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臏的祖上就是有名的孫武。孫武和龐涓一起學習兵法。龐涓先入仕,做了魏惠王的將軍。而後妒忌孫臏的才能,秘密將其找來,砍掉他兩隻腳,在他臉上刺字,將他藏起來不敢見人。
《史記》中記載了孫臏離開魏國,到了齊國之後的主要的三件事,田忌賽馬,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
田忌賽馬的故事即孫臏給田忌出主意,讓他在和齊王的賽馬比賽上使用策略,用自己下等馬對戰齊王的上等馬,用自己的中等馬對戰齊王的下等馬,用自己的上等馬對戰齊王的中等馬,最終三局兩勝,天機獲得了勝利。這樣田忌才向齊王推薦了孫臏,而齊王請教了孫臏兵法之後,把他當做老師。
桂陵之戰也就是有名的圍魏救趙。當時魏國龐涓攻打趙國。趙國向齊國求救。齊威王打算讓孫臏為主將,但是孫臏以自己殘疾而推辭,只作為了軍事跟隨田忌出站。孫臏在出徵的車上,分析了當前的形勢,認為魏趙兩國開戰,魏國精銳部隊必定在國外苦戰,而魏國境內空虛,建議田忌前去攻打魏國的國都大梁,魏國可定會放棄攻打趙國而回兵自救,這樣自然就解決了趙國的困難。田忌按照孫臏的計策,魏軍果然回師,雙方在桂林交戰,魏軍大敗而歸。
而馬陵之戰更是決定戰國走向的一場大戰。魏趙兩個合力攻打趙國,韓國同樣向齊國求助,田忌孫臏還是採取老計策,直接攻打魏國國都大梁。魏將龐涓馬上率兵撤離韓國回到魏國。但是這時候齊軍已經進入到了魏國的境內。孫臏分析了當時的形勢,建議田忌說,「魏國士兵兇悍勇猛,看不起齊兵,齊兵被認為膽小。我們應該順著這樣的趨勢引導他們」然後他們制定了計策,第一天先砌十萬人做飯的灶,第二天砌五萬人的灶,第三天砌三萬人做飯的灶。龐涓行軍三日,看到齊軍留下的灶,高興的以為,齊軍已經有半數的逃兵,於是龐涓放棄了他的步兵,帶著輕騎部隊日夜兼程追擊齊軍。孫臏估計龐菊的行程,在馬陵設伏,孫臏命人砍去一棵大樹的樹皮,漏出白木,上面寫上「龐涓死於此樹下」,並派一萬名弓箭手埋伏。晚上魏軍果然中計,萬箭齊發,龐涓看到沒有皮的樹,剛要用火把照著看,還沒看完,齊軍萬箭齊發,魏軍大亂,龐涓無計可施,敗局已定,拔劍自刎而死。齊軍乘勝追擊,大敗魏軍,還俘虜了魏國太子申。
馬陵之戰,讓魏國元氣大傷,原來的中原霸主魏國從此衰落。而處在四戰之地的魏國從此只能尋求他國的力量抵抗齊國,秦國兩個大國的夾擊,也就開啟了合縱連橫的時代。
孫臏被砍掉了雙腳,還是留下了《孫臏兵法》。這也激勵司馬遷,在遭受宮刑之後著述《史記》。人只要不放棄的心,身體的殘疾,外界的因素不能成為藉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