④絕對絕對不允許將電流表直接接到電源的兩極上。
2)為避免電流過大損壞電流表,在不能事先估算電流的情況下,要先閉合開關,然後迅速斷開(叫做「試觸法」),看看在開關閉合的瞬間指針的偏轉是否在最大測量值之內。
3)電流表量程0—0.6A分度值是0.02A
量程0—3A分度值是0.1A(剛好5倍)
14、串聯電路電流關係用公式表示是I=I1=I2(串聯電路中電流處處相等)
並聯電路電流關係用公式表示是I=I1+I2(並聯電路中幹路總電流等於各支路電
流之和)
注意1)要選用不同規格的燈泡做實驗,避免偶然性,便於得出普遍規律。
2)如果是串聯,即使兩個燈泡亮度不相同,它們的電流也是一樣的因為串聯。
如果說兩個燈泡電流相等,則不一定是串聯因為規格相同的時候並聯也是可以電流相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