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的ZEN3架構不再採用CCD的設計,從根本上解決了這個問題。ZEN3全新設計的CCX包含了8個核心,8個核心完全共享32MB三級緩存。如此改進後,ZEN3的三級緩存訪問速度高達ZEN2的兩倍。同時,得益於架構的改進,銳龍5000處理器的FCLK已經可以輕易達到2000 MHz以上,配合高頻內存可以做到50ns以下的內存訪問延遲,可以說是巨大的進步。這些改進對於降低遊戲的幀延遲效果很明顯,因此AMD有信心稱銳龍5000處理器為「最佳遊戲處理器」。而AMD銳龍7 5800X,剛好具備一個完整的8核心CCX,核心之間的數據延遲達到了最佳狀態。
微架構改進,單核性能巨幅提升
銳龍5000的IPC大漲19%,單核性能突飛猛進
資深一點的遊戲玩家都知道,處理器的單核性能對於大多數遊戲的幀率影響很明顯,處理器單核性能越高,遊戲幀率也就越高。雖然AMD之前的ZEN2架構在單核性能方面基本快要追平競品,但競品通過犧牲功耗來堆頻率,依舊保持了單核性能的領先,所以在遊戲性能方面依舊有一定優勢。
而AMD在設計ZEN3架構的時候,由於有能效比更高的7nm工藝加持,可以在綜合考慮功耗與頻率平衡的基礎上進一步改進微架構的執行效率。如此一來,就能在大幅提升單核性能的同時,很好地控制功耗。從最終效果來看,銳龍5000的IPC大漲19%,以AMD銳龍7 5800X為例,最高加速頻率4.7 GHz,CPU-Z單核分數突破650分,而最高睿頻達5.3 GHz的Intel酷睿i9 10900K則只有620分出頭,由此可見銳龍5000這個單核性能優勢是非常明顯的。正因為ZEN3擁有如此強悍的單核心性能,也讓AMD銳龍7 5800X在遊戲性能方面可以穩超Intel酷睿i9 10900K。
規格PK,7nm+PCIe 4.0的AMD銳龍7 5800X完全領先
從製造工藝方面來看,AMD銳龍7 5800X採用更加先進的7nm工藝,能效比表現明顯好於Intel的14nm工藝,即便是全核心滿載考機,PPT總功耗(CPU+SOC)也沒有超過143W,而Intel酷睿i9 10900K如果在主板BIOS中解鎖功耗牆考機的話,功耗已經超過230W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