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1日是一個萬眾矚目、讓無數中國人激動萬分的日子,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成立了。但值得一提的是,「中國」一詞最早出現在西周初年的青銅器「何尊」何尊銘文中,「中國」這一名稱也始於西周。
去查看國家名稱,會發現我們平時稱呼的其實是簡稱,如俄羅斯,全稱是「俄羅斯聯邦」,俄國、俄聯邦都是它的簡稱;伊朗的全稱是「伊朗伊斯蘭共和國」;美國的全稱是「美利堅合眾國」,那麼日本的是啥?很簡單,就3個字。
日本的全稱就是「日本國」,而日本國家的名稱與我國有著不小的關係,日本在彌生時代(公元前300年至公元250年)因為渡來人的移入,逐漸形成了一個農業社會,當時我國在世界上已有不小的影響力。
於是當時還未形成一個國家的日本派遣使者來到了中國,東漢光武帝劉秀是我國史上最早接見日本使者的皇帝,使者表示願為漢臣藩,請求漢皇賜名,於是有了「倭國」一名,因為當時的日本人長得矮小。
使者又請求漢皇賜封,因此獲封「倭奴王」,使者回國後,日本舉國大喜。三國時著名史學家在《魏志·倭人傳》記載有:「倭人在帶方東南大海之中,依山島為國邑。舊百餘國,漢時有朝見者,今使譯所通三十國。」
1784年時,日本九州地區福岡縣的志賀島上,出現了一枚中國漢朝時期的金印,上面便刻著「漢委奴國王」,對此《後漢書》中也有記載。
公元3世紀時,日本出現了較大的「大和國」,但日本與我國的聯繫還是非常密切,645年,日本向中國唐朝學習,因此進行了大化改革,成立了以天皇為首的中央集權國家。
而在唐高宗李治之前,倭王贊死後,珍、濟、興、武四位繼任者都曾遣使到我國,請求我國皇帝授予倭國自己提出的封號,但均沒有回應,後在七世紀中期,武則天與唐高宗二聖臨朝時,武則天一次醉酒,便為倭國改名為「日本」,日本一名並沿用至今。
在上元元年(674年),唐高宗稱天皇,武則天稱天后,日本也「照搬」了這一稱呼,從此日本的首領從大王改稱為了「天皇」,如今天皇已是日本的象徵。
在《史記正義》中有記載:「倭國,武皇后改曰日本,國在百濟南,隔海依島而居。」朝鮮的《三國史記》記載:「倭國更號日本,自言近日所出以為名。」
到19世紀,日本通過進行明治維新,建立日本帝國,走向了對外擴張的道路,二戰結束後,日本曾一度想將自己國家的名稱改為「皇國」,但並沒有獲得戰勝國的同意。
1947年5月日本頒布新憲法《日本國憲法》,「日本國」便是日本的全稱名字,很是簡單,而日本既不是共和制國家也不是聯邦制國家。
日本與英國一樣是君主立憲制,但英國的全稱則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
中國全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那日本的是啥?很簡單,就3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