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我們的評論員
來自網際網路|圖片
袁馨宇孫曼玉編輯
對此,網友給予了積極反饋,並呼籲社會盡最大努力幫助消除老年人在數字生活中遇到的障礙,莫讓數位化已成為阻礙老年人正常社會生活的一個空白。
作為流行期的「安全閥」和「助推器」,衛生規範已成為居民外出必不可少的通行證,在技術層面和國家治理層面具有重要價值。然而健康代碼只是當前數字生活的一個縮影。智能化時代,油鹽米麵送貨上門、精準導航、節能滴滴計程車服務、快捷高效的預約掛號等服務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但這些服務只能通過APP智慧型手機實現,大多數需要這些便利服務的老年人沒有資格享受這些便利。
中國網民年齡結構統計
據《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中國近2億老年人沒有接觸網際網路。到中國網民數量達到9.04億,網際網路普及率達到64.5%,然而60歲及以上網民僅佔6.7%,大多數老年人都有健康守則。這些數據意味著,在數字生活中,那些不能使用智慧型手機的老年人正被「數字鴻溝」拖入生活諸多方面不便的困境。
不同年齡組對新技術的接受程度存在差異,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這種差異不斷加深,形成了差距,造成了老年人的不平等狀況。老年人上網的社會經驗和社會關係的局限性,以及保守的心理,使他們成為旁觀者的旁觀者。同時,大多數數字媒體產品往往忽視了老年人的使用需求和使用習慣,小圖標和文字、繁瑣的操作環節、說明書中大量的專業術語增加了老年人學習上網的難度,導致「數字鴻溝」。
讓數字浪潮為老年人跑「緊急剎車」是不現實的,但有可能彌合「數字鴻溝」的社會痛點。如何在當前數字時代減少老年人的困境,是對科技溫度的考驗,也是對社會的挑戰文明。
如果老年人主動反對數字時代,他們可以更好地擺脫「小白用戶」標籤。在智能化時代,老年人應主動踏入網際網路大潮,與年輕人分享信息社會帶來的便利,摒棄「科技恐懼」的陳見,主動接近網際網路,學習和掌握APP的基本技能,把焦慮的「無G生活」變成放鬆的「5G生活」。
另外,年輕人還應積極解釋「新知識」「新觀念」「新思潮」「新技術」「新生活方式」。以前,浙江杭州的孫女為了教她的祖母使用微信,做了一個「微信使用說明書」,她的筆跡工整,內容詳實,圖文並茂,奶奶按照說明書的步驟學會了微信的基本操作,她每周都可以和在其他地方學習的孫女交流。這樣的「數字反哺」還可以幫助老年人趕上數字時代的快車。
杭州孫女是祖母手繪的「微信使用說明書」
當然,我們自己的學習和對年輕人的寬容只是彌合數字鴻溝的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擺脫科技的冷感,傳遞社會溫暖。
首先,在技術層面,軟體開發者要增加老年人的軟體模式,使之符合老年人思維方式和使用習慣的邏輯;交通管理部門要突破數據壁壘,並以身份證和紙質證明為載體,記錄無電子健康碼的老年人出行記錄;在數字時代,科學界也應加快實現「網際網路+智慧養老」規劃老年人生活,消費服務將進一步幫助滿足老年人的需求,為老年人提供有針對性的養老服務,增加利用信息技術創新老年人社會參與方式……
紙質出境通行證給沒有衛生規範的老年人帶來便利
此外,社會力量也應伸出援助之手,如城市社區敬老院和老年大學可以舉辦一些公益培訓,開設智慧型手機使用班,開展與老年人生活密切相關的APP教學,引導老年人使用自助設備;政府和公益組織可以組織志願者到老齡化比例較高的農村地區,以「一人對接一戶」的形式推廣老年人,為了滿足當前數字生活的基本需求基礎上,我們可以讓老年人在數字時代放心放心地使用智能產品。
在數字時代,我們不能僅僅是年輕人時代;數字鴻溝不能單靠老年人來解決。即使在時代飛速發展的社會也不會隨意拋棄任何一個群體。之前,我們既可以把不同地區老年人的共同困難看成「個例」,也可以把整個老年群體都考慮到科技的發展範疇,提高科技的溫度,加強人文關懷,這樣他們就不會在信息高速公路上遇到困難。
歡迎為我們做貢獻:
xidaxinchuanmei@163.com
歡迎使用「《新傳媒》閱讀器交換組
群聊號碼:638644201
文本編輯:唐詩
審核:溫潞影羅婕
講師:汪苑菁
單擊關鍵詞查看過去的亮點
蒸汽波音樂|老人餐廳| 90後的意願
美聲青年|張俊|陸達譽|三坑文化|毛卡
儲瑋瑋|馬幫|選秀|高級漂族|殘疾就業|畢業季
周天龍|粉紅圈文化|空巢父母|城市素描者| 996
孤獨症北海劉歡|跑酷|外國人愛廣西|自誇群|鞋子瘋了
00後恐懼症
取消補考|廣西地震| 16歲父親|東世博|都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