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宏說的15句話,這才是一個醫生的境界!

2020-12-16 騰訊網

點擊播放 GIF 0.0M

點擊播放 GIF 0.0M

1

女朋友和老婆的差別

又消息稱,美國專家說瑞德西韋,是治療新冠肺炎的特效藥。記者在採訪張文紅醫生的時候問到此事,想看看他是怎麼看待這件事情的。

很多記者都是想要在一個當紅風口人物嘴裡,套出那麼那麼一兩句權威的話,好馬上發稿,類似於:鍾南山說了......

張文宏說,到底是不是神藥,要等所有臨床結果出來,不能用醫生的個人經驗判斷。

緊接著,他用一句話解釋了這個觀點:除非這個人成為你老婆,否則一直是你女朋友。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沒有經過實踐檢驗,千萬別說實錘。

研究結果沒有出來前,不要亂宣傳神藥。

結婚證沒有拿到手之前,不要亂喊老婆。

2

媒體不亂幫忙,就是在幫最大的忙。

這次肺炎疫情中,誠如第一點所講,很多媒體抓住某一個醫生的一個點,就開始大肆片面宣傳。例如前兩天浙大屠幼英教授接受專訪的時候說,經常喝茶能預防肺炎,也又科學道理,有的媒體直接放話說,教授說了,喝茶能夠治療肺炎。

搞得屠教授其人不堪其擾,也不敢再發聲。

可以傳播,但是不要片面。

醫生的專業是救治患者,媒體的專業是報導真相,各司其職,尊重邊界。

不幹越俎代庖的事兒,敬畏自己的專業,就是最大的負責。

3

不要用神劇,來想像複雜救治。

治病救人是一項及其複雜的工作,沒有人們想像的那麼簡單。網上有人就腦補神劇的劇情,輸點血清,換換血就好了。確實是有作用。但是血清只是解決病毒陽性的問題,但對於危重症病人,不僅僅是病毒陽性的問題,而是多臟器衰竭的問題。

茶姐在之前楊文醫生遇害的文章裡面講過:醫生治病就是把病人一個一個的背過河。人體實在是一個太複雜的機器,即使是現代醫療這麼發達了,我們解開的秘密仍然是一點點而已 ,所以一個病人一旦交到醫生手裡,事實上,兩個人的命運綁在了一起。你隨時可以丟掉的是一條命,我隨時要斷送的是我的職業生涯。不是你想的,這麼簡單就能解決問題。

悶在家裡很難受,但不能電影看多了,就開始急於求成,用腦海中的畫面想像一線醫護的工作。

當下,中國醫護承受的壓力和風險,超過任何一部好萊塢大片的演繹。

4

我們的火還在燒,不好意思指責別人防火不嚴。

過外感染案例日漸增多。有人就指責外國防空不力,要他們抄中國作業。

還提到,要不要禁止別國疫區來的人們入境?

張文紅說,你自家的火還沒有撲滅,也不好意思嫌棄別的國防火不嚴,何況還總有人指責我們是放火人。我們疫情稍微好轉,但還沒有清零,每天都有數百名病例在增加,不讓別國入境,無論從事實還是從道義上說,都說不過去。

所以,國家採取的方法,是所有從他國疫區來的,進入中國都要隔離14天。

別一刀切,「一切按規矩辦事,就好了。」他說。

5

用力過猛,走不了遠路,不管是人類還是病毒。

關於新冠病毒到底是被人類徹底剿滅,還是從此後像流感一樣,和人類和平共處,張文宏說,這取決於病毒本身的演變:

傳染性越強,致死率越高的病毒,越不容易成功進入人類。因為,聰明的病毒,是找到宿主後,存活下來,而病毒如果一上來就來勢洶洶,要把人類殺死,那麼它註定被人類消滅。

所以,新冠病毒,最後到底是成功潛伏,還是像SARS那樣消失不見,取決於它「夠不夠溫和」。

點擊播放 GIF 2.0M

沒有人歡迎病毒,但張文宏極富哲理性的論述,卻揭示了這樣一個真相:

不管是人類還是病毒,用力過猛,都走不了遠路。勇於平和,敢於妥協,才是一切生存之道。

6

不在災難中重生,就在災難中死亡。

這是張文紅在接受環球時報採訪時說的一句話。

不儘快復工,死亡率將高於新冠肺炎。

如果經濟停滯,大家沒地方買菜、買藥、謀生、謀出路,因貧困和病患死亡的人口,可能要高於新冠肺炎。

儘管,這個發言很快被刪帖了,但它是一句真話。

7

濫用藥物,其實是偽治療。

之前茶姐在非典的文章中講過:它帶來的傷害,也遠比我們想像的,還要深得多。 因為當時並沒有特效藥,抗生素對非典病毒無效(和目前的新型冠裝病毒類似),為了搶救生命,激素類藥物被大量用於非典緊急治療,激素的副作用導致部分患者股骨頭壞死。 股骨頭壞死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所以又被人稱為「不死的癌症」。

留給非典「倖存者」的,是伴隨一生的痛苦,和更加持續和致命的的身心雙重擊。 還有很多患者,呼吸系統留下了不可逆的傷害,比如肺纖維化。 更悲慘的是,有的患者出院返鄉,不被親人、朋友、鄰居、同事接受,最終,非典沒能殺死的人,選擇了自殺。

很多人因為嚴重的後遺症,失去了工作能力。

重度抑鬱症、狂躁症、自閉、敏感、焦慮,漸漸成為非典後遺症患者生活的常態。

抗生素和抗菌素的濫用,一直是醫學界的痛點。

人們為什麼懷念那個感冒發燒不需要輸液的年代?

張文宏的這個解釋,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回答:

過度治療,就是謀財害命。

8

總是強求他人理解,其實是一種病。

博士生導師張文宏,是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也是上海救治醫療專家組組長。

所以,關於上海這種超大體量都市的治療核心內容,也是媒體感興趣的焦點。

對此,張文宏直言不諱地說:

「我跟你講你一定聽不懂的,因為我們讀的書不一樣,我講的每一個漢字你都能聽明白,但不會知道是什麼意思……」

點擊播放 GIF 1.6M

這種以專業精神,不討好大眾和媒體的做法,霸氣側漏中透著對彼此的尊重:

術有專攻,不必強融。

9

不美化災難,也不好大喜功。

疫情在全世界爆發後,我們總會看到一種觀點,就是嘲笑別國的做法,覺得別國都應該來抄中國的作業。

我們前期的失誤,其實是需要反思的。而我們後期的有效,別的國家也是學不來的——體制和國情不同。

何況,這是場災難。

不管是嘲笑別國疫情蔓延,還是猛誇自己國家棒,其實都是對災難和逝者的褻瀆。

張文宏一開始就反對「抄作業」的說法。

接受中國新聞周刊採訪,談到新加坡和中國防控模式的不同時,他說:

「我們屬於少林派,乾淨利索,社區防控強大無比!新加坡屬於武當派,看起來很佛系,但內功非常厲害!」

點擊播放 GIF 0.9M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看見每個國家都是受害者,看見每個國家都在努力,這不僅是客觀,而且是慈悲。

10

凡事打著愛的名義,更要警惕。

張文宏的這個論述,和疫情沒有關係,但我覺得對年輕人特別有用。

不加防護的性愛導致的愛滋病,之所以對年輕人傷害這麼大,就是因為它打著愛的旗號。

「任何東西,一旦打著愛的旗號,就很可怕了。

我告訴你B肝是傳染病,你就會去打疫苗,就知道防護,但愛滋病也是傳染病,它隨著愛而來,你就不知道防護。」

點擊播放 GIF 1.2M

對愛保持警覺,不是不相信愛,而是為了永遠愛。

多少人吃過虧後,才能明白這一點。

11

淡化個人,方成大家。

有記者問他:「你作為主任的華山醫院感染科,有著中國最強的傳染病團隊,您當初上大學為什麼選擇了感染病學?」

搞過新聞的人一看就知道,這是挖掘個人血淚史和苦難史的典型套路,張文宏也一眼看穿了這一點:

「採訪我個人就沒有意思了,我就一個鄉下人,跑到上海,讀完書留下來工作而已。但你說到傳染病,我覺得這個可以好好聊聊……

不給自己加戲,不在憶苦思甜中變相販賣成功,不凸顯個人削弱專業和疫。

更讓人明白,張文宏緣何是張文宏:

他和我們大部分人一樣,當初逃離故鄉不過是為了謀生。

但不斷鑽研和奮鬥,又讓他超越我們大多數人,惠及了很多人和一個時代。

12

尊重常識,就是最好的共情。

一位女記者正在採訪張文宏時,張文宏的手機響了,來電顯示是他媽媽。

女記者當即開心地說:我們還沒有見過張主任和媽媽通話的樣子。

張文宏哼了一聲,說了4個字:

「我偏不接。」

女記者還不走開,張文宏只好解釋:這是私事,你們記者就愛打探別人的隱私。

女記者馬上問他,這麼久在病房想不想媽媽。

張文宏反問道:

「這個問題問得,我問你,哪個孩子不想念自己的母親呢?」

點擊播放 GIF 0.2M

懟得太漂亮了。

作為一個前新聞記者,我覺得長久以來,我們媒體的弱智問題簡直太多了:

英雄去世了,去問人家的愛人:「你難過不難過?想不想他?」

孩子沒有了,去問人家的父母:「你痛不痛心,這麼憔悴是不是吃不下飯?」

真是夠了。

為了製造煽情和淚點,卻背叛人性和常識的採訪,真的該摒棄了。

將心比心,是最好的共情。這不需要技巧,只需要當個正常人就好了。

13

本事大的人,更要有骨頭。

懟了那個女記者後,紳士張文宏又怕女記者受不了,索性說出這樣一個真相:

「大家看到的很多醫生都是文質彬彬的,那都是假象,全都是假的,其實,真的醫生實際上,水平越高脾氣越大。」

這段話,放到當時那個語境裡,可以這麼理解:

真正有水平的人,不願盲從,不願說謊,不願低頭,因為有骨頭,尊事實,不諂媚,所以不好惹,有脾氣。

14

敬重一個人,但不必複製他。

有人說,2003年的非典,讓我們記住了鍾南山。2020年的新冠,讓我們記住了張文宏。

張文宏提到鍾南山,必稱「鍾院士」,看得出來,他非常非常佩服鍾南山。

但他知道,鍾南山只有一個,張文宏也只有一個。

所以,有人問他,鍾南山院士特別注重鍛鍊,80多歲還渾身肌肉時,他說自己欣賞愛運動的院士,但他成不了那樣的人:

「我不能甩一身肌肉給你們,我根本沒有。

我辦過幾次健身卡,有次一年只去了兩三次,有次剛鍛鍊幾個月,健身房就關門跑路了,最後我覺得吃虧的都是我。」

他還不忘補一句,自己極度疲勞時,就會躺在沙發上看非常無聊、不需要動腦的電視劇,比如《羋月傳》。

點擊播放 GIF 2.0M

他太知道公眾和媒體最樂意塑造什麼了——一個完美的英雄或神人。

他不吃這一套,所以故意從神壇上走下來,舒舒服服、真真實實地做自己。

這更讓人覺得他可愛又美好。

15

喧囂過去,請在悲喜交集處等我。

這段時間,很多人都聽過張文宏那些幹嘣脆又接地氣的段子。

比如,「共產黨員宣誓的時候不是說了嗎,要為人民利益奮鬥終生,我不管你當初入黨時什麼目的,現在就得給我上」;

比如「每個人都是戰士,悶兩個星期,也要把病毒悶死,你現在在家裡,也是戰鬥啊」;

再比如「書讀多了,就知道不能欺負老實人,要善待年齡比你低、權力沒有你大的人……」

和大家分享的一個細節,是他前兩天開玩笑說出的一個真相:

是的。

一切回歸正常後,他終究是平凡的醫生。

就像他今天衝在一線,明天回到繁忙的很多同行,在奇奇怪怪的症狀和各類各樣的病號中,忙忙碌碌,默默無聞。

待疫情過去,萬物復甦,春回大地,萬頭攢動,盛世中國又恢復成一幅流光溢彩的畫。

我們不必尋找那一位位擋過子彈賣過命的人。

但歷經這場穿越暴風雨的歸真返璞,會讓我們在各種悲喜交集處,和他們相見。

見真實和真誠。

見客觀和慈悲。

見專業和常識。

見理性和邊界。

見尊重和獨立。

見偶像和價值。

見他人和眾生。

見不幸和倖存。

見敬畏和自然。

-----全文到此為止,如果喜歡,請點下「在看」或者轉發到朋友圈。

點擊播放 GIF 0.7M

點擊播放 GIF 0.0M

相關焦點

  • 文章頻道 - 網紅醫生張文宏的文案之道
    如果不做醫生,他也許也會成為一名優秀的段子手或廣告人。上海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因為近期在面對鏡頭時不斷輸出的金句而火遍全網。最新的一句「防火防盜防同事」,給近期不少已經復工而又在工作中放鬆警惕的人提了個醒,這句簡單、順口、容易記住的話也讓不少人口口相傳。在疫情期間,張文宏醫生堪稱是鍾南山之外最火的網紅醫生。
  • 張文宏醫生:兄弟敬你一杯酒!
    最近看到一條消息:日前,衛健委、人社部和中醫藥管理局三部委聯合發布《關於表彰全國衛生健康系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的決定》,全國疫情防控表彰了506名先進個人,其中,上海市共推報15人。張文宏醫生,榜上無名。
  • 張文宏這14句話,不是誰都敢拍胸脯說的,半針見血,拿走不謝!!
    張文宏說:「前些日子中國疫情嚴重時,不少友國給予了援助,也沒有禁止我們入境。如今我們疫情稍微好轉,但還沒有清零,不讓別國的人入境,無論從事實還是道義上,都說不過去。你自家的火還沒有撲滅,也不好意思嫌棄別國防火不嚴,何況還總有人指責我們是『放火人』。」
  • 「叫我文宏,不要叫網紅」,即日起可以@張文宏醫生 啦!
    「叫我文宏,不要叫網紅」,即日起可以@張文宏醫生 啦!微博的加V認證是: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目前,張文宏還未發布任何內容但已經有4萬多人發現了他的帳號就在上個月張文宏接受人民日報採訪時曾提到「我們準備開一個微博,是我們一個科室的微博,我不借這樣的流量來掙錢
  • 張文宏醫生,一位專業主義的「網紅」
    」1月29日,張文宏先是因這兩句「硬核」發言,被網友頻頻點讚。 或者說,這本身也是醫務工作者的本來面貌:知識精英。從全世界範圍看,醫務工作都堪稱知識集中程度最高的領域,一位醫務工作者的養成往往需要長時間的專業訓練。而經過長時間專業訓練出來的醫生,應該是怎樣的形象?
  • 「硬核醫生」張文宏:感染科醫生要有「感染力」
    說話語速極快、金句頻出,表達風趣幽默、深入淺出,不少人被語言風格獨特的張醫生「圈粉」,還有一些粉絲親切地稱他「張爸」。在抖音上,張文宏的粉絲數量已經有223.8萬,不過他並不喜歡被稱為「網紅」,「還是叫我文宏醫生吧。」他說。
  • 耿直醫生張文宏:一個人最重要的3個閃光點,都在他身上
    但是有一個,每個人都抱著對病人極端負責的態度。」他還吐槽說:「醫生們文質彬彬都是假象,實際上脾氣一個比一個爛。」曾經有一些人問他:「醫生在防治中主要發揮什麼作用?」我們在張文宏醫生身上,看到了這3個閃光點。1能夠換位思考對我來說,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張文宏醫生的另外兩個採訪。他說,疫情期間,每個人都在做貢獻。
  • 靠實力,說真話,張文宏:當大幕落下,我自然會安靜走開
    作為上海華山醫院傳染科主任,也是新冠病毒感染航海醫療救治專家組的組長,「圈粉無數」的張文宏主任,每一次面對大眾發言,只說實話不說套話,字裡行間言簡意賅乾貨滿滿,每一波硬核語錄都能真正感受到他的專業實力。越是敏感時期,張文宏醫生從不藏掖著的大實話,反而讓我們心裡有底了。
  • 張文宏15句大實話:待疫情結束,在悲喜交集處等我
    張文宏說,美國專家也是根據非常初步的數據,得到的一個初步的結論。到底是不是神藥,要等所有臨床結果出來,才能下判斷。研究結果出來之前,所有的結論僅僅停留在醫生的個人經驗上,並不準確。就像,兩個年輕人談戀愛,沒有結婚之前,一切都有變數。
  • 與其說張文宏是英雄,他更像一個典型的上海人
    這是程小瑩為《張文宏醫生》寫下的「開場白」。《張文宏醫生》以「開場白」和「留白」作為首尾兩個章節,正文三章各有四節。從第一章的春節序曲、組合拳、上海方案、真心與科技,到第二章的華山路、三代人、傳承、相遇,再到第三章的張爸、常識、仁心、瑞安,作家的筆觸從上海抗疫的整個過程,深入華山醫院感染科三代醫者的傳承,逐漸切入張文宏這一人物的內核,追究他的起點和一路走過的歷程。
  • 先進名單中沒有張文宏醫生,還請不要臆造落選情緒
    疫情期間頻爆金句,以敢言敢說、接地氣、幽默風趣、有醫者風範著稱的「硬核」醫生張文宏火遍了各大社交媒體。伴隨著3月5日三部門表彰衛健系統防疫先進個人名單的出爐,不少人發現張文宏醫生並沒有在名單之中,輿論中甚至出現了「有黑幕」「落選失望」的極端言論,甚至有人為其打抱不平。
  • 對於想回國的美國留學生,耿直張文宏醫生這麼建議,非常實用
    多虧醫護人員勇敢衝在一線,才讓更多生命看到明天的太陽。上海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張文宏主任,也是其中的一員。一不小心成了網紅的張文宏醫生,金句頻發。在疫情期間,他用幽默風趣的語言告訴大家如何預防,博得了大家的喜愛。
  • 【張文宏解讀哈薩克斯坦不明肺炎】張文宏醫生發布微博表示,可以...
    【張文宏解讀哈薩克斯坦不明肺炎】張文宏醫生發布微博表示,可以認為是哈薩克斯坦出現了比較高的病原學陰性的肺炎,根據《國際疾病分類(ICD-10)》就會被診斷為不明原因肺炎。
  • 醫生要把「魔鬼」抓回去!張文宏:同學們長大了敢不敢做醫生
    公共安全教育第一課,上海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上海張爸」張文宏教授與同學們面對面,幽默機智的專業解析,給孩子們留下深刻印象。電視機那頭的同學們也很關心一線醫生的安全。上海理工大學附屬小學學生向張文宏提了一個很暖的問題:「醫生在抗疫一線,你會害怕嗎?醫護人員怎樣保護自己?」
  • 早餐這樣煮粥,張文宏醫生也會讓你吃!
    近日,張文宏醫生第二次強調「早上不要給孩子吃粥」,粥的話題在網絡上引發激烈的討論,有贊成、有反對、有不解、有疑惑…作為營養師,我們有責任來詳細解讀一下為什麼早上不要吃粥!其實,張文宏醫生所說的粥,是指單純用米煮的白粥,也叫清粥。
  • 《收穫》長篇2020冬卷 | 長篇非虛構:張文宏醫生(程小瑩)1
    一時之間,他成為網絡紅人,然而這並非他的本意,只是疫情使得一個有責任感,有擔當的醫生不得不站出來。當人們想要更了解他時,他並不想過多談及自己。張文宏說:「我就是個醫生,感染病學科專家醫生,因為新冠肺炎,因為這個病毒,我無法隱身於幕後,無法袖手觀望。我需要站到前臺來,說一些話來讓大家聽明白。
  • 面對臺灣同行詢問,張文宏說:這是大陸疫情防控的底線
    在今天下午舉行的衛生醫療分論壇上,有臺灣醫生以上海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例,詢問醫院在大陸疫情防控過程中發揮的作用。 在回答時,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指出,目前上海多家醫院都有發熱門診,還有傳染病公共衛生中心。 據他觀察,大陸各家醫院的發熱門診在疫情防控過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近段時間,大陸地區疫情出現兩次反彈。
  • 今天必須批評一下張文宏醫生
    毫無疑問,和防疫比,體育真的不算什麼,之後呢,中國足協不但調整了方案,還特聘了張文宏醫生作為足協的防疫專家。張文宏醫生是誰應該不用普及了,但這次呀,八爺必須批評一下他——既然是防疫專家,就應該給出專家級的意見和建議。如果沒有給,那就是「尸位素餐」,只做個背書的吉祥物,那就不應該答應,對吧?怎麼回事呢?
  • 張文宏醫生說疫苗瓶難產,其實難的是玻璃!
    4個月前,正當COVID-19疫情全球肆虐之際,公眾對於疫苗報有極大的期望,然而張文宏醫生卻稱:疫苗瓶的產量比疫苗還困難!有一天,一位寶媽問我: 「陶醫生啊,每次帶娃去打疫苗,我都會看到護士用手指彈那個疫苗瓶,有時候還會在桌子上敲兩下。你說這疫苗瓶萬一被敲碎了,裡面的玻璃碎渣被打進寶寶身體裡了,怎麼辦?」 面對這個問題,一開始我覺得是這位家長過於焦慮了——就算真的有玻璃碎渣,怎麼可能被吸進零點幾毫米粗細的疫苗注射器針頭,和疫苗一起被注射進體內呢?
  • 「網紅」醫生張文宏有個外號叫「張爸」,同事誇他果敢又細心
    張文宏 資料圖防控專家很難說是張文宏選擇了走向公眾,還是公眾選擇了他,但結果都讓他把自己的工作半徑延展到了醫院之外。除了醫生,他現在有一個更顯著的身份:科普工作者。一位張文宏粉絲說,自己正是聽完他的言論後,才不再熱衷喝粥,「為此還和母親發生了爭執」。嚴謹的科學態度和隨性的生活方式,讓張文宏成為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專家。在2018年的一次學術活動中,他曾自嘲說,自己最大的優點就是「自覺」,最大的缺點就是「跑火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