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準備北上與陝北紅軍會師
1935年夏,日寇進一步入侵華北,蔣介石繼續推行「攘外必先安內」的反動賣國政策,我華北主權逐步喪失,民族危機空前嚴重。黨的遵義會議後,中央紅軍在黨中央、毛主席的率領下,高舉北上抗日的旗幟,到達四川西部的懋功地區,與紅四方面軍會師並繼續北上。紅二十五軍的領導同志得知這一消息後,於7月15日在長安縣豐峪口召開緊急會議,分析形勢,研究我軍的行動方向。徐海東同志提議,我們應積極牽制敵人,保證中央和一、四方面軍順利北上,將對中國革命有重大意義,即使我們這三四千人犧牲了,也是光榮的。會議指出配合主力紅軍行動是當前最緊迫的戰鬥任務,省委立即決定,率領紅二十五軍共4000人,西徵牽制打擊敵人,配合一、四方面軍北上。部隊經周至、佛坪、雙石鋪,西進甘肅,北渡渭水,截斷從靜寧至涇川的西蘭公路達18天之久。但因當時不知一、四方面軍行動的準確消息,而敵軍又日益集中,為避免陷入被動,紅二十五軍即北上與陝北紅軍會合。
二、進入陝北根據地
1935年8月,紅二十五軍在平涼以東的四十里舖渡過涇河,經鎮原、慶陽縣境,途中兩次打退敵人騎兵,於9月3日到達陝甘邊界合水縣的板橋鎮,休息了一晚。大家都知道前面不遠就是蘇區了,感到十分高興。在離板橋鎮時,軍參謀長錯誤地判斷了敵情,改變了軍首長的命令,使部隊當天早晨出發遲了幾個小時,出發前又集合部隊講話,部隊剛剛出發就遭到敵人騎兵的襲擊。在這異常緊急的情況下,徐海東同志一面指揮前面的部隊和軍直屬隊迅速轉移,一面飛馬趕到後面指揮後衛部隊頑強阻擊敵人,掩護全軍轉危為安,但部隊還是損失了200多人。板橋戰鬥後,我軍經太白鎮、東華池,沿陝甘邊界山區繼續北進。這一地區十分荒僻,人煙稀少,部隊斷絕了糧食來源,偶爾遇到羊商販,買下了一些羊,才度過了嚴重的飢餓威脅。9月7日,進至根據地的保安縣豹子川,不久進到永寧山,和陝北的黨組織取得聯繫,同地方領導同志見了面。
我軍進入永寧山地區休整了四天,很快消除了疲勞。特別使大家感動的是,陝北人民對我軍無微不至的關懷。農會、婦女會、兒童團給我們送糧送柴,慰問我軍。赤衛軍、兒童團為我們送信、站崗放哨、盤查行人。戰士們看著這一切感激得不知說什麼好。幾年前在鄂豫皖蘇區,人民也是這樣關心愛護我軍,可是長徵以後這一切都沒有了。我們深深感到:紅軍有根據地和沒有根據地是大不一樣的。我們必須英勇戰鬥來保衛蘇區,所以,軍長徐海東、政委程子華兩同志要求全軍整頓軍風軍紀,切實執行群眾紀律,和群眾打成一片,搞好軍民關係,同時虛心向陝北紅軍學習。接著,我軍繼續向陝北蘇區內地進軍。中共西北工委為迎接我軍,給各級黨組織發出了緊急通知,指出紅二十五軍到達陝北,有利於加強陝甘和川陝蘇區的聯繫,是蘇維埃運動在西北的一個勝利。要求發動群眾,開歡迎會、慶祝會、捐送慰勞品,歡迎和慰問勞苦遠徵的紅二十五軍。9月15日,我軍在陝北黨組織、紅軍和人民的一片熱烈歡迎聲中,到達延川縣永坪鎮。
三、組建紅十五軍團
兩軍會師後,在永坪舉行了聯歡大會。周圍幾十裡的赤衛軍和群眾紛紛趕來參加,會場上橫掛「歡迎紅二十五軍」的標語,紅旗招展,歌聲嘹亮,人人興高採烈。劉志丹同志和徐海東同志先後講話,號召兩軍親密團結,攜手並肩,共同為粉碎敵人「圍剿」、鞏固擴大陝北革命根據地和配合主力紅軍行動而戰。徐海東同志還代表紅二十五軍全體指戰員,對陝北黨組織、紅軍和人民的熱烈歡迎,表示了衷心的感謝。會後,陝北紅軍和紅二十五軍,即在中共西北工委和鄂豫陝省委合組的陝甘晉省委主持下,合編為紅十五軍團。軍團長徐海東,政治委員程子華,副軍團長兼參謀長劉志丹,政治部主任高崗,副主任郭述申。軍團設立司令部、政治部、經理處、衛生部、交通隊和手槍團,轄三個師:七十五師由二十五軍改編,七十八師由二十六軍改編,八十一師由二十七軍改編,全軍團共7000餘人。
四、三戰三捷,粉碎敵人第三次「圍剿」
敵人對陝北根據地的第二次「圍剿」失敗後,蔣介石為實現消滅我最後一塊根據地和紅軍,使北上紅軍主力無立足之地,進而達到全殲紅軍的企圖,調集10餘萬人的兵力,採用南進北堵、東西配合、逐步向北壓縮的作戰方針,於7月開始對根據地發動了第三次「圍剿」。陝甘紅軍在以劉志丹為主席的西北軍委領導下,採取集中主力、各個擊破的方針,先在東線的綏德、吳堡地區擊潰晉綏軍,接著又轉移兵力打擊北線敵人。正在這時,紅二十五軍到達陝北,大大增強了反「圍剿」的力量。但東北軍張學良對此做了錯誤的估計,他認為陝北紅軍是「土共」,沒有什麼戰鬥力,紅二十五軍剛到,也是疲憊之師,妄圖以優勢兵力迅速取勝,當即就由六十七軍軍長王以哲指揮三個師由中部(今黃陵)經洛川向北進攻。其一一〇師、一二九師進佔了延安,一一〇師一個營留在甘泉,王以哲率軍部和一〇七師駐守洛川、富縣。與此同時,五十七軍董英斌部、騎兵軍何柱國指揮一〇六師、一〇九師、一二〇師三個步兵師和騎兵第一師、第二師,由隴東慶陽、合水一帶向陝北進攻。
根據這種形勢,軍團領導對我軍反「圍剿」的出擊方向做了研究。有的同志建議向北出擊米脂、橫山,殲滅井嶽秀、高桂滋兩師。徐海東同志認為,應南下打擊張學良的東北軍,如能殲滅其一至兩個師,就會很快打破敵人的「圍剿」,整個陝北的戰局就會發生重大的變化。經過討論,大家一致同意這個主張,並決定採用圍點打援的戰法,派八十一師二四三團圍攻甘泉之敵,調動延安敵人,中途進行伏擊。
原紅二十五軍的指戰員聽說軍團長決定打東北軍,大家立即感到這個決定十分英明正確。我們同東北軍在鄂豫皖蘇區已較量過多次,殲滅了它成師、成團的部隊,比較了解其特點,掌握它的一些規律,與其作戰,比較有把握打勝它。徐海東同志在給一個部隊動員講話時很有風趣地說:「同志們,我們紅二十五軍的『老朋友』、老運輸大隊——東北軍又來了,又給我們送槍送炮送彈藥來了,大家歡迎不歡迎啊?」戰士們以震撼山谷的聲音響亮地回答:「歡迎!送來東西照收無誤。」大家都說,等著聽勝利的消息吧!
紅十五軍團主力,經過三天急行軍,繞過延安,進到甘泉附近。在甘泉北15裡的勞山附近,有一條通向延安的公路,公路兩旁是連綿起伏的山嶺,形成一條天然的口袋,山上林木茂密,對我軍伏擊敵人非常有利。徐海東和劉志丹同志帶領團以上幹部到現場看了地形,對參加伏擊的部隊進行了嚴密的部署,並規定每人攜帶三天的乾糧,進入伏擊地區後,不準生火,不準走動,指揮槍不響,任何人不得開槍。接著,他們分頭帶領部隊,進入了伏擊地區:八十一師二四一團於勞山北8華裡地區,擔任斷敵退路和阻擊援敵的任務;七十五師埋伏在勞山以西;七十八師埋伏在勞山和甘泉之間。部隊到達預定地區後,隨即進行戰鬥準備工作。10月1日,敵一一〇師由延安向甘泉增援,敵師長何立中錯誤地估計了紅軍可以設伏的地區,在到達勞山時,他得意地向參謀長說:「共軍詭計多端,我還當他們會打我一個埋伏呢,可是現在出了龍潭虎穴了。」正在這時,埋伏的紅軍從四面八方發起進攻,敵人頓時亂作一團。一股敵軍企圖奪佔山頭,很快被打了下去;有的企圖向前突圍,又被我手槍團堵住了去路;許多敵軍士兵紛紛繳械投降。經過六個多小時激戰,全殲敵一一〇師兩個團,擊斃其師長何立中,俘敵3700餘人,繳獲戰馬300多匹及大量武器彈藥。戰後,以七十八師騎兵團一個連為基礎,將手槍團配備戰馬,組建了軍團部騎兵團。戰鬥下來之後,同志們說,我們徐軍團長既掌握東北軍的特點,又掌握我軍的「脾氣」、戰鬥能力,用兵如神,戰之必勝。都說這一仗打得乾脆利落。並說東北軍夠「朋友」,真是雪裡送炭啊!咱們長徵到陝北,途中消耗了那麼多槍炮彈藥,這下全補充上了,還送來了過冬的棉衣、棉大衣,這個「朋友」還得好好交往下去。大家興高採烈,凱旋而歸。
敵東北軍在勞山遭我沉重打擊後,採用構築碉堡、步步為營的戰術,對蘇區實行嚴密封鎖,企圖逐步縮小我根據地,最後圍殲我軍。為粉碎敵人的堡壘推進政策,軍團決定乘勝發起進攻,首先拔除正在修築碉堡的榆林橋據點。榆林橋鎮,駐有一〇七師一個主力團加一個營,鎮南的洛河冬季可以徒涉,河的南岸是一排陡峭的小山,不便攀登;鎮北背倚高原,高原上有新建碉堡,並駐有少數警戒部隊。10月24日晚,紅十五軍團在徐海東同志指揮下開始行動,以紅七十五師由東向西擔任主攻,並派一個營警戒由榆林橋通往洛川的公路;以紅七十八師由西向東,先殲河西敵一個營,再會攻榆林橋;以八十一師由北向南進攻,對敵形成三面包圍,並派出兩支部隊分別佔領了洛河南面的小山和北面高原的碉堡。次日拂曉開始強襲,敵人被壓縮到街內後,利用窯洞進行頑抗,我軍傷亡較大,後來由於戰士的發現和創造,從房上的煙筒向裡投擲爆炸物,才迅速地殲滅了敵人。這次戰鬥共殲敵4個營,俘敵團長高福源以下1800餘人,在攻堅器材和經驗缺乏的條件下,取得了對敵設防據點攻堅戰的勝利,對我軍戰鬥力的提高具有重大意義。戰後,我軍以二二三團、二二五團之兩個特務連和陝北一個新兵營及留隊俘虜,重新組建了二二四團。
榆林橋戰鬥舊址
1935年10月19日,中央紅軍到達陝北吳起鎮,勝利地完成了二萬五千裡長徵。蔣介石妄圖乘中央紅軍立足未穩,紅十五軍團在勞山、榆林橋戰鬥後尚未休整並在圍困甘泉之際,重新增調東北軍五個師的兵力,分兩路組織新的進攻。企圖將紅軍限制在洛河以西、葫蘆河以北地域,爾後採取南北夾攻對我進行「圍剿」。這時,富縣西南之張村驛、楊家園、東村等地的反動土頑亦乘機騷動。為迎擊進犯之敵,肅清頑匪,解決部隊的物資供應問題,徐海東同志親自帶領部隊攻克張村驛等據點。正在此時,毛澤東、彭德懷同志來到紅十五軍團司令部(駐道佐鋪)。徐海東、程子華同志向毛澤東、彭德懷同志匯報了紅十五軍團的情況和部隊今後的行動方向。毛澤東、彭德懷同志對紅十五軍團的作戰情況和部隊建設等方面的工作表示稱讚,對今後行動方向表示同意,並與徐海東、程子華同志一起研究了中央紅軍與紅十五軍團會師後整編的問題。接著於11月上旬在富縣西北地區,兩軍會合,組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轄第一軍團(一、三軍團編成)和第十五軍團,彭德懷同志任司令員,毛澤東同志兼政治委員。
兩軍會合後,為粉碎東北軍對我軍的「圍剿」,中央軍委決定將敵放進直羅鎮,乘敵立足未穩,集中我軍主力,採取四面包圍、突然進攻的戰法,殲滅突入之敵,爾後再殲其後續部隊。
直羅鎮是一個小盆地,三面環山,鎮北有葫蘆河,一條大道由西向東穿鎮而過,鎮東有座古老的小寨,是一個口袋形陣地。根據第一方面軍指揮部的部署,紅十五軍團八十一師一個團繼續圍困甘泉,一個團在甘泉鎮地區配合地方遊擊隊鉗制富縣、中部之敵,防敵西援;派一個營清掃戰場,拆毀鎮東小寨寨牆,以防敵利用;以一個連進至鎮西閻家村北山,擔任警戒,節節抗擊,誘敵深入。十五軍團主力位於張村驛地區,一軍團位於直羅鎮東北地區。11月20日下午,敵一〇九師進至直羅鎮,我紅一軍團由北向南,紅十五軍團由南向北,同時以急行軍連夜趕到直羅鎮,將敵緊緊包圍。21日拂曉我兩路紅軍在第一方面軍首長指揮下,分別從直羅鎮南北兩面高山,突然向敵發起猛攻,敵六二五團、六二六團被我一軍團大部殲滅,其六二七團被我十五軍團大部殲滅,敵師長牛元峰,率殘部向北突圍多次未成,退入村東小寨負隅頑抗,於23日晚向西突圍,被我十五軍團全殲,牛元峰亦被擊斃。增援直羅鎮之敵一〇六師、一一一師在遭我阻擊後被迫向太白鎮撤退。我兩軍團分三路乘勝追擊,又於張家灣至羊角途中殲敵一〇六師一個團。
直羅鎮戰役大捷(油畫)
直羅鎮戰役,全殲敵一個師零一個團,是中央紅軍和紅十五軍團會師後取得的第一個重大勝利。這次勝利,徹底粉碎了敵人對陝甘根據地的第三次「圍剿」,為黨中央和紅軍在陝甘建立鞏固的根據地,領導和推動全國抗戰奠定了基礎。
來源:中共陝西省委黨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