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的養生與飲食
齊白石《絲瓜草蟲》
古人命名一年中最熱的日子為「伏日」,大有深意,蘊含著應對酷暑的養生之道。
古人認為,既然暑毒之氣惹不起,就要想辦法躲開它。從漢代開始,就出現了「伏閉門」的傳統習俗,伏日一到,人們便待在家中避暑納涼。
晉人程曉有詩云:「平生三伏時,道路無行車。閉門避暑臥,出入不相過。」當然,朝廷官員在三伏天還可以休假。
資料圖片
三伏天是暑毒外蒸,陰氣內伏。古人的應對方法是冬藏冰,夏用冰,以降溫解暑。或「浮甘瓜於清泉,沉朱李於寒水」,食冰楊梅、冰桃子。
對付陰氣內伏,古人的方法是飲酒、食湯餅、吃羊肉、喝熱茶。史籍記載,三國時袁紹與劉松,三伏時盡日飲酒,以避一時之暑。《魏氏春秋》載:「何晏以伏日食湯餅,取巾試汗,面色皎然,乃知非傅粉。」
適量喝酒,喝熱湯熱茶,吃羊肉,雖會出一些汗,但隨之而來的是陣陣清涼,同時還能消除潛伏在體內的寒氣。
如今,時代變了,每個家庭都有空調、冰箱,降溫的手段越來越多。但儘管如此,在吃、住、行等方面仍須時時留意養生。尤其是現在剛入伏,天氣最熱的中伏還未到,須早做準備。
三伏天多吃「三肉三瓜」
飲食方面,可多吃三肉三瓜。
「三肉」是羊肉、雞肉、豬蹄。羊肉可逼走體內寒氣;雞肉能補充營養,恢復體力;豬蹄可提高免疫力。
「三瓜」是苦瓜、冬瓜、絲瓜。苦瓜可降脂穩壓、解熱解乏;絲瓜能保護心血管,防止動脈硬化和冠心病;冬瓜也可降血脂、降膽固醇,防止動脈硬化,同時還是減肥妙品。
少喝冷飲,少吃冰鎮水果等食物,推薦多喝三豆湯。三豆是綠豆、黑豆、赤豆。綠豆有清熱解毒消暑之效;黑豆有補腎益精清熱之功;赤豆可清熱解暑、利尿消腫。三豆各有所長,在三伏天期間,一周可以喝兩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