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兒說的小人物,是指那些毫不起眼,地位低的的人。他們雖然位卑言輕,甚至平時看起來低三下四,但是如果給你點個眼藥,輕則影響事業,重則丟失性命。長話短說,從三個小故事闡述一下道理。
第一個小故事是各自為政,春秋時期宋國的華元領兵打仗,開戰前殺豬宰羊犒賞三軍,有一個車夫也來討點羊肉湯喝,結果被呵斥,心懷怨恨。第二天開戰前,兩軍剛剛列隊完畢,還沒有發起衝鋒的時候,這個車夫駕著華元的戰車就往敵陣衝去。車夫對華元說:昨天分羊肉分給誰你說了算,今天開車往哪兒開我說了算。可想而知,華元被俘,宋軍打敗。
第二個小故事叫門人捐水,又叫盆水殺人,齊國的夷射是國君的寵臣,一次在宮裡喝高了,拿著齊王賞賜的酒踉踉蹌蹌往外走,走到宮門口的時候,看大門往前湊近乎,你這酒給我嘗嘗可以嗎?夷射直接你一個看大門的也想喝御賜的酒?一邊玩去吧。看大門碰了一鼻子灰,還遭受了羞辱,於是拿了盆髒水潑到了宮門口的牆上。齊王出來一看:誰在王宮門口撒尿了?這是死罪啊。看大門的說:今天一天也沒別人來,就是剛才夷射在這兒站了會兒。齊王大怒,派衛士把夷射殺了。
這兩個故事,你說這個司機和保安心胸狹隘?還是道德敗壞?其實根子關鍵在華元跟夷射們,不能輕視任何人,不能怠慢任何人,處理事情要情商要高,放大要得當,獎賞要公平,說話要留餘地,要考慮別人的自尊心。
第三個小故事的主人公叫邴吉,是漢宣帝時期的宰相,他的司機有個毛病,好酒無度,經常耽誤事,甚至有次喝多了還直接吐在了邴吉的車上。很多人都要去處罰、撤換司機。但是邴吉沒有答應。有次這個司機在路上看到有邊關的人五百裡加急,疾馳而過。他於是到有關部門打聽,外地入侵,邊關急報。他於是對邴吉說:某某邊關有軍情,你提前摸一下軍事將領的情況,看看誰能勝任,提前做做功課。皇帝召見的時候,果然問起某某地的情況,怎麼應對之類的。邴吉對答如流,皇帝很是讚賞。邴吉說,不是我業務熟練,是因為我的司機提前提醒了我,我提前做功課了。邴吉因為工作得力,忠心耿耿,一直受到漢宣帝的重用。
同樣都是對司機、保安,態度不一樣,結果不一樣,得到的回報也不一樣。小人物有大智慧,就看管理人員怎麼發揮、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