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曹曦)「到西部去、到基層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農學院2020屆畢業生閆玉萍選擇了去新疆就業,她在學校首批45名「愛農就業獎學金」獲得者表彰大會上的發言餘音繞梁。
「當年無數知青、官兵奔赴北大荒,用他們的青春和熱血匯聚了『艱苦奮鬥,勇於開拓,顧全大局,無私奉獻』這十六個字的『北大荒精神』,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傳承這種精神就如同披上一層鎧甲,紮根基層,不畏困難,勇於奉獻。」閆玉萍的「愛農行動」源於學校多年優良的教學傳統。
王震校長塑像、遷校紀念碑、用「八一」「將軍」命名的廣場……在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的校園,這些折射「北大荒精神」的實物、實景處處可見,每一個都承載著一段莊嚴的歷史,有靈魂、有溫度,既是固化的校園文化景觀,又是沐浴師生的陽光雨露。
作為墾區第一所大學,1958年建校的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是在十萬復轉官兵開發北大荒的歷史大潮中應運而生的,「保持和發揚我軍的光榮傳統,用共產主義精神來教育學生,培養又紅又專的專門人才,以便用現代科學技術支援和武裝墾區」的辦學初衷深刻而久遠,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學農人」。肩負傳承北大荒精神的辦學使命,學校不斷深化創新「北大荒精神」育人實踐,構建了基於「北大荒精神」紅色文化資源轉化為主要內容的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推進「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協同創新,培養知農愛農、務農樂農的人才。
在「北大荒精神」的滋養下,一茬茬的畢業生取得了不平凡的業績:全國勞動模範、五四青年獎章獲得者常國麗;全國勞動模範獲得者、業界標兵周娟;農民兄弟的貼心人、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省「十佳公僕」農技推廣專家麻晶莉;獲得「感動北大荒群體」、「全國工人先鋒號」的王丹;光明的傳遞者、被追授「第九屆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特別獎」、「北大荒優秀大學生」的李詩琰;全省高校「大學生道德模範」李康熙;最美志願者、七項全能冠軍、全省高校學生「年度人物」梁淨……他們在不同的崗位上譜寫了同樣的「北大荒精神」讚歌。
「學校成功培養出了一批又一批紮根墾區、服務現代化大農業發展的知農愛農人才,定向培養、正向輸送的人才培養鏈條正在不斷延伸。」招生就業處處長楊豔秋說。2010-2016年,學校以優秀畢業生為生源,完成了兩期「墾區管理區主任助理培訓班」和五期「墾區基層管理人員培訓班」的培訓任務,總計向墾區生產一線輸送基層管理幹部314名,學員分布在墾區九個管理局的各農場和上市公司的多家分公司。經統計,2010-2015年的六期265名學員中,有225人長期紮根墾區生產和管理一線。隨著墾區改革的逐步完成,2019年9月,學校主動向北大荒農墾集團總公司提出繼續舉辦墾區基層管理人員培訓的要求,根據需求計劃,從相應專業中選拔應屆本科畢業生,實行訂單式培養,通過初選、正式遴選,明確學生的就業意向,籤訂培養協議。10月,又提出實施「北大荒新苗計劃」,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把北大荒集團建設「三大一航母」的戰略目標量身打造、定向輸送各類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目前,八一農大面向2021屆畢業生舉辦的「北大荒新苗計劃—營銷人才培訓班」已經啟動,將優秀畢業生直接輸送到北大荒集團6家直屬企業。
「作為與北大荒同生共創的高校,八一農大不斷總結人才培養經驗,完善選拔培養體系,組織精幹師資力量,提升各類培養培訓實效,培養有較高政治素養、有深厚愛農情懷、有較大培養潛力的北大荒新生力量,為墾區高質量發展、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強大的人才支撐。」楊豔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