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榮的名氣可謂是家喻戶曉,此人曾憑藉《風繼續吹》成名,後來還成為首位打入韓國音樂市場的粵語歌手,這在他那個年代是非常不易的。
在八十年代中期,張國榮將事業的重心逐漸移至影壇,成功塑造了很多角色,比如說寧採臣、程蝶衣以及歐陽鋒等等。
他主演的《霸王別姬》是中國電影史上首部獲得坎城國際電影節金棕櫚大獎的電影 ,並且成功打破中國內地文藝片在美國的票房紀錄。
張國榮原名張發宗,祖籍是廣東的梅縣,家裡有十個孩子,他排名最小,他的父親是一家洋服裝店的老闆,因此張國榮自幼家境不錯,他還曾前去英國留學,不幸的是,在他大學一年級時,其父中風,他也返回香港,學業就此中斷。
隨著他的名氣越來越大,有人還評價他是天生的表演者,並且他是公認的全能亞洲巨星,也是公認的中國流行文化指標人物之一。
可惜的是在十七年前,張國榮因為抑鬱症病情失控,他從東方文化酒店二十四樓墜下,他的歲數僅僅只有四十六歲,英年早逝。
實際上在他自殺之前,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的抑鬱症是非常嚴重的,不僅僅只是心理上的,他的生理上更是如此,有時候他連一杯水都端不穩。
還有的時候,他會在演繹某一個角色的時候深陷其中,即便已經停止拍攝,他依然陷在那個角色中,無法自拔。
張國榮去世之後,他的葬禮巨星們紛紛出席,梅豔芳更是在家裡哭了六天,奇怪的是,劉德華卻意外的缺席了,因為他的缺席,至今都有人在爭論。
那麼這兩個人是有什麼矛盾嗎?最起碼從明面上看張國榮對劉德華是非常友好的,最起碼很善意,在張國榮退出歌壇時,還對劉德華高度評價,並給予了他很大的期望。
有陰謀論者認為,兩者並沒有表面那麼簡單,因為當時有消息稱,張國榮曾多次搶走原本屬於劉德華的角色和歌曲,當然了這些早就沒了證據。
因此有很多人都認為,劉德華對張國榮的感情更接近於羨慕和嫉妒,甚至有可能是恨,畢竟有張國榮在的時候,一切資源都是向著對方傾斜的,自己本該擁有的,對方可以肆無忌憚地霸佔。
劉德華曾經參加某節目時,主持人問他在自己的圈子,有沒有他的眼中釘,劉德華明確表示有,後來又說這個人早已不在人世。
這番話出來之後,很多人直指張國榮,因為他是最符合的,如果是其他人,起碼還不至於成為天王的眼中釘。
關於這些言論,劉德華也曾公開回應過,他不去參加葬禮並不是有意為之,因為自己壓根不知道張國榮去世了,他一直忙著拍戲,沒有看到外界的信息。
實際上這個說法完全站不住腳,因為他在葬禮的前一天還和黎明等人合唱《當年情》致敬張國榮,因此不知道這個理由實在是太牽強了,關於這件事,大家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