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正除邪——《真武妙經》之
真 武 大 帝
北方之神
《楚辭·遠遊》注云:「玄武,北方神名。」《史記·天官書》曰:「北宮玄武,虛危,危為蓋屋。」《重修緯書集成》卷六《河圖》:「北方黑帝,神名葉光紀,精為玄武。」而漢代人認為北方之神不只一位,而有三位,《淮南子·天文訓》稱其為顓頊、辰星、玄武。因較為複雜,民眾不易把握,故仍以玄武為北方之神。
蒼溪縣真武宮真武殿
水神
根據陰陽五行來說,北方屬水,故北方之神即為水神。五逸《九章懷句》云:「天龜水神。」《後漢書·王梁傳》曰:「玄武,水神之名,司空水土之官也。」《重修緯書集成》卷六《河圖》:「北方七神之宿,實始於鬥,鎮北方,主風雨。」因雨水為萬物生存所必需,故玄武的水神屬性,深受人們的信奉。
《元始天尊說北方真武妙經》抄經本
為戈之事的主持者,勾陳大帝之重要支持,劍仙之道守護神,武學之人的護法者。靈龜為盾、玄蛇為劍,兵天劍修真的看守護者。武當山道教最高尊神。
因北方七宿(鬥、牛、女、虛、危、室、壁)組成龜形,其下有騰蛇星,故焦蛇合體;位於北方,屬水,其色玄,故稱玄武。玄武真君每每斬妖鋤魔都御劍出行。
《元始天尊說北方真武妙經》抄經本
司命之神
龜因其壽命長而成為長壽和不死的象徵,《史記·龜策列傳》稱其能導引咽氣。《抱樸子》亦稱其能導引,並曰:「城陽郄位少時行獵,墜空冢中,飢餓,見冢中先有大龜,數數迴轉,所向無常,張口吞氣,或俛或仰。乃試隨龜所為,遂不復飢。」此外,北方玄武首宿即為鬥宿,俗稱南鬥。《星經》曰:「南鬥雲星,主天子壽命,亦宰相爵祿之位。」晉幹寶《搜神記》中引用管輅的話曰:「南鬥注生,北鬥注死。」既而人們相信祭拜南鬥就可以增壽。
《元始天尊說北方真武妙經》抄經本
玄天上帝,形象非常威武,其身長百尺,披散著頭髮,金鎖甲冑,腳下踏著五色靈龜,按劍而立,眼如電光,身邊侍立著龜蛇二將等。《元始天尊說北方真武妙經》有言:玄天上帝帝君原來是淨樂國太子,生而神靈,察微知運。長大成人後十分勇猛,唯務修行,發誓要除盡天下妖魔,不願繼承王位。後遇紫虛元君,授以無上秘道,連越遊東海,又遇天神授以寶劍。入武當(太和山)修煉。居二十四年功成圓滿,白日飛升,玉帝下令敕鎮北方,統攝玄武之位,並將太和山易名為武當山,意思是「非玄武不足以當(擋)之」。
《元始天尊說北方真武妙經》抄經本
玄天上帝信仰積極宣揚重人貴生、誠信向善等倫理思想,既充分體現了道教教義的基本精神,也生動地闡釋了道教對社會人生的終極關懷,蘊含著豐富而深刻的道教義理。道教信仰,主要是指道教徒對於道教神靈的崇拜、對於道教經典的敬重、對於道教教義思想的奉行、對於道教規戒的持守以及對於道教文化的繼承和弘揚等。
《元始天尊說北方真武妙經》抄經本
玄天上帝的許多經典反覆強調積善成仙、積惡造罪的思想。如《太上說真武妙經注》說:故仰知玄帝,錄一程嗣昌者,勸百善。罰一華囂婦者,懲百惡。曰:其有曾行惡事,後自改悔,諸惡莫作,諸善奉行,久久必獲吉慶,謂轉禍成福者也。《北極真武普慈度世法懺》說:夫人生天地之間,善惡不同,各自先身業緣所致。修善善至,修福福來。如影隨形,似聲應響。悟則見道,迷則居塵。錄善罰惡是道教神仙重要的社會倫理功能。
《元始天尊說北方真武妙經》抄經本
玄天上帝也被道經賦予了執掌功過、錄善罰惡的神職功能。《太上說真武妙經注》舉了許多例子,講解真武經常降於下界錄善罰惡,輔正除邪,濟拔天人,祛妖攝毒的功能。《元始天尊說北方真武妙經》稱真武凡遇甲子、庚申、每月三七日,下降人間、受人醮祭、察人之善惡功過、年命長短。各書無不宣揚凡奉神行善、待人仁義者登錄入仙籍,長享福壽;凡作惡多端、不義不仁者,皆有報應,或惡死,或怪病,多有煎熬。曾行惡事,後自改悔,諸惡莫作,諸善奉行,久久必獲吉慶,可轉禍成福。
《元始天尊說北方真武妙經》抄經本
雲臺恭制
硬筆楷體書寫
筒子頁 道人手工線裝
古樸 簡雅
淡欲 入靜
恭請方式:淘寶搜索店鋪 天師祖庭
北京大鐘寺博物館藏 「明弘治道鍾」鑄《元始天尊說北方真武妙經》銘文
《元始天尊說北方真武妙經》原文
仰啟咒
仰啟玄天大聖者,
北方壬癸至靈神。
金闕真尊應化身,
無上將軍號真武。
威容赫奕太陰君,
列宿虛危分秀炁。
雙睛掣電伏群魔,
萬騎如雲威九地。
紫袍金帶佩神鋒,
蒼龜巨蛇捧聖足。
六丁玉女左右隨,
八殺將軍前後衛。
消災降福不思議,
歸命一心今奉禮。
爾時
元始天尊,於龍漢元年七月十五日,於八景天宮上元之殿,安祥五雲之座,與三十六天帝,十極真人,無量飛天大神,玉童玉女,侍衛左右,一時同會。鼓動法音,天樂自響。大眾欣然鹹聽。
天尊說無上至真妙法。是時,上元天宮東北方,大震七聲,天門忽開。下觀世界,乃有黑毒血光穢雜之氣。幽幽冥冥,從人間東北方,直上沖天,盤結不散。大眾鹹驚,默然不敢議問。
時會中有一真人,名曰妙行,威德充備,諸天欽仰,越班而出,執簡長跪,上白天尊曰:況此境清靜太陽道境,何得有此黑毒之氣,盤結衝上,是何異因?唯願天尊至聖,為眾宣說,絕其疑慮。
天尊告曰:汝等妙行,能為眾生發問是由。汝當復坐,靜默安神,吾當為說。
天尊曰:下元生人,皆稟清靜氤氳真一之形,悉備三萬六千神氣,扶衛其身。今已陰陽數盡,劫運將終。魔鬼流行,信從邪道。不省本源,諂求餘福,昏迷沉亂。不忠不孝,不義不仁。好樂邪神,禱祭魔法。今為六天魔鬼枉所傷害,或老或少,或男或女。未盡天年,橫被傷殺。本非死期,魂無可託。鬼毒流盛,死魂不散。怨怒上衝,盤結惡氣,汝當省知。於是妙行真人與諸大眾,聞是說已,心大驚怖。欲請天尊威光,暫降下方,收除魔鬼,救度眾生。拔濟幽魂,去離邪橫。大眾懷疑未敢。
天尊告曰:不勞吾威神。此去北方,自有大神將,號曰真武。部眾勇猛,極能降伏邪道,收斬妖魔。
真人上白天尊曰:不審此位神將,生居天界,修何道德?為於神將。
天尊告曰:昔有淨樂國王與善勝皇后,夢吞日光,覺而有娠,懷胎十四個月。於開皇元年甲辰之歲三月建辰初三日午時,誕於王官。生而神靈,長而勇猛。不統王位,唯務修行。輔助玉帝,誓斷天下妖魔,救護群品。日夜於王官中,發此誓願,父王不能禁制。遂舍家,辭父母,入武當山中,修道四十二年。功成果滿,白日登天。玉帝聞其勇猛,敕鎮北方,統攝真武之位,以斷天下妖邪。
真人上白天尊曰:如何得此神將,入於下方,收除魔鬼,救度群生,免遭橫死。日有所益,伏願大慈。天尊遂其所請,乃敕右侍玉童,馳詔真符一道,逕往北方,召其真武神將。其神蒙召,部領神眾,逕到天尊前長跪:臣已奉玉帝敕命,位鎮北方。今日何緣得睹慈顏,特蒙符召。
天尊告曰:吾於上元宮中,大會說法。忽下方黑毒怨氣,衝上天界,大眾鹹驚。汝宜往彼,收斷妖魔,拔濟魂爽。
真武神將,敬奉天尊教敕。乃披髮跣足,踏螣蛇八卦神龜,部領三十萬神將,六丁六甲,五雷神兵,巨虯獅子,毒龍猛獸,前後導從,齊到下方。七日之中,天下妖魔一時收斷。人鬼分離,冤魂解散。生人安泰,國土清平。
真武神將與諸部眾,還歸上元宮中,朝見天尊曰:昨奉教命,往下方收斬妖魔。仗慈尊力,乃於七日之內,天下邪鬼並皆清蕩。
天尊曰:善哉,汝等諸神,得無勞乎。於是,真武神將,乃交乾布鬥魁罡激指上佐天關,而作咒曰:
太陰化生,水位之精。
虛危上應,龜蛇合形。
周行六合,威攝萬靈。
無幽不察,無願不成。
劫終劫始,剪伐魔精。
救護群品,家國鹹寧。
數中末甲,妖氣流行。
上帝有敕,吾故降靈。
闡揚正法,蕩邪闢兵。
化育黎兆,協贊中興。
敢有小鬼,欲來現形。
吾目一視,五嶽摧傾。
急急如律令。
奉禮咒曰:
太初太易,無象無形。
莫知重濁,孰辯輕清。
吾於混沌,分其昏明。
天得以健,地得以寧。
民得以養,物得以萌。
邪得以正,神得以靈。
三才之內,萬類鹹亨。
大樸既散,仁義乃興。
禮樂既作,奸邪斯行。
六誼或失,四民有爭。
上不寬恕,下不忠貞。
或魔或鬼,或妖或精。
恣橫荼毒,幹擾生民。
全家疾患,累歲官刑。
財物耗散,骨肉伶仃。
性命枉逝,災禍相縈。
穢雜之氣,上達天庭。
天尊有命,令與安平。
有妖皆剪,無鬼不烹。
瘟疫之吏,束首伏應。
鬼精滅爽,邪魔推傾。
吾有十萬力士,五千萬兵。
天上天下,從吾降升。
拒吾者滅,奉吾者生。
惡吾者辱,敬吾者榮。
禮吾者壽,非吾者薨。
吾有此令,人鬼鹹聽。
急急如律令。
又咒曰:
北方玄天,杳杳神君。
億千變化,玄武靈真。
騰天倒地,驅雷奔雲。
隊仗千萬,掃蕩妖氛。
雷公侍從,玉女將軍。
鬼神降伏,龍虎潛奔。
威震五嶽,萬靈鹹遵。
鳴鍾擊鼓,遊行乾坤。
收捕逆鬼,破碎魔軍。
除邪輔正,道炁常臻。
急急如律令。
天尊告真武曰:自今後,凡遇甲子庚申,每月三七日,宜一人間,受人之醮祭,察人之善惡。修學功過,年命長短。可依吾教,供養轉經,眾真來降。魔精消伏,斷滅不祥。過去超生,九幽息對。見存獲慶,天下和平。
爾時,妙行真人,與諸天帝、無量飛天神王、真仙大眾聞說,莫不歡喜踴躍。一時作禮,讚嘆功德。我等今日,蒙大法利益。請於人世,救獲眾生,令得免三災患難。各各受持,稽首奉行。真武神將,再奉天尊勅,永鎮北方。奉辭而退。
元始天尊說北方真武妙經竟
- END -
註:文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