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派祖(70世) : 姬成. 生三子 : 姬聚(塘子街) ; 姬順(東阿縣城西姬家莊) ; 姬顯(程家莊).
始祖(1世) : (周) 姬旦,諡文漢,追封文憲王. 文王之子. 武王之弟.
姬家溝祖(60世) : (唐) 姬全. 徙汶邑西郭外桃子源裡. 生一子 : 姬芝.
姬家路口祖(55世) : (唐) 姬容.
排行(86-126世) : 枝興衍聖緒 隆茂慶脈長 廣生忠厚嗣 永遠貞正芳 至德開文運 達孝毓福祥 禮教培家訓 信義作寶章.
散居地 : 山東省汶上縣等地.
書名據書籤題及版心題編目.
派祖:文漢
源流 : 姬氏出自黃帝. 黃帝為少典國君之子. 國於有熊,號有熊氏. 又因長於姬水,而姓姬.
滕縣城南分支祖(80世) : 姬培益. 下二子 : 姬瑞坤(陰柳莊) ; 姬瑞海(關帝廟).
潘家村始祖(79世) : 姬承祚. 生二子 : 姬元碩,字聲宏 ; 姬元勳.
王巖石口祖(68世) : 姬性. 生二子 : 姬義 ; 姬智.
注 : 此譜為姬姓在山東省汶上縣各支派之譜系.
原書: [出版地不詳 : 出版者不詳], 民國24[1935]重鐫. 8冊 : 插圖, 世系表, 人像.
卷冊內容
文獻價值
山東汶上姬氏家族,是魯國國君的嫡系後裔,按照「君子之澤,五世而斬」的說法,歷代國君的很多非嫡系後代都改姓了,但是他們這一支嫡系血脈一直姓姬。
公元前250年(辛亥年,魯頃公二十四年)魯國被楚國滅國,五百戶魯國公族被全部消滅,最後一代國君魯頃公被趕到了泗水邊上,魯頃公視周禮為傳家寶,偷偷地把周禮等典籍文獻藏在牆壁裡。
後來,魯頃公又隨著流民來到位於山東東平的柯地,最後死在了那裡。魯頃公的長子姬晦為了逃避追殺,就輾轉來到祖先的陵地汶上九公墓旁生活。他懷著失國之痛,從不面向南方坐著,也從來不說楚國的事情,一邊守墓,一邊開始編訂家譜。那時候,在洛邑的東周公、西周公也是姬姓,被秦朝滅國之後,沒有後裔流傳下來。
周公的嫡系子孫從此就在汶上這裡紮下了根,一直都沒有離開。周公第三十代孫姬盈與弟弟姬質一起學於漢代大儒申培公,傳授《尚書》,漢武帝元光五年,將家中所藏的遺書通過河間獻王捐給朝廷,兄弟二人同被授予博士。
第三十四代孫姬寬博聞好學,尤其精通易學,先是被封為博士、大司馬,後來又被漢平帝下詔封為褒魯侯,以奉祀周公。其後代也時有冊封。
唐朝末期,姬姓長子長孫遷到了汶上縣城西的姬家溝,再後來,一些後裔子孫因為生活的原因,流布到全國各地。有一種說法叫「天下姬姓出汶上」。
這套《姬氏志》從漢代以來不斷得到續修,現存有1883年(清朝光緒九年)、1935年、1989年、2018年的四個版本。為了安全,這部家譜只在家族內部流傳,從來都秘不示人。
天哲按:周公旦是周文王和太姒之子,周武王母弟。太姒生子僅四,即武王發、周公旦、康叔封,毛叔鄭(冉季載)。所謂「文王四乳",即指太姒所生,一奶四胞弟。武王滅商得國,為天下主。周公旦承繼了周氏,是為王室大宗伯。所謂」文王四乳生八子「,即指太姒嫡孫八人,少為士,皆賢達。太姒嫡孫有周公子伯禽、君陳、蔡季;康叔之子康伯懋、康季;毛叔鄭之子芮伯、毛伯隥、南宮。周公長子伯禽封魯,以國為氏,稱魯公。春秋時,周簡王六年(公元前580年)周公次子君陳之後周公楚與毛公之胤毛伯輿爭政不勝,憤而奔晉,自絕於周王室。後裔居晉,以周為姓。魯國被楚滅後,按理魯國公族應以魯為氏。只不過漢代以來,儒家多將文王周昌稱為姬昌,魯公後人也即奉姬為姓,示為周王室大宗。天哲曰:無焚毀妄為世間秘籍,非私藏難窺千古神韻。老子散周王室典籍,孔夫子理為六經,得稱聖人之學;諸子斷章,敷為百家學說。夫圖書亮章,天哲也;孔繇先命,聖孚也。然世間如聖人為學者能有幾?書非藏不能珍,非學不能視,非愛不能寶。隨園主人云:書非借不能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