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醫者李文亮:「做一個正直的人,是為人的常軌。」

2020-12-12 新京報網



2月7日凌晨,武漢中心醫院官方微博發布消息:我院眼科醫生李文亮,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工作中不幸感染,經全力搶救無效去世。據中紀委網站消息,經中央批准,國家監察委員會決定派出調查組赴湖北省武漢市,就群眾反映的涉及李文亮醫生的有關問題作全面調查。視頻來源:新京報我們視頻


醫者李文亮的離世,催人淚下。深夜,在武漢離開的是一位醫者,也是一位丈夫、即將為人父的父親、追劇的粉絲、有時在師友群說話的同學。


言語是蒼白的。


人們熟悉怎樣遣詞造句,用高尚歌頌英雄,而對普通者,要把他們推向英雄的位置,拉開距離,產生陌生感,仿佛才能展開說辭。普通者,當然向來也是被讚美的,那更多是一個抽象的群像,如果是一個鮮活但有點不同的人呢?


我們和你一樣希望,剛離開的醫者李文亮,留給世人的形象將一直是普通的,因為他有簡單樸素的良知,一個生活在現代社會最基本、最需要卻最難堅守的良知。


「做一個聖人,那是特殊情形;做一個正直的人,那卻是為人的常軌。」這是法國作家雨果在《悲慘世界》中的一段話。


我們在中國哲學者何懷宏的《良心論》裡也見到它,在這樣的時刻,我們向書友們摘編這本初版於二十幾年前的倫理之作。「天理良心」,同制度一樣自古以來都在共同維繫著一個社會的運轉、一種文明的延續。然而,那些傳統的良心道德,需要轉型到現代文明社會,不再單屬於少數精英,沒有修飾得那麼高尚,卻是每個平等之人的底線。人以什麼理由來生活、來記憶?唯有良知。


以下內容經北京大學出版社授權摘編自《良心論》一書。


《良心論》(作者: 何懷宏;版本: 北京大學出版社,2018年3月)


從基本義務走向崇高


我一直試圖探討一種底線倫理學──一種生活在現代社會中的人的底線倫理學。我的《良心論》所要著力說明的與其說是良心,不如說是義務,即要作為一個社會的合格成員、一個人所必須承擔的基本義務,書中所說的「良心」即主要是指對這種義務的情感上的敬重和事理上的明白──即一種公民的道德義務意識,道德責任感。

 

作為個人修養最高境界、具有某種終極關切的本體意義的良心不在我的視野之內,我想探究的是良心的社會定向而非自我定向,這一定位指向的目標是正直而非聖潔,我想雨果《悲慘世界》中的一段話是有道理的:

 

「做一個聖人,那是特殊情形;做一個正直的人,那卻是為人的常軌。」

 

所謂「底線」,自然只是一種比喻的說法,首先,它是相對於傳統道德而言,在無論東方還是西方的傳統的等級社會中,「貴人行為理應高尚」(noblesseoblige),「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道德具有一少數精英的性質,廣大社會下層的「道德」與其說是道德,不如說是一種被動的風俗教化,然而,當社會發生了趨於平等的根本變革,道德也就必須、而且應當成為所有人的道德,對任何人都一視同仁,它要求的範圍就不能不縮小,性質上看起來不能不有所「降低」,而這實質上是把某種人生理想和價值觀念排除在道德之外,也就是說,其次,所謂道德「底線」是相對於人生理想、信念和價值目標而言的,人必須先滿足這一底線,然後才能去追求自己的生活理想。


 

道德並不是人生的全部,一個人可以在不違反基本道德要求的前提下,繼續一種一心為道德、為聖潔、為信仰的人生、攀登自己生命的高峰,但他也可以追求一種為藝術、審美的人生,在另一個方面展示人性的崇高和優越,他也可以為平靜安適的一生,乃至為快樂享受的一生,只要他的這種追求不損害其他人的合理追求。尤其在現代社會裡,這種價值追求的多元化是一個客觀事實。

 

於是,道德底線雖然只是一種基礎性的東西,卻具有一種邏輯的優先性:蓋一棟房子,你必須先從基礎開始。並且,這一基礎應當是可以為有各種各樣合理生活計劃的人普遍共享的,而不宜從一種特殊式樣的房子來規定一切,不宜從一種特殊的價值和生活體系引申出所有人的道德規範。這裡涉及我對「倫理學」和「道德」範疇的理解,我理解「道德」主要是社會的道德、規範的道德,至於整個生活方式的問題,生命終極意義的問題,我認為應交由各種人生哲學與宗教以不同的方式去處理。

 

我給自己提出的任務是相當有限的,探究的只是一種平等適度的個人義務體系,與其相對的方面,即社會制度本身的正義理論並未在這裡探討,儘管後者在邏輯次序上還應更優先。至於在個人關係(如親友、社團),個人追求(從一般的價值目標到終極關切)方面的人生內容,自然也無法在這一本書中顧及。

 

我想以一本書只承擔一個有限的任務,而決不奢望「畢其功於一役」。就是個人作為社會成員的義務體系,我也只是涉及它一般的方面。職業的,尤其是執政者的道德都沒有談到,對個人一般義務我也只是側重於在我看來它最基本、最優先的一些方面:諸如從特殊自我的道德觀點向社會的普遍的道德觀點的轉變。但強調道德的底線並不是要由此否定個人更崇高和更神聖的道德追求,那完全可以由個人或團體自覺自愿地在這個基礎上開始,但那些追求不應再屬於可以在某種範圍內可以有法律強制的社會倫理。

 

也就是說,作為社會的一員,即便我思慕和追求一種道德的崇高和聖潔,我也須從基本的義務走向崇高,從履行自己的應分走向聖潔。社會應安排得儘量使人們能各得其所,這就是正義;個人則應該首先各盡其分,這就是義務。

 

當在某些特殊情形使履行這種基本義務變得很困難,不履行別人也大致能諒解的時候,仍然堅持履行這種義務本身就體現了一種崇高,我們甚至可以說這是現代社會最值得崇敬、最應當提倡的一種崇高。


倫理底線是普遍的,而非特殊的


確實,一個人,作為社會的一個成員,不管在自己的一生中懷抱什麼樣的個人或社會的理想,追求什麼樣的價值目標,有一些基本的行為準則和規範是無論如何都必須共同遵循的。否則,社會就可能崩潰。人們可以做許多各式各樣相當歧異的事情,追求各式各樣相當歧異的目標,但無論如何,有些事情還是決不可以做的,任誰都不可以做,永遠不可以做,而無論是出於看來多麼高尚、充滿魅力或者多麼通俗、人多勢眾的理由,都是如此。用中國的語彙,這一底線也許可以最一般地概括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我們大多數人在大多數時候可以容易地不逾此限,但當利益極其誘人或者有人已經先這樣做了,尤其是對我這樣做了,傷害到了我的時候,就不容易守住此限了。

 

然而,一個社會的穩定和發展確實極大地依賴於把這種逾越行為控制在一個很小的、不致蔓延的範圍內,這不僅要靠健全的法制和法規,也要靠良心、靠我們內心的道德信念。

 

從前面的闡述已經可以明顯地看到,這種底線倫理學同時也是一種普遍主義的倫理學,它是要面向社會上的所有人,是對社會的每一個成員提出要求,而不是僅僅要求其中的一部分人──不是像較為正常的傳統等級社會那樣僅僅要求其中最居高位,或最有教養的少數人,也不是像在歷史上某些特殊的過渡時期、異化階段那樣僅僅要求除一個人或少數人之外的大多數人。

 

我所理解的這種普遍主義倫理還有一個內容:即它堅持一些基本的道德規範、道德義務的客觀普遍性,這使它對立於各種道德相對主義以及虛無主義,只不過,現在用以支持這種客觀普遍性的直接根據和過去不同了,不再是僅僅一種具有「唯一真理」形態的價值體系了,而是傾向於與各種各樣的全面意識形態體系脫鉤。它希望得到各種合理價值體系的合力支持,而不僅僅是一種價值體系的獨力支持。這種普遍主義還堅持傳統社會與現代社會在道德上的一種連續性,堅持道德的核心部分有某些不變的基本成分。

 

打一個比方,不同歷史時期不同社會的支配性道德體系有時就像一個個同心圓,雖然範圍有大小,所關聯的價值目的和根據有不同,道德語彙也有差異,但其最核心的內容卻是大致相同的。道德義務是無論是否給我們帶來利害都必須遵循的,道德正當的標準應獨立於個人或團體的喜好,不以他們各個不同的生活理想與價值目標為轉移。承認這一點將使這一倫理學被歸入「道義論」(deontologicaltheory)之列,但我想我的這一道義論是溫和的,它並不否定道德與生命的聯繫。

 

與歷史上的道德相比,現代社會的道德接近於是一個最小的同心圓。這一「道德底線」也可以說是社會的基準線、水平線。普遍主義的道德要行之有效是需要建立在人們的共識基礎上的,現代平等多元化的社會則使人們趨向於形成一個最小的共識圈。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們會談論乃至贊同今天道德規範的內容幾乎就接近於法律,遵守法律幾乎就等同於遵守道德。

 

但是,這裡所說的「法律」又不完全等同於成文法,雖然它可以說是幾乎所有成文法的核心,或者說它是最基本的社會習俗。僅僅說「法律」也不可能包括全部的道德,不能囊括諸如較細微的公共場合的禮儀,以更積極的如在舉手之勞就可救人一命的情況下絕對應當援助自己的同類等具有積極意義的道德規範。更重要的是,現代法律只有從根本上被視為是正義的、符合道德的,得到人們普遍衷心的尊重,才能被普遍有效地履行。

 

而當今天的人們分享著各種不同但均為合理的價值體系時,他們要共同遵循基本的道德規範,就不能不訴諸一種對於基本規範的在性質上近乎宗教般的虔誠和尊重的精神。

 

所以,如果說這種底線道德一端連著法律,它的主要內容就幾乎等於法律的要求的話,它另一端卻連著一種類似於宗教的信仰、信念。規範必須被尊重方能被普遍有效地履行。不被尊重的法根本不是法,其結果可能比沒有法更糟。而這種尊重須來自一種對規範的客觀普遍性和人的有限性的認識。

 

是什麼在提醒道德與生命的聯繫?

 

前面這樣一種道德義務範疇在範圍上的縮小和精神方面的要求,顯然有著一種知識社會學的背景,甚至可以說有一種社會變遷所帶來的無奈。在我看來,西方的共同體主義(communitarianism)的支持者似乎沒有充分考慮到現代社會這樣一種情況,沒有充分考慮到在現時代,傳統在某些重要方面已經無可挽回地斷裂了,他們對人性和社會的期望也似乎過高。

 

共同體主義對在西方佔支配地位的個人主義的自由主義批判甚力,給我們帶來了許多啟發,但正面的建設性的創穫尚不夠多。無論如何,道德的基本立場之所以要從一種社會精英的、自我追求至高至善、希聖希賢的觀點轉向一種面向全社會、平等適度,立足公平正直的觀點,在某種意義上正是因為社會從一種精英等級制的傳統形態轉向了一種「平等多元」的現代形態。

 

在這方面的理論探討中,率先發生這種轉變的西方社會中的學者將給我們提供許多有益的啟發。我想,我遵循的方向可能大致也正是西方從康德到羅爾斯、哈貝馬斯探尋一種共識倫理的方向,這一探尋也為世界上各個文明、各種宗教、各個民族的思想者所共同承擔。

 

一種普遍主義的道德究竟如何可能?其底線究竟如何確定,其內容究竟如何闡明?這是一些急需論證的問題。人們在努力尋求一種最低限度的普遍倫理,而這種尋求的熱望正被文明可能發生激烈衝突的陰影弄得愈發迫切。而且,儘管這種希望是共同的,並且每一文明、每一民族都可對這一普遍倫理作出自己的貢獻,它們卻不能不都主要從自身,從自己最深厚的傳統中汲取資源。我所藉助的思想資源,乃至我使用的道德語彙,仍然主要是來自中國,來自我們生命所系的歷史傳統。

 

有兩個故事一直使我感動。一個故事是說一個人在眾多債權人都已諒解的情況下,仍傾其畢生之力,償還由一個並非他自己力量所能控制的意外原因所造成的一筆筆欠款;另一個故事是說一個中國記者在歐洲目睹到的這樣一幅情景:公園的一處草坪飄動著許多五顏六色的氣球。原因是公園規定,當春天新草萌生的時候,這片草坪暫時不許入內,於是人們連孩子玩耍的氣球掉入其中也不進去其中拾取。前一種行為難於做到但也難於遇到,而一個社會也許只有少數人能這樣做就足以維繫其基本的道德了,它展現了底線道德所需的深度;後一種行為則不難做到但也往往人們不屑於做到,而一個社會卻必須幾乎所有人都這樣做才能維繫這些規範,它展現了底線道德所需的廣度。雖然欠債還錢的誠信守信和對公共生活規範的遵守都是基本的義務,它們卻需要一種高度尊重規範的精神的支持,雖然這種精神在各個人那裡可能會展現為不同的形式。

 

然而,這可能還不夠,這還不是道德的全部,道德並不僅僅是規範的普遍履行。我們還需要人與人之間的一種理解、關懷和同情,如果沒有這一潤澤,僅僅規範的道德可能仍不免由於缺乏源頭的活水而硬化或者乾枯。一種對他人、同類的惻隱之心和對生命、自然的關切之情,將可能提醒我們什麼是道德的至深含義和不竭源泉,它將提醒我們道德與生命的深刻聯繫,以及任何一種社會的道德形態(包括現代社會的道德形態)向新的形態轉換的可能性。

 

本文節選自《良心論》一書,較原文有刪節及調整。經北京大學出版社授權刊發。

原文作者:何懷宏

整理、導語撰寫:羅東

編輯:張婷 羅東

校對:王心

相關焦點

  • 致敬醫護人員,杭州錢塘新區大創小鎮創業者譜寫「醫者天使」讚歌
    致敬醫護人員,杭州錢塘新區大創小鎮創業者譜寫「醫者天使」讚歌 2020-02-16 12:51:54
  • 你願意做一個正直的人嗎?
    我的父親是一個很正直的人,他教導我們為人處世也必須正直,雖然,他的正直總是吃虧,受苦,受人排擠,甚至在文化大革命中被迫害,但是他說話,做事從未泯滅自己的良心。一個正直的人,在社會上普遍遭到人的推崇和喜愛,但是讓推崇的人做一個正直的人都不情願。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每個人都有自私的一面,正直的人也自私,但是他們能夠拿捏好分寸,公是公,私是私,公私從來都分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自私的人就不一樣了,他們可以以權謀私,利用公權力為自己謀利益。
  • 高考2020年作文素材積累:致敬李文亮,是普通人對「普通人」的旌揚
    致敬李文亮,是普通人對「普通人」的旌揚  疫情兇猛無情,奪走了舉國牽掛的李文亮醫生。痛惜、致敬與哀悼紛至沓來,合成一曲充塞天地的輓歌。  2月7日,國家監察委員會調查組赴湖北省武漢市,就群眾反映的涉及李文亮醫生的有關問題作全面調查。
  • 今天,中國醫師節,讓我們一起致敬醫者!
    今天,中國醫師節,讓我們一起致敬醫者!,與病魔近身搏鬥救回一條條寶貴的生命他們,是醫生(2020年第三屆中國醫師節宣傳片)(2020年第三屆中國醫師節宣傳畫)他們負重逆行只為換來歲月靜好他們爭分奪秒只為守護每一個生命
  • 憾別李文亮:一個「真」且「善良」的普通人走了
    2月7日凌晨2點58分,武漢市中心醫院眼科醫生李文亮因感染新冠肺炎,搶救無效離世。武漢市中心醫院的官方微博7日凌晨發布了這一消息。當天上午,武漢市政府向李文亮致敬,稱「對其堅守一線抗擊疫情表示敬意」。李文亮的微博李文亮的微博幾個月前,他忙碌了一天下班後,吃到了心心念念的炸雞腿,踩在咯吱咯吱響的落葉上,他感慨體會到武漢的秋天那股「不冷不熱的溫柔」,希望新的一年做一個簡單的人,「看得清世間繁雜卻不在心中留下痕跡」。
  • 做一個正直和樂觀的人
    做一個正直的人;做一個樂觀的人。身正不怕影斜,腳正不怕鞋歪,身正心安。品行端正,做人才有底氣,做事才會硬氣,心底無私天地寬,表裡如一襟懷廣。做人要正道正行,做事光明磊落。孟子有云:「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做人做事,一定要正大光明,處世磊落,不要背地裡損害他人利益。做人正直,一定要慎獨。靜坐常思己過,閒談莫論人非。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不可能事事都順。日子總是在前進,好也一天,煩也一天,不如多看看生活中美好的一面,讓自己快快樂樂地生活。蘇軾的一生顛沛流離,命運多舛。
  • 生肖馬的女生實際上就是一個為人正直,應對感情時十分專一的人!
    對大自然中美麗的事物很欣賞,對那些與自己心愛的馬匹在一起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那些事,非常欣賞。在現實生活中,生肖馬的女孩們其實是一個愛與恨分明的人,是個有強烈道德觀念的人,是個對事不對人的人,對事應對情的人,是個全身心投入、全心全意看待自己的人,而生肖馬的女孩們則是一個為人正直、對感情非常專一的人,幾乎都不容易有二心,但是如果她們遇到情緒叛變的情況,她們也肯定不會選擇寬容,生肖馬的女孩們如果遇到她們自己的目標叛變自己,她們肯定是一個堅決分離的人,而生肖馬的後邊肯定會有叛變的行為
  • 遲來的調查結果~今天關於李文亮醫生有關情況的調查通報出來了!
    這是微博今天發布的關於李文亮醫生情況調查通報最後兩個信息,一個是工傷等賠償和身後榮譽,二是撤銷對他的訓誡書和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我不知道對李文亮的家屬收到這兩個信息,會覺得哪個更重要。如果是我的話,我會覺得第二個更重要。
  • 為人特別正直,活得非常開朗大方,總是樂觀向上的三個生肖
    性格特別正直,生活非常開朗大方,總是樂觀向上的三個生肖鼠生肖鼠的朋友,他們都是非常風趣幽默的人,平時總是在生活中給大家帶來歡笑,好像沒有什麼煩惱的事,生活非常開朗大方,而且他們都是非常正直的人,總是幫助有需要的人,他們的內心很強大,即使遇到任何困難和挫折
  • 為人非常正直,不會耍心眼,總是非常慷慨大方的三個生肖
    為人非常正直,不會耍心眼,總是非常慷慨大方的三個生肖生肖蛇生肖屬蛇的朋友,他們是一個為人非常真誠的人,平時在生活中有什麼就可以直接表現出來,從來都不會耍心眼,而且他們從來都不會以貌取人,是一個特別好相處的對象
  • 李文亮醫生一路走好,2點58分,哀悼!
    李文亮曾接觸過由早期新冠狀病毒引起的肺炎患者,並在同學中發出預警,但他因被定義為「虛假信息」而受到訓誡。經媒體報導後,他的事跡引起了廣泛關注,被媒體稱為疫情「吹哨人」。國家衛生委員會專家組成員曾光在中央電視臺向他致敬。作為一名醫生,李文亮做到了自己的醫者仁心。疫情發生之時,他試圖對同學們發出早期警告。
  • 我們用新抖找到了李文亮的抖音號,以及320條紀念他的視頻
    沒有奇蹟,疫情「吹哨人」李文亮因感染新型肺炎離開了這個世界。李文亮醫生去世的消息讓億萬中國人心傷,也得到了政府部門的高度關注。國家衛健委已經表示哀悼,經中央批准,國家監察委也已經派出調查組,就群眾反映的涉及李文亮醫生的有關問題作全面調查。
  • 李文亮醫生事件始末詳情 李文亮為什麼會死亡 李文亮照片簡歷曝光
    李文亮(1985年-2020年2月6日),男,籍貫遼寧省錦州市北鎮市,武漢大學臨床醫學七年制專業畢業。生前為武漢市中心醫院眼科醫生。李文亮因最早於2019年12月30日向外界發出防護預警,而被稱為疫情「吹哨人」。
  • 訓誡李文亮的民警,不過是第二個李文亮
    我國規定,列入乙類傳染病並予以發布,是國家衛健委才能做的事。李文亮作為普通人,表示出現SARS,這屬於程序上的違規。而傳播超過了一定範圍,才是他受到訓誡的原因。那麼為什麼個人不能發布?因為個人發布錯誤的概率遠大於正確可能。一個大型的疫情,確認過程是很複雜的,甚至連最權威研究機構一開始都可能出現判斷錯誤。H1N1最初出現時候,對於其危害就有普遍判斷失誤。
  • 最後8小時,李文亮醫生經歷了什麼?
    在這個情緒跌宕的夜晚,我們沒能等到一個奇蹟。今天凌晨,武漢市中心醫院通過官微宣布:「我院眼科醫生李文亮,經全力搶救無效,於 2020 年 2 月 7 日凌晨 2 點 58 分去世」。此時,距離李文亮醫生被推進搶救室近過了 8 個小時,這位新冠病毒疫情最早的警示者,最終倒在了和死神的競賽中,年僅 34 歲。
  • 李文亮簡介 李文亮事件的前因後果 李文亮醫生是如何從造謠變成...
    一個與造謠無關的吹哨人2019年12月30日17時48分許,李文亮在一個150人左右的同學群中發布信息稱:「華南水果海鮮市場確診了7例SARS,在我們醫院急診科隔離」。提醒同為臨床醫生的同學「讓家人親人注意防範」。
  • 為人特別正直,即使被拒絕,也會坦然接受的生肖,不會讓對方困擾
    人品特別正直,即使被拒絕,也會坦然接受生肖,不會讓對方煩惱生肖豬生肖豬朋友,他們是特別正直的人,往往很重情重義,即使被拒絕,也會坦然接受,就算鬧的再開心,他們也會很快忘掉傷痛,而是只會記得對方對自己的好
  • 多年以後再想起李文亮,依然會是一個熱血的名字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每經記者:丁舟洋 李秀明 每經編輯:盧祥勇李文亮走了,在2020年2月7日的凌晨。或早或晚,這場疫情會慢慢被人淡忘,就像我們今年才會頻頻想起非典肆虐的2003 。李文亮這個名字也會被人遺忘,而當我們偶爾想起、與朋友酒酣耳熱時說起,他依然是一個讓人不能平靜的名字。在所有祭奠李文亮的文字中,一句話被頻頻提及:為眾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凍斃於風雪。
  • 李文亮醫生,那個最早預警新冠肺炎的人,走了
    幾個小時前,2月6日晚22點左右,李文亮病逝的消息,已經在很多人的微信群、朋友圈傳開。李文亮是最早預警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人之一。預警:健康的社會不該只有一種聲音李文亮是最早警示新冠肺炎疫情的人之一。李文亮出生於1986年,籍貫遼寧省錦州市北鎮市。2004年考上武漢大學臨床醫學七年制專業,畢業後在廈門短暫工作3年,之後重返武漢,在武漢市中心醫院工作。
  • 悼念殉城者李文亮:不該離去的「吹哨人」
    第二天,開始發燒,最高38.2度,做了CT,顯示雙肺多發感染,磨玻璃樣病變;那天晚上,他沒有回家,自我隔離住在了酒店。1月12日,他住進科室病房,2天後轉到呼吸科隔離病房。1月24日,李文亮躺在武漢市中心醫院呼吸與重症醫學科監護室裡,終於做了核酸檢測。等待結果的日子裡,每一天,他都用手機和在外地娘家的妻子和5歲孩子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