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陽是一座「山中有城,城中有山,綠帶環繞,森林圍城,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森林城市。雖然比不上重慶、成都、西安等熱門旅遊城市,但綠意環繞,風景宜人,哪怕到了夏天,天氣依然涼爽。
看風景還是其次,最重要的是貴陽聚集了黔地的各種美食。腸旺面、牛肉粉、絲娃娃、酸湯魚、燒烤烙鍋、滷豬腳、豆腐果、餈粑....
在貴陽,基本上走兩步就是一家餐館,左邊一家燒烤,右邊一家牛肉粉。兼有清晨送暖的早餐攤,繽紛喧譁的夜市,晝伏夜起的路邊檔,包含酸、辣、鹹、香、麻五味,非常適合吃貨生存啦!
實不相瞞,這次肥霖去貴陽的主要任務就是吃。所以,心思思想去貴陽吃東西的,可以參考一下我去的地方,走走我來時的路~
二七路小吃街
長達1公裡的美食街,匯聚了貴州的各種美食,每家店美食各不相同,重複率很低。吃遍整條小吃街的肥霖,現在就來總結一下,到底什麼最好吃!
烤肉
雖然烤肉處處有,但二七路小吃街的烤肉一定要嘗嘗,整條街大概有3、4家烤肉。大部分我都吃過了,確實烤得很好。重點推薦五花肉!烤得脆而不焦,吃起來咔滋咔滋響,一點肥膩的感覺都沒有,我一個人能連續吃20串!
洋芋耙
洋芋耙是貴陽的特色小吃,是將土豆壓成泥,拌上麵粉和蔥花烙制而成的。煎得兩面金黃,來貴陽一定要試試。
看起來就像一份舒芙蕾。洋芋耙本身沒有味道,吃的時候必須蘸上旁邊的汁和醃蘿蔔,才夠味。
外脆內軟,吃起來的口感比土豆泥要糯一些,愛吃土豆的一定不能錯過。
烤米皮
把米皮放在滾油和香料之中,加上醬汁,一直翻炒,香味撲鼻。排隊的人多得不得了,想吃還得有耐心啊。
米皮吃起來就是炒粉,河粉的感覺。好吃是好吃,就是有點辣,還很油。一場來到一定要試一次。
糕耙稀飯
由「糕耙」和「稀飯」兩部分組成,下方的糕耙用藕粉加上熱水凝固而成,稀飯就是用糯米粉加上白糖蒸熟,再加上果仁、芝麻、糖冬瓜等,最後澆上紅糖水,就完成了。
南洋豆花
就是水果豆花,下面的豆花是黃色的,水果和豆花的味道配合得不是很好,吃起來感覺甜味有點過了,不是很推薦。
除此之外,還有生菜烤肉、烤乳鴿、油餈...味道不過不失,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試試。
青巖豬腳、酸湯粉、酸湯魚都是當地特色,在很多地方都可以吃到,味道會更加正宗哦~
愛吃肉的看過來,堆積如山的排骨和小龍蝦,看到就餓了。
特色菠蘿飯和怪嚕飯,因為我是個不愛吃主食的人,所以看看就好了。
黔靈山公園
黔靈山公園是貴陽的5A級風景區,山明水秀,風光霽月,是貴陽的大氧吧。沒錯,美景當前,我還是奔著吃的去。今天的太陽,飽滿得像油餈似的~
貴陽人的童年回憶——絲絲糖,買5塊錢,可以拿著吃一下午。吃起來就是我們小時候的龍鬚糖,但沒有龍鬚糖甜和粘牙,一邊吃一邊看電視,可爽了~
糯米星人終於在這裡找到組織了,實打實的餈粑,5元一大塊,完全滿足了我們吃糯米的癮。
拿起糯米攤開成餅狀,加入紅糖,捲成塊狀之後在外面蘸上一層紅糖粉和黃豆粉。
糯米煙韌的口感讓我非常滿足,唯一讓我吃不習慣的是...黃豆粉居然是有點鹹的,甜鹹交雜讓我不太適應,如果吃不慣的小夥伴,可以叫做餈粑的小姐姐不加黃豆粉哦。
青巖古鎮
青巖古鎮是貴州四大古鎮之一,古鎮內有很多設計精巧、工藝精湛的明清古建築。鎮內還有不少本地人在此居住,遊歷其中總能感受到純正的風土人情味。
青巖豬腳,是古鎮的特產。在古鎮下,一排食肆都在賣。風味都差不多,選一家坐下就可以。
豬腳配上調製的蘸水,才能完美地展現出青巖風味。蘸碟一排排地擺好在桌面,配料有幹辣椒、香菜和粉紅色的醃蘿蔔。澆上醬汁,一個完美的蘸水就此完成。
豬腳是自選的,我選了只又肥又大的豬腳。滷得很入味,皮非常厚,咬起來很爽口,蘸上蘸水有點辣,不能吃辣的小夥伴就直接啃豬腳。
清明粑也是當地的特色,只有清明前後有。是用清明花和糯米做的,在路邊支一個爐子,把青色的清明粑煎得兩面金黃。
裡面是滾燙的紅糖和花生碎,又香又甜。要吃得小心一些,不然紅糖就會流到滿手都是。
還有很多本地的特產,就算不買也能看看,增長一下見識。
當地人也會在街上賣著自家生產的蜂蜜,健康又自然。
自釀的糯米酒很好喝,5元一杯,配著豬腳吃剛剛好。友情提醒大家,度數很高,極易上頭啊,酒量不好的請別輕易嘗試。
青雲路
青雲路是貴陽有名的夜市,相當於廣州的寶業路。燒烤、海鮮、特色菜都有。一群人圍在小桌旁,一口酒一口肉,瀟灑又自在。
一定要試的小吃
貴陽到處是麵館、小吃店,連走鬼攤都是5步一個的。想吃什麼,往街上一走,便能找到。以下幾款地道美食,是我吃完之後,推薦大家一定要試試的。沒有具體的店,有興趣的可以在大眾點評上找,直接去吃就是了。
牛肉粉,可辣可不辣,一碗10元左右。在貴陽吃肉,全是大塊大塊的,給你鋪滿整碗。
叫清湯可以自己加辣,辣椒不會很辣,主要是提香。
牛肉是滷過的腱子肉,筋部分布均勻,一咬即爛。米粉用的是我們平時經常吃到的桂林米粉,分量很多。一碗下來,絕對可以飽一天。
絲娃娃,代表貴州上過舌尖上的中國。每一個來到貴陽的人都必須品嘗的美食。吃法就是拿麵皮包裹著蔬菜,再澆上酸湯一起吃。
光是蔬菜就有十多種。有青瓜絲、蓮藕、土豆、芹菜、芽菜、胡蘿蔔、折耳根等等。蔬菜是不限量的,吃完了自己去加就可以啦~
酸湯是用新鮮番茄和發酵的番茄一起熬製的,酸甜可口。加上麵皮蔬菜一起吃,吃多少都不會膩。
黃粑,聽到粑字就知道跟糯米有關。黃粑看上去的顏色和鹼水粽有點相似,口感和年糕差不多。煎完之後再加上幹辣椒和花生米,可香了!就是吃多兩塊有點膩...掌中寶就很受歡迎了,去吃絲娃娃的必點掌中寶哦~
到了晚上,品嘗了一頓街頭燒烤。貴陽的燒烤店多如牛毛,搓一頓燒烤是必須要做的。
有點像鐵板燒,但烤板是通風的。下面是一大盤烤碳,坐在爐子旁邊,整個人都是熱的。烤物都是半加工過的,烤的時候就不用這麼費勁了。
五花肉、掌中寶是必點的!其他各種蔬菜也同樣很好吃,和一起來的朋友一起喝上幾杯啤酒,太爽了!
戀愛豆腐果,是貴陽人民戀愛的味道。其實就是烤豆腐果,是白豆腐經過鹼水發酵而成的,加上調配好的蘸水一起吃。
裡面的豆腐香滑,再加上蘸水酸辣的味道,真是戀愛的感覺啊~煙韌外皮和柔軟內心形成強烈對比,將一個處於戀愛中外冷內熱的女生形象刻畫得淋漓盡致。不說笑,就3天,我吃了不下10隻豆腐果,實在是太好吃了!
貴陽人民真的是很愛折騰豆腐呀,一顆好端端的黃豆,被弄成豆漿豆腐豆花豆腐果都不夠,還有個豆腐圓子。豆腐圓子是豆漿經過酸湯發酵再下鍋炸做成的。
炸出來的豆腐圓子表皮金黃焦香,內裡有蜂窩一般的孔洞,剪碎之後拌上蘸水就完成了。吃起來有點硬...還是豆腐果比較好吃~
終於輪到貴陽小吃NO.1腸旺面了!腸和常兩字同音,腸旺就是常旺的意思。是很多離開貴州的朋友念念不忘的一碗麵,也是吃貨離開貴陽後惆悵而盼望的那碗面。
腸是豬大腸,旺是豬血,再加上脆哨、紅油、蔥花、豆芽、辣子雞湯汁等,不說別的,光是料就比面多。
麵條是特製的,講究一個脆勁,和我們的竹升面口感有點相似。離開貴陽之後,再也沒有吃到像樣的腸旺面了。
說到名菜,酸湯魚不能不提。酸湯是用多種穀物發酵調和而來的,發酵出來的酸水用來泡辣椒和番茄、中草藥。最後就製作出一鍋酸湯了。
說了這麼多,但我還是覺得好酸啊...酸到我基本上吃不出魚的味道,味道就酸一個字!
羊肉粉,羊肉粉和牛肉粉最大的區別在於那一撮孜然。在貴陽吃羊肉粉,那是非常帶勁的事,因為,羊肉真的很多!整個粉都鋪滿了羊肉,完全不像蘭x拉麵,真的是一清二白。
我覺得我可以寫一篇貴陽豆腐研究分析.PDF了。又來一個新物種,臭豆腐!大家不要誤會,這不是平時我們吃的炸豆腐,這是烤豆腐,吃起來整塊豆腐都是鹹鹹軟軟的,有點像腐乳的質感。
鍋巴餈粑,把大大個糯米糰放在鍋裡,外面有一圈糯米被煎熟後,再裹上黃豆粉、紅糖粉,卷在一起吃。
香香脆脆,不過要小心點吃,不然黃豆粉會掉在衣服上。
豆花飯,豆花不是貴陽的特色,卻在這裡有了發展。一碗潔白的豆花,一份蓬鬆疏軟的米飯,再來碗清爽回甜的蘸水,讓人百吃不厭。
與其說豆花嫩、滑,倒不如說它綿、實。相比江南地區的豆花,貴陽的豆花倒像是飽經風霜,最後歷練出樸實的口感。
蘸水加上了薄荷葉,很特別。還有雞肉粒,點綴在豆花上,讓單調的豆花瞬間擁有了色彩。
關於貴陽的小吃,我吃過的都寫出來給大家看啦。這3天,我還逛了不少地方。給大家推薦幾個好玩的地方,大家去貴陽的時候,一定要去打卡哦~
黔靈山公園
位於貴陽的西北角,是國家5A級旅遊區。集山、水、洞、寺於一體,還有很多猴子到處走,拿著吃的要小心哦,不然就會被猴子搶了。雖然猴子很可愛很機靈,但不能傷害它們,要愛護它們。
山上有弘福寺,很多遠道而來的遊客都會上山祈福。上黔靈山,一定要來弘福寺看看。
青巖古鎮
重慶有洪崖洞,成都有錦裡,貴陽有青巖古鎮。古鎮內是一條古道,兩邊是古式建築,充滿地方特色。
古街內人群熙熙攘攘,熱鬧非凡,像足了電視劇裡的上元節,各種小吃也是味道好,賣相佳,遠道而來一定要嘗嘗。
甲秀樓,是貴陽文化的象徵。建樓400餘年,樓內裝潢依然古色古香,散發著濃濃的歷史感。
建在南明河旁,四周河水環繞,由石拱橋連結兩岸,非常特別。是市中心一個悠閒好去處。
關於景點,我都沒怎麼去,所以推薦給大家的自然就少啦。我去貴陽,主要還是品嘗美食。雖然貴陽比不上廣州、重慶、成都等美食之都出名,但也頗有風味,3天3夜,我吃了30頓,可見這裡的美食之多,分布之廣。建議食量小一點的朋友多待幾天,可以嘗試更多的貴陽地道小吃!
所以,到了最後,
你們猜猜我回來之後胖了幾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