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芯」風暴已來!中國晶片代工巨頭崛起:中芯搶下華為晶片訂單

2020-12-26 數碼人科技

眾所周知,晶片、作業系統對於全球科技企業而言,無疑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這是在全球科技行業中,技術壁壘最高、最難以突破的技術領域,這一點也是能夠從我國科技行業在過去十幾年的發展時間中,都能夠得到「淋漓盡致」的體現,目前國產晶片、國產作業系統相對而言,無疑也是較為落後,所以目前國產手機廠商、國產PC廠商,也是更加青睞於進口晶片、進口作業系統,對此,我國每年僅僅在進口晶片這一項的開銷,每年的花費就高達3000億美金,而自產晶片僅僅只有380億美元,晶片自給自足率僅僅只有12%。

但隨著中興、華為事件之後,也是讓國內眾多科技企業都紛紛意思到了「自研晶片」的重要性,唯有掌握「核心技術」,才能夠在關鍵時刻,成為自己的「免死金牌」,對於華為而言,便是如此,在遭受到了一系列的「晶片、作業系統」的斷供之後,華為也是強勢將「備胎晶片」轉正,目前華為海思晶片性能也是堪比國際晶片巨頭,同時華為還推出了華為鴻蒙OS系統以及華為HMS服務,以讓華為全面擺脫「Google依賴症」。

不得不說,對於國產晶片、國產作業系統的發展,其實也是一直都受到了「國外技術」的封鎖,尤其是在最為核心的晶片製造領域,ASML高端光刻機產品對於中國也都一直都是小心翼翼,而這次中芯國際所訂購的7nm工藝的極紫外光刻機,也是遭受到了種種緣由,至今都還尚未發貨,雖然ASML官方也都是多次表態:「將會一如既往的給中國企業提供光刻機產品,甚至還提出了「要在未來20年內,助力國產晶片企業成為全球頂級的晶片代工企業」的計劃。」

但就目前國內晶片製造水平而言,距離臺積電、三星等世界上頂級晶片代工企業的差距可不是一小截的事情,尤其是在最近一段時間,臺積電方面也是開始消減華為的晶片訂單,主要消減了華為14nm晶片訂單,根據業內人士預測,由於臺積電14nm晶片工藝技術有超過10%的「技術」來自於美國企業,而此前就曾有媒體爆料,美國方面已經將25%的標準進一步下調至10%,所以臺積電方面也是主動消減華為14nm的晶片訂單,以進一步減少「風險」。

但對於華為而言,無疑也是幸運的,就在臺積電主動消減華為14nm晶片訂單只有,中芯國際就正式宣布14nm晶片工藝已經實現了產能滿載,同時還實現了95%的良率,目前也已經獲得了華為14nm晶片大訂單,對於中芯國際這家國內最大的晶片代工巨頭,相信很多小夥伴們都不曾了解,事實上,中芯國際的成功,離不開臺積電前「大將」梁孟松的汗馬功勞,作為臺積電的技術狂人,後來也是直接被三星電子所「挖走」,隨後梁孟松便在三星大展拳腳,直接讓三星實現了彎道超車,快速讓三星進入到了14nm晶片時代,當年甚至還從臺積電手裡搶走了蘋果當年一半的訂單。

但後來,梁孟松很快就離開了三星,直接回國加入到了中芯國際這家企業中,如今中芯國際也是再次進入到了14nm晶片時代,同時還從臺積電手機,搶到了華為14nm晶片的大訂單。

寫在最後:由於中芯國際在14nm晶片工藝取得了全新的突破,對於華為而言無疑也是雪中送炭,這也是再次能夠讓華為海思無懼「斷供技術封鎖」,對此,各位小夥伴們,你們怎麼看呢?歡迎在評論區中留言討論,期待你們的精彩評論!

相關焦點

  • 國信證券:華為海思對外出售晶片 利好中芯國際(00981)
    海思作為大陸最大的晶片設計公司對外出售晶片,將會擠佔非國內代工的國際晶片供應商的市場。2. 考慮成本、貿易限制等因素,海思很有可能選擇國內半導體廠代工,這將減少國際代工需求,增加國內代工需求。3.目前看,國內半導體工藝的先進位程只有中芯國際能夠承接,所以,中芯國際將受益於海思對外出售晶片。三.評論:1.
  • 國產芯再傳好消息!中芯國際巨資購買晶片機器:加速量產14nm晶片
    相信大家都知道,近日,美國再次加碼限制華為晶片業務的發展,試圖通過對臺積電施壓,來進一步達到全面「斷供」華為的目的,如此可見,在這樣的「大環境背景」中,國產晶片全面替代無疑已經成為了大勢所趨,而目前整個國產晶片產業鏈最薄弱的環節,無疑就是在晶片製造領域,雖然目前國內最大的晶片代工企業
  • 中芯國際受重創,華為高端晶片再度受阻,好在還有備用晶片
    今年下半年,華為和臺積電的合作正式被叫停,所以華為的目光又轉而投向了國內晶片的代工巨頭—中芯國際。就在今年,中芯國際正式為華為代工生產了麒麟710A晶片。雖然該晶片的製成工藝只有14nm,但它的意義十分重大,代表著國內晶片代工的新突破。
  • 中國第二大晶片代工巨頭誕生!將進入7nm時代:實力卻被低估了
    【1月14日訊】相信大家都知道,只要一提到晶片代工巨頭,大家最為熟悉或許還是臺積電,畢竟臺積電無論是在技術實力,還是在晶片代工市場份額方面,都位居全球榜首,就連全球實力最強悍的光刻機巨頭荷蘭ASML,也都是在得到臺積電晶片研發工程師助力下,才成功研發出了EUV光刻機設備,將老牌光刻機巨頭日本佳能
  • 國產晶片最強助攻來襲!舉全國之力發展中國芯:可解決華為晶片危機
    【8月9日訊】相信大家都知道,自從2018年的中興、2019年的華為事件發生以後,中國科技企業也是徹底的被打醒了,無論是在晶片領域,還是在作業系統領域,如果再繼續依賴於國外的產品,而不是努力提高國產晶片、國產作業系統的自給率的話,那麼國內科技企業就有可能繼續遭受到別人卡脖子的尷尬局面
  • 「從0到1的突破」中芯國際代工華為麒麟710A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記者 鄒松霖)隨著華為開始將訂單從臺積電分散,其中麒麟710A開始轉向中芯國際的14nm。此前,麒麟710系列原本是臺積電12nm代工,但榮耀Play 4T使用的麒麟710A則是中芯國際14nm生產。對此,華為、臺積電都沒有正面回應。但據業內人士透露,目前,中芯國際已成功為華為代工。
  • 華為迎來希望?中芯國際傳來好消息,量產7nm晶片不需要EUV光刻機
    中芯國際傳來好消息中芯國際是國內大陸最先進的晶片代工廠,雖然比不上世界第一的臺積電,但是綜合實力也能排進全球前五。之前,中芯國際的主要業務是為各大客戶代工中低端晶片,因為它的工藝技術並沒有達到先進水平,想要涉足高端晶片市場還有一定的難度。
  • 中國又一科技巨頭崛起,華為將迎來最強「靠山」,川普始料未及
    中國又一科技巨頭崛起,華為將迎來最強"靠山",川普始料未及推薦語:經過改革開放這幾十年的努力,中國已經正式邁入科技大國的行業。但是在一些高科技領域中,依然沒有獲得過核心優勢,類似晶片、光刻機等產品的命脈,還握在國外企業的手中。不過,如今一家中國科技巨頭正式逐漸崛起,讓川普沒有預料到的是,它會成長的如此迅速,甚至成為華為的最強"靠山"。
  • 晶片巨頭【中芯國際】,到底是屬於臺灣省控制,還是大陸控制?
    一、中芯國際前兩大股東都是中國企業,所以總體上中國大陸說了算。 中芯國際是一家股份制企業,股權結構比較複雜,但最大的兩大股東都是中國企業,它們分別是:大唐電信、鑫芯香港。截至2019年底,第一大股東大唐香港(大唐電信100%持股),在中芯國際的持股權比例達到17%左右;第二大股東鑫芯香港(國家集成電路產業基金100%持股),持股比例也高達15.76%。可見,中國大陸對中芯國際有絕對的話語權。
  • 全球缺「芯」,中國汽車或迎「芯」機遇
    一邊是造車新勢力強勢入局:國產特斯拉Model Y降價10餘萬爭奪市場、蔚來發布電動轎車ET7、蘋果牽手現代造車、百度則聯手吉利想分一杯羹……另一邊是全球車企因為缺「芯」相繼宣布減產甚至停產:在中國,一汽大眾和上汽大眾等車企已經宣布降低生產班次;在國外,福特、豐田、日產等汽車巨頭也紛紛宣布減產。
  • 中芯國際突然宣布!國家發出信號,華為海思晶片能否成功「渡劫」
    中芯國際是目前國內最先進的晶片代工廠,技術水平已經達到了量產14nm級晶片。而14nm是目前市面上中端手機晶片普遍使用的製程,也就是說中芯國際已經能夠完成大部分中端晶片的代工了。而這次國家集成電路向中芯國際注資無疑會加速中芯國際的發展,也是國家支持中芯國際的一個信號。
  • 梁孟松事件:中芯國際向何處去?中國晶片如何發展?
    梁孟松事件:中芯國際向何處去?中國晶片如何發展?1. 中芯國際被美國列為軍方單位,被盯上了,加入了實體名單,各種部件器材進口要審批。向高端先進位程發展的能力,高度依賴美國控制的光刻機等器材供應。梁孟松曾經假扮韓國大學老師,來上課的全是三星員工,幫助三星領先臺積電突破14nm FinFET工藝,拿到蘋果A9訂單,震動業界。臺積電打官司,讓梁從三星離職。3. 梁2017年轉到中芯國際繼續狠搞,中芯國際先進位程快速進步。梁在信中說,只要有EUV光刻機,5nm、3nm都有辦法搞定,這是很大的貢獻。
  • 上海微電子、中芯國際接連宣布,華為迎來希望
    這一年多來,華為在美國各方面遭受重創,在被逼無奈的情況下,華為不斷地將其「秘密武器」——海思麒麟晶片、手機服務生態以及手機系統拿出來。在華為遭受重創的這一年多時間裡,不但很好地化解了危機,更給我們國人帶來了一個又一個驚喜。
  • 大陸第一的中芯國際,放眼全球,晶片代工實力到底是什麼水平?
    一直以來,中芯國際作為中國大陸的一地晶片代工廠商,光芒卻被臺積電所掩蓋。如今,臺積電受美國制約,緩衝期過後可能無法再為華為代工,這時中芯國際就忽然被推到大眾的眼前。那麼,中芯國際與臺積電等全球代工巨頭相比,實力到底是什麼水平?
  • 「中國芯」正式破冰7納米晶片?美巨頭始料未及
    根據最新外媒報導,德國正式認清了自己的態度,其實一開始德國就沒有想過放棄華為設備進行5G網絡的建設,只是礙於來自美國的壓力,所以沒有像英國、法國一樣正式的對外高調宣布,也沒有強制性的要求本土運營商以最快的速度拆除華為設備,而是低調的對華為設備進行了安全性檢測,還在了解華為會繼續在法國建設為歐洲專攻的供應鏈工廠後,火速的授予了自己的5G訂單給華為,但是美依舊秉持著安全問題的態度
  • 華為都無能為力?這個低調多年的國產巨頭,解決中國芯一大難題!
    5月份,一場針對華為的新風暴再度襲來。美商務部制定了更加嚴格的禁令,意圖讓全球各國的供應商無法給華為提供晶片,就連臺積電都要受限於他們的「禁令」當中,未來或將無法代工生產海思晶片。在如此重壓之下,華為只能把目光投向了「中國半導體」。
  • 中芯國際14nm工藝良率達標後,對我國晶片產業有什麼影響?
    2、可以搶競爭對手的訂單:在技術落後的時候,中芯顯然無法接14nm製程的訂單,這樣也就自然使部分訂單流落到其他代工廠,比如三星、臺積電等等。現在中芯14nm良率達標,意味著可以從三星、臺積電這些廠商中搶奪一部分訂單。
  • 傳三星正與華為商討晶片代工,用手機市場份額換晶片
    有最新消息稱,華為公司正謀求與三星的代工企業相互合作,先決條件是華為公司把一部分全世界智能機銷售市場交給三星。要是合同完成,華為公司或許就能從集成ic斷供困境中抽身出去,相對於合同中的彼此而言,三星比華為更需要智慧型手機銷售業務,而華為公司的電信設備業務比智慧型手機銷售業務更至關重要。
  • 華為遭瘋狂封殺,國家出手了!砸160億注資晶片龍頭
    5月15日,美國商務部方宣布,美國商務部全面限制華為購買採用美國軟體和技術生產的半導體。5月16日,華為僅用一句話回應:「沒有傷痕累累哪來皮糙肉厚,英雄自古多磨難。」業內人士認為,美國針對華為晶片的限制升級,意味著國產晶片自主化的進程刻不容緩,而兩大國家級基金同時注資中芯國際,也表明其未來將承載起國產晶片崛起的重要使命,國內半導體行業將迎來重要發展機遇。
  • 晶片巨頭業績大爆棚,中芯國際透露大消息,機構緊急上調...
    晶片巨頭中芯國際二季度業績大幅飆升,還公告首次公開發行股票超額募集資金將用於12英寸晶片SN1等項目。在公布業績報告的同時,中芯國際還公告首次公開發行股票超額募集資金256.6億元,將用於12英寸晶片SN1項目、成熟工藝生產線建設項目、先進及成熟工藝研發項目儲備資金以及補充流動資金。在晶片產業界人士看來,28納米是先進位程與成熟製程的技術分水嶺。目前,內地僅中芯國際一家具備28納米及以下的製造能力,已量產的最新技術為14納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