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崇德縣三大銀行始末

2021-01-19 騰訊網

崇德縣農民銀行是崇德縣城中最早設立的銀行。1935年6月出版的《全國銀行年鑑》記載,1929年3月間選任籌備委員,成立崇德農民銀行籌備委員會,發布《崇德縣農民銀行籌備處章程》並聘任基金保管會員成立基金保管委員會,呈準浙江省財政建設兩廳。於「田賦」項下帶徵1929年1930年份農行基金二年,所徵基金,由基金保管委員會負責保管。1929年11月1日由籌備委員中推選姚乃鬯(字伯豪)為試行放款處主任、金紀常為試行放款處副主任,開始辦理放款事宜,所需資本于于徵得基金項下提出八千元撥充。當時,農民組織合作社特別踴躍,於是由縣政府呈準財建兩廳,發布《崇德縣農民借貸所章程》,正式成立農民借貸所。同時將籌備委員會、基金保管委員會及試行放款處撤銷。至農行資本,額定二十萬元,所徵基金攤足四分之一,再由縣呈準帶徵1931年份農行股本一年,以期正式成立農民銀行又組織股本保管委員會負責保管股本職責。1932年12月間成立監理委員會,同時由監理會提出農行經理候選人,呈請財建兩廳圈定程世祿為總經理,田慶霓為副經理,農行於1933年4月1日正式開業,行址位於崇德縣銀行路1號,為當時第一座鋼筋水泥結構西式洋房,建行宗旨為「促進農業發展,解決農民購買種子、農具、肥料等資金困難」,內設營業、會計、總務、調查四課。

民國二十二年(1933)12月31日崇德縣農民銀行貸借對照表

民國二十二年(1933)12月31日崇德縣農民銀行損益計算表

1935年,由財政、建設兩廳委派黃石為整理委員兼代經理從事整頓,5月整理完畢,另委田慶霓為經理。7月,在石門鎮東市街開設崇德縣農民銀行辦事處田慶霞(字貽琛)為主任。又在洲泉鎮中市街開設崇德縣農民銀行辦事處蔡昭惠為主任。

1935年5月崇德縣農民銀行負責人名單

1936年3月,崇德縣農民銀行總行金庫保險箱被盜,損失法幣1924.06元,黃金首飾7兩2錢4分(合226.25克),後經財政、建設兩廳廳令田慶霓免職,財建兩廳遴委韋保泰為整理委員,任職至7月,奉令調回建廳,後經理一職改委營業主任姚乃鬯兼代。會計主任朱翼民,出納主任單紋輝(字靜安)。是年冬,崇德縣農民銀行失竊案告破,偵查得知系洲泉義馬人朱潤生(浙西太湖幫大盜,外號「老鴉潤生」)所為,懾於該盜兇悍,本地軍警不敢拘捕。警方設謀,在上海將朱潤生捕獲,後將其在德清境內處決。

民國二十五年(1936)12月31日崇德縣農民銀行貸借對照表

民國二十五年(1936)12月31日崇德縣農民銀行損益計算表

1936年崇德縣農民銀行負責人名單

該行業務範圍涉及廣泛:存款、放款、匯兌、倉庫、保管、儲蓄等項。1936年度倉庫放款米谷儲押部份,較上年度增長十分之二,而同時對於其他各種雜物抵押,亦儘量儲押,合作社放款。據當時記錄者回憶,合作社以尚未整理完成尚未公布,感覺有所減少,但合作烘繭,成績尚佳。還計劃下年度由合作社烘繭處自建繭廠,以期達到最後裝設烘繭機的目的。此外利用遊資,辦理小工商業放款,至於信託部營業,未具規模。

1937年12月23日崇德縣淪陷,崇德縣農民銀行被日軍佔領,作為日軍守備隊所在地。1938年12月,浙江省政府對崇德縣農民銀行、農民銀行借貸所進行清理,崇德縣農民銀行停業。

1939年5月20日午夜11時許,日軍200餘人從崇德縣城出發進犯羔羊後從南高橋進入石門鎮,中日雙方僵持三天,後人回憶此次戰役,日軍被我軍擊斃七八十人,後屍體被拉回崇德縣,在原崇德縣農民銀行門前焚燒。

抗戰勝利後,崇德縣農民銀行一度復業,有1946年下半年《新崇德民報》刊登兩則新聞為證。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夕關閉。

浙江地方銀行原名浙江銀行,銀行創辦於清宣統元年(1908),總行設於杭州,分行設在上海,為官商督辦制。民國元年(1912),改為中華民國浙江銀行,民國三年(1914)金庫移交中國銀行,於是專營商業銀行業務。民國四年(1915)7月改組為浙江實業銀行,資本額100萬元,官六商四。於民國十二年(1933)3月官商股東訂約,將官商股劃分,各自營業,商股稱浙江實業銀行,官股稱浙江地方銀行。民國二十年(1931)10月省令頒發新章,聘王澂瑩、徐恩培等7人為董事,並推選王澂瑩為董事長,徐恩培為總經理。民國二十一年(1932)6月省府委員會決議增撥資本200萬元。復諮財政部核准恢復發行業務,並依照銀行條例呈部註冊。是年冬成立總行,民國二十二年(1933)除原有蘭溪、海門二分行外,新增嘉興、湖州、紹興、溫州、寧波五個分行,崇德等十七縣設立辦事處或分理處,主要業務為接收省市縣金庫。浙江地方銀行崇德分理處9月,浙江地方銀行崇德分理處升級為浙江地方銀行崇德辦事處,行址設在縣前大街,主任吳滄海。抗戰爆發後,遷址龍泉縣。抗戰勝利後,於1945年11月19日前回原址復業。1949年5月,崇德縣解放,浙江地方銀行崇德辦事處由崇德縣人民政府接收。

崇德縣銀行,是崇德縣三大銀行中創建時間最晚,關閉時間最早的銀行。崇德縣銀行在民國三十五年(1946)6月開始籌備,官商合辦,官股佔十分之二,商股佔十分之八,於8月15日,股款全部收齊,是日召開創立會,先行試放生息,以免資金損耗,民國三十六年(1947)7月26日,奉到財政部銀字第二三二九號營業執照,8月1日正式開業。行址設在崇德城中西橫街(今桐鄉市崇福鎮橫街善長典當行舊址)電報掛號:一五零四。資本總額:創辦時2千萬元,民國三十七年(1948)2月增資為一億元,官股2千萬元,商股8千萬元。據有關資料記載4月又增至10億元。1946年9月5日《新崇德民報》刊發的一則新聞,記載了崇德縣銀行成立以及董事會、監事會選舉的情況。據《中國縣銀行年鑑》記載,崇德縣銀行負責人名單:董事長華震新(和豐紙行經理上海大利洋行經理),常務董事張漢英(現任崇德縣黨部書記長浙江省委議員),董事莊劍士、馬問強(曾任崇德盈豐錢莊副經理)、徐華瑜、沈雨泉、陳劍卿、俞文昭、楊詠、馬翼武,陳採純。常駐監察人田慶霓,監察人朱濟、許新華、馬念仁。經理陳採純(曾任善良當經理)營業主任朱鶴清兼,會計主任周訪賢,出納主任張芝香兼,全行職員人數十三人,當地金融機構浙江省銀行崇德辦事處、協和復記錢莊。截至1947年年底,崇德縣銀行有活期存款法幣3737萬元,定期存款2126萬元,存款總額5863萬元,後因通貨膨脹,原收資本不敷周轉於1948年4月再次增資,改用金圓券200萬元,設定為2萬股。與此同時,董事會還調整了經營班子,由馬問強任經理,朱賀清任副經理,楊泳裳任襄理。《新崇德民報》1948年10月就刊載了一則新聞,報導了該行經營之艱難,至1949年4月,崇德縣銀行終因惡性通貨膨脹,資金周轉不靈而停業。

參考資料:

《崇福鎮志》2013年

《洲泉鎮志》2009年

《崇福古鎮商貿舊事》2019年

《全國銀行年鑑》1935年

《全國銀行年鑑》1937年

《中國縣銀行年鑑》1948年

《中華民國二十六年全國銀行年鑑》1937年

作者簡介:

錢崇濤,原名沈濤,自稱沈濤同學,浙江省歷史學會浙江省抗日戰爭史研究分會會員、桐鄉市鳳鳴民間歷史研究中心主任、小梧桐方言學堂創始人、傳貽品牌推廣員

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東北大帥「接盤」銀行為哪般?民國「文青」柴米油鹽怎麼辦?《銀行...
    原創 李銀芬 上海市銀行博物館↑↑↑點擊上方「上海市銀行博物館」關注我們文│李銀芬晴日暖風生麥氣,綠陰幽草勝花時,《銀行博物》夏季刊來了!封面截取自為民國時期德國銅鐵鑄錢箱內部,方、圓交錯,固若金湯。
  • 民國時期報紙上的銀行廣告
    《申報》、《大公報》作為民國時期出版時間比較長的商業性大報,毫無疑問是那個時期影響力比較大的報紙。筆者搜集了這兩份報紙上刊登的大量銀行廣告,通過整理分類,從中一窺民國時期銀行發展的一些時代特點和印跡。
  • 看一看民國時期的三大幫派,都有誰?
    眾所周知,民國有三多,軍閥多,土匪多,幫派多。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民國時期最有名的三大幫派組織,這是一支始終活躍在民國政治和軍事舞臺上的重要力量,幾乎所有的民國大事件都有這些幫派的身影。致公黨司徒美堂進入民國以後,洪門致公堂轉型為中國致公黨,陳炯明首任該黨總理,成為活躍在民國政治舞臺上的一支重要政治力量。
  • 照片背後的故事——民國最大水利工程惠陽馬鞍圍衝毀始末二:馬鞍圍...
    照片背後的故事——民國最大水利工程惠陽馬鞍圍衝毀始末二:馬鞍圍修築經過 2020-07-08 11: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民國時期,軍隊三大派系,都有哪些代表人物
    從袁世凱編練新軍到民國,軍隊的將領大多是畢業於軍校或講武堂。民國時期,軍隊內部派系林立,其中最重要的是由畢業的軍事院校劃分。中國軍隊主要由三大派系所掌控,即士官系、保定系、黃埔系,號稱陸軍三大系,派系成員畢業於日本士官學校、保定軍官學校、黃埔軍官學校三所軍事學校,學員馳騁中國軍界近半個世紀,將星閃爍、冠蓋雲集,一時無兩,影響深遠。
  • 民國時期各銀行樣票集錦,那些不為世人所知的票劵
    民國時期,美國鈔票公司、英國華德路印鈔公司、英國德納羅公司等,都曾受中國中、中、交、農四大行,各省銀行、商業銀行、外資銀行等委託,設計並承印他們準備發行的紙幣。尤其是美國鈔票公司,所接受的委託案最多。由於各種原因,這些紙幣的一部分並未能夠正式發行,僅停留在試印樣票階段。
  • 【人物】民國大家之豐子愷 :中國現代漫畫事業的先驅
    豐子愷(1898年11月9日-1975年9月15日),原名豐潤,名仁,號子覬,後改為子愷,堂號緣緣堂  ),法號嬰行 ,生於浙江省崇德縣石門灣
  • 朱英||民國時期工商界人士的「民國」印象(二)
    不僅如此,面對民國時期發生的一系列有悖於民主共和的各種事件和情形,尤其是民族工商業持續衰敗,廣大工商業者處境依舊艱難,使工商界人士對民國的印象一直缺乏好感,甚至有人還認為,民國的共和尚不如前清的專制。上文所述商人選舉權被剝奪,即使工商業者有此感受,「吾國民在專制時代尚有選舉權者,轉於共和時代而無選舉權,斯尤商民所大惑不解者也」。兩相比較,可謂一大歷史諷刺。
  • 民國時期瀘州趣聞錄,那個時代的歷史典故
    以前江陽沽酒客曾經跟大家講過一些瀘州民國時期的奇聞趣事,都是那個時代下特殊背景中誕生的,今天聽來荒誕可笑,更有的讓人無比感概,今天應各位讀者的要求,繼續為大家整理另外一部分分享給大家,雖然年代久遠,也可以當老瀘州的歷史來看,感謝董代富老師和已故梁心純老師提供相關素材。
  • 民國時期,1塊大洋相當於現在多少人民幣?
    在民國時期,很少有人再將碎銀子作為流通的貨幣了,隨著錢莊制度的倒閉,所以銀票基本上也都沒有用了,反而被一些相對先進的銀行兌換券所取代。當時,市場上流通著許多種大洋,包括墨西哥鷹,日本龍洋,袁大頭,孫大頭都稱之為大洋。民國初期一塊大洋抵現在多少人民幣?
  • 【票據知識小專欄】史說票據之民國時期的票據
    民國初期,由於清政府剛剛被推翻,百廢待興,全國局勢動蕩,各方勢力錯綜複雜,軍閥專政,爭鬥頻繁,導致票據的發展比清朝晚期更加混亂和複雜,各個地區和各個金融機構發行的票據各不相同,同時發行的票據不互通,沒有統一的票據標準,票據制度也不完善。
  • 民國時期的首都南京,在當時全國的影響力如何?
    南京作為民國政府的首府,時間非常短,從1911年辛亥革命開始,到194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南京,並在之後建立的新中國,定都北京,南京作為中國首都,已成歷史。即便在這個滿打滿算,38年的民國軍閥割據動蕩不安的歷史裡,依舊出現了各種亂子,民國政府的首都,也幾經遷移。
  • 民國時期震驚中外的國民黨三位高級軍政人員自殺未遂事件
    民國時期,在國民黨高級軍政人員中,有震驚中外的三大自殺未遂事件,讓我們一起來盤點一下到底是哪三位知名人士?蔣百裡先生第一個是民國時期首屈一指的著名軍事學家蔣百裡先生,日本軍事界曾評價民國時期中國有「三個半軍事家」,蔣百裡先生排名第一。
  • 民國二十三年雙帆幣壹圓
    為了讓眾人銘記孫中山先生的苦勞功高,在民國時期,鑄造刊行了攜有孫中山先生頭像種種版式的銀幣。此藏品為民國二十三年孫中山像雙帆幣壹圓,錢幣正面為孫中山側面像,上方為鑄造發行年號「中華民國二十三年」字樣,錢幣背面為一艘二桅帆船行於海上,左右「壹圓」字樣,直齒邊。
  • 前人的浪漫:民國時期婚書
    ——《民國時期結婚證書》一陽初動,二姓克諧,慶三多,具四美,五世其昌徵鳳卜六禮既成,七賢畢集,奏八音,歌九如,十全無缺羨鸞和——舊時婚聯喜今日赤繩系定,珠聯璧合。——民國時期證婚詞合巹逢春月,芳菲鬥麗華。鸞生鎖竹葉,風管合嬌花。天上雙星並,人間兩玉誇。——民國時期證婚詞嘉禮初成,良緣遂締。
  • 鄒迎曦|淺析民國時期兩淮鹽稅的徵收與管理
    二、在複雜的政治背景下,鹽稅徵收各顯其能民國前期,商人行運兩淮鹽斤,須先至外國銀行團認可的中國銀行揚州分行繳納鹽稅,由銀行填給用中英文印製的收稅單為憑,揚州稽核分所據此收稅單填給用中英文印製的發鹽準單,商人持準單方得支鹽行運。
  • 民國時期的名犬譯名
    對於民國時期名犬譯名的問題,研究者不應當停留在討論翻譯本身是否準確的層面上,這一問題事實上已經涉及到了知識引入的深層次文化背景。中國古代名物學發達,而動物學的發展則相對緩慢。及至近現代這樣一個歷史時期,外來事物紛至沓來,奪人耳目,給人們的知識體系帶來了巨大衝擊。面對這樣的衝擊,是將新鮮事物納入到固有的知識體系中,還是直接引入他者的知識體系,這是翻譯者無法迴避的問題。因而民國時期的名犬譯名,既有生澀稚拙的音譯,也有雅致卻略顯古板的意譯。他們的取捨擇從正反映出了近代以來物種、文化交流的廣闊時代背景。
  • 照片背後的故事——民國東新橋興建始末三:抗戰勝利後獲重生
    照片背後的故事——民國東新橋興建始末三:抗戰勝利後獲重生 2020-05-10 03: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民國時期的京兆地方
    橫跨永定河的石橋乾隆年間,乾隆手書盧溝曉月,建亭刻碑於橋頭從十五世紀開始興建的巨大陵區,面積逾百平方公裡,這是當年的十三陵石牌坊牛欄山大家都知道,乾隆時期皇帝至此品酒賜匾,釀酒歷史已有三百年之久,牛欄山鎮的四眼水井你還記得嗎?
  • 民國時期的國旗變遷史
    這是我們最為熟知的民國國旗,在各種民國時期的影視劇中最為常見。然而,它卻不是民國歷史上使用時間最長的國旗。只是在北伐戰爭、東北張學良「改旗易幟」後,青天白日滿地紅旗才真正獲得正統的國旗地位。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五星紅旗取而代之成為了中國的正式國旗。五色旗。民國歷史上使用時間最長的國旗,也是中華民國早期正式法定國旗。但是奇怪的是現在影視劇中卻不經常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