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世界上目前有兩百多個國家和地區,這些國家和地區有很大的不同。在發展程度上,可以劃分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發達國家的發展要比發展中國家好得多,當然,發展中國家也有劃分。在發展中國家中,還有一種就是經濟最不發達國家。這些國家可以說在發展中國家中,都是屬於發展比較差的。
最不發達國家的概念在上世紀六十年代的時候開始出現,在77國集團裡出現這個名詞。在1971年11月18日的聯合國第2768號決議案中對最不發達國家下了定義。這個定義說白了就是一些數據指標,如果符合這些要求的話,那麼就是經濟最不發達國家。
1971年,聯合國定下的標準是:1、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在100美元以下;2、在國內生產總值中製造業所佔比重低於10%;3、人口識字率在20%以下。如果一個國家同時滿足這三個條件,那就是經濟最不發達國家。當時全球有24個國家被列為最不發達國家。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這個標準也開始逐漸提高。按理說經濟最不發達國家數量應該會減少,畢竟二戰後世界的主流是和平與發展,很多國家應該發展得很好。不過事實上,並不是這樣。
1981年聯合國發展計劃委員會把第一條標準改為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在250美元以下,當時全世界有39個最不發達國家。和1971年相比,增加了15個最不發達國家。之後這個數量依舊在增加。
之後聯合國制定的標準都在不斷變化,都有相應的提高。2015年3月制定的標準是人均收入1035美元以下;營養、健康、入學率、識字率等多項指標;經濟受自然衝擊程度、經濟易受衝擊程度、經濟規模狹小程度、地理位置偏遠程度等多項指標。根據這個標準,全球有47個國家被列為經濟最不發達國家。
從1971年的24個經濟最不發達國家,到2015年的47個經濟最不發達國家,可以說數量在不斷增加。不過從最初開始,這些經濟最不發達國家都多數分布在非洲國家。目前47個經濟最不發達國家中,非洲有33個,佔了70%以上。而亞洲有9個,大洋洲4個,美洲只有1個。可以說非洲的經濟發展和其他大洲相比,還是有很大差距。
希望在之後的發展中,經濟最不發達的國家數量能慢慢減少,直至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