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很簡單 微星為你詳解Z77主板BIOS設置-微星,MSI,相關新聞...

2021-01-07 快科技

近期, 微星科技發布了大量的7系主板,它們全部配備廠商最新的軍規三代組件技術,並且同時配備了PCI-E3.0,USB3.0還有SATA3.0技術,所以我們可以稱呼它們為微星3.0主板。隨著微星Z77主板的全面上市,很多人在購買後的使用過程中也會碰到一系列的問題。由於微星3.0主板BIOS採用第2代UEFI圖形BIOS(Click BIOS II)技術,大部分朋友還是不清楚具體BIOS該如何設置,所以筆者今天和大家以Z77A-GD55為例,一同揭開BIOS設置的神秘面紗。

前言:

Click BIOS II  BIOS首頁界面

Click BIOS II BIOS首頁有系統信息、溫度監測、啟動設備優先順序條、模式選擇、BIOS設置菜單選擇、菜單顯示區。

系統信息:

顯示系統的基本配置信息,有時間日期、CPU型號和頻率、內存頻率和容量、以及BIOS版本。

溫度監控:

顯示當前CPU和主板溫度。

啟動設備優先條:

列出所有可以啟動的設備,明亮的是已連接的,灰色是沒有連接的。

設置區

頂部是節能/標準/超頻三個快捷按鈕。「標準模式」就是當前的BIOS設置模式。節能和超頻還不能使用。

兩側是六個設置按鈕:

SETTING:設置晶片組和啟動。

OC:涉及超頻的頻率和電壓設置。

ECO:節能設置。

BROWSER:進入MSI的Winki瀏覽器。

UTLITIES:備份、更新等實用程序。

SECURITY:密碼等安全設置。

點擊按鈕就可以進入相應的設置或操作。

BIOS設置常用的操作:

設置菜單中的幫助信息。

設置區引入設置菜單後,右上角出現HELP HOT KEY ←等按鈕。   其中HELP按鈕對菜單中的設置項顯示出對該項的說明。

一、SETTINGS(晶片組功能設置)

點擊「SETTING」按鈕進入功能設置。

SETTINGS共有四項:System Status(系統狀態),Advanced(高級),Boot(啟動),Save & Exit(保存&退出)。

1-1、System Status(系統狀態)

系統狀態顯示出系統連接的SATA設備(硬碟、光碟機、SSD等存儲設備),處理器信息,BIOS版本,安裝的內存容量。

日期和時間需要在這裡設置。黃色文字表示可對該項設置,一般用+/-鍵改變數值,修改完回車自動移到下一項,或者用箭頭鍵移動。

1-2、Advanced(高級)

有關主板功能的重要設置都在這個Advanced(高級)裡面。這十項設置都是有二級設置菜單。

1-2-1、PCI Subsystem Setting(PCI子系統設置)

這裡有2項設置,一個是PCIE GEN3,一個是PCI Latency Timer。

1-2-1-1、PCIE GEN3就是開啟/關閉第三代PCIE。設置項有Disabled(關閉)/Enabled(開啟),默認是關閉。

其實,PCIE總線是3.0還是2.0首先要看硬體,硬體包括PCIE控制器和主板上PCIE槽旁邊的一排電容。PCIE總線控制器整合在CPU裡, SNB處理器的PCIE總線控制器是PCIE2.0,IVB處理器的是PCIE3.0。PCIE3.0主板上的PCIE槽旁邊的一排電容容量是PCIE2.0槽的2倍。PCIE3.0兼容PCIE2.0。因此如果使用SNB CPU,PCIE是2.0,使用IVB就支持PCIE3.0。當然還與顯卡有關,要看顯卡的PCIE接口是3.0還是2.0。

BIOS的這項設置是畫蛇添足。

1-2-1-2、PCI Latency Timer選項是設置PCI總線延遲的。延遲時間以PCI總線的時鐘周期為計算單位。可以設置的延遲有32/64/96/128/160/192/224/248 PCI Bus Clocks。默認是32,如果PCI卡存在兼容問題,可以調整PCI延遲試試。

1-2-2、ACPI Settings

這是有關ACPI(高級配置和電源接口)的設置,設置項有二項。

1-2-2-1、ACPI Standby State(ACPI待機狀態)

該選項用來設置待機狀態,設置項有S1和S3,默認S3。

1-2-2-2、Power LED(電源指示燈)

設置電源指示燈狀態,設置項有:Blinking(閃爍),Dual Color(雙色)。該項設置與機箱的LED指示燈配置相關,也與主板前面板接線有關,請參考機箱和主板說明書。

1-2-3、Integrated Peripherals(整合周邊)

整合周邊有四部分:板載網卡配置,SATA配置,音效卡配置和HPET配置。

1-2-3-1、On Board LAN Configuration(板載網卡配置)

Onboard LAN Controller:開啟/關閉板載網卡,設置項有Disabled(關閉)/Enabled(開啟),默認是Enabled(開啟)。

LAN Option ROM:開啟/關閉網卡啟動ROM,設置項有Disabled(關閉)/Enabled(開啟),默認是Disabled(關閉),如果需要從板載網卡啟動,要設置為Enabled(開啟)。

1-2-3-2、SATA Configuration(SATA配置)

SATA配置就是設置SATA模式,有三種:IDE、AHCI、RAID。IDE模式就是把SATA硬碟接口轉換為IDE接口。AHCI模式是原生SATA接口,RAID模式是磁碟陣列。設置項有Disabled(關閉SATA控制器)/IDE(IDE模式)/AHCI(AHCI模式)/RAID(磁碟陣列),英特爾規定7系列晶片組BIOS默認SATA為AHCI模式,以便配合英特爾的Rapid Start等技術。解決磁碟存儲的瓶頸。

1-2-3-3、Audio Configuration(音效卡配置)

開啟/關閉板載音效卡(HD Audio Controller),設置項有Disabled(關閉)/Enabled(開啟),默認是Enabled(開啟)。

1-2-3-4、HPET Configuration(HPET配置)

HPET 是Intel 制定的新的用以代替傳統的8254(PIT)中斷定時器與RTC 的定時器,全稱叫做高精度事件定時器。本選項是開啟/關閉HPET,設置項有Disabled(關閉)/Enabled(開啟),默認是Enabled(開啟)。

1-2-4、Integrated Graphics Devices Configuration(集顯配置)

英特爾的SNB和IVY處理器都整合了顯卡,7系列主板也都配置有視頻輸出接口。BIOS有關於集顯的設置。

1-2-4-1、Virtu Technology(獨顯/集顯轉換)

Virtu Technology就是動態分配英特兒SNB或IVY處理器的集顯和獨顯的圖像資源,在OS界面可以切換獨顯和集顯。使休閒和遊戲客戶根據需要靈活使用顯卡。這項設置還需要軟體配合。設置項有Disabled(關閉)/IMODE(集顯)/PMODE(獨顯),默認是Disabled(關閉)。

1-2-4-2、Initiate Graphic Adapter(第一顯卡)

這裡是設置開機第一顯示的顯卡,設置項有PEG(獨顯)/IGD(集顯),默認是PEG(獨顯)。

1-2-4-3、Integrated Graphics Share Memory(共享顯存)

給集顯設置共享顯存,設置項有32/64/128/256M,默認64M。

1-2-4-4、DVMT Memory(動態分配顯存)

這是英特爾集顯的一個特色,處了前面固定的共享顯存外,還可以實時動態分配給顯卡顯存用於3D遊戲。這裡是設置最大動態顯存容量。設置項有128M/256M/最大,默認是256M。

1-2-4-5、IGD Multi-Monitor(多顯示器)

集顯支持多顯示器,比如VGA/DVI/HDMI同時輸出。設置項有Disabled(關閉)/Enabled(開啟),默認是Disabled(關閉)。

1-2-5、Intel(R)Rapid Start Technology(英特爾快速啟動技術)

這是英特爾的快速喚醒技術,使用這項技術需要配置SSD盤。開啟這項技術,休眠後可以快速喚醒,即使斷電,恢復供電後SSD仍可正常從睡眠狀態中喚醒。設置項有Disabled(關閉)/Enabled(開啟),默認是Disabled(關閉)。

開啟這個選項,就會多出下面的設置。

啟用Rapid Start技術,SSD盤要建立一個休眠分區(iFFS),開啟Rapid Start就檢測SSD有沒有休眠分區,如果有就不會有這個提示。休眠分區大小必須和使用的內存容量相等。

1-2-5-1、Entry on S3 RTC Wake(S3實時時鐘喚醒)

這是設置S3模式的實時時鐘喚醒,可以設置休眠後多長時間喚醒。

1-2-5-2、Active Page Threshold Support(啟用頁保護)

S3休眠是現場保存在內存,S3模式休眠啟用Rapid Start,就是現場同時保存在內存和SSD。Page Threshold就是保護內存的休眠區。

1-2-6、USB Configuration(USB配置)

首先顯示出連接到主板上的USB 設備,如本例中顯示出1個Mice(USB滑鼠),2個Hub(USB集線器)。

1-2-6-1、USB Controller(USB控制器):開啟/關閉USB控制器,設置項有Disabled(關閉)/Enabled(開啟),默認是Enabled(開啟)。注意關閉就是關閉晶片組裡的USB控制器,系統將不能使用USB設備了。

1-2-6-2、Legacy USB Support(傳統USB支持):傳統USB就是老的1.1USB設備,USB鍵盤滑鼠都屬於傳統USB。設置項有Disabled(關閉)/Enabled(開啟),默認是Enabled(開啟)。使用USB鍵鼠必須設置為Enabled。

1-2-7、Hardware Monitor(硬體監測)

1-2-7-1、CPU Smart Fan Target(CPU風扇智能調速目標)。這個目標是溫度目標,就是要設置CPU的控制溫度,設置項有40/45/50/55/60/65/70。

設定目標溫度後,就要設置風扇轉速百分比。就是說在CPU溫度低於目標溫度時。風扇的轉速是全速的百分之….。這個百分比就是在這裡設置的。設置項有0%/12.5%/25%/37.5%/50%/62.55/75%/87.5%。

1-2-7-2、SYS Fan Control(系統風扇控制)

系統風扇不是智能調速,但是可以手動調速,調速範圍50%-100%。

1-2-7-3、PC Health Status(PC健康狀態)。這裡實時監測電腦的狀態。

有:CPU溫度/系統溫度(主板溫度)/CPU風扇轉速/系統風扇1轉速/系統風扇2轉速/系統風扇3轉速/系統風扇轉速。

1-2-8、Intel(R)Smart Connect Technology(英特爾智能連接技術)

智能連接允許Intel自家的WiFi以及NIC網卡在系統睡眠或者休眠的時候始終連接網絡。

Smart Connect、Rapid Start、Smart Response等技術都要求SSD,下面是英特爾新技術對SSD的要求。

1-2-9、Power Management Setup(電源管理設置)

1-2-9-1、Eup 2013:這是歐盟要求的節能措施,是電腦在待機(就是我們常說的關機)狀態下功耗要求。我們如果沒有特別要求,可以關閉。

1-2-9-2、Restore after AC Power Loss:AC電源掉電再恢復時電腦的狀態。有三種:Power off(關機)/Power on(開機)/Last State(最後原狀態)。開機就是來電後自動開機,關機就是來電後不開機。最後原狀態就是AC掉電時電腦是開機的,來電後就開機,否則就是關機。

1-2-10、Wake Up Event Setup(喚醒事件設置)

當ACPI Settings(ACPI設置)裡設定了S3休眠後,就可以在這裡設置喚醒事件。

1-2-10-1、Wake up Event By:設置BIOS喚醒還是OS喚醒。如果是OS喚醒,下面的設置都不需要了。注意OS需要WIN 7,XP不行,WIN7睡眠需要用Power SW喚醒。

如果設定BIOS喚醒,就要做下面的設定。

1-2-10-2、Resume By RTC Alarm:實時時鐘喚醒。設置項有Disabled(關閉)/Enabled(開啟),默認是Disabled(關閉)。如果Enabled(開啟),就要繼續設置喚醒時間。

1-2-10-3、Resume By PCI or PCI-E Device:PCI或PCI-E設備喚醒。設置項有Disabled(關閉)/Enabled(開啟),默認是Disabled(關閉)。

1-2-8-4、Resume From S3 by USB Device:USB設備從S3喚醒。設置項有Disabled(關閉)/Enabled(開啟),默認是Disabled(關閉)。

1-2-10-5、Resume From S3/S4/S5 by PS/2 Mouse:PS2滑鼠從S3/S4/S5喚醒。設置項有Disabled(關閉)/Enabled(開啟),默認是Disabled(關閉)。

1-2-10-6、Resume From S3/S4/S5 by PS/2 Keyboard:PS2鍵盤從S3/S4/S5喚醒。設置項有Disabled(關閉)/ Any Key(任意鍵)/Hot Key(熱鍵),默認是Disabled(關閉)。Any Key(任意鍵)喚醒就是可以使用鍵盤的任意鍵,Hot Key(熱鍵)喚醒的熱鍵有:Ctrl + Esc,Ctrl + F1,Ctrl + Space。

1-3、Boot(啟動)

1-3-1、Full Screen Logo Display(全屏顯示開機LOGO)。

開啟/關閉全屏LOGO,設置項有Disabled(關閉)/Enabled(開啟),默認是Enabled(開啟)。

1-3-2、Boot Option Priorities(啟動順序設置)

這裡設置第一到第九的啟動設備的啟動順序。

1-3-3、BBS Priorities

當相同類型的啟動設備多於1個時,可以在這裡設置它們的順序。比如2個可啟動的硬碟,在這裡設置它們的啟動順序。

1-4、Save & Exit(保存&退出)

設置保存BIOS設置和退出設置。

1-4-1、Discard Change and Exit

放棄設置 & 退出

1-4-2、Save Change and Reboot

保存設置 & 退出

Save Option(保存選項)

1-4-3、Save Change

保存設置

1-4-4、Discard Change

放棄設置

1-4-5、Restore Defaults

恢復默認值

Boot Override(更改啟動)

這裡列出的是實際連結到主板上的已經定義啟動順序的啟動設備。列出的是實例,用戶真正看到的與此不會相同的。

UEFI:ATAPI DVD DH18D5S

SATA1:WDC WD1002FAEX-00Z3A0

UEFI:Built-in EFI Shell

General USB Flash Disk 1100

UEFI:USB Flash Disk 1100

SATA3:ATAPI DVD DH18D5S

選擇某個啟動設備,就可以直接從這個設備啟動。

這裡需要說明的是UEFI啟動,如果使用3TB的硬碟安裝系統,作為啟動盤。在安裝系統前,把WIN 7 64的安裝盤放到光碟機,從啟動設備列表中就要選UEFI:ATAPI DVD DH18D5S啟動。

二、性能(OC超頻)設置

點擊OC按鈕進入性能(OC超頻)設置。

性能(OC超頻)設置可以分為五個部分:CPU頻率設置,微星超頻,集顯頻率設置、內存頻率設置,輔助超頻設置、電壓設置,以及CPU和內存的規格特徵設置。

2-1、CPU頻率設置

2-1-1、CPU Base Clock(MHz)(CPU基本頻率)

設置CPU的外頻,英特爾SNB/IVY處理器的外頻是100MHz,可以適當提高或降低。調整方法是用小鍵盤的+/-鍵,每敲一次鍵加/減1MHz。

此項下面的灰色行就是當前的CPU基本頻率。

調整FSB頻率直接影響內存頻率。所以,超頻時請注意內存頻率要與內存條標稱頻率相近,如果偏差較大,可能導致超頻失敗。

2-1-2、Adjust CPU Ratio(調整CPU倍頻)

在此敲回車,彈出倍頻選擇菜單,從中選擇你想用的倍頻。這項設置適合解鎖倍頻的處理器,倍率設置從12到60。對於鎖倍頻的處理器來說,最高可設置的頻率是該處理器的最高睿頻頻率。默認是Auto,就是處理器的默認倍頻。

2-1-3、Adjust CPU Ratio in OS(OS下調整倍頻)

這是在OS裡設置CPU的倍頻。設置項有Enabled/Disabled,默認是Disabled(關閉)。在OS裡調倍頻需要通過微星的Control Center軟體。

2-1-4、Internal PLL Overvoltage(內部PLL過電壓)

開啟/關閉內部PLL過電壓保護,設置項有Auto/Disabled/Enabled,默認是Auto。

2-1-5、EIST(智能降頻技術)

這裡是開啟/關閉EIST,設置項有Enabled/Disabled,默認是Enabled(開啟)。

EIST全稱為「Enhanced Intel Speed Step Technology」,它能夠根據不同的系統工作量自動調節處理器的電壓和頻率,以減少耗電量和發熱量。

2-1-6、Intel Turbo Boost (英特爾睿頻技術)

這裡是開啟/關閉英特爾睿頻技術,設置項有Enabled/Disabled,默認是Enabled(開啟)。

英特爾睿頻技術是根據CPU的實際作業情況提升核心的頻率,比如一個核心作業就可以提高這個核心的頻率,加速作業進程。智能加速技術提升的頻率要看幾個核心在運作,運作的核心越少,提升的頻率越高。

2-1-7、Enhanced Turbo(增強睿頻)

設置項有Enabled/Disabled,默認是Disabled(關閉)。

2-2、微星特色超頻

2-2-1、OC Genie Button Operation(超頻精靈按鈕)

開啟/關閉超頻精靈按鈕功能,設置項有Disabled(關閉)和Enabled(開啟),默認是Enabled。

BIOS開啟這個按鈕功能後,開機前按下這個按鈕,開機後就自動超頻。也叫做一鍵超頻。

這裡是微星特有的超頻技術。

2-2-2、My OC Genie(我的超頻精靈)

這是用戶自己設定私有的超頻設置,設置項有Default(默認)和Customize(自選),默認是Default(默認)。

當設定為Customize(自選)時,增加My OC Genie Option(我的超頻精靈選項)。

My OC Genie Option(我的超頻精靈選項)是一個二級菜單,點擊後顯示下面的超頻設置項。

這些超頻設置都是個人私有的設置。設置後就可以生效。如果不想再用這裡的超頻設置,可以在My OC Genie(我的超頻精靈)裡設置為Default(默認)。

這裡列出的超頻設置項,在本BIOS設置裡面都有說明,這裡不再重複。

2-3、內存頻率設置

2-3-1、DRAM Reference Clock(DRAM參考頻率)

DRAM參照頻率是內存的基本頻率,設置項有200/266,Auto,默認是Auto。

2-3-2、DRAM Frequency(內存頻率)

這裡是設置內存頻率的,回車彈出內存頻率選單,從中選擇內存頻率。

內存控制器整合到處理器內,支持內存的規格依據CPU了。

下表是SNB和IVB處理器在7系列主板上所支持的內存頻率。

2-3-3、Extreme Memory Profile(X.M.P)

XMP是英特爾提出的一種內存超頻模式,就是把內存的超頻頻率和參數設置以文件的方式存在內存條的SPD模塊中。BIOS啟動XMP就是直接從SPD中讀取超頻設置參數設置內存和CPU的頻率。

這裡是開啟/關閉XMP,設置項有設置項有Disabled(關閉)和Enabled(開啟),默認是Disabled(關閉)。

該項設置只有使用XMP內存才顯示。

2-3-4、DRAM Timing Mode(DRAM時序模式)

這裡是設置內存時序的,設置項有Auto(自動)/Link(雙通道聯調)/Unlink(單個通道調),默認是Auto。如果設定Link(雙通道聯調)/Unlink(單通道單調),Advanced DRAM Configuration就變成可以設置的。

2-3-4-1、Link(雙通道聯調)的Advanced DRAM Configuration(高級DRAM配置)

上列內存參數設置,左側是參數名稱,中間是默認值,右側是設置項(Auto),要修改設置,請敲回車,從彈出的的參數菜單中選擇。

Command Rate:命令速率,就是內存控制器開始發送命令到命令被送到內存晶片的延遲。設置項有Auto/1T/2T,默認是Auto,1T比2T快。但是要依據內存條的性能。性能低的設置1T後肯定要藍屏死機。一般保持Auto就是依據SPD設置。

tCL(CAS Latency):列地址選通潛伏時間,指的是在當前行訪問和讀一特定列的時鐘周期。CAS控制從接受一個指令到執行指令之間的時間。因為CAS主要控制十六進位的地址,或者說是內存矩陣中的列地址,所以它是最為重要的參數,在穩定的前提下應該儘可能設低。

內存單元是按矩陣排列的,讀寫內存單元中的數據,首先是根據矩陣的「行」和「列」地址尋址的。當內存讀寫請求觸發後,最初是tRP(Active to Precharge Delay:預充電延遲),預充電後,內存才真正開始初始化RAS(內存行地址選通)。一旦tRAS激活後,RAS(Row Address Strobe行地址選通 )開始對需要的數據進行尋址。首先是「行」地址,然後初始化tRCD(RAS to CAS Delay行地址到列地址延遲),接著通過CAS(列地址選通)訪問所需數據的精確十六進位地址。期間從CAS開始到CAS結束就是CAS延遲。所以CAS是找到數據的最後一個步驟,也是內存參數中最重要的。

這個參數控制內存接收到一條數據讀取指令後要等待多少個時鐘周期才實際執行該指令。同時該參數也決定了在一次內存突發傳送過程中完成第一部分傳送所需要的時鐘周期數。這個參數越小,則內存的速度越快。必須注意部分內存不能運行在較低的延遲,可能會丟失數據,因此在提醒大家把CAS延遲設為2或2.5的同時,如果不穩定就只有進一步提高它了。而且提高延遲能使內存運行在更高的頻率,所以需要對內存超頻時,應該試著提高CAS延遲。

該參數對內存性能的影響最大, 是JEDEC規範中排在第一的參數,CAS值越低,內存讀寫操作越快,但穩定性下降,相反數值越高,讀寫速度降低,穩定性越高。參數範圍5-15T。

tRCD(RAS to CAS Delay):行地址到列地址的延遲時間,這是激活行地址選通和開始讀列地址選通之間的時鐘周期延遲。JEDEC規範中,它是排在第二的參數,降低此延時,可以提高系統性能,如果該值設置太低,同樣會導致系統不穩定。參數範圍4-15T。

tRP(Row precharge Delay):行地址選通預充電時間。這是從一個行地址轉換到下一個行地址所需的時鐘周期(比如從一個Bank轉換到下一個Bank)。預充電參數小可以減少預充電時間,從而更快地激活下一行。

但是該參數的大小取決於內存顆粒的體質,參數小將獲取最高的性能,但可能會造成行激活之前的數據丟失,內存控制器不能順利地完成讀寫操作,從而導致系統不穩定。參數值大將提高系統的穩定。參數範圍4-15T。JEDEC規範中,它是排在第三的參數。

tRAS(Row active Strobe):行地址選通。這是預充電和行數據存取之間的預充電延遲時間。也就是「內存行有效至預充電的最短周期」,調整這個參數要根據實際情況而定,並不是說越大或越小就越好。如果tRAS的周期太長,系統會因為無謂的等待而降低性能。降低tRAS周期,則會導致已被激活的行地址會更早的進入非激活狀態。如果tRAS的周期太短,則可能因缺乏足夠的時間而無法完成數據的突發傳輸,這樣會引發丟失數據或損壞數據。該值一般設定為CAS latency + tRCD + 2個時鐘周期。為提高系統性能,應儘可能降低tRAS的值,但如果發生內存錯誤或系統死機,則應該增大tRAS的值。參數範圍10-40T。JEDEC規範中,它是排在第四的參數。

tRFC(Refresh Cycle Time):刷新周期時間,這個參數表示自動刷新「行」周期時間,它是行單元刷新所需要的時鐘周期數。該值也表示向相同的bank中的另一個行單元兩次發送刷新指令(即:REF指令)之間的時間間隔。tRFC值越小越好,它比tRC的值要稍高一些。參數範圍48-200T。

tWR(Timing of Write Recovery):寫恢復時間。這是一個有效的「寫」動作和bank預充電到數據能正確寫入之間的時間。就是說在一個激活的bank中完成有效的寫操作及預充電前,必須等待多少個時鐘周期。這段必須的時鐘周期用來確保在預充電發生前,寫緩衝中的數據可以被寫進內存單元中。同樣的,過低的tWR雖然提高了系統性能,但可能導致數據還未被正確寫入到內存單元中,就發生了預充電操作,會導致數據的丟失及損壞。參數範圍5-32T。

tWTR(Write to Read Delay):寫到讀延時。這個參數表示在同一內存Bank區寫命令和下一個讀命令之間的延遲時間。也就是在同一個單元中,最後一次有效的寫操作和下一次讀操作之間必須等待的時鐘周期。tWTR值偏高,降低了讀性能,但提高了系統穩定性。偏低則提高讀寫性能,但系統會不穩定。參數範圍4-15T。

tRRD(RAS to RAS Delay):行選通到行選通延遲,也稱為Row to Row delay。這是表示「行單元到行單元的延時」。該值也表示在同一個內存模組連續的行選通動作或者預充電行數據命令的最小延遲時間。tRRD值越小延遲越低,表示下一個bank能更快地被激活,進行讀寫操作。然而,由於需要一定量的數據,太短的延遲會引起連續數據膨脹。如果出現系統不穩定的情況,需將此值設定較高的時鐘參數。參數範圍4-15T。

RTP(DRAM READ to PRE Time):內部讀取到預充電命令時間。這個參數實際上就是讀命令和預充電明令之間的時間間隔。如果參數值過小,系統運行很快,但不穩定。參數範圍4-5T。

tFAW(Four Activate Window):FAW是Four Bank Activate Window的縮寫,4個Bank激活窗口。這個參數就是4個Bank激活窗口的延遲。通常在8-bank設備中滾動tFAW窗口不要超過4bank。參數範圍4-63T。

tWCL(Write CAS# Latency):寫CAS#延遲。SDRAM內存是隨機訪問的,這意味著內存控制器可以把數據寫入任意的物理地址,大多數情況下,數據通常寫入距離當前列地址最近的頁面。tWCL表示寫入的延遲,除了DDRII,一般可以設為1T,這個參數和大家熟悉的tCL(CAS-Latency)是相對的,tCL表示讀的延遲。該參數主要影響穩定性。參數範圍5-15T。

高級時序配置

tRRDR:Read-Read Different Rank,same DIMM。這個參數的含義是在同一個DIMM(就是同一條內存)內,讀取不同RANK的延遲。參數範圍1-6T。

tRRDD:Read-Read Different Rank。這個參數的含義是讀取不同RANK的延遲(包括了所有DIMM)。參數範圍1-6T。

tWWDR:Write-Write Different Rank,same DIMM。這個參數的含義是在同一個DIMM(就是同一條內存)內,寫不同RANK的延遲。參數範圍1-6T。

tWWDD:Write-Write Different Rank。這個參數的含義是寫不同RANK的延遲(包括了所有DIMM)。參數範圍1-6T。

tRWDRDD:Read-Write Different Ranks same or Different DIMM。這個參數的含義是在同一內存條或不同內存條上讀-寫不同的RANK的延遲。參數範圍1-6T。

tWRDRDD:Write-Read Different Ranks same or Different DIMM。這個參數的含義是在同一內存條或不同內存條上寫-讀不同的RANK的延遲。參數範圍1-6T。

tRWSR:Read-Write Same Rank。這個參數的含義是讀-寫同一個RANK的延遲。參數範圍1-6T。

2-3-4-2、UnLink(各通道單獨調)的Advanced DRAM Configuration(高級DRAM配置)

每個通道的時序配置與前面的雙通道聯調是一樣的,請參看。

2-4、集顯頻率設置

安裝整合集顯的處理器,就會出現這2項集顯的超頻設置。

2-4-1、GT Over Clocking(集顯超頻)

這是設置集顯是否超頻,設置項有Enabled/Disabled,默認是Disabled(關閉)。

開啟這項設置,下面就出現集顯的倍頻設置。

2-4-2、GT Ratio(集顯倍頻)

調整集顯的倍頻。

2-5、輔助超頻設置

2-5-1、Spread Spectrum(擴展頻譜)

也稱展頻技術。設置項有Enabled/Disabled,默認是Disabled(關閉)。

當主板上的時鐘發生器工作時,脈衝的峰值會產生電磁幹擾(EMI),展頻技術可以降低脈衝發生器所產生的電磁幹擾。在沒有遇到電磁幹擾問題時,可以設為Disabled(關閉),這樣可以優化系統性能,提高系統穩定性;如果遇到電磁幹擾問題,則應將該項設為Enabled(開啟)以便減少電磁幹擾。一般在超頻時,最好將該項設置為Disabled,因為即使是微小的峰值飄移也會引起時鐘的短暫突發,這樣會導致超頻後的處理器被鎖死。

2-5-2、Vdroop Control(電壓降控制)

這是控制超頻滿載時出現電壓降的控制選項。設置項有Auto和Level0-Level7等七個級別,默認為Auto。Level0-Level7,級別越高控制電壓降的強度越大。如果感覺超頻後,CPU滿負荷時電壓下降較大,可以設置為高級別的VDroop Control。

2-5-3、Digital Compensation Level(數字補償)

數字控制的供電電流補償。設置項有Auto和High。一般情況下設置為Auto即可。在玩超頻時可以設置為High,增強電流補償,保證CPU獲得穩定的電流。

2-5-4、CPU Core OCP Expander(CPU核心過電流保護擴展)

為保護CPU,BIOS對CPU核心的電流都有限制,防止電流過大燒毀CPU。這個選項是擴展保護電流的限制值,開啟這項設置有利於提高CPU的極限超頻能力,但是也增大燒毀CPU的風險。開啟這個設置後,CPU加電壓要特別小心。設置項有Auto/1.5x/2x。默認是Auto。

2-5-5、CPU Core Engine Speed(CPU核心引擎速度)

這個選項是可以增加CPU供電MOS的開關頻率,以便為CPU提供更穩定,更清潔的電流。MOS的開關速度增加也帶來MOS的溫度上升,容易燒MOS。所以開啟這項設置,需要加強MOS的散熱。設置項有Default(默認)/Enhanced(增強),默認是Default(默認)。

2-6、電壓設置

2-6-1、CPU Core Voltage(CPU核心電壓)

這裡是調整CPU核心電壓。設置項有Auto和電壓0.800—1.800V的選項。敲回車從彈出的列表中選擇。默認是Auto。調整核心電壓要小心。強烈建議不要超過1.400V。

2-6-2、CPU I/O Voltage(CPU I/O電壓)

這裡是調整CPU I/O電壓。設置項有Auto和電壓0.95—1.95V的選項,默認是Auto。調整IO電壓要小心。建議不要超過1.400V。

2-6-3、DRAM Voltage(內存電壓)

調整內存的電壓,設置值有Auto,1.108-2.464V,默認是Auto。超內存電壓要小心,DDR3內存一般不要超過1.65V。

2-6-4、GPU Voltage(GPU電壓)

調整GPU電壓,設置項有Auto,1.00-1.520V,建議不要超過1.400V。

2-6-5、System Agent Voltage(SA)(系統輔助電壓)

這個電壓就是整合在CPU裡面的內存控制器(NB)的電壓。設置項有Auto和電壓0.85—1.51V的選項,默認是Auto。調整SA電壓要小心。建議不要超過1.400V。一般保持默認就可以。

2-6-6、CPU PLL Voltage(CPU PLL 電壓)

這是CPU的時鐘信號電壓。設置項有Auto和電壓1.40V—2.43V的選項,默認是Auto。調整CPU PLL電壓要小心,建議不要超過1.98V。一般保持默認就可以。

2-6-7、DDR_VREF_CA_A…..B(內存通道A/B電壓)

調整內存A/B通道的電壓,設置值有Auto,0.435-1.125V,默認是Auto。超內存電壓要小心,DDR3內存一般不要超過1.65V。

2-6-8、DDR_VREF_DA_A…..B(內存通道C/D電壓)

調整內存A/B通道的電壓,設置值有Auto,10.435-1.125V,默認是Auto。超內存電壓要小心,DDR3內存一般不要超過1.65V。

2-6-9、PCH 1.5 Voltage (X79晶片1.5V電壓)

這是X79晶片的1.5電壓,設置項是Auto,0.775V—1.724V,默認是Auto。調整PCH晶片電壓要小心。建議不要超過1.6V。一般保持默認就可以,不需要更改。

2-7、輔助的性能設置。

2-7-1、Over clocking Profiles(超頻預置文件)

這是把超頻的BIOS設置保存為一個預置文件,可以隨時加載。

可以保存6個預置文件。

保存時需要鍵入文件名,以後可以加載(Load),也可以刪除(Clear)。

比如保存預置文件1,在Overclocking Profile 1回車,提示Set Name for Overclocking Profile 1,在此輸入文件名。然後點擊Save Overclocking Profile 1即可。

Load Overclocking Profile 1(加載超頻預置文件1)

Clear Overclocking Profile 1(清除超頻預置文件1)

2-7-2、CPU Specifications(CPU規格)

這是顯示CPU的規格

CPU支持的技術

2-7-3、MEMORY-Z(內存SPD信息)

先列出安裝內存的4個內存槽,然後可以看每個槽內存的信息。

內存規格信息

支持XMP的內存,還有XMP規格信息。

2-7-4、CPU Features(CPU特徵)

這是CPU的一些特徵設置。因為不同型號的CPU特徵不一樣,不同型號CPU顯示出來的特徵項目也不一樣。一般明亮的是該CPU支持的,灰色的是不支持的。

這些CPU功能特徵也可以設置。

2-7-4-1、Hyper-threading(超線程)

開啟/關閉超線程技術,設置項有Disabled(關閉)/Enabled(開啟),默認是Enabled(開啟)。注意當CPU本身支持超線程,才會出現這個選項。

2-7-4-2、Active Processor Core(活動的處理器核心)

設置啟用的核心,對於多核CPU來說,客戶可以設置使用的核心。比如6個核心,可以設置使用3個核心。設置項有:All/2/3/4/5/6….。要處理器正常工作,最低有一個核心工作,所以設置項裡沒有1。

2-7-4-3、Limit CPUID Maximum(最大CPUID限制)

開啟/關閉CPUID最大限制,設置項有Disabled(關閉)/Enabled(開啟),默認是Disabled(關閉)。

CPU ID 就是CPU的信息,包括了CPU的型號,信息處理器家庭,高速緩存尺寸,時鐘速度,製造廠,電晶體數,針腳類型,尺寸等信息。

CPU ID指令是Intel IA32架構下獲得CPU信息的彙編指令,如果執行CPU ID指令返回的值大於3,可能會造成某些作業系統(比如NT4.0,)誤動作,所以要限制返回的值大於3。Windows作業系統不受返回值的影響,使用Windows的用戶就要關閉這項。只有哪些受返回值影響的OS才需要開啟。

2-7-4-4、Execute Disabled Bit(擴展禁止位)

開啟/關閉擴展禁止位,設置項有Disabled(關閉)/Enabled(開啟),默認是開啟。Execute Disable Bit是Intel在新一代處理器中引入的一項功能,開啟該功能後,可以防止病毒、蠕蟲、木馬等程序利用溢出、無限擴大等手法去破壞系統內存並取得系統的控制權。其工作原理是:處理器在內存中劃分出幾塊區域,部分區域可執行應用程式代碼,而另一些區域則不允許。當然,要實現處理器的「Execute Disable Bit」功能,還需要作業系統的配合才行。現在Windows系統、Linux 9.2及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3 Update 3等均支持這一功能。

2-7-4-5、Intel Virtualization Tech(英特爾虛擬機技術)

開啟/關閉虛擬機,設置項有Disabled(關閉)/Enabled(開啟),默認是Disabled(關閉)。

虛擬機就是在安裝了Windows系統的PC機上,再設置一臺共用此PC硬體的系統。這個系統就是虛擬機,虛擬機可以使一臺PC同時使用2種不同的作業系統。

2-7-4-6、Intel(R)VT-D Tech(英特爾VT-D技術)

開啟/關閉VT-D技術,設置項有Disabled(關閉)/Enabled(開啟),默認是Disabled(關閉)。

VT-D技術就是I/O 虛擬分配技術。英特爾 VT-d 是英特爾虛擬化技術硬體架構的最新成員。VT-d 能夠改進應用的兼容性和可靠性,並提供更高水平的可管理性、安全性、隔離性和 I/O 性能,從而幫助 VMM 更好地利用硬體。通過使用構建在英特爾晶片組內部的 VT-d 硬體輔助,VMM 能夠獲得更出色的性能、可用性、可靠性、安全性和可信度。

2-7-4-7、Power Technology(電源技術)

電源技術就是節能技術,設置項有關閉(Disable)/能效(Energy Efficient)/自選(Custom),默認是自選(Custom)。

當默認的自選時,可以自己設置下面2個選項。

當設置為關閉(Disable)/能效(Energy Efficient),這2個選項就不能設置了。

2-7-4-8、C1E Support(C1E支持)

開啟/關閉C1E支持,設置項有Disabled(關閉)/Enabled(開啟),默認是Disabled(關閉)。

C1E的全稱是C1E enhanced halt stat,由作業系統HLT命令觸發,通過調節倍頻降低處理器的主頻,同時還可以降低電壓。

2-7-4-9、Over Speed Protection(過速保護)

開啟/關閉過速保護,設置項有Disabled(關閉)/Enabled(開啟),默認是Enabled(開啟)。

過速保護就是超頻過度,可能影響CPU壽命。開啟這個保護,就會防止超頻過度,如果過度就不能開機。

2-7-4-10、Intel C-State(英特爾 C-狀態)

開啟/關閉C-State,設置項有Disabled(關閉)/Enabled(開啟),默認是Enabled(開啟)。

C-State是ACPI定義的處理器的電源狀態。處理器電源狀態被設計為C0,C1,C2,C3...Cn。C0電源狀態是活躍狀態,即CPU執行指令。C1到Cn都是處理器睡眠狀態,即和C0狀態相比,處理器消耗更少的能源並且釋放更少的熱量。但在這睡眠狀態下,處理器都有一個恢復到C0的喚醒時間,不同的C-State要耗費不同的喚醒時間。

C-State與C1E的區別:C-State是ACPI控制的休眠機制,C1E是HLT指令控制的降低CPU頻率節能。C1E是C0狀態下的節能。

2-7-4-11、Package C State Limit(封裝C狀態限制)

這是設置C狀態限制。設置項有Auto/C0/C2/C6/No Limit,默認是Auto。

如果限制到C0,C1E就不起作用,如果限制到C2,就不能進入C3更節能的狀態,超頻時也可以設置為No Limit(不限制)。

2-7-4-12、Long duration Power Limit(W)(長時間TDP限制 瓦)

從功耗角度設定TDP,默認是CPU的設計功耗,不同的CPU,默認值可能不一樣,當前的3690X是130W。客戶可以自己設置,既可以設小功耗,也可以加大功耗。如果想超頻,可以解除TDP限制。所謂長時間就是在設定的功耗下長時間運作。

2-7-4-13、Long duration maintained(S)(長時間TDP限制 秒)

從時間角度設定TDP,也就是說設置在當前功耗下運作的時間,設置單位是秒。

2-7-4-14、Short duration Power Limit(W)(短時間TDP限制 瓦)

從功耗角度設定短時間TDP,設置單位是W。這是設置Turbo Boost可以在短時間內超出TDP限制,但是不能超過這個功耗。

2-7-4-15、Primary plane turbo Power Limit(W)(初始平臺Turbo功耗限制 瓦)

這是把CPU內的整合顯卡作為主顯的Turbo超頻功耗限制。設置範圍0-6瓦。

2-7-4-16、Secondary plane turbo Power Limit(W)(第二平臺Turbo功耗限制 瓦)

這是把CPU內的整合顯卡作為主顯的Turbo超頻功耗限制。設置範圍0-6瓦。

2-7-4-17、1-Core Ratio Limit---4- Core Ratio Limit(每個核心的倍頻限制)

這個設置就是CPU的睿頻技術,可以修改睿頻的目標頻率,注意這裡的1-6不是1-6號的每一個核心,而是核心的個數。參與工作的核心數量越少,睿頻的頻率就越高。

三、ECO(節能設置)

點擊「ECO」按鈕進入節能設置。

3-1、EUP 2013(歐洲節能規範)

這是歐洲節能規範,主要是要求電腦在待機狀態(就是我們常用的「關機」而沒有關AC電源)的耗電,要求降到最低。設置項有Disabled(關閉)/Enabled(開啟),默認是Enabled(開啟)。

開啟EUP,需要優秀的電源。有些低端電源,可能在開機時出問題。出現開機問題,可以關閉EUP試試。

3-2、CPU Phase Control(CPU供電相管理)

這是MSI的一項節能措施,根據CPU的負載調整CPU的供電相數,降低CPU供電電路的損耗。設置項有Auto(自動)/Disabled(關閉),默認是Auto。

3-3、Motherboard LED Control(主板LED管理)

開啟/關閉主板上的LED指示燈,設置項有設置項有Auto(自動)/Disabled(關閉),默認是Auto。

3-4、C1E Support(C1E支持)

開啟/關閉C1E支持,設置項有Disabled(關閉)/Enabled(開啟),默認是Disabled(關閉)。

C1E的全稱是C1E enhanced halt stat,由作業系統HLT命令觸發,通過調節倍頻降低處理器的主頻,同時還可以降低電壓。

3-5、Intel C-State(英特爾 C-狀態)

開啟/關閉C-State,設置項有Disabled(關閉)/Enabled(開啟),默認是Enabled(開啟)。

C-State是ACPI定義的處理器的電源狀態。處理器電源狀態被設計為C0,C1,C2,C3...Cn。C0電源狀態是活躍狀態,即CPU執行指令。C1到Cn都是處理器睡眠狀態,即和C0狀態相比,處理器消耗更少的能源並且釋放更少的熱量。但在這睡眠狀態下,處理器都有一個恢復到C0的喚醒時間,不同的C-State要耗費不同的喚醒時間。

C-State與C1E的區別:C-State是ACPI控制的休眠機制,C1E是HLT指令控制的降低CPU頻率節能。C1E是C0狀態下的節能。

3-6、Package C State Limit(封裝C狀態限制)

這是設置C狀態限制。設置項有Auto/C0/C2/C6/No Limit,默認是Auto。

如果限制到C0,C1E就不起作用,如果限制到C2,就不能進入C3更節能的狀態,超頻時也可以設置為No Limit(不限制)。

3-7、PC Health Status(PC健康狀態)

顯示PC的主要電壓信息。

四、BROWSER(瀏覽)

點擊「BROWSER」按鈕進入。

提示如下:

請在Windows下用MSI驅動光碟安裝WinKi,然後就可以使用BROWSER。

不過,目前這個功能是從光碟啟動執行的。

五、UTILITIES(實用軟體)

點擊「UTILITIES」進入

提供三個實用軟體。

5-1、HDD Backup(硬碟備份)

點擊後提示

目前這個功能是從光碟啟動執行的,需要隨主板附送的光碟。

5-2、Live Update(網絡更新)

這個功能需要在Windows下安裝Live Update軟體才可以。

5-3、M-Flash(U盤啟動/保存/刷新BIOS)

M-Flash是微星特有的一項技術,利用M-Flash可以保存、刷新BIOS,還可以從U盤中的BIOS啟動。

5-3-1、BIOS Boot Function(BIOS啟動功能)

設置項有Disabled(關閉)、Enabled(啟用),默認是關閉。如果設置為啟用,Select one file to Boot就變為可選的。

使用這個功能,需要先準備U盤,並把準備啟動的BIOS拷貝到U盤,然後把U盤插入主板USB口,開機進入BIOS的這項設置,設定為Enabled。系統搜索U盤,並顯示BIOS。

從U盤中選擇可以啟動的BIOS,保存設置重啟,就可以從U盤的BIOS啟動了。

5-3-2、Save BIOS to Storage(保存BIOS到U盤)

先插入U盤,在Save BIOS to Storage回車,彈出搜索到的U盤,然後顯示將要保存的BIOS文件。

點擊這個文件名,就開始保存。

5-3-3、Select one file to update BIOS(選定一個文件更新BIOS)

點擊Select one file to update BIOS,彈出U盤,從U盤中選擇要刷新的BIOS。

點擊選中的BIOS,就開始刷新。

刷新完成立即重啟。有時候重啟不能開機,可以先關機,再開機。

由於刷新BIOS,開機就提示需要重新設置BIOS。

六、Security(安全)

點擊「Security」按鈕進入

這裡設置管理員和用戶開機密碼,以及機箱入侵。

6-1、Administrator Password(管理員密碼)

點擊Administrator Password,彈出密碼輸入窗口。

輸入密碼,校驗密碼就建立完成。管理員密碼是在進入BIOS設置時使用的。

6-2、User Password(用戶密碼)

點擊User Password,彈出密碼輸入窗口。

輸入密碼,校驗密碼就建立完成。用戶密碼是在進系統時使用的。

6-3、U-Key(U盤作密鑰)

U-Key設置為Enabled就是啟用U盤作密鑰。Enabled後Make U-Key At變為可設置的,在此回車,彈出插在主板USB口的U盤。

在U盤點(回車),就製作完成。

這樣開機就必須插這個U盤,否則不能開機。

注意,設置U-Key前,一定要先設定User密碼。

如果不用U-Key,設置為Disabled即可。

6-4、Chassis Intrusion Configuration(機箱入侵配置)

所謂機箱入侵就是打開機箱的側面板。機箱入侵配置就是設置打開機箱側面板時,不能開機。這個功能需要機箱配合,也就是說機箱側面板框架處有一個微動開關,開關連接到主板的JCI1。

設置項有Disabled(禁用)、Enabled(啟用)、Reset(重置)。默認是Disabled。因為一般機箱沒有這個入侵開關,這個選項保持默認的禁用。如果開啟了,就無法開機了。可以清CMOS解決。

相關焦點

  • 微星為500系列主板提供AMD COMBO PI BIOS更新
    遊戲主板品牌MSI微星科技日前宣布,將會為X570、B550和A520三個系列主板發布經過優化的BIOS更新版本,更新後的版本為Combo PI V2 1.0.8.1 BIOS。新版BIOS將會通過微星官網提供,想要進行升級的用戶可以前往微星官網進行下載。
  • 微星發布AMD 500系列主板Beta BIOS,以支持SAM功能
    主板製造商MSI微星科技官方發布AMD 500系列主板新版BIOS,以支持AMD新一代5000系列處理器的AMD SMART ACCESS MEMORY功能,讓玩家們可以馬上體驗到3A平臺性能上的神秘加成。
  • 微星主板X570GAMING 微星主板代理商
    目前該款微星X570 GAMING PRO CARBON WIFI 遊戲電競主板正在昆明商家「卓興電腦批發商城 」處特價1999元,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商家【昆明市龍泉路9號金太陽電腦批發城樓寫字大樓北樓4樓】處購買。
  • 微星500系主板BIOS升級 性能可提升10%以上
    今天微星也發布了適用於500系主板的新BIOS,支持SMART ACCESS MEMORYG功能,性能可提升10%以上,3A平臺這一波完美了。  AMD的SMART ACCESS MEMORY功能之前介紹過,它解決了CPU與GPU之間的一個瓶頸問題。  在傳統的基於Windows的計算機系統中,處理器一次只能訪問256MB顯存 (VRAM),因此限制了系統性能。
  • APP下單享優惠 微星B150A GAMING PRO主板
    因此,由全球遊戲硬體領導品牌微星科技精心打造的主流遊戲主板微星B150A GAMING PRO就憑藉著出色的擴展能力,針對遊戲優化提供的豐富功能以及能夠提供絢麗光彩的RGB LED炫光系統,成為了最適合主流玩家選購的遊戲主板產品。
  • 微星B450 主板 BIOS 更新:支持 AMD Curve Optimizer 自動降壓超頻
    IT之家12月17日消息 AMD 上周發布了適用於 X470、B450 晶片組的 AGESA 1.1.0.0 Patch D 版本主板固件,為 Ryzen 5000 系列 CPU 帶來了諸多新功能與改善。
  • 微星B460/H410主板BIOS升級:CPU散熱器自適應、8核狂超255W
    Intel的非K系列處理器TDP一般限制在65W,高負載下性能受限,現在微星發布了一項新BIOS功能——CPU散熱器自適應,只要散熱跟得上,65W TDP的8核CPU也能解鎖255W TDP,性能大漲。
  • 微星B460、H410主板BIOS升級:CPU散熱器自適應,8核狂超255W
    以酷睿i7-10700處理器為例,默認TDP是65W,PL1也是65W,PL2默認224W,而微星主板可以直接解鎖到255W,甚至可以支持CPU維持在4.6GHz的高頻率下,性能比默認情況最多提升27%,提升極為明顯。
  • 微星MEG Z490 GODLIKE主板評測-微星,Z490...
    而在頂級MEG產品序列中,GODLIKE超神板就是最強的存在,也是微星不惜血本為高端發燒友準備的超頻利器。今天的主角是微星十代酷睿最強的座駕MEG Z490 GODLIKE,它的做工用料之奢華甚至可以角逐最強的Z490主板。
  • 一鍵超頻真輕鬆 最新版微星GAMING APP簡介
    不過對於大部分遊戲玩家來說,對CPU、顯卡進行超頻可不算簡單,因為我們需要對許多項目進行調節。為此,微星在推出GAMING系列主板、顯卡產品之後,隨之帶來了一款專門為使用GAMING系列板卡的玩家準備的簡易超頻軟體--GAMING APP。玩家可以通過GAMING APP,實現以最簡單的操作來提升CPU、顯卡的性能,無需繁瑣的超頻設定。
  • 微星推出X570系列主板新品
    微星本次X570系列主板首發共推出了7款主板產品(2款EATX板型,5款ATX板型),從MEG X570 GODLIKE旗艦級超神板到X570-A PRO主板,可以說全面覆蓋到了不同需求的消費用戶群體。
  • 目前做工最好的B460主板!微星MAG B460 TOMAHAWK評測-微星,B460...
    B460 TOMAHAWK主板在CineBench R15測試中,單線程分數為206cb,對現場分數為1463cb。2、搭配i9-10900K測試一般而言,是不推薦i9-10900K搭配B460主板的,不過微星B460 TOMAHAWK主板的不同之處在於它有近乎變態的14相供電,而且BIOS還能設置功耗牆,理論上i9-10900K不超頻應該也沒什麼問題。
  • 微星Z370-OC PRO性價比主板昆明售949
    【雲南IT我幫您】微星Z370 OC PRO主板,經典音皇技術,雷電接口,內存性能,穩定的遊戲與高品質組件。非常值得購買。目前該款微星Z370 OC PRO主板正在昆明商家「卓興電腦批發商城 」處特價949元,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商家【昆明市龍泉路9號金太陽電腦批發城樓寫字大樓北樓4樓】處購買。  編輯點評:經典音皇技術,高清晰度ALC892音頻處理器,獨立音頻聲道設計,音頻專用電容。內存性能,採用微星DDR4內存加速引擎特殊的電路隔絕設計,可有提升系統與內存設備的穩定性,讓超頻後達到令人驚嘆的性能。
  • 何止好看這麼簡單?微星 B350 TOMAHAWK評測
    琳琅滿目的的B350主板,相信會給玩家的選購增加了難度。所以,關注我們的B350主板評測,就沒有錯了!順便宣傳PConline評測室一波的同時,下面來看看今天這款來自微星B350主板的評測吧!如果你是一名顏值至上的硬體玩家,更不要錯過今天的賞析了!
  • 碾壓X570的B550主板 微星MEG B550 UNIFY評測
    UNIFY(暗影)系列是去年微星主板的新型號,屬於旗艦MEG系列,這個系列的特點在於純黑色的外觀設計,你在主板上幾乎找不到其他顏色,而刪掉了對於有些人來說算得上花哨的光效,讓UNIFY系列主板更加注重性能和用料。
  • 微星Creator TRX40主板評測:一塊有創作靈感的主板
    ,TRX40晶片組其實跟X570師出同源,主板設計得更適合線程撕裂者處理器,能讓CPU的大量PCIe通道得到充分利用。微星Creator TRX40簡析:外觀設計不再激進,用料強得起飛  微星首發的TRX40主板有三款:Creator TRX40,TRX40 PRO WiFi與TRX40 PRO 10G,這款Creator TRX40就是微星現在最高端的TRX40主板了,說實話小編還比較期待會不會有GODLIKE主板的出現,畢竟是「上帝喜歡」的主板嘛。
  • 應該叫X550才對 微星 MAG B550 TOMAHAWK評測|tomahawk|msi|cine...
    01微星MAG B550 TOMAHAWK介紹微星MAG B550 TOMAHAWK這次整體的瘋掉比上代要深沉不少,採用了黑色為主灰色為輔的PCB主體,看起來質感也更上一層樓。這款主板的燈效很少,只有南橋散熱片附近有簡單的光效,不喜歡光汙染的用戶正合適。
  • 微星MPG Z490 GAMING CARBON WIFI主板評測
    微星MPG Z490 GAMING CARBON WIFI主板規格作為一款主打電競的標準ATX主板,微星MPG Z490 GAMING CARBON WIFI從外觀上來說已經可以看到一些與這個主題相關的元素。主板上的各個散熱片以及裝甲都參考了跑車碳纖維外觀的設計,裝甲表面的質感也和碳纖維材料的差不多。
  • 微星MEG Z490 GODLIKE主板評測
    一、前言:微星最強Z490主板從2018年底開始,微星重新劃分了產品線,MAG系列主打性價比,MPG屬於高性能系列,MEG系列則是微星的頂級主板。而在頂級MEG產品序列中,GODLIKE超神板就是最強的存在,也是微星不惜血本為高端發燒友準備的超頻利器。
  • 微星B85M-E45雲南實惠多多,價格420元
    【中關村在線雲南行情】微星B85M-E45主板,近日在商家「昆明瑞凡科技(網購實體)」特價促銷,優惠價為420元,好物好價,值得您入手!微星B85M-E45產品亮點為全自動超頻,4K超高清輸出,極速啟動。感興趣的朋友可直接前往昆明市一二一大街105號園西電子廣場二樓9號詳詢,關於微星B85M-E45主板的促銷信息也可諮詢(聯繫電話:13759150900 )該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