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熱病症狀表現明顯,雖不會遺傳,但有一定的傳染性,別不重視

2020-12-11 大權聊健康

導語:黑熱病(Kala-azar),也稱為內臟利什曼病,是由利什曼原蟲多諾萬尼感染引起的一種慢性地方病,由沙蠅傳播。床上,其特徵在於長期不規則發熱,體重減輕,肝脾腫大(特別是脾腫大),全血細胞減少症和血清球蛋白升高。

01這種病症的臨床分類是什麼?可能多數人都不知道,甚至一些患者都不清楚

根據其臨床表現,可分為以下幾種:

1、結核病:起病緩慢,午後發燒,盜汗,咳嗽,食欲不振,常被誤診為肺結核。

2、傷寒:約三分之一的病例首先出現發燒和頭痛等症狀,隨後體溫升高至39-40°C,並持續存在,以及便秘和腹脹,脾腫大和外周血數量減少白細胞,類似於傷寒。

3、波浪型:有時患者的發燒類型呈波浪形,出汗,脾腫大,外周血白細胞數量減少,類似於布魯氏菌病,但沒有關節痛。

4、瘧疾類型:類似於瘧疾發作,發冷,發燒和出汗可能每天或隔一天發生一次,通常僅發生2至3天,但可能持續數周。

5、雙峰熱型:大約1/3的早期病例是雙峰發熱類型,也就是說,體溫在24小時內升高和降低兩次,一次在清晨,另一次在下午或晚上。

6、呼吸道感染類型:許多病例的初始症狀與上呼吸道感染相似,有些甚至與流感相似。

7、腸胃型:它常見於兒童,表現為腸胃不適,輕度腹瀉,便秘和腹痛。

02這種病症的病因是什麼?可能很多的朋友都不知道,了解一下,做好預防

(一)總覽

該病主要是由利什曼原蟲多諾萬尼感染引起的。它主要通過沙蠅叮咬傳播。它有時會通過口腔黏膜,受損的皮膚,胎盤或輸血傳播到人體的各個部位,例如肝臟,脾臟,骨髓和淋巴結。 -吞噬細胞系統中的大量繁殖會引起疾病。感染了利什曼原蟲的人或狗是主要的感染源

(二)基本原因

1、利什曼原蟲的生物學特性

利什曼原蟲屬於錐蟲家族。當雌性沙蠅咬傷患者和受感染的動物時,血液中的水都被吸入沙蠅的胃中。2至3天後,它們會發育成成熟的前鞭毛體,從而增加其活性並迅速繁殖。1周後,大量的沙蠅聚集在沙蠅的嘴和喙中。

當咬住人或其他動物宿主時,成熟的前鞭毛體會隨唾液侵入,皮下組織中的鞭毛脫落並變成變形蟲。一些病毒被吞噬細胞吞噬,而其他病毒則侵入血流併到達人體的各個部位,例如肝臟,脾臟,骨髓和淋巴結,它們在單核吞噬細胞系統中繁殖並引起疾病。

2、利什曼原蟲的作用機理

當被感染的白蛉蟲咬人時,前鞭毛體被注入皮下組織,一小部分被嗜中性粒細胞破壞,大部分被單核-吞噬細胞系統的巨噬細胞吞噬並寄生,分裂和繁殖。血液流到全身。寄生細胞破裂後,原生動物被釋放並被其他單核吞噬細胞吞噬。人體的單核巨噬細胞反覆增生,肝臟,脾臟和淋巴結腫大,骨髓增生。

細胞增殖和繼發性阻塞性充血是肝臟,脾臟和淋巴結腫大的本原因。脾功能亢進和細胞毒性過敏引起的免疫溶血可引起全血細胞減少和血小板大量減少。患者容易出現鼻出血和牙齦出血。由於粒細胞和免疫功能細胞的減少,人體的免疫功能低下,容易引起繼發感染。由於漿細胞大量增加,血清球蛋白增加。

(三)風險因素

1、免疫缺陷。

2、周圍環境衛生差。

03患病之後,先不著急用藥,做好及時的檢查和診斷,能夠更精準地治療

(一)預期檢查

如果患者發燒,盜汗,疲勞,淋巴結腫大,肝脾腫大等,則需要儘快就醫。醫生可能會建議您進行血液常規檢,血液塗片檢查,血液培養,血清免疫學檢查,分子生物學檢查等。

(二)實驗室檢查

1、血液常規

全血細胞減少症,並且嗜酸性粒細胞的數量也減少了。淋巴結型患者的血象通常是正常的,嗜酸性粒細胞經常增加。貧血通常是中度的。血小板數量明顯減少,通常為(40-50)×109 / L。 ESR較快球蛋白顯著增加,白蛋白減少,AG可逆轉,球蛋白沉澱試驗呈陽性。

2、病原學檢查

(1)塗片檢查:骨髓塗片檢查是麗都人的身體檢查方法,是最常用的方法,陽性率為80%90%。脾穿刺塗片陽性率高達90%99%,但危險且很少使用。淋巴結穿刺塗片陽性率高達46%87%,可用於檢查和治療復發患者。外周血塗片陽性率為60%。對於皮膚類型和淋巴結類型的患者,可以從皮膚病變和淋巴結腫大中進行塗片檢查。

(2)培養方法:如果原生動物數量少,塗片檢查陰性,則可將穿刺培養為利什曼原蟲。將上述穿刺物質接種到NNN培養基中,在2225℃下培養7-10天,如果發現活性前鞭毛體,將被鑑定為陽性結果

3、血清免疫學檢查

(1)特異性抗體的檢測:間接免疫螢光抗體試驗(IFA),酶聯免疫吸附測定(ELISA)和間接血凝法(IHA)方法以高靈敏度和特異性檢測特異性抗體,其中IFA的陽性率幾乎是100%,但可能會有誤報

(2)特異性抗原的檢測:單克隆抗體原斑點檢測(McAb-AST)和單克隆抗體斑點ELISA(Dot-ELISA)檢測循環抗原,具有很高的特異性和敏感性,可用於早期診斷和治療。使用重組抗原rK39進行直接凝集反應(IDT)和免疫色譜(ICT)的評估由於其快速性和高靈敏度而被廣泛用於現場篩選,但它們無法區分當前感染和先前感染。新的重組抗原K28有望進一步提高檢測的特異性。

4、分子生物學測試

分子生物學檢測是一種病原學診斷方法。與傳統的治療方法相比,具有靈敏度高,特異性強的特點,可以確定內臟利什曼原蟲的類型。實時定量PCR可以有效地檢測和評估感染者的體重,並有效地評估療效。它還為在流行地區篩查無症狀感染提供了一種新工具。環介導的等溫擴增技術已逐漸廣泛用於現場病例篩選

(三)診斷原理

根據當地的流行病學,患者的病史,臨床表現(例如發燒,盜汗,疲勞,淋巴結病,肝脾腫大等)以及相關的輔助檢查,例如血液常規,病原學檢查和血清免疫學檢查等。被診斷。

(四)鑑別診斷

1、瘧

瘧疾和黑熱病均可引起發燒,不適和脾腫大;瘧疾的症狀通常是急性的,而黑熱病的症狀通常是慢性的。瘧疾的診斷可以通過血液塗片或快速診斷測試來確認。

2、組織胞漿菌病

急性織胞漿菌病患者會發燒,疲勞,肝脾腫大和全血細胞減少。這些表現通常發生在免疫抑制的背景下。可以通過抗原檢測,培養或組織病理學來確診。

3、阿米巴肝膿腫

阿米巴肝膿腫患者通常在右上腹部經歷疼痛和發燒一到兩周。其他症狀可能包括出汗,全身乏力,體重減輕和厭食。通過放射線照相成像確認診斷。

4、血吸蟲病

肝脾血吸蟲病包括肉芽腫性炎症和隨後的肝周間隙纖維化,然後是門脈高壓和脾腫大。通過在顯微鏡下觀察卵巢或進行血清學檢查可以確認診斷

5、淋巴瘤:淋巴瘤可能伴有淋巴結腫大,肝腫大,脾腫大,血細胞,發燒,盜汗和體重減輕。該診斷可以通過組織病理學確認。

6、結核病:幾乎任何人體器官的播種都會引起肺外結核,包括肝病或脾病。可以通過從痰液或其他體液/組織中培養抗酸桿菌來確診。

結語:黑熱病症狀表現明顯,雖不會遺傳,但有一定的傳染性,別不重視。這種病症,可能很多人覺得離自己很遠,其實也不遠。很多的患病因素,我們都是知道的,如果自己不注重的話,很有可能會患病,想要自己的身體健康,最好還是多注意規避致病的環境。

相關焦點

  • 黑熱病科普知識
    自1958年以後,主要流行區(華北、華東)已基本消滅此病,但近些年來,陝西、山西、內蒙古等省有少數散發病人,新疆、甘肅、四川等省出現了明顯的回升。根據報導,1990-1996年上述省、自治區共有病人1711例,1997-1998兩年,僅新疆喀什地區的病人已達269例,甘肅隴南地區年發病病人數也回升至130例。可見,疫情得到基本控制後,加強本病的監測與控制措施十分重要。
  • 原位癌一般無特定症狀,最好留意其病因,此病有一定的遺傳傾向
    02患病之後,會有哪些症狀表現呢?可以注意這幾點原位癌本身通常沒有特徵性表現,也就是說,在臨床或視覺檢查中通常沒有明顯的腫塊,或者僅是局部侵蝕,粗糙和很少腫脹。然而,取決於疾病的位置,患者通常在相關位置具有不適症狀。
  • 髖關節骨性關節炎的表現症狀_髖關節炎的症狀表現治療方法有哪些
    髖關節骨性關節炎的表現症狀_髖關節炎的症狀表現治療方法有哪些 髖關節作為人體重要的承重關節之一,長期負重活動就會加速軟骨的磨損,並出現炎症,造成髖關節炎。
  • 吳尊友稱核酸陽性不一定代表有傳染性上熱搜了?到底是怎麼回事?
    #吳尊友稱核酸陽性不一定代表有傳染性# 剛剛登上熱搜榜啦,排名第44。對此大家的反應是這樣的昨天也說過,需要三個條件才會傳染。主要是「汙染大,且長期反覆接觸」所以接觸這些冷鏈產品的人員,加強防護吧或許他們也第一批打疫苗?
  • 髖關節炎的症狀都有哪些?髖關節骨性關節炎的表現症狀
    且因軟骨細胞本身增殖能力非常弱,基本無自我複製增殖能力,一旦損傷後無法依靠自身修復,不及時採取有效治療的話,軟骨還會受到進一步破壞,直至磨沒了,發展為髖關節骨性關節炎最終不得不面臨置換的風險。 全面了解髖關節炎,一旦有疑似或者已經確診,及時去正規專業的醫院採取有效診斷及治療是十分有必要的。
  • 這種病早期症狀不明顯,千萬別大意…
    這種病早期症狀不明顯,千萬別大意… 2020-10-16 16: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有哪些明顯的症狀!媽媽了解了嗎
    相信不少媽媽對手足口病都有一定的了解了,但是不少媽媽會把它看得特別嚴重,其實不然 。雖然這種疾病的傳染性很強,但是它屬於輕微的小兒疾病,只要護理得當,就基本上都能治癒了。在發現寶寶有手足口病的症狀的時候,只需要及時到醫院就診,7-10天內即可康復,並且不 會留下任何的後遺症。
  • reiter症候群的症狀表現很複雜,常常與遺傳有關,有症狀後早就醫
    該病的病因尚不清楚,但與感染和遺傳因素密切相關。主要臨床表現為關節不對稱腫脹,疼痛和其他關節炎表現,排尿頻繁,排尿疼痛,膿性或血性分泌物,尿道潰瘍和其他尿道炎表現以及無痛眼紅和其他結膜炎表現。該病相對罕見,並及時接受常規治療。大多數患者預後良好。
  • HPV病毒感染有先兆,身體有這3大症狀要重視,別讓子宮受傷了
    因此大家必須開始重視該病毒的危害,有時候會在身體上出現相關症狀,應及時進行檢查。一、HPV病毒感染有先兆,身體有這3大症狀要重視,別讓子宮受傷了1、小腹疼痛這種疼痛感與經期期間的疼痛症狀極其相似,所以很多人並不會把這種症狀,與HPV病毒感染聯繫起來。
  • 單純皰疹病毒感染,常發病在皮膚表面,有傳染性,有症狀便就醫
    01患病之後,我們的身體可能會有哪些症狀呢?(3)皰疹性牙齦口炎它表現為迅速出現的小水泡簇,迅速破裂並形成淺潰瘍。疼痛明顯,可能伴有發燒,嗓子痛和局部淋巴結腫大。病毒血症發生後,會引起廣泛的內部器官損害,可能會或可能不會伴隨皮膚和黏膜損害。皮膚和黏膜表現為廣泛的水泡,在水泡頂部有臍點狀凹陷。(三)併發症1、繼發性細菌感染可引起敗血症。
  • 梅尼埃病發作後,會有眩暈的症狀,有家族遺傳傾向,有症狀早就醫
    (3)遺傳學理論:有些患者有家族病史,但其遺傳方式是可變的。(4)多因素理論:由於自身免疫性疾病,病毒感染,局部缺血或供血不足等多種因素,可能與之相關。因此,尼爾病可能是多種原因引起的,也可能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具有相同表現的內耳疾病。
  • 意識不清醒,不一定是老年痴呆,5個症狀是腦炎的預兆,勿輕敵
    那麼,什麼樣的症狀預示著腦炎到來?別輕敵,有以下這些徵兆的都有可能是腦炎的表現:1、意識障礙大多數腦炎患者發病3天內會出現意識障礙這一症狀。比方說出現嗜睡、昏迷等,有些患者會持續一周方可恢復。嚴重的腦炎患者會有一個月的嗜睡昏迷情況。因為此時病毒進入了人體的中樞神經系統,腦幹管供機構系統喚醒程度下降,所以病人就會處在嗜睡的意識不清醒的這一狀態裡。2、抽搐抽搐是腦炎顯著的表現症狀之一。
  • 「抑鬱症」早期,往往伴隨4個表現,平時請多留意,別不重視
    說到抑鬱症,可能很多人會不自覺地聯想到一些明星或者是達官貴人,因為很多人覺得這種心理障礙不過是一些有成就的人才會患上的一種疾病,與普通人沒有聯繫。殊不知我國的抑鬱症患者高達上千萬也就是說在我們的身邊都可能存在患有抑鬱症的人。
  • 這種病能遺傳嗎?常見的遺傳模式有幾種?
    2、這種病能遺傳嗎?遺傳模式有幾種?視網膜病變比較的常見,這種症狀一般是糖尿病常見的併發症,需要儘早地治療。視網膜色素性炎症:常見的病因、遺傳症狀、慢性進行性視網膜色素性疾病、夜盲、視網膜色素性疾病等。
  • 新冠和流感疊加,當寶寶有這些症狀,千萬別當普通感冒治
    一旦發燒,別硬抗 流感≠普通感冒,父母一定要重視 哪些症狀說明寶寶可能得了流感? 流感≠普通感冒,父母一定要重視 其實流感本身不可怕,但它會使易感人群出現肺炎、腦膜炎、心肌炎等嚴重併發症,導致病情迅速惡化,乃至死亡。我們最心疼的孩子,就是流感的易感人群。原本孩子的免疫力就遠不及成人,面對流感,更加脆弱!
  • 傳染性極強!100名小學生中招!孩子出現了這些症狀……請一定要警惕!
    它雖常見卻仍不容忽視,畢竟其這兩大特點無一不令人頭疼: 感染力很強: 幾十個病毒顆粒即可引起感染,大約只相當於百分之一滴飛沫; 傳播極快: 容易導致局部區域大暴發。 孩子們中招後,常會在感染的48小時內出現這些症狀:發熱、腹痛、嘔吐、腹瀉。
  • 專家談新冠肺炎治癒者:輕症不會留後遺症 康復者不具傳染性
    不過近日有媒體報導,一些康復者好不容易戰勝病毒出院,卻遭遇異樣目光甚至是不公正待遇,例如被曝光隱私、被單位辭退等。「新冠肺炎康復者對其他人不會產生危害。」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免疫學系教授、中國免疫學會副理事長黃波對科技日報記者表示,康復意味著機體的免疫系統已經將病毒清除,人們無需迴避,更不要歧視出院患者,而是應該幫助和關心他們。
  • 帕金森病會遺傳給孩子嗎?有這3個表現務必要注意
    我得了帕金森病,會不會遺傳給孩子啊?我親戚裡聽說有得帕金森病的,那我的孩子會有問題嗎?
  • 髖關節炎和股骨頭壞死有什麼區別?髖關節炎的臨床症狀表現
    髖關節骨性關節炎誤診為股骨頭缺血性壞死概率很高,兩者的症狀和體徵相似,影像學上的檢查又難以辨別,故應該多從幾個方面進行鑑別診斷。 先天性髖關節發育異常並髖關節骨性關節炎則是由於關節退變,軟骨被破壞後才發生的慢性炎症,軟骨下及關節周圍有新骨形成,繼發於髖臼、股骨頭先天性發育不良,臨床十分常見,多發生在青春期、產後、更年期的女性,有一定的遺傳傾向,具體誘發原因不明。
  • 血壓偏低是什麼症狀 血壓低的症狀表現有哪些
    核心提示:說到高血壓的問題相信很多人都略有聽聞,而低血壓是相對於高血壓而言的,在日常生活中也常見高發,尤其是當下工作壓力的增大,很多年輕朋友患上了低血壓這種疾病,但是由於很多人對此病症不了解,因此往往不會給予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