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了中國的筷子,中國的花燈再來了解一下!

2021-02-18 央視少兒

一雙筷子,

兩根木棍,

承載千年情懷,

它是華人最常使用的餐具,

也是中華文明的象徵之一。

團圓之日,

親朋共聚一堂,

眾人各執一雙筷子

在花燈的映照下談天吃飯,

是所有中國人心中最柔軟的記憶。

我們讀懂了筷子,

接下來,再來讀讀花燈吧。

  花燈是中國的一種傳統民間工藝品,由紙或者絹作為燈籠的外皮。骨架通常使用竹或木條製作,中間放上蠟燭或者燈泡。現代社會多於春節、元宵等節日懸掛,為佳節喜日增光添彩,祈求平安。

春節期間在南京舉辦的秦淮燈會是我國持續時間長、參與人數多、規模大的民俗燈會。每到秦淮燈會,秦淮河畔便會擠滿慕名而來的遊客,各式各樣美麗的花燈讓人應接不暇。

可惜不是所有人都能到秦淮燈會遊玩,但小編知道有一群來自秦淮河畔的小朋友也會製作花燈,而且他們的花燈還非常特別,蜘蛛、3D列印技術自帶定位系統這些詞都可以跟花燈聯繫在一起!戳視頻你就知道小編所言非虛啦~

這場令人驚嘆的「秦淮燈會」來自《看我72變之創意少年》第九季第三期節目的「揚花蘿蔔」團隊,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群小朋友的傑作吧~ 

伴隨著一陣熱鬧喜慶的音樂,一個戴著圓眼鏡的老爺爺叫自己的兒子和孫子出門看花燈。

突然出現了一個大「怪物」!這個也是花燈嗎?只聽見孩子們齊聲唱到:

  原來是一盞蜘蛛形狀的花燈,創造它的孩子說,這個花燈的靈感來源於他最喜愛的蜘蛛俠哦!

蜘蛛燈還在表演,後面的河上飄來了一盞神氣十足的花燈,孩子們又唱到:

沒想到這盞花燈居然是用3D列印技術做成的,真是讓人大開眼界!

花朵形狀的花燈大家見得多了,可是這一盞花燈居然還會開花!

  這盞花燈,不僅可以通過遙控器控制它的開合,還能讓花燈跟隨小朋友一起走走逛逛呢!

這裡還有一盞定位花燈,它可是更神奇哦!

看花燈的時候人來人往,小朋友容易走丟。有了這個定位花燈就好啦!它的裡面有GPS定位裝置,大朋友連接手機APP,就能夠確定小朋友的位置啦!

  眾多花燈聚在一起快樂地舞蹈,鏡頭一拉遠,小編才驚訝地發現:這一場精彩的花燈秀居然是一個微縮景觀!真是太棒了~

創意可以改變生活,創意也能讓傳統文化得到更好的傳承。

《看我72變之創意少年》還有更多有趣的創意在等著你哦!11月23日下午17:15-18:00,CCTV央視少兒頻道,與你不見不散!往下看可預覽更多精彩內容~

節目名:《動物拼拼樂》

團隊名:動物大王國

表演者:北京同文國際學校

  一對好朋友去了動物園,她們看到了哪些可愛的小動物呢?

節目名:《迫不及待》

團隊名:陽光寶貝

表演者:北京蜂房舞寶貝

  最讓人著急的事情莫過於「三急」時衛生間裡的人遲遲不出來……

節目名:《電視奇遇》

團隊名:夢幻聯盟

表演者:北京同文國際學校

  看電視啦!咦,今天的電視節目怎麼和平時不太一樣?

節目名:《花燈年代秀》

團隊名:揚花蘿蔔

表演者:南京市瑞金路小學

  看花燈啦,秦淮河畔的花燈秀不容錯過!

節目名:《影子世界》

團隊名:影子魔法師

表演者:陳韻涵

  那些在我們生活中常見的物品,影子竟然可以變成另一樣東西!

節目名:《古橋安全通過系統》

團隊名:橋思妙想

表演者:南京考棚小學

  如果古代時橋梁上有紅綠燈,會是一副什麼樣的情景呢?

  到底哪一隊能拔得頭籌呢?看完節目後,記得來為你喜歡的創意團隊投票哦!

喜歡我們就點擊二維碼

關注我們吧!

第十一季:七彩的味道

創意作品和節目

正在火熱徵集中,

如果你有好的創意、好的想法

上傳報名作品到郵箱:

kanwo72bian@cctv.com

即可報名參與哦!

了解更多資訊,請長按下方二維碼,點擊下載央視少兒客戶端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日本筷子是尖的,韓國筷子是扁的,中國筷子是圓的?
    中日韓筷子對比三種筷子中哪一種使用難度最大?由於日本筷子很短,所以很好掌控。再加上,製作筷子的木質不是很光滑,所以對外國人來說日本筷子是最方便使用的。中國筷子相對日本的稍長一些,所以使用起來稍難。韓國筷子細小又重,所以對外國人來說是最難使用的。
  • 讀懂廣州,更好讀懂中國
    讀懂廣州,更好讀懂中國大洋網  作者:  2020-11-21 會上,3位專家也分別從各自領域出發,解讀為何以廣州作為解讀中國高質量發展的窗口
  • 讀懂中國|從廣州出發,讀懂中國徵程
    22日,2020年「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廣州)落下帷幕。3 天時間,600餘位全球知名政治家、戰略家、學者、企業家以「大變局、大考驗、大合作——中國現代化新徵程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主題開展對話。「讀懂中國要先讀懂廣州,讀懂廣州才能更好地讀懂中國。」
  • 中國筷子:規矩與道理
    在中國,筷子一頭圓、一頭方。圓的象徵天,方的象徵的,老話說這叫「天圓地方」。筷子在夾菜時一根主動,一根從動;一根在上,一根在下。兩根的組合成為一個太極,主動的為陽,從動地為陰;在上的為陽,在下地為陰,兩儀之象,是對立統一,陰陽互根。
  • 印度人來中國吃飯,堅決不用筷子吃飯,上菜時尷尬無比!
    印度人來中國吃飯,堅決不用筷子吃飯,上菜時尷尬無比!每個國家的飲食文化和習慣都有不同,所以不同的國家很有可能會接受不了對方的習慣,就拿印度人來說,我國很少人能夠接受印度人徒手吃飯的習慣,因為他們堅持不用筷子,所以每次都給人一種髒兮兮的感覺,如果是我們的話,根本就不可能這樣做,當印度人來到中國餐廳的時候。
  • 同樣都是使用筷子的國家,為什麼中國筷子最長日本最短?!
    首先我們先來看一下中日韓三種筷子你能一眼分辨出這些筷子都是哪個國家的麼?因為每個國家的使用習慣不同所以筷子的粗細和長短都不一樣就中國來說一般的筷子是比較長的這是因為在餐桌上吃飯的時候當菜離自己比較遠可以方便夾取
  • 讓世界更好了解上海、讀懂中國,上海市社聯英文網站開通啦!
    通過貼近中國實際、貼近國際關切、貼近國外受眾,運用國際社會聽得懂、易接受的話語體系和表述方式,主動講好中國故事,展示中國思想,提出中國主張,搭建中國人民同世界各國人民有效互動交流的橋梁,讓世界更好讀懂中國。 「國際社會高度關註上海,將上海作為觀察了解中國的重要窗口。
  • 了解了日本的筷子文化之後,我們都震驚了... ...
    筷子,是東亞文化圈裡被廣泛使用的飲食工具,其形狀、設計都非常適合東亞的飲食文化。受到中國古代文化的影響,生活在日本列島以及朝鮮半島的人們,也在用筷子吃飯。筷子飲食已然成為一種文化滲透於中日韓三國,但是三個國家使用筷子的方式,是迥然不同的。
  • 讀懂傅高義,你才能讀懂中國
    日本對於中國的了解,有歷史與學術傳統,日本國內的中國研究在專注度與數量上,對中國的日本研究是壓倒性的;當然其水準也參差不齊,日本傳統上對於中國誤判也不止一次。更值得思考的是,國人不了解的國家恐怕不只限於日本,其原因看似中國國民性,其實和中國當代學術發展有關,這話遠了,這裡不談。
  • 儲蘭蘭演講《讀懂中國》新京劇演繹《永以為好》
    借用個哲學命題:我是誰,從哪來,到哪去?」儲蘭蘭面對參加《讀懂中國》廣州國際會議的眾多國內外政要、嘉賓的如是開場白。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新京劇創始人、蘭新劇團團長儲蘭蘭應邀次參加了2019年10月26日在廣州市舉辦的《讀懂中國》廣州國際會議,並圍繞「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文化創新與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的主題在會議上發表題為「讀懂中國,永以為好」的主旨演講,引起與會嘉賓強烈反響。
  • 讓世界更好了解上海、讀懂中國,上海市社聯英文網站開通啦!--上觀
    通過貼近中國實際、貼近國際關切、貼近國外受眾,運用國際社會聽得懂、易接受的話語體系和表述方式,主動講好中國故事,展示中國思想,提出中國主張,搭建中國人民同世界各國人民有效互動交流的橋梁,讓世界更好讀懂中國。「國際社會高度關註上海,將上海作為觀察了解中國的重要窗口。
  • 炫彩花燈會點亮金石灘歡樂祥和中國年
    義大利企業家保羅(Paolo Bonaiti)這次到金普新區與當地企業洽談合作事宜,在花燈會現場激動得不停舉著手機拍照。「這是我第一次到中國,沒想到碰巧趕上了只有春節期間才會有的花燈節,太幸運了!氣氛很熱鬧,人都很友好。我特別喜歡。」他還用新學會的中文祝福「過年好!」萌娃看花燈。
  • 讀懂中國|國創會常務副會長李君如:讀懂廣州才能更好地讀懂中國
    2020「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廣州)配套活動——「讀懂廣州"專題對話會20日上午舉辦。與會嘉賓聚焦「創新驅動發展與城市綜合功能升級」,為廣州建言獻策。「讀懂廣州才能更好地讀懂中國,全國人民都期待廣州在改革開放再出發、高質量發展上作出好文章。」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國創會常務副會長李君如認為,廣州是一座現代與傳統並存、創新與守成並存、多元文化和主流文化並存的城市。「這座城市很可愛,就是因為有這三大特質。」
  • 中國、日本、韓國筷子的區別你知道嗎?
    中國:日本和韓國很少使用傳統的餐椅,但是在中國,吃飯和坐都是用傳統座椅(西式)。所以,由於盤子離的比較遠,人民使用很長的筷子。跟韓國人吃米飯使用勺子不同的是,中國人甚至在吃米飯使用的也是筷子。因此他們的筷子不僅長而且很厚實。  韓國:韓國筷子,既沒有中國筷子長也沒有日本筷子短。既可以夾起豆子又可以在小碟子裡面撕開泡菜,筷子更細。
  • 鬧元宵賞花燈 鹹陽8處廣場主題造型花燈等你來
    春節期間,鹹陽8處主要廣場均設有造型各異的花燈,吸引了不少市民前來觀賞拍照。
  • 民間花燈製作方法
    在鑼鼓和爆竹聲中,花燈把人帶入了一個普天同慶的歡樂世界。它既增添節日喜慶的氣氛,又作為建築裝飾,使人在歡樂的氣氛中交流感情,抒發美好願望。「正月裡來正月正,正月十五鬧花燈」的傳統,從歷史上講源遠流長,從地理上講遍及南北城鄉。元宵佳節,扎燈、觀燈更成為民間千百年來的一種傳統習俗。在一些祝壽、婚禮等場合也要應用到彩燈。因此,作為一種群眾性的民俗活動,花燈自然是千姿百態,形形色色了。
  • 中美關係:在「讀懂中國」中消弭美對華誤解
    許多人都以自己的「心智模式」來觀察對方。既然對對方不那麼了解,出現這樣那樣的誤解是難免的。自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大批中國人特別是年輕人走出國門,到美國旅遊、求學、工作和發展,打開了眼界,也了解了美國,從而消弭了隔閡,為兩國各個領域的合作發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礎。中國的經驗證明,「洞穴假相」是能夠消除的,「心智模式」是可以改善的,兩個不同國家之間的戰略互信是能夠建立的。
  • 你真的懂中國的筷子嗎?「筷子」用英文怎麼表達?
    -內容來源於公眾號「EF青少兒英語寧波中心」-今天小E要來講一講我們中國的餐桌文化,那麼這其中最有特色的中國餐具是什麼呢?當然非「筷子」莫屬啦!小朋友們在幾個月的時候初嘗筷子上的味道,這是你們對酸甜苦辣的最初感知。筷子不僅是一種工具,也是我們長大的縮影。那麼「筷子」的英文怎麼說呢?
  • 金石灘花燈再亮,全國醫護工作者免費
    3月27日晚,2020金石灘花燈會將華麗「重啟」,再度點亮大連夜空 ,成為大連市民夜晚又一漫步休閒之地。同日,大連濱海國家地質公園、金石緣公園也將全面恢復開放。日遊山海,夜賞花燈,全天13個小時的超長運營,給市民在這一特殊時期提供了更多欣賞美好春光的選擇。
  • 西安城牆:萬盞創意科技花燈點亮中國年
    2020年西安城牆新春燈會於17日晚正式亮燈,接下來的39天,緊扣時代主題的炫彩花燈,將成為西安城牆獻給市民與遊客的新年大禮。自1984年以來,城牆新春燈會已成功舉辦32屆,成為西安知名文化旅遊活動、全國重要節慶慶典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