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言:男大當婚,女大當嫁。
年輕人言:我單身,我自由,我瀟灑,我快樂。
中國結婚率出現六連降!
根據國家民政局的數據,我國2013年的結婚率為9.9%,從此之後就是連年下降,2018年結婚率只有慘澹的7.2%,而且越是經濟發達的地區結婚率越低,比如2018年上海只有4.4%,西藏、青海、貴州等欠發達地區的結婚率普遍超過10%。
新時代口號:低質量婚姻不如高質量單身
雖然結婚率連年走低,但網友表示一點也不詫異,並且直呼:那是因為我們想開了。
有位女士說:結婚有什麼好處?多一個人還要洗衣做飯生娃帶娃丟工作,我瘋了嗎?
有位男士說:經濟是發展了,但房價高得讓人摸不到未來的光明,生活壓力大,結了婚還要負責四位老人的養老,太難了。
「一個人也可以很好的生活下去」
「結婚只是精神上的慰藉,而且只是短暫的」
「與其低質量的婚姻,不如保持高質量的單身」
這屆年輕人可真夠叛逆的……
30歲的楊曉如今還是單身,雖然她周圍大多數姐妹已經都有孩子了,但她是一點也不著急,看看她是怎樣看待自己生活狀態的?
「我在老家有一套房,但我不想在老家工作,於是我在成都租了房子,離單位很近,不用擔心車貸房貸啥的,每周會去一兩次健身房,節假日還會約上三兩好友旅遊、逛逛街,有時候看到自己閨蜜因為孩子、柴米油鹽啥的忙前忙後就感到恐懼。」
不過,楊曉說自己並不是不婚族,只是不把婚姻當成人生的必需品,時機成熟了自然會考慮結婚,要是遇不到單身也挺不錯的。
楊曉不是一個人。
如今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支持楊曉這種婚姻態度,很多80後和90後似乎沒有那麼著急步入婚姻。
據統計,2013年以前,結婚的主力軍是20到24歲,之後開始逐年上漲,2018年已是25到29歲,選擇晚婚的人是越來越多。
32歲男子小張,阿里巴巴集團的員工,沒結婚、沒買房子,存款120萬、股票100萬、沒有中年危機……
「我想,成年人所有的煩惱,都是對婚姻這種世俗生活過度嚮往和疲勞承擔所造成的,我不會結婚,自己一個人超級自在!」
北京大學社會學家陸傑華表示:社會對於晚婚、不婚等現象的包容度在不斷地提高,婚姻不再是唯一的選擇,除此之外,現代社會的生活成本和育兒費用也是人們結婚意願下降的主要原因。
上海科學院社會學研究員陸曉文認為,現在很多年輕人懂得如何為自己而活,他們的個體意識都非常強,不願意被家庭所拖累,雖然有兩性交往,但不願意結婚。
上海金融研究員劉遠舉認為,結婚率降低是一個很正常的現象,這是經濟發展與城市化對人們結婚意願的「雙重擠壓效應」,我們應該理性看待,沒必要恐慌,但從提高生育率的角度來說,政府還是有必要採取一系列措施解決年輕人在大城市中的居住問題,儘量消除或降低城市化的主動效應。
那麼問題來了:選擇不婚,沒有兒女,老了咋辦,難不成用老年的悲慘換年輕時的瀟灑嗎?非也非也。
我們的鄰國日本已經給我們鋪好了路,我們只要現學現用即可。
從日本現有的數據來看,不婚族要想年輕時快活、老年時有保障,只需做好以下三點即可:
1、儲蓄
比起有孩子的人來說,不婚族的支出項目更少,所以存起錢來相對容易一些,而且因為在家庭上所付出的時間更少,在事業上更容易有作為,不婚族只需把別人養孩子的錢拿出一部分理財即可。
2、醫保
人只要活著就會生病,而且有些大病所需要的花費個人很難承擔,所以一定要購買醫保,尤其是步入晚年後疾病增多,醫保可以減輕經濟壓力,關鍵時刻還可以救命。
3、養老院
不同養老院的調性不一樣,雖然我國目前的養老院還不夠成熟,但一直在保持著高速前進,不婚族在身體不便前要選擇一家喜歡的養老院,這樣更有保障。
親愛的們,手機前的你是否已結婚,你的婚姻觀是怎樣的呢,有想跟大家分享的感悟嗎?歡迎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