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參
【歷史沿革】
黨參之名始見《本草從新》,謂:「按古本草之參須上黨者為佳,今真黨參久已難得。肆中聽頭黨參種類甚多,皆不堪用;唯防黨性味和平足貴。」《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收載的黨參品種有黨參、川黨參和素花黨參。
【別名】
上黨人參《本經逢原》,黃參、防黨參、上黨參《百草鏡》,獅頭參《綱目拾遺》,中靈草《青海藥材》。
【來源】
本品為桔梗科植物黨參、素花黨參或川黨參的乾燥根。
【植物特徵】
黨參 莖基具多數瘤狀莖痕,根常肥大呈紡錘狀或紡錘狀圓柱形,較少分枝或中部以下略有分枝,花果期7-10月。
素花黨參 與原變種的主要區別僅僅在於本變種全體近於光滑無毛;
川黨參 植株除葉片兩面密被微柔毛外,全體幾近於光滑無毛。花果期7-10月。
【生態環境】
生於海拔1500-3200米間的山地林下、林邊及灌叢中。
【主要產地】
素花黨參 產四川西北部、青海、甘肅及陝西南部至山西中部。
川黨參 產四川北部及東部、貴州北部、湖南西北部、湖北西部以及陝西南部。
流通產地為:甘肅省隴南市禮縣、武都區、定西市渭源、岷縣、隴西縣、臨洮縣、隴南市文縣、宕昌縣、漳縣、天水市甘谷縣;貴州省畢節市威寧縣、威遠縣;山西省長治市壺關縣、平順縣;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野);山西省晉城市陵川縣、長治市壺關縣(野、家);湖北省恩施等。
【採集方式】
秋季採挖,洗淨,曬乾。
【炮製】
黨參片 除去雜質,洗淨,潤透,切厚片,乾燥。
【性狀】
黨參 呈長圓柱形,稍彎曲,長10~35cm,直徑0.4~2cm。表面灰黃色、黃棕色至灰棕色,根頭部有多數疣狀突起的莖痕及芽,每個莖痕的頂端呈凹下的圓點狀;根頭下有緻密的環狀橫紋,向下漸稀疏,有的達全長的一半,栽培品環狀橫紋少或無;全體有縱皺紋和散在的橫長皮孔樣突起,支根斷落處常有黑褐色膠狀物。質稍柔軟或稍硬而略帶韌性,斷面稍平坦,有裂隙或放射狀紋理,皮部淡棕黃色至黃棕色,木部淡黃色至黃色。有特殊香氣,味微甜。
素花黨參(西黨參) 長10~35cm,直徑0.5~2.5cm。表面黃白色至灰黃色,根頭下緻密的環狀橫紋常達全長的一半以上。斷面裂隙較多,皮部灰白色至淡棕色。
川黨參 長10~45cm,直徑0.5~2cm。表面灰黃色至黃棕色,有明顯不規則的縱溝。質較軟而結實,斷面裂隙較少,皮部黃白色。
【習用分級】
1.西黨規格標準:
一等:乾貨。呈圓錐形,頭大尾小,上端多橫紋。外皮粗松,表面米黃色或灰褐色。析面黃白色,有放射狀紋理。糖質多、味甜。蘆下直徑1.5cm以上。無油條、雜質、蟲蛀、黴變。
二等:乾貨。呈圓錐形,頭大尾小,上端多橫紋,外皮粗松,表面米黃色或灰褐色。斷面黃白色,有放射狀紋理。糖質多、味甜。蘆下直徑1cm以上,油條、雜質、蟲蛀、黴變。
三等:乾貨。呈圓錐形,頭大尾小,上端多橫紋,外皮粗松,表面米黃色或灰褐色。斷面黃白色,有放射狀紋理。糖質多、味甜。蘆下直徑0.6cm以上,油條不超過15%。無雜質、蟲蛀、黴變。
2.條黨規格標準:
一等:乾貨。呈圓錐形,頭上莖痕較少而小,條較長。上端有橫紋或無,下端有縱皺紋,表面糙米色。斷面白色或黃白色,有放射狀紋理。有糖質、甜味。蘆下直徑1.2cm以上,無油條、雜質、蟲蛀、黴變。
二等:乾貨。呈圓錐形,頭上莖痕較少而小,條較長,上端有橫紋或無,下端有縱皺紋,表面糙米色。斷面白色或黃白色,有放射狀紋埋。有糖質、味甜。蘆下直徑0.8cm以上,無油條、雜質、蟲蛀、黴變。
三等:乾貨。呈圓錐形,頭上莖痕較少而小,條較長,上端有橫紋或無,下端有縱皺紋,表面糙米色。斷面白色或黃白色,有放射狀紋理。有糖質、味甜。蘆下直徑0.5cm以上,油條不超過10%,無參秧、雜質、蟲蛀、黴變。
3.潞黨規格標準:
一等:乾貨。呈圓柱形,蘆頭較小,表面黃褐色或灰黃色,體結而柔。斷面棕黃色或黃白色,糖質多,味甜。蘆下直徑1cm以上,無油條、雜質、蟲蛀、黴變。
二等:乾貨。呈圓柱形,蘆頭較小。表面黃褐色或灰黃色,體結而柔。斷面棕黃色或黃白色。糖質多,味甜,蘆下直徑0.8cm以上,無油條、雜質、蟲蛀、黴變。
三等:乾貨。呈圓柱形,蘆頭較小。表面黃褐色或灰黃色,體結而柔。斷面棕黃色或黃白色。糖質多,味甜,蘆下直徑0.4cm以上,油條不得超過10%,無雜質、蟲蛀、黴變。
4.東黨規格標準:
一等:乾貨。呈圓錐形,頭較大,下有橫紋。體較松質硬。表面土黃色或灰黃色,粗糙。斷面黃白色,中心淡黃色、顯裂隙、味甜。長20cm以上,蘆頭下直徑1cm以上,無毛須、雜質、蟲蛀、黴變。
二等:乾貨。呈圓錐形,蘆頭較大,蘆下有橫紋。體較松質硬。表面土黃色或灰褐色。粗糙。斷面黃白色,中心淡黃色,顯裂隙,味甜。長20cm以下,蘆下直徑0.5cm以上,無毛須、雜質、蟲蛀、黴變。
5.白黨規格標準:
一等:乾貨。呈圓錐形,具蘆頭。表面黃褐色或灰褐色。體較硬。斷面黃白色,糖質少味微甜,蘆下直徑1cm以上,無雜質、蟲蛀、黴變。
二等:乾貨。呈圓錐形具蘆頭,表面黃褐色或灰褐色。體較硬,斷面黃白色,糖質少,味微甜,蘆下直徑0.5cm以上。間有油條、短節。無雜質、蟲蛀、黴變。
【性味與歸經】
甘,平。歸脾、肺經。
【功能與主治】
健脾益肺,養血生津。用於脾肺氣虛,食少倦怠,咳嗽虛喘,氣血不足,面色萎黃,心悸氣短,津傷口渴,內熱消渴。
【含量測定】
水分 不得過16.0%(通則0832第二法)。
總灰分 不得過5.0%(通則2302)。二氧化硫 殘留量照二氧化硫殘留量測定法(通則2331)測定,不得過400mg/kg。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測定法(通則2201)項下的熱浸法測定,用45%乙醇作溶劑,不得少於55.0%。
免費領【歷年(1953—2015年版)中國藥典版本】共10版 書籍!你沒有聽錯,真的免費領
全套《中醫藥學高級叢書》(共20本)免費領?你沒有聽錯,真的免費領
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規劃教材【18本全套】免費領取
看完記得分享和點☞在看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