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bby(就是上圖那隻貓)的話:
各位,端午安康
昨晚發生了一件比地震還可怕的事情:
朕把所有的小魚乾都壓在德國隊身上了
後來~~~~(>_<)~~~~
只好請大家隨手轉本遊記到朋友圈
朕要C位出道討生活 555
D4 從菁桐到九份
今天的行程是臺鐵一日遊,本來是打算去遊平溪線加九份,平溪線包括十分、平溪和菁桐,攻略上教可以先從終點站菁桐玩起,然後倒回去玩平溪和十分,這樣可以避開人潮。我們從臺北車站出發,可以用悠遊卡,到菁桐也才75臺幣,到平溪線可以到瑞芳或者猴硐轉車。猴硐那裡有傳說中的貓村,本來作為鏟屎官的我計劃要去朝拜的,但因為同行的小夥伴怕貓,只好放棄。話說從臺北車站到菁桐真的好遠啊,我們前前後後應該花了有兩個半小時。另外車站會有列車時刻表,最好拍下來,算好時間回程,因為畢竟是火車,不是地鐵,車次並不密。
我想說傳說中的平溪小火車開得真的好慢啊,下午兩點我們終於到達菁桐,都快餓扁了。途中路過十分,好多人好多人,就是傳說中的《那些年》放天燈的地方。十分、平溪、菁桐離得並不遠,尤其是菁桐和平溪,走路也就20分鐘。事實證明,我們選擇菁桐是明智的,這裡是平溪線的終點站,聽說那個木造站房已有80年歷史,而站臺的那個十分—幸福的背景也是著名的留影之地。菁桐老街沒有十分老街的熱鬧和嘈雜,安安靜靜很適合慢慢地走,細細地看。而這裡的鐵軌也必然不會像十分那邊的人山人海,尤其是作為終點站,可以放心在鐵軌上拍照。
老街很短,我們一直往裡面走,在一個小店老闆的指引下去看了當年來這裡的日本人的宿舍,小梯田,買了天燈冰箱貼,寫了明信片,還被我找到了一張印著跟我家Bobby長得八九分像的貓貓的明信片。每去到一個地方旅遊,可以不買特產,但一定會買一個冰箱貼,寄一張明信片給自己,作為記錄,作為回憶。
離開菁桐的時候已經三點多了,算了一下時間,我們決定放棄平溪和十分,直奔九份。去九份需要先坐火車回到瑞芳,然後從瑞芳出來轉公車或者打車上去。公車還是最划算的,只要15臺幣,不過從車站出來要走一小段路。第二次來九份,其實還是很喜歡這個小山城。我們在四點多到達,基山街還是人山人海,街道兩邊都是商鋪,小吃、特產、工藝品,琳琅滿目。路過上次來的時候住的九重町民宿,還是像以前那樣。為了出行方便,這次並沒有安排在九份住,有點可惜。其實來九份最好還是要住一晚的,因為只有在晚上遊人散去跟清晨遊人未到的時候,才能好好地感受到山城的靜謐與美麗。
感受過了基山街的擁堵,拍過了傳說中那意思《千與千尋》裡的紅燈籠,看過了九份山城的晚霞,匆匆的相遇之後,我們便打道回臺北了。本來有一趟巴士是直接從九份回臺北的,無奈正值回程高峰,我們等了好幾趟,等了半個小時依然沒有等到車,最後只能放棄,拼了300臺幣/人的計程車回臺北。回臺北的這趟大巴起始站是九份的下一站金瓜石,所以可以早一點從九份坐到金瓜石,還可以順便遊一下當年盛產金礦的金瓜石,然後從金瓜石坐車直接回臺北。
九份回臺北其實不遠,打車的話半個小時左右就能回到臺北車站,坐巴士大概一個小時。回到臺北後我們決定去寧夏夜市再戰一輪。別以為在夜市吃小吃花不了多少錢,夜市的小時大多100-300一份,吃著吃著其實花費並不會比你去正兒八經地找一家餐館吃少,尤其臺北的夜市物價會比臺中的高。逛過了兩個夜市後,其實已經有點審美疲勞了,加上在九份已經吃了半飽,所以隨便吃了點,就去附近買了一些水果就回酒店了,不過還是臺中那頓水果大餐讓人懷念啊!
D5 熱辣辣的北投溫泉
回憶裡的淡水印象
昨天坐台鐵走了東線,今天捷運往北走去北投溫泉和淡水。
臺北的公共運輸還是很方便的,無論是臺鐵、捷運還是公交,尤其是捷運。臺北捷運目前有1號文湖線、2號淡水信義線、3號松山新店線、4號中和新蘆線、以及5號板南線,服務範圍涵蓋臺北市及新北市,現今已經成為臺北都會區的交通骨幹。臺灣的交通卡叫悠遊卡,在臺中、臺北都通用,可以坐公交、捷運甚至臺鐵,也可以在便利店買東西,非常方便。以前的悠遊卡是可以退的,現在的不可以了,所以在出發前可以找去過的朋友借一張來用,或者在便利店買一張作為留念也是物有所值的,畢竟人家悠遊卡的設計比我們的羊城通/嶺南通還是有收藏價值太多。
住臺北車站就是方便,直接坐淡水信義線到北投站,然後再坐一站到新北投,下車後就是溫泉區。本來還想著要不要帶泳衣來泡個溫泉,後來想想還是放棄了,覺得時間應該不夠。不過今天也是夠熱的,這樣的天氣泡溫泉估計不大好玩。不過這邊有好多溫泉旅館,在適合的季節裡來,可以找家溫泉旅館住上一晚,體驗下一北投溫泉應該是很不錯的。除了溫泉旅館外,這裡還有一些公共的溫泉浴場,風格都是偏日式。
北投溫泉的興起,據說是因為當年在臺灣日據時期,日本人發現了北投原是一處天然絕佳的泡湯之所,很快將此地發展成為當時高級的度假勝地,各種檔次的溫泉旅館也紛紛建起,甚至專門開闢了鐵路支線與火車站。本來這次來很重要的一站是溫泉博物館,誰知道我們竟然延續了清境農場的bad luck,溫泉博物館在閉館修葺中,所以又只能錯過了。不過這一帶的環境還是挺好的,如果不趕時間,慢慢地走走,周圍去看看,其實處處都是風景,比如設計獨特的臺北市立圖書館北投分館、凱達格蘭文化館等等。看完熱氣騰騰的地熱谷後,最後在溫泉公園入口附近找了家叫滿來的日式拉麵館填飽了肚子後就離開了北投前往淡水。這家店的出品挺不錯的,推薦溫泉豆腐,冷熱的都好吃,拉麵也很不錯,而且價錢不貴。
淡水的出名,估計就是漁人碼頭的落日、情人橋,還有就是周杰倫的老家吧。從淡水捷運站出來,其實很多景點都可以靠雙腳就能走到,比如淡水老街、紅毛城、真理大學等等。淡水也是故地重遊了,加上剛剛在北投吃飽沒多久愛,所以淡水的那些老字號美食,像阿婆鐵蛋、淡水魚丸、阿給什麼的都沒有吃,只是去真理大學的途中路過紅樓便上去咖啡館裡喝了點東西。
這座紅樓建於1899年,已有百年歷史,是本地經營船頭行的一李姓富商建於清末的宅第。其建材多從中國引進,有別於其他外國人建造的磚牆洋樓。現在的紅樓已變成餐廳,所以一二樓我們都沒進去,只上了三樓的咖啡館,在那裡可以俯瞰淡水老街,還有遠處的海,尤其傍晚時分,曬著夕陽吹著海風,喝著咖啡看著風景,很舒服。
離開紅樓後,跟著地圖繼續往上走不遠就可以到達真理大學,途中還路過了周董的母校,私立淡江中學,也是那部《不能說的秘密》的電影的拍攝地,只可惜因為是學校,而且是中學,不對外開放,我路過了兩次都沒能進去走走。但真理大學是可以進去參觀的。真理大學是一所臺灣基督長老教會在臺灣北部創辦的私立大學,前身為淡水工商管理學院,Aletheia之校名來自希臘語"真理"之意,學校內有馬偕故居(也稱小白宮)、教士會館(現在改為餐廳)、理書院大學堂舊址(現為校史館)、紅樓等洋樓可以參觀,建築非常有特色,值得一去。但這些都是我第一次去的時候的記憶了,這次因為趕著去漁人碼頭看日落,所以並沒有來得及進去仔細參觀,只是在門口匆匆看了幾眼便離開了。
從真理大學往下走到平路就有公車站,坐紅26坐到終點站就是漁人碼頭。漁人碼頭的地標是情人橋,情人橋之所以叫"情人橋"是因為這座橋是在2003年情人節那天正式啟用的,是淡水漁人碼頭的跨港大橋。上次來淡水的時候錯過了,這次不僅來看了情人橋,也看到了漁人碼頭的日落,也算彌補了上次的遺憾。
今晚,也是這次臺灣之行的最後一站是臺北有名的上引水產。上引水產是由臺灣日本餐飲業三井餐飲集團所創立,集水產、超市、主題餐廳、家居美學於一身。上引水產有"臺灣小築地"之稱,是臺北新興的海鮮美食聖地新貴,而其種類繁多、新鮮以及價格親民的海鮮美食是上引水產大受歡迎的原因。上引水產內有一個類似日本魚市場的活體水產區,環境相當乾淨,可以在這裡買海鮮現場加工,也可以買回家,還有現成的便當和烤燒物的販賣區,以及飲品和其它食物。一樓有2個用餐區,立吞壽司和快意鮮味吧。立吞壽司據說是由日本全國壽司比賽冠軍武田正彥坐鎮、以壽司為主的料理區。快意鮮味吧則是提供各種新鮮貝類、蝦蟹,還可配上各種酒,簡直是吃貨們的天堂。我們去得有點晚,超市區的東西已經不多了,但是我們還是買到了300多臺幣一大盒的厚切三文魚+章紅魚,200臺幣一大塊煎三文魚,130臺幣一盒料很足的帶子炒飯。外區和二樓可以有地方可以讓顧客享用這些從超市區買的美食,裡面的立吞區可以吃壽司,火鍋等,不過,都是要站著吃,而且還要加收10%的服務費。而且這裡都是只能現金消費,所以提醒要帶夠錢去享受美食哦。
D6 對臺北最後的回憶,竟然是地震
我怎麼都想不到,對臺北最後的回憶,竟然是地震。早上8點左右,剛剛醒,我趴在床上刷手機,突然感覺床在晃。我和坐在我隔壁床的小夥伴對視了一下,不約而同地說:"地震啦!"第一次這麼明顯地感受到地震,第一感覺竟然是有點小興奮,然後才是害怕。不過還好晃了兩下就停了,後來聽說是花蓮地震了。聽說對臺北民眾來說,這種小地震是家常便飯,而臺北的建築的抗震能力也是非常強的,所以如果真不小心遇上地震,也不需要太慌。下午兩點多的飛機,吃完早餐在附近買了點東西之後,我們就準備坐捷運去機場了。臺北車站捷運有兩條線可以去機場,紫色直達車自臺北車站到桃園國際機場,途中僅停靠5個主要車站,行駛時間約35分鐘,票價160臺幣。藍色普通車則全線各站皆停靠,從臺北車站到桃園機場約50分鐘,據說票價也是160臺幣。
下午15:05,在機艙裡等了差不多1個小時後,南航CZ3098航班終於起飛,載著我離開寶島,飛回我的大廣州,本次臺灣之行正式結束。
下一站,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