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約2300字,配地圖12張,閱讀時間據個人喜好而定,請妥善安排時間。
下列圖中黑色虛線內為當代宿州市行政區劃範圍。
先秦時期,今宿州市地區存在過宿國、蕭國、徐國等小諸侯國,春秋戰國時期皆亡。等到秦朝一統天下,設郡置縣,其境開始納入全國的行政區劃中。
上圖為秦朝末期。此時今宿州市境內存在上圖七縣,分屬泗水郡和碭郡管轄。
下邑縣,即今河南省夏邑縣行政建制的起源。此時的縣城位於今碭山縣城區,北魏孝昌元年(525年)移治今河南省夏邑縣,明初改名為夏邑縣,延續至今。
蕭縣,即今蕭縣行政建制的起源。北齊改名為承高縣,隋朝先後改名為龍城縣、臨沛縣、蕭縣。最初的縣城在今北部,明萬曆五年(1577年)被洪水淹沒,遷至今址,延續至今。
符離縣(前),位於今埇橋區灰古鎮,這個符離縣在東晉時曾被廢。北齊天保七年(556年)遷斛城縣於此並改名為符離縣(後),後面這個符離縣即今埇橋區行政建制的起源。後符離縣曾遷治今符離鎮、解集鄉、宿州市區等地,延續至今。
蘄縣,位於今埇橋區蘄縣鎮,陳勝、吳廣起義地大澤鄉便屬於蘄縣境內。蒙古至元二年(1265年)廢,未延續下來。
取慮縣,位於今靈璧縣高樓鎮潼郡村;僮縣,位於今泗縣山頭鎮潼城村;竹邑縣,位於今埇橋區符離鎮。這三縣在南北朝時期被廢,不詳述。
上圖為公元7年西漢時期。此時今宿州市境內存在上圖十一縣,分屬四地。
夏丘縣,西漢置,位於今泗縣東。東魏武定六年(548年)移治今泗縣,北周改名晉陵縣,隋開皇十八年(598年)復改夏丘縣。唐武德六年(623年)廢,未延續下來。
梧縣,位於今宿州市北;甾丘縣,位於今埇橋區支河鄉;杼秋縣,位於今碭山縣東南。這三縣也是在兩晉南北朝時被廢,不詳述。
上圖為公元281年西晉時期。和西漢時期相比,少了一個甾丘縣,還剩十個縣,分屬下邳、沛、彭城、梁四國。
西晉初期晉武帝分封二十七個同姓王,後又不斷擴大宗室諸王的權力,導致後來發生八王之亂。王國之多,在這就能看出來。
上圖為公元612年隋朝時期。此時今宿州市境內存在上圖五縣,分屬下邳郡、彭城郡、梁郡。
碭山縣,北魏孝昌二年(526年)置,初名安陽縣,即今碭山縣行政建制的起源。安陽縣在隋開皇十八年(598年)改為碭山縣,縣治多次因水患遷移,明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遷至今址,延續至今。
上圖為公元741年唐朝時期。和隋朝時期相比,下邳郡改為泗州,彭城郡改為徐州,梁郡改為宋州。此外夏丘縣被併入虹縣。
虹縣,唐武德四年(621年)置,即今泗縣行政建制的起源。最初縣城位於今五河縣西,唐貞觀八年(634年)移治今泗縣城區,延續至今。
上圖為公元1111年北宋時期。此時今宿州市境內存在上圖六縣,分屬宿州、徐州、單州。
宿州,唐元和四年(809年)置,即今宿州市地級行政建制的起源,轄區如上圖。最初的治所在虹縣,後移治符離縣。
零壁縣,北宋元祐元年(1086年)分虹縣置,即今靈璧縣行政建制的起源。北宋政和七年(1117年)改為靈璧縣,縣城同今,延續至今。
上圖為公元1330年元朝時期。此時今宿州市境內存在上圖四縣一州,分屬淮安路、濟寧路、歸德府管轄。
元朝在這一帶實行的四級行政區劃,宿州依然管轄著靈璧等縣,只是也屬歸德府管轄,歸德府則屬河南江北行省管轄。歸德府則是今河南商丘市地級行政建制的前身。
上圖為公元1582年明朝時期。和元朝時期相比,碭山、蕭縣等地屬徐州,宿州(轄靈璧縣)、虹縣(屬泗州)等地屬鳳陽府。這時鳳陽府的轄區基本相當於現在的安徽省北部地區。
上圖為公元1820年清朝時期。碭山縣和蕭縣屬徐州府,宿州依然屬鳳陽府,只是此時的宿州是不轄縣的,相當於現在的縣級市,靈璧縣也屬鳳陽府管轄。
最大的變化在泗州的治所遷往如今的泗縣城區。泗州從建制起,治所一直在今江蘇省境內。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泗州城為洪澤湖水所淹沒,於是先遷治今江蘇盱眙縣,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移治虹縣,虹縣也改為泗州城。
上圖為公元1914年民國初期。北洋政府廢棄了明清時期的行政區劃,設省、道、縣三個級別,此時宿縣(宿州城改置)、泗縣(泗州城改置)、靈璧縣屬淮泗道,治所在鳳陽縣。
碭山縣和蕭縣屬徐海道,治所在銅山縣(今徐州市)。1928年取消道制,各縣直屬省管轄。
上圖為公元1953年建國初期。1949年解放之初置宿縣專區,轄宿縣、靈璧、泗縣、泗洪、五河、懷遠、碭山、蕭縣、永城等縣,專員公署駐宿縣。
1952年永城縣劃歸河南省,碭山、蕭縣二縣劃歸江蘇省,便是上圖的行政區劃。1955年碭山、蕭縣二縣又劃入,泗洪縣劃歸江蘇省。1956年宿縣專區撤銷,併入蚌埠專區。1961年又復設宿縣專區。
1971年,宿縣專區改置宿縣地區,轄宿縣、靈璧、泗縣、五河、懷遠、濉溪、碭山、蕭縣、固鎮等縣。後濉溪、懷遠、固鎮、五河等縣地相繼划走。
隨著1998年撤銷宿縣地區,設地級宿州市,逐漸成今日的行政區劃。
縱觀宿州市行政區劃史,現存的縣級行政機構中,蕭縣的歷史最為悠久,秦朝時建縣延續至今。而宿州市地級行政建制起源於唐元和四年(809年),至今有一千兩百多年,雖有中斷但也延續下來。
泗縣也是比較特殊的一個,在清朝時曾為泗州治所,是境內第二個有過一段穩定時期的地級治所。而當時的宿州是不轄縣的散州,屬鳳陽府管轄。
最後說說碭山縣,特殊的地理位置讓他的行政區劃史尤為特殊。
碭山縣隋唐時期屬河南商丘的前身管轄,宋元時期屬山東單縣的前身管轄,明清時期屬江蘇徐州的前身管轄。現在則屬安徽宿州,不愧是四省交匯之處,真的一個都沒落下。
筆者已完結川、粵、桂、閩、贛、湘、貴、浙、鄂行政區劃史,關注可查閱更多。
系列圖文資料來源:二十五史、太平寰宇記、元和郡縣誌、水經注等正史和地理總志。#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