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德縣農民銀行是崇德縣城中最早設立的銀行。1935年6月出版的《全國銀行年鑑》記載,1929年3月間選任籌備委員,成立崇德農民銀行籌備委員會,發布《崇德縣農民銀行籌備處章程》並聘任基金保管會員成立基金保管委員會,呈準浙江省財政建設兩廳。於「田賦」項下帶徵1929年1930年份農行基金二年,所徵基金,由基金保管委員會負責保管。1929年11月1日由籌備委員中推選姚乃鬯(字伯豪)為試行放款處主任、金紀常為試行放款處副主任,開始辦理放款事宜,所需資本于于徵得基金項下提出八千元撥充。當時,農民組織合作社特別踴躍,於是由縣政府呈準財建兩廳,發布《崇德縣農民借貸所章程》,正式成立農民借貸所。同時將籌備委員會、基金保管委員會及試行放款處撤銷。至農行資本,額定二十萬元,所徵基金攤足四分之一,再由縣呈準帶徵1931年份農行股本一年,以期正式成立農民銀行又組織股本保管委員會負責保管股本職責。1932年12月間成立監理委員會,同時由監理會提出農行經理候選人,呈請財建兩廳圈定程世祿為總經理,田慶霓為副經理,農行於1933年4月1日正式開業,行址位於崇德縣銀行路1號,為當時第一座鋼筋水泥結構西式洋房,建行宗旨為「促進農業發展,解決農民購買種子、農具、肥料等資金困難」,內設營業、會計、總務、調查四課。
民國二十二年(1933)12月31日崇德縣農民銀行貸借對照表
民國二十二年(1933)12月31日崇德縣農民銀行損益計算表
1935年,由財政、建設兩廳委派黃石為整理委員兼代經理從事整頓,5月整理完畢,另委田慶霓為經理。7月,在石門鎮東市街開設崇德縣農民銀行辦事處田慶霞(字貽琛)為主任。又在洲泉鎮中市街開設崇德縣農民銀行辦事處蔡昭惠為主任。
1935年5月崇德縣農民銀行負責人名單
1936年3月,崇德縣農民銀行總行金庫保險箱被盜,損失法幣1924.06元,黃金首飾7兩2錢4分(合226.25克),後經財政、建設兩廳廳令田慶霓免職,財建兩廳遴委韋保泰為整理委員,任職至7月,奉令調回建廳,後經理一職改委營業主任姚乃鬯兼代。會計主任朱翼民,出納主任單紋輝(字靜安)。是年冬,崇德縣農民銀行失竊案告破,偵查得知系洲泉義馬人朱潤生(浙西太湖幫大盜,外號「老鴉潤生」)所為,懾於該盜兇悍,本地軍警不敢拘捕。警方設謀,在上海將朱潤生捕獲,後將其在德清境內處決。
民國二十五年(1936)12月31日崇德縣農民銀行貸借對照表
民國二十五年(1936)12月31日崇德縣農民銀行損益計算表
1936年崇德縣農民銀行負責人名單
該行業務範圍涉及廣泛:存款、放款、匯兌、倉庫、保管、儲蓄等項。1936年度倉庫放款米谷儲押部份,較上年度增長十分之二,而同時對於其他各種雜物抵押,亦儘量儲押,合作社放款。據當時記錄者回憶,合作社以尚未整理完成尚未公布,感覺有所減少,但合作烘繭,成績尚佳。還計劃下年度由合作社烘繭處自建繭廠,以期達到最後裝設烘繭機的目的。此外利用遊資,辦理小工商業放款,至於信託部營業,未具規模。
1937年12月23日崇德縣淪陷,崇德縣農民銀行被日軍佔領,作為日軍守備隊所在地。1938年12月,浙江省政府對崇德縣農民銀行、農民銀行借貸所進行清理,崇德縣農民銀行停業。
1939年5月20日午夜11時許,日軍200餘人從崇德縣城出發進犯羔羊後從南高橋進入石門鎮,中日雙方僵持三天,後人回憶此次戰役,日軍被我軍擊斃七八十人,後屍體被拉回崇德縣,在原崇德縣農民銀行門前焚燒。
抗戰勝利後,崇德縣農民銀行一度復業,有1946年下半年《新崇德民報》刊登兩則新聞為證。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夕關閉。
浙江地方銀行原名浙江銀行,銀行創辦於清宣統元年(1908),總行設於杭州,分行設在上海,為官商督辦制。民國元年(1912),改為中華民國浙江銀行,民國三年(1914)金庫移交中國銀行,於是專營商業銀行業務。民國四年(1915)7月改組為浙江實業銀行,資本額100萬元,官六商四。於民國十二年(1933)3月官商股東訂約,將官商股劃分,各自營業,商股稱浙江實業銀行,官股稱浙江地方銀行。民國二十年(1931)10月省令頒發新章,聘王澂瑩、徐恩培等7人為董事,並推選王澂瑩為董事長,徐恩培為總經理。民國二十一年(1932)6月省府委員會決議增撥資本200萬元。復諮財政部核准恢復發行業務,並依照銀行條例呈部註冊。是年冬成立總行,民國二十二年(1933)除原有蘭溪、海門二分行外,新增嘉興、湖州、紹興、溫州、寧波五個分行,崇德等十七縣設立辦事處或分理處,主要業務為接收省市縣金庫。浙江地方銀行崇德分理處9月,浙江地方銀行崇德分理處升級為浙江地方銀行崇德辦事處,行址設在縣前大街,主任吳滄海。抗戰爆發後,遷址龍泉縣。抗戰勝利後,於1945年11月19日前回原址復業。1949年5月,崇德縣解放,浙江地方銀行崇德辦事處由崇德縣人民政府接收。
崇德縣銀行,是崇德縣三大銀行中創建時間最晚,關閉時間最早的銀行。崇德縣銀行在民國三十五年(1946)6月開始籌備,官商合辦,官股佔十分之二,商股佔十分之八,於8月15日,股款全部收齊,是日召開創立會,先行試放生息,以免資金損耗,民國三十六年(1947)7月26日,奉到財政部銀字第二三二九號營業執照,8月1日正式開業。行址設在崇德城中西橫街(今桐鄉市崇福鎮橫街善長典當行舊址)電報掛號:一五零四。資本總額:創辦時2千萬元,民國三十七年(1948)2月增資為一億元,官股2千萬元,商股8千萬元。據有關資料記載4月又增至10億元。1946年9月5日《新崇德民報》刊發的一則新聞,記載了崇德縣銀行成立以及董事會、監事會選舉的情況。據《中國縣銀行年鑑》記載,崇德縣銀行負責人名單:董事長華震新(和豐紙行經理上海大利洋行經理),常務董事張漢英(現任崇德縣黨部書記長浙江省委議員),董事莊劍士、馬問強(曾任崇德盈豐錢莊副經理)、徐華瑜、沈雨泉、陳劍卿、俞文昭、楊詠、馬翼武,陳採純。常駐監察人田慶霓,監察人朱濟、許新華、馬念仁。經理陳採純(曾任善良當經理)營業主任朱鶴清兼,會計主任周訪賢,出納主任張芝香兼,全行職員人數十三人,當地金融機構浙江省銀行崇德辦事處、協和復記錢莊。截至1947年年底,崇德縣銀行有活期存款法幣3737萬元,定期存款2126萬元,存款總額5863萬元,後因通貨膨脹,原收資本不敷周轉於1948年4月再次增資,改用金圓券200萬元,設定為2萬股。與此同時,董事會還調整了經營班子,由馬問強任經理,朱賀清任副經理,楊泳裳任襄理。《新崇德民報》1948年10月就刊載了一則新聞,報導了該行經營之艱難,至1949年4月,崇德縣銀行終因惡性通貨膨脹,資金周轉不靈而停業。
參考資料:
《崇福鎮志》2013年
《洲泉鎮志》2009年
《崇福古鎮商貿舊事》2019年
《全國銀行年鑑》1935年
《全國銀行年鑑》1937年
《中國縣銀行年鑑》1948年
《中華民國二十六年全國銀行年鑑》1937年
作者簡介:
錢崇濤,原名沈濤,自稱沈濤同學,浙江省歷史學會浙江省抗日戰爭史研究分會會員、桐鄉市鳳鳴民間歷史研究中心主任、小梧桐方言學堂創始人、傳貽品牌推廣員
未經允許,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