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很多人在閒暇之餘喜歡打麻將和紙牌,但關於他們的來歷,有超過90%的人都不知道,這篇文章我們簡單聊一聊。
一、來源紙牌,麻將的前生其實是中國古代的一種遊戲發明,名叫「葉子戲」。發明人是誰?對這個問題有兩個答案。1、在中國很久之前的古代,當時是楚漢戰爭時期,有個叫韓信的大將軍非常善於領兵大戰,因此在戰爭之餘,為了緩解將士們思念家鄉的心情,並充實戰士們的文化娛樂活動,類似於後世的企業文化。發明了這種遊戲,供士兵們空閒娛樂來玩耍,後流傳於民間。2、唐朝時期,魏州昌樂,也就是現在的河南南樂縣,有一個和尚名叫張遂,法號「一行」。這位在當時也是一位知名人士,是唐代著名的天文學家和佛學家,對天文學有著重大的貢獻,還編制了《大衍曆》。那麼葉子戲跟一行大師有什麼關係呢?據說,最開始的葉子戲是一行大師為玄宗李隆基和宮裡宮女們玩耍所發明的。到後來很多文人大夫也開始玩耍,慢慢普遍。
關於葉子戲的考證有很多,比如明朝陳繼儒寫的《品外錄》中說:唐懿宗有個女婿叫韋保衡,他們家的人都喜歡玩葉子戲,有一天公主和她婆家的家人通宵打了一夜。類似於這樣的文獻還有很多。並且在現代,英國的科學技術史專家李約瑟所學的《中國科學歷史》一書中,同樣認為橋牌的發明權歸於中國。二、葉子戲1、為什麼叫葉子戲呢?其實從字面意思我們就有了答案,因為葉子戲的牌面很小,只有葉子大小。古代中國的娛樂活動很少,所以葉子戲也在百姓中得到了推廣,並因此有個叫葉子青的人還專門寫了一本《葉子格》的書,講的就是葉子戲的玩法說明,由此可見那時候葉子戲就有了廣泛的群總基礎了。
2、玩法葉子戲的玩法隨著朝代的更換也有著不同的改變。不過主體結構與後世差不多,大壓小、手裡的牌不能被別人看見、出牌後牌要讓別人看見,方便推算手中還有什麼牌等等。不過人民群眾的智慧是無窮的,隨著朝代的更替,葉子戲的玩法就多了起來。五代十國時期,李後主的皇后在葉子戲的基礎上又開創了一種全新的遊戲方式,叫《金葉子格》北宋時期,楊大年又進行了一些改進,「取葉子彩名紅鶴,別演為鶴格」。這種玩法一直延續到了明代,明人方以智的《通雅》云:「葉子格曰鶴格,猶今之紙牌也。」
到了明代,因為白話小說開始盛行起來,所以給葉子戲的製作和玩法注入了新的元素,比如,根據水滸傳的人物製作而成的紙牌就在當時很火,在明人陸容寫的《菽園雜記》之中記載,到了明朝中期,從當官的到普通百姓都喜歡玩葉子戲,如果有人說不會玩,還會被別人給嘲笑。3、與酒的關係中國人喜歡喝酒,並且還有很多酒桌上的小遊戲。在古代同樣也是如此,在古代有很多酒令工具都與葉子戲有關,比如《水滸葉子》就是其中之一。規則也是很有趣,就是將酒牌扣在桌子上,眾人依次揭牌,並按照酒約的規定決定誰喝酒,比如:「神行太保戴宗」,酒約是「步健者飲」,那麼走路快的人喝。其實看規則還是挺有趣的。
葉子戲是中國古老的遊戲,同樣是我們後世人玩耍紙牌、麻將等的鼻祖。如今的紙牌已經在全世界都是十分盛行,並且形成了一定的組織與規模。這也是我們古代中國人智慧的結晶。如果您喜歡打紙牌與麻將,或者身邊有朋友喜歡玩紙牌與麻將,不妨將這些知識告訴他們,宣揚中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