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日照|網絡空間,別急著做「正義使者」

2020-12-23 瀟湘晨報

2020年5月,一則聲稱廣州市方圓實驗小學老師體罰哮喘兒童至吐血搶救的微博震驚了一眾網友,迅速登上微博熱搜。廣州一家長劉某在微博曬出「血跡斑斑」的校服照片,聲稱女兒被班主任體罰導致吐血。

觸目驚心的新聞讓網友們義憤填膺,一時間,眾人紛紛化身「正義使者」口誅筆伐,該名老師的私人信息被公布到網上,無數條對其的投訴也蜂擁而至。此條微博被轉發 140萬餘次,#廣州一小學體罰哮喘兒童至吐血搶救# 微博熱搜閱讀 5.4億次,討論 19.6萬次。

然而,事情出現了驚人的反轉。次日,警方通報照片上的血跡系偽造,「哮喘兒童」也平安無事。11月20日,據媒體報導,家長劉某為了炒作,多次在網上詆毀、威脅老師,還以760元的價格購買增粉、點讚及轉發等服務,吸引大量不明真相的圍觀群眾站隊,引發網絡及公共秩序嚴重混亂。家長劉某行為已構成尋釁滋事罪,依法判處有期徒刑一年六個月。

家長劉某的行為固然不為人齒,圍觀網友的站隊也引人深思。

一直以來,兒童被體罰、被霸凌都是廣受社會關注的話題,網際網路時代,許多家長在自家孩子遇到不公或冤屈時通過網絡求助也是常見的做法。網友們同情受到欺凌的弱者自然無可厚非,但部分網友尚未得到確切消息就對學校老師群起攻擊的行為值得商榷。

有的網友將教師汙名化,「老師都這樣,天下烏鴉一般黑」「誰沒被老師欺負過,曝光這種噁心的老師讓她社會性死亡」;有的網友猶猶豫豫,卻還是覺得「三人成虎」,抱著「大家都說」的想法跟風唾罵;還有的網友在新聞下提出血跡顏色不自然的質疑,點讚數寥寥無幾,評論卻大有人在,點開一看,大量網友罵他「冷血」「自以為是」「水軍收了多少錢」「祝你家小孩以後也遇到這種老師」……

多數網友是抱著同情弱者的心態轉發評論,但不和諧的聲音也不在少數。

匿名性的網絡環境下,太多網友自以為正義的化身,認為自己是在為弱者伸冤、是在維持正義、是為了社會,但事實上,可能連事情真相都沒搞明白,就開始堂而皇之的批判,甚至傷及無辜也在所不惜。大家常常覺得,自己只是個普通網友,出發點是好的,對看不慣的人批評幾句也無妨,卻忽視了對方也是網絡暴力下脆弱的普通人。

今年5月,為進一步規範網上信息傳播秩序,切實維護廣大人民群眾切身利益,促使網絡空間更加清朗,國家網信辦在全國範圍內啟動為期8個月的2020「清朗」專項行動。

「清朗」活動看似遙遠,實則與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當今的網絡世界,並非不造謠、不誆騙就是合格網民,還要擁有理智的頭腦,不要急於下定論做「正義使者」,讓子彈飛一會,耐心等塵埃落定再理智發言,避免讓好的出發點偏離航道。(話君)

相關焦點

  • 動畫《正義使者》:千人千面,鍵盤俠和網絡暴力僅有一步之遙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多多~這是一部來源於2019華南農業大學學生的畢業設計動畫《正義使者》。這部現象揭示了一個現象:當下的社會網絡技術發達,信息傳播的速度也快到令人髮指,隨之誕生的就是一群被稱為「水軍」、「鍵盤俠」、「吃瓜群眾」的網絡暴力分子。千人千面,網絡暴力的人更是如此,那些不明真相時的情緒宣洩,哪怕只是動一動手指,都足以毀掉一個人,其實鍵盤俠和網絡暴力僅有一步之遙。面具人代表著什麼?
  • 《自然——人類行為》:我們從小就想做正義使者嗎?
    《自然——人類行為》:我們從小就想做正義使者嗎?那人們為什麼要做這樣的「正義使者」呢?關於正義的哲學理論指出,具有代價的懲罰行為可能源於兩大動機:1.報復(retributive concerns)。即惡人就應該得到懲罰。「以眼還眼,以牙還牙」、「殺人償命,天經地義」,這些俗語都是報復性懲罰的體現。報復性懲罰的目的是使社會正義恢復到犯罪前的狀態。
  • 日照移動圓滿完成馬拉鬆通信保障任務
    10月11日,2020年線上線下馬拉松賽在日照萬平口風景區二號門鳴槍開跑。根據全國當前常態化疫情防控形勢,本次「日馬」線下賽只設有半程馬拉松項目,賽道是「藍天、碧海、金沙灘」的陽光海岸賽道,報名選手也僅限日照轄區內常住居民。
  • 感知日照丨網絡誠信需要建設 不要讓網絡衝「浪」變成網絡衝「狼」
    當事人被輿論、謠言、網絡暴力打擊,被無數網友、「吃瓜路人」所圍觀,某一個點便引起網友們的「共情」,想要在網絡上獲取情感共鳴,但是在獲取「共情」後,衝浪的網民們是否意識到,這些是一場又一場的「網絡不誠信」事件呢?「清華學姐」事件開端隨著網絡的迅速發展,5G時代的到來,各種即時通訊軟體、社交軟體層出不窮。
  • 【深度】面向海洋全方位綜合感知的一體化通信網絡
    為了應對這些挑戰,本文分析了新時期下全方位海洋綜合感知的物理空間特徵和信息空間特徵,研究了當前海洋通信網絡的發展現狀和面臨的主要問題與挑戰,提出了面向海洋全方位綜合感知的一體化通信網絡架構,彌補了現有海洋通信網絡的不足。
  • 你怎麼可以不知道什麼是網絡安全態勢感知的可視化
    #態勢感知#網絡安全態勢感知在數據結構層面,「網絡網絡安全態勢感知的常將節點稱為頂點,邊是頂點的有序偶對,若頂點間存在一條邊,表示這兩個頂點具有相鄰關係。類似地,在數據層面,網絡安全態勢感知的網絡型數據也有別於層次化數據,現實人類社會和虛擬網絡社會的方方面面都存在網絡型數據,如電話通信、郵件往來、學術合作網、生物基因網、城市交通網、金融交易網等。
  • 感知日照丨凡人善舉,繪就城市文明的底色
    這一周,有兩個「日照好人」給我們做了示範。(苗仲峰扶起摔倒的老人)9月21日下午,海曲中路一位老人在公交車站牌附近摔倒,正在馬路對面參與創城執勤的「交警啄木鳥」志願者苗仲峰發現後,立即衝上前幫忙扶起,撥打急救電話、耐心撫慰老人、陪著老人上醫院……直到老人親人趕到,他才默默離開。
  • 感知日照丨城市閱讀的明燈,溫暖你我!
    夜,繁華快樂之外,小城日照一盞盞城市書房的明燈在夜色中亮著。燈下,一個個身影靜夜讀書,在這座濱海小城裡,既有夏日海邊的熱鬧,城中霓虹的絢爛,還有思想在傳播,文明在傳遞……日照市圖書館再次擴大延時開放到22點,既為讀者提供安靜的公共閱讀空間,又為城市文化生活增添一筆亮色。
  • 感知日照|鄰裡互助成就社會和諧
    事實上,在構建鄰裡互助關係方面,我們日照也有比較成功的探索與實踐——互助性養老。這一旨在助力脫貧攻堅的養老扶貧新模式,讓日照廣大農村貧困人口享受到了實實在在的實惠。經過深入調研,我市印發了《日照市農村互助養老扶貧長效機制建設實施意見》,迅速推出互助扶貧千崗計劃,將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傳統鄰裡互助與脫貧攻堅深度融合,既解決了貧困戶家中有勞動能力婦女的就業,又讓廣大貧困老人真正實現吃穿兩不愁,取得了「一崗解雙難」的目的,打造出脫貧攻堅的互助性養老日照樣本。
  • 感知論顛覆了時間與空間的普遍認知,原來科學概念大錯!
    事物的屬性及運動形態直接以感知意識在感知體端表達為存在,存在就是感知意識在運動。這種運動並不是感知體單方面的一種主動行為,是感知體與被感知體構成存在的必然過程。所以,感知意識是存在本身的存在,並非是感知體作出的一種行為。感知意識是感知體存在的根據,承載和運行感知意識就是感知體存在的唯一目的。生物為什麼存在?
  • 「看得見的正義」網絡訪談——江蘇省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徐安
    強化法律監督維護公平正義,人民檢察幹警心繫人民群眾。    目前,全國有三千多個基層檢察院,二十多萬名檢察幹警。長期以來,廣大檢察官們忠實履行法律監督職能,恪守社會公平正義。他們用忠誠,彰顯了「懲惡揚善」的風骨;用勤勉,鑄就了「執法為民」的靈魂;用廉潔,鐫刻了「法律監督」的厚度;用公正,詮釋著「人民檢察」的職守。
  • 美國網絡空間靶場最新動態
    序言:2019年,網絡空間局勢風雲變幻、網絡攻擊接連不斷,以美國為代表的網絡作戰強國不斷提升網絡空間作戰能力,開始將相關系統或技術手段投入實戰化應用並逐步啟動了新的網絡空間項目,旨在從攻防對抗、指揮控制、態勢感知等不同維度不斷加強網絡空間的能力建設。
  • 360發布全息星圖網絡空間測繪系統
    11月22日,2020世界網際網路大會,360發布了新一代網絡安全能力體系的核心基礎設施「360全息星圖網絡空間測繪系統」並獲評「世界網際網路領先科技成果」。
  • 四維空間什麼樣?劉慈欣:人類無法感知,但四維生物可能就在身邊
    四維空間什麼樣?劉慈欣:人類無法感知,但四維生物可能就在身邊眾所周知,我們人類生存的宇宙當中,能感知到的空間維度有長、寬、高。這三個維度非常好地理解,但是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們現在不已經不再局限於宏觀世界的探索,而是轉向了微觀世界。
  • 中青報:網絡維權不能越俎代庖,直接「執行正義」
    中青報:網絡維權不能越俎代庖,直接「執行正義」 楊鑫宇/中國青年報 2020-11-05 07:06
  • 最後的騎士戰場《黑暗使者》野外模式揭曉
    陷入毀滅危機的維納斯大陸,以為戰士、弓手、法師首的正義聯盟,與鬥士、獵人、巫師為首的憤怒聯合,互相對抗又共同消滅入侵者的故事,這劇情描述是不是有些熟悉?這不好說,但《黑暗使者》對於大場面可是駕輕就熟,超大野外給所有玩家一個自由自在放飛的機會,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把眼光從電影的狹隘一角裡解放出來,遊戲世界裡,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你玩不到的,整個世界野外都是戰場,隨時隨地放肆激情!
  • 那是因為到了「空間敏感期」,家長要關注
    1、用丟東西感知空間孩子對於空間這兩個字是比較懵的,這麼抽象的概念,在不到一歲的孩子眼裡,是無法理解的名詞。那麼,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孩子就會用丟東西的方式,去感知自己眼前的世界,到底有多寬,多廣。寶寶總喜歡亂扔東西,原是「空間敏感期」到了,許多家長誤以為是孩子習慣不好,其實不然。對此,家長別急著阻止,合理的引導更能幫助孩子成長。三、面對孩子的「空間敏感期」,父母該如何引導?
  • ...信任對隱私風險感知和自我表露的影響:網絡人際信任的中介效應
    綜上,本文旨在探究隱私風險感知與自我表露的關係,並將核心置於研究社交媒體信任、網絡人際信任這兩種信任對隱私風險感知與自我表露的影響,以及網絡人際信任在其中的中介效應機制。  作為區別於傳統媒體的社交媒體,不僅僅是用戶獲取信息的平臺,更是用戶與其他人進行交流的空間。用戶發布信息、進行自我呈現的對象多是成為用戶「朋友」的其他使用者。用戶對其他使用者的人際信任程度是影響社交媒體使用體驗的重要因素。本文的網絡人際信任是指用戶對社交媒體中他人可以保護並有能力保護其隱私信息的一種預期與信任。
  • 阿里雲祝順民 : 未來的網絡是雲網一體 應用感知不到網絡的存在
    日前,在首屆中國雲網絡峰會上,阿里雲研究員、雲網絡負責人祝順民分享了阿里雲對雲網絡的理解和阿里雲網絡的發展歷程,他表示,未來的網絡將是雲網一體,應用和雲-管-邊-端無縫融合,應用感知不到網絡的存在,但網絡又無處不在。
  • 日照網絡達人選拔賽,重磅來襲!
    7月24日在日照萬達廣場舉行啟動儀式,對外發布賽事首個話題。海選設三個話題,持續三周,為活動持續造勢,營造濃厚的線上推介日照、宣傳日照的氛圍。海選階段以作品點讚量和播放量進行排名,其中點讚量佔60%,播放量佔40%,進行計分排名,選出前5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