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腦出血等不及核酸檢測結果 醫生戴三層手套手術

2020-12-14 環球網

危急!68歲老人突發腦出血,等不及核酸檢測結果

醫生戴三層手套緊急手術

長江日報訊(記者伍偉 通訊員謝靖 劉霞)3月27日晚7點,家住南湖的譚師傅因為右側肢體偏癱被緊急送往武漢科技大學附屬天佑醫院,頭部CT提示左側基底節區腦出血破入腦室,造成突發肢體功能障礙,肺部CT無明顯異常,情況緊急,一場常規卻又不普通的急診手術連夜開始。

三層手套限制手指靈活性

27日夜間12點,神經外科副主任金勝昔與王鵬醫生進入負壓手術間,此時麻醉已經完成,金主任需要為患者進行開顱手術,清除血腫。由於譚師傅年齡偏高,合併有心臟病、糖尿病、高血壓等多種基礎疾病,並且做過心臟瓣膜手術,長期吃抗凝藥,增加了術中出血概率,同時也增加了術中止血難度。

「在平時,這臺手術只是常規手術,也是我們做得最多的手術,但在三級防護下,對手術醫生的要求還是比較高的。」金主任表示,按照醫院的規定,特殊時期為減少感染風險,急診手術一律按照新冠肺炎流程處理,手術必須嚴格按照三級防護流程,洗手衣、防護服、隔離衣、無菌手術衣,每件衣服必須套一層防護手套,「神經外科的手術一般比較精細,對手的靈活性要求很高,戴3層手套整個手就裹得非常緊,戴久了手就勒得疼,限制很大」。

手術進行兩個小時後,醫生的手指出現了發麻的症狀,在短暫的舒緩後,手術繼續,凌晨兩點半,手術終於順利結束。譚師傅轉入ICU,待清醒後,醫院將為譚師傅進行核酸檢測,排除風險。金主任介紹,對於非急診手術,術前一定會做CT和核酸檢測,但譚師傅情況緊急,來不及等核酸檢測結果,只能進行肺部CT初步排除風險。

像穿著太空服在青藏高原跑馬拉松

27日晚上10點鐘,麻醉科郝君傑醫師穿上了厚重的手術防護服,套著正壓頭套,戴上3層外科手套,提前進入12號手術間準備相關器械和藥品。

「麻醉誘導後的氣管插管是整個過程中危險度最高的操作,打開患者口腔送入帶有彈簧圈的氣管導管的過程是一個可能將麻醉醫生瞬間暴露於高濃度病毒氣溶膠的時間。」在麻醉科主任胡玲的協助下,郝君傑醫師利用視頻喉鏡在20秒內為患者成功插管,完成了對手術的保障。

在接下來的手術中,麻醉醫師需要隨時關注患者生命體徵的變化,不斷優化麻醉用藥,終於協同手術醫生順利完成手術。「感覺在負壓手術室裡的麻醉操作就像穿著太空服在青藏高原進行一場馬拉松長跑一樣困難,雖然我們對護目鏡進行了防霧處理,但是麻醉中的高強度體力消耗,大量汗液的析出,使大家的護目鏡還是覆上一層薄薄的水霧。」

醫院複診後的第一臺手術

27日晚上9時,手術室護士長高菊玲接到電話,馬上有一臺急診開顱手術,安排好手術室護士進行相關準備後,高菊玲也立即趕往醫院。「這是醫院複診後的第一臺手術,我們手術間一定不能出漏子。」手術安排在12號負壓手術間,「平時手術間是正壓,手術間與外面有6-8的靜壓差,負壓手術間室內是負壓,汙染空氣不能到室外,可以確保不汙染其他環境」。

兩個小時的手術結束後,手術室開始了複雜的終末消毒,復用手術器械、復用防護用品分別進行浸泡消毒,地面進行噴灑消毒,器械車、儀器設備、操作臺進行物表擦拭消毒,整個手術間的空氣需要進行紫外線照射消毒,整套流程處理完畢已經是凌晨三點半,然後手術間封閉一個小時。

早上,高菊玲還要安排兩個專人再進入手術間進行徹底地清潔消毒。「這套流程我們已經培訓了很多遍,每個人都爛熟於心,因為手術間是最重要的陣地,我們不能有一絲的懈怠。」

此次手術是天佑醫院複診後的第一例手術,自3月21日,天佑醫院全面複診以來,不少患者陸續前來就診。

相關焦點

  • 老人摔跤危及生命 等不及核酸檢測結果醫生這樣做手術
    4月25日,在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上演了一場生死營救,醫院緊急啟動危急重症急診手術搶救防控方案,醫生、護士二級防護,啟用疑似病例專用手術室,邊測核酸邊緊急手術,2個小時後終於將老人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摔跤後胸部包塊越來越大 很快昏迷老人因摔跤導致胸部隆起的包塊。
  • 為保手術順利,醫生戴三層手套模擬器械上每天練手感5小時
    近期,一名七旬老人因腹股溝疝導致結腸疝出並出現嵌頓卡壓,如果不及時治療,將出現腸壞死危及生命。武漢市中心醫院南京路院區日間手術部疝與腹壁外科醫生羅文,及時為其進行了手術,老人轉危為安。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時期,前段時間支援抗疫一線的羅文不忘外科醫生的職責,為了在疫情期間遇到急診手術時,穿戴防護裝備後能確保手術順利進行,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他利用休息時間,戴上三層外科手套和護目鏡,在腹腔鏡模擬器械上每天練手感5小時。
  • 等不及核酸檢測結果了,醫生做了個決定……
    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醫生在給患者進行手術前必須先對患者進行核酸檢測
  • 「等不及核酸檢測結果了!」穿上鉛衣和防護服,他們救回心梗志願者
    社區防疫志願者在工作中突發急性心梗,生命危在旦夕來不及等新冠肺炎核酸檢測結果武漢大學人民醫院醫護人員身著數十斤重鉛衣又套上防護服緊急手術救回了他的生命醫護人員為病人緊急實施心臟介入手術 通訊員鄒亞琴 杜巍巍供圖48歲社區防疫志願者
  • 門把手檢出病毒核酸,提醒出門當戴手套
    作者:張田勘  廣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近期對一些確診患者的居住外環境進行了監測、檢查,在一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家的門把手上,檢測出了新型冠狀病毒核酸陽性。
  • 男子左手神經肌腱斷裂 醫生升級防護緊急手術
    為了讓患者的手功能損傷降至最低,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創傷骨科的醫生們當即決定,升級防護先為患者做手術。兩名主刀醫生迅速穿上防護服,在二級防護標準下為受傷男子完成了手術。待他們脫下防護服時,裡面的手術服被汗水浸得透溼。昨日,這名傷者的左手恢復狀況良好。
  • 什麼是核酸混採檢測技術?老人孩子的檢測結果怎麼查?這些問題的...
    什麼是核酸混採檢測技術?老人孩子的檢測結果怎麼查?這些問題的答案來了!如果檢測結果是陰性,意味著這十份樣本全部都是陰性,混檢的十個人都是安全的;如果混檢篩查中一旦發現陽性,將會立即通知相關部門對該混採管的10個受試者暫時單獨隔離,並重新採集單管拭子進行覆核,再確定這十個人當中到底哪一個是陽性。核酸混採檢測技術的好處這樣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檢測效率,是符合規定的,結果也是準確的,不會出現漏檢、錯檢等問題。
  • 「看不見的醫生」加班到凌晨兩三點,核酸檢測醫生雙手被捂得滿是紅斑
    長江日報-長江網2月4日訊(記者孫笑天 通訊員王敏)49歲的陳軍是武漢市肺科醫院檢驗科副主任,負責患者核酸檢測工作。疫情發生以來,這位有著12年黨齡的老黨員,持續奮戰在一線,忙到凌晨兩三點是家常便飯,雙手因為長期捂在橡膠手套裡,紅腫嚴重,皮膚上長著一塊塊紅斑。陳軍的手紅腫嚴重陳軍是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博士畢業,已在武漢市肺科醫院工作了19年。從1月初開始,醫院檢驗科27人全員上陣,血常規、生化、免疫、微生物,病毒檢測……馬不停蹄。
  • 男子左手被割傷神經、肌腱斷裂,醫生穿上防護服就衝進手術室
    楚天都市報4月28日訊(記者陳凌燕 通訊員李晗)47歲男子不慎摔倒,左手手掌撐地時正好按在一塊碎玻璃上,指神經、肌腱斷裂,到醫院手術前,需要進行CT、核酸和血清抗體檢測,結果正常才能手術。為了減少感染、保住手部功能,檢測結果還未完全出爐,為了在黃金時間8小時內完成縫合,醫生主動升級防護,穿著厚重的防護裝備為他完成手術。手術結束後,醫生內衣全部被汗水浸溼。
  • 核酸結果未出,這位醫生做出...
    來源: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 id:zsdxfsdlyy新冠肺炎疫情下,71歲肝癌患者突發肝腫瘤破裂出血,命懸一線,然而,作為一名外地患者,他的核酸檢測結果尚未及時出爐。冒著巨大風險,為核酸結果未明的危重患者先行手術4月23日清晨,71歲的陳伯(化名)正與家人下棋,突發劇烈腹痛、暈厥,家人立即將其送至當地醫院就診,診斷性腹腔穿刺穿出不凝血, CT檢查提示肝臟破裂出血可能,因當地醫院醫療條件限制,將陳伯轉運至我院就診。
  • 戴手套管用嗎?這場發布會都回應了
    深切哀悼李文亮醫生武漢市中心醫院李文亮醫生在抗擊疫情中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經全力救治不幸逝世,國家衛生健康委表示深切哀悼,向李文亮醫生的家屬表示誠摯慰問。談核酸檢測:試劑有保障,能力有基礎核酸檢測目前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一個最重要的診斷手段。
  • ...感染的肺炎「專用病區」, 上崗時醫生穿三層防護衣,戴三雙手套
    專用病房 醫生穿三層防護衣,戴三雙手套記者在現場看到,在清潔區1號位,醫護人員需要換上標準手術服,戴上一個N95口罩,戴上一副醫用手套;在2號位,穿上一件防護服,再戴一雙手套,同時佩戴護目面屏;進入隔離病區後,進入患者房間前,需要在門外再穿一件隔離衣,加一層口罩和一副手套。 當操作完畢出來後,最外一層隔離衣、兩層口罩和最外一層手套脫掉,進行消毒處理。
  • 出門是否必須戴手套?權威回應來了
    發布會上,國家衛健委對李文亮醫生的逝世表示深切哀悼。國家衛健委新聞發言人、宣傳司司長宋樹立:在這裡還要特別說的是,湖北省武漢市中心醫院李文亮醫生在抗擊疫情中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經全力救治不幸逝世,國家衛生健康委表示深切哀悼,向李文亮醫生的家屬表示誠摯慰問。
  • 接下來在溫州哪些人要做核酸和抗體檢測?
    除了特殊群體,目前哪些市民需要做核酸和抗體檢測?小衛從各大醫院了解到,14天內從國外或武漢、哈爾濱等地區回溫,有呼吸道症狀(咳嗽、鼻塞、流鼻涕、打噴嚏等)或發熱的患者先到發熱門診就診,聽從醫生安排。所有外科手術前要先進行新冠病毒核酸和抗體檢測,胃腸鏡檢查前除進行新冠病毒核酸和抗體檢測外,還需要檢查血常規和肺部CT。
  • 北京平谷新增密接者3例 核酸檢測結果均為陰性
    中新網12月20日電 據北京市平谷區政府官方微博消息,平谷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0日發布通報稱,12月19日,平谷區新增密切接觸者3例,涉及的密切接觸者的密切接觸者41人,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結果均為陰性。上述人員均已按照要求進行集中醫學觀察。
  • 陽泉市平定縣醫療集團核酸檢測背後的故事
    除了帶著火熱的心,賈慧琴、郭世雲、賈麗琴還帶來了她們自家的筆記本電腦,便於核酸檢測信息登記報送!  大熱的天,普通人穿著清涼都滿頭大汗,而匆匆衝上核酸檢測「戰場」的她們,穿的是啥?  除了自己的衣服,要先套手術衣,再套厚厚的防護服,最後再套一件隔離衣。還得戴好帽子,捂上口罩,扣上防護鏡,佩上防護面罩。還得套好鞋套,戴上兩幅橡膠手套……從頭到腳,捂得嚴嚴實實,她們成了不折不扣的「套中人」!
  • 核酸檢測出結果到底需要多長時間
    □本報記者蔣平 近期,網絡上傳言「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半小時就能出結果」、「檢測新冠、僅需十分鐘」、「家裡也能做核酸檢測」……針對這些內容是否真實,黑龍江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副所長陳淑紅接受記者採訪,並介紹了核酸檢測的全過程及所需時間。 網傳「核酸檢測最快半小時就能出結果」?不可能!
  • 出門要不要戴手套?過安檢摘口罩安全嗎?權威回應來了
    從目前來看,冠狀病毒主要存在於呼吸道,個別在腸道中可以查到核酸。血液中核酸檢測的陽性率並不高,如果是母嬰傳播,通過胎盤屏障這種母嬰傳播,血中病毒要很高才可能造成垂直傳播。現在還沒有定論,初步判斷新生兒接觸感染的可能性更大,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出門要不要戴手套?
  • 腦出血手術等4個多小時?家屬質疑醫院:算不算變相的見死不救?
    家人萬萬沒想到,老鄒一進醫院就再也沒出來,幾天後竟成永別……   根據病程記錄顯示,4月1日老鄒先是被發現「房顫」,被建議做造影手術;造影不久發現血栓脫落,形成腦血栓;而在取栓手術後,又被發現大腦出血。   醫院記錄顯示,從發現腦出血,到主刀醫生做搶救手術,家屬共等待4個小時12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