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近日,蔡英文和臺灣國際造船公司董事長鄭文隆等人,在高雄剪彩了「潛艇臺灣造」建造案開工典禮。這意味著「潛艇臺灣造」正式開工,預計將在5年後交付首批潛艇。1979年,臺灣在美軍撤離後建立了潛艇部隊。1980年左右,臺灣計劃從荷蘭購買6艘潛艇的計劃受到了大陸的反對,最終只購得兩艘。之後,臺灣對建立潛艇部隊的計劃依舊沒有死心,多次向德國、瑞典等國家用多種手段購買,但都沒成功。
臺灣「自製潛艇」,蔡英文又要幹「大事」
2001年4月,當時的美國總統布希不顧中國大陸的反對,計劃將8艘常規潛艇連同其他軍事裝備出售給臺灣地區。但由於美國常年未進行常規潛艇的製造,且其他的製造大國也不願為臺灣地區提供方案,導致臺灣地區從美國購買潛艇的計劃落空。經過多次的購買碰壁,臺灣有了更加大膽的想法,既然買不到,我就自己造!2016年,這一想法在蔡英文上臺後被正式啟動。通過對潛艇相關技術和設備的購買,臺灣意圖自主建造8艘常規潛艇,且妄圖在10年中實現首艇服役。
2018年4月,臺灣從美國獲得了常規潛艇的製造技術。2019年4月,臺灣表示項目進展順利,5月,臺灣舉行潛艇建造維修設施奠基儀式。據臺灣媒體報導,臺軍將製造潛艇所需要的材料分為紅區、黃區、綠區、三個類別,分別代表臺灣無研發能力、有自製潛力但仍需要購買和可自制。
缺少關鍵原料
近日,臺「立法機構」對「自製潛艇」的預算進行了審查時,中國國民黨民意代馬文君等人曾要求凍結至少30億新臺幣的製造預算,並要求一直凍結到得到美方的出口許可。馬文君表示,臺灣要想自主研發潛艇,「紅區」裝備是最關鍵的,牽一髮而動全身,所以「紅區」裝備一定要齊全。如今,「紅區」裝備尚沒有取得進口許可。民進黨當局自稱有商量的餘地,但美國政府換位在即,未來符合發展誰也說不準。
對於馬文君的質疑,臺「海軍司令部」則表示,美國政府已同意兩項「紅區」裝備的進口許可,且與相關廠商之間籤訂了協議,並正告美國國會,臺灣的潛艇自製計劃不會因此而受到影響。但是,就算臺灣掌握了核心技術,有能力完成自己研發,可大陸這邊的水下力量也在不斷的升級換代,並且遠超臺灣。對此,島內發出質疑,既然沒有勝算那為何還要研發?
對於民進黨當局力推「自製潛艇」一事,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曾明確指出,通過發展一些進攻性的武器來為自己的錯誤政治路線保駕護航,只能升高兩岸的緊張,拉開兩岸的對抗,對臺灣經濟發展和社會民生沒有任何益處。
文丨虎威軍 審丨綿羊
免責聲明:本文由兩岸直通車創作,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
部分信息參考來源:臺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