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的夏天,遼寧省營口市的天氣熱的有些不尋常,突然天降大雨,同時電閃雷鳴,整個營口被籠罩在一片雨霧之中,人們都紛紛躲到家裡避雨,天空中依稀能聽到動物的低沉的嘶鳴聲,這種聲音大家從來沒有聽到過,於是就好奇的站到窗前觀看,洪水像翻騰的巨浪席捲了整個莊稼地,在灰濛濛的雨霧中,有人仿佛看到了一條巨大的不明生物在低空盤旋,轟的一聲巨響後,天空又恢復了平靜。
雨停了,洪水也漸漸褪去,好奇的人們紛紛走出家門看個究竟,突然,他們驚奇地發現,在一片狼藉的田野裡,出現了一條巨型長有犄角的不明生物,很像是傳說中的龍的形狀,根據目擊者描述,它渾身是白色的,還覆蓋著銀色的鱗片,被發現時已經奄奄一息。
龍作為一種祥瑞,自然受到很多善男信女的崇拜。
於是很多人自發的過來,給這條龍搭棚納涼,還往他身上不斷潑水。根據當時的目擊者後來回憶,這條龍和傳說中的樣子非常像。只是並沒有這麼神氣,看起來萎靡不振。
這場大的盛宴持續了20多天,中間依然是斷斷續續的下著雨。等這天人們按照往常慣例,再次過去祭祀龍的時候,突然發現原先的地方只剩下了一個坑,原來龍已經走了。
失望的人們只好回到家中,但是這件事情隨著發酵,越來越多的人聽說這個故事。儘管龍已經走了,但是仍然有來自各地的人奔往營口,抱著僥倖心理,看看還可不可以遇到。
這段時間雨基本上沒有停過,按理說下雨後天氣應該變好。但是不斷有惡臭味傳過來,只是不知道從哪裡飄過來的。雨從7月份下到8月初,又有消息傳過來。
在入海口的位置,突然發現了一條死龍的屍體。
暴熱的天氣使龍的屍身開始發臭並逐漸腐爛,幾天過後,只剩下一堆死氣沉沉的骸骨。
營口墜龍事件,在當時引起了當地極大的轟動,百姓們紛紛圍在龍骨的周圍,無不想先睹為快。1934年8月12日出版的《盛京時報》新聞對此做了詳細報導,並配有現場圖片,這一期的報紙至今還留有檔案。
「……該龍體氣參天,頭部左右過生三支甲,脊骨寬三寸餘……全體共三丈餘。原龍處,有被爪挖之寬二丈、長五丈之土坑一……至該龍骨尚存有筋條,至皮肉已不可見矣。」
根據《北方晨報》對營口入海口處生活的居民們近乎「刨根問底」的調查顯示,在1938年之前的1934年,便有人在營口市目睹了真龍。
根據張順喜、蔡壽康、曹玉文等幾位營口居民所稱,1934年7月的某一天下午,他們幾人幹完了農活,便帶著孩子聚在一起嘮家常,蔡壽康突然看見在不遠處的造紙廠方向的上空中,有一條類「龍」的東西在天上盤旋,張順喜、曹玉等幾個孩子也相繼看到了這一幕。
根據《北方晨報》對78歲的曹玉文的採訪所述,他們看到龍的那天是一個下著雨的陰天,一條灰白色的,身體像蛇,頭上有角,有四肢抓,有鱗片,體長大約十多米的「怪物」在空中盤旋,但不一會便消失了。
其實早在1934年,《盛京時報》便報導了這次「營口盤龍」事件,報導稱,1934年7月,在營口造紙廠附近,一條龍在天空中驟升驟降,它摧毀了幾條小船,奪去了九個人的性命,便消失的無影無蹤了。
如果這件「先兆」讓你覺得不可思議,那麼接下來所發生的事情則會徹底顛覆你的世界觀。
根據《盛京時報》報導,「營口顯龍」事件過去4個月後,同年8月11日,在營口入海口約20公裡處,一條龍從天而墜,附近的居民們發現後紛紛上前圍觀,越聚愈多。
據目擊者稱,這條龍在墜落後仍然存活了一段時間,龍的身上有明顯的傷痕,由於天氣過熱和龍下墜的時間過長,在龍的傷口處有很多蒼蠅聚集,已經快要生蛆。
另外,報導上稱,有目擊者描述,龍曾經發出過類似牛一般痛苦的哀嚎,並且龍的左爪在不斷的「挖坑」,看起來像是在掙扎,有部分老百姓看到這一幕說:
「這條龍本來是要成真龍的,但是沒有躲過天劫」
老人們聽後紛紛下跪祈禱。
《盛京時報》更是將此次的墜龍事件和4個月前,「龍毀壞船隻」的事件結合在了一起。龍的屍體在烈日的暴曬下變的臭氣燻天,營口海關防疫站的工作人員給龍的屍體噴灑消毒液,營口市公安局出動警力,將龍的屍體分解,裝船送到南岸,據說光龍鱗就裝了滿滿幾大框。
龍骨屍骸被運送到南岸之後展出了一段時間,之後便被秘密送往了吉林長春,由於當時的偽滿洲政府是由日本統治,龍骨和龍鱗被運送到長春之後便不翼而飛,至今下落不明。
「營口墜龍事件」從此成為了一檔歷史懸案。
而關於「營口墜龍事件」,央視曾經在2004年和2008年進行過兩次調查。
首先第一次調查中,專家否定了「龍」的存在,並確定營口「龍骨」為鯨魚骸骨。因為當年,大連地區的黃海北部每年都有上百頭鯨魚遭到捕殺,1934年的營口大雨遼河水位暴漲,很可能把某具鯨魚遺骨衝到了蘆葦蕩……但這次調查結果引起了「營口墜龍事件」幾十名目擊者的不滿,且網絡上對「鯨魚」一說十分懷疑。
通過上文可知,《盛京時報》曾經給出過「關於龍肉身」的明確報導,而專家們僅僅憑骸骨就得出「鯨魚」的結論,難免讓人懷疑,專家們根本沒有用心去了解過整個事件的過程。
鯨魚和「龍」的屍骸一定是有區別的,鯨魚沒有角,也沒有鱗片,而且我相信漁民們也不會將「魚和龍」輕易認錯,更何況還有衛生局的工作人員和記者在場。
難道營口的居民們和《盛京時報》的記者們都是散光加近視眼嗎?
於是第二次調查中,專家推翻了2004年的假設,轉而認為龍骨是遠古象化石。
值得一提的是,央視對墜龍事件的第二次調查可謂是極盡尷尬,專家們只在乎龍骨的形狀與什麼動物相同,絲毫不理會事發的原始過程和目擊者提供的證詞,整場調查更像是一場「為了自圓其說」而調查的遊戲。
當然了,不是說這就能確定「營口墜龍」事件的真實無疑,畢竟年代太過久遠,期間有著太多造假的可能性。很多人都說自己是龍的目擊證人,更有甚者拍下了照片。但是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情況,這些目擊證人基本上都是中國人,而且照片模糊不清,可信度並不大。且不說1934年已經有普遍的暗室技術(修改照片),就是直接拿倆肋骨插上拍照也足以譁眾取寵了。
再者,當時所處的時代,正是抗日戰爭時期,社會動蕩,新聞的真實性有待存疑。更值得一提的是,諸如《盛京時報》這樣的報刊,本就是當時日本人控制的報紙,難免為其服務,製造輿論。而結合當時的歷史背景,其目的顯而易見。
因為中國一直把龍作為精神圖騰的象徵,墜龍、墜龍不就是有著另外一種寓意嗎?
日本不僅是在中國這樣,想當年他們佔領朝鮮之後。日本人把一把日本武士刀用高溫融化,隨後打造成13根鋼釘。按照特殊的方陣布局,全部打進了朝鮮王宮的四周。他們想通過這種方法,來切斷朝鮮的龍脈。
如果真的從這種角度來考慮的話,營口墜龍事件很有可能是日本人的一個局,他們是在進行輿論宣傳。
最後還有最為關鍵的一點,「龍」這種生物太過的虛無縹緲,它更像是一種精神的圖騰,而不是實實在在的生物。如果「龍」有與脊椎動物有一樣的骨骼生理結構,那麼它應該遵循咱們正常世界上物理規則;如果它你能飛天入海變大變小,那麼「龍」就不應該和我們這些脊椎動物一樣擁有如此「低級庸俗」的生理構造。
在不同的朝代,人們對於龍的描述方法都不一樣。當然這裡的描述,是通過類似繪畫這樣的具象描述。這裡就關係到了生物進化論的問題,因為沒有哪個生物可以在短短的5000年時間內,進化成各種各樣。
如果龍真的存在,那麼他就應該屬於一個物種,它就應該遵循物種進化。自從有龍的記載也不過是幾千年時間,想讓一個物種發生明顯外形的變化,在自然的狀態下,幾千年的時間顯然還是不夠的。
至於說十二生肖,十二生肖基本在宋朝時期定型。但是如果再往前推,其實十二生肖的說法很多種。而且在很多種說法當中,並沒有龍的身影。所以說後世的十二生肖,只有龍不存在可能只是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