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沒有考上清北,也沒有進國足,看了半天的熱鬧,想過來說一句公道話。
曾經有人下過一個論斷:清北培養的都是一群精緻的利己主義者。現在看來,這個論斷是對的。
曾經有人這麼預測過:有生之年我們是看不到國足奪冠了,許了個國足奪冠的願望,連上帝都哭了。
最近幾天,這兩個原本不搭邊的組織,突然掐架起來了:
1、7月8日,美團網CEO王興(清華校友)吐槽國足:王興感嘆在1998年的時候,自己上清華大學的體育課,正常的話跑三千米,只需要在12分鐘之內,就能拿到滿分,大部分同學都能做到!而中國男足考核12分鐘跑的話,不少大牌球員居然都跑不到三千米,頂多是二千八或者二千九。
2、王興的一番話,掀起了波瀾,著名的足球節目主持人黃健翔回應道:王興所謂的國足專業球員不如清華普通男生的說法,是站不住腳的,背後反映的騎手是其不懂得職業足球運動員的訓練水平,不知道現在學生的身體狀況,也不知道足球是一項複合運動!總之,在筆者看來,黃健翔的觀點就是一個:王興壓根不懂得足球規律!最後,黃健翔也不忘為國足叫屈:現在踩國足似乎是一種很安全很撿便宜的噱頭了!
3、而前國腳李毅等人也對王興進行了回應,並且卸載了美團網APP。
4、眾目睽睽下,清華大學也沒有閒著,鼎力支持了王興:7月12日,清華大學官方發文了,標題為「清華男生如何輕鬆把3000米跑進12分20秒」,用力地懟了一下國足。
......
這些年,中國男足的成績不佳,先後輸掉了很多關鍵的比賽,也輸給了很多不應該輸的對手(比如泰國),一貫的恨鐵不成鋼,也一貫地是「爛泥扶不上牆」。
清北兩所高校為中國最高水平的學府,囊括了各省、各市的高考狀元,也貢獻了方方面面突出的人才,原本象牙塔裡的美好,卻被美國的一紙禁令打破--被美國制裁的十多所高校裡面居然沒有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而之後財政撥款的結局(清北的撥款較同期下降,西北工業大學等撥款上漲),令我們不得不反思一個問題:清北的畢業生到底做了什麼貢獻?
且不爭論職業運動員跑3000米到底用時多少算合理。也不爭論清華大學的男生是不是比職業運動員跑步更厲害。
這次爭論的焦點背後是清北有沒有資格去嘲笑國足?
一方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一方是屢戰屢敗、屢敗屢戰的半職業運動員,到底孰好孰壞,其實也不那麼重要。
記得韓寒在微博裡發過一個案例,說自己年輕的時候也瞧不上職業足球運動員,然後一次友誼賽約了比自己小很多的職業球員踢球,剛上半場就被這幫小孩打崩潰了,而那群小孩裡面就有日後的國足球員於海。於是韓寒感嘆道:不要拿自己的興趣去挑戰別人吃飯的傢伙。
國足再不濟,上場的11人,很大概率已經是中國14億人口中最優秀的足球運動員了。挑戰3000米不一定會贏得了清北的男生,但是踢球肯定是會大比分勝過清北的男生的。
同樣清北的畢業生再不濟,也能智商碾壓普通人,混個年薪百萬不成問題。
各自在各自的領域裡,其實都算優秀的,但雙方因此掐架起來,正如黃健翔所說現在踩國足是一種很時髦的噱頭,看起來是清北人不太厚道了。國足跳起來反擊,也側面印證了國足技術不好脾氣也不好的說法。
隔行吐槽--現在越來越流行的吐槽方式,比如清北吐槽國足,比如寫字的吐槽演戲的,但凡一方能看懂另外一方的操作,一定會不擇手段地進行吐槽。
於是,有人開始把自己的領域弄得神秘起來、令人看不懂起來。
回歸到職場本身,我們該如何看待別人的吐槽呢?
筆者先自己來剖析則個:筆者從事十多年的人力資源工作,說不上在這個行業裡已經是熟練的程度,但是基本的操作還是知道。但是經常有人會過來跨行指導你,比如招聘怎麼招,培訓怎麼開展,績效管理怎麼做,企業文化如何做,諸如此類。有時候你不回應這種跨行的吐槽,則被認為是缺乏積極性。而你完全按照別人所說的去做,往往是走不少的彎路,甚至有時候讓自己很難受。
被人吐槽,似乎在所難免。而專業而又善意的吐槽,才能看出一個人是不是有專業素養。
無論清北、無論國足,弄清楚事實再去吐槽,方為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