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咪讀呀
01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一個白天關注到的趣事。北京時間10月22日,有一篇《門將撲出30球,中文男足0:12憾負醫學》的文章居然在網絡上迅速走紅,但是沒有多久這篇文章就被刪除了。
在大學裡面進行足球比賽其實是很常見的一件事情,但是為什麼這樣一篇文章會走紅呢?
帶著好奇的心態,我對這個事件進行了一個復盤。
原來,這裡的中文男足不是一般的大學中文系,而是北大中文系。在今年的新生杯上,中文系跟醫學系有一場比賽。在這場比賽當中,醫學系健將們射門多達40餘次,中文系男足自嘲,面對對方的猛烈攻勢,只丟了12個球,算是「超額」完成任務。
於是中文系男足在自己的公號上面寫了一篇風趣幽默的文章,把一場日常的足球比賽描繪得生動活潑。
其中金句頻頻,摘一些大家自行感受下。
文章說:「賽前中文男足的目標是讓醫學男足以11:0的比分擊敗自己,從而為中文系110周年系慶獻禮。不曾想醫學眾將把中文系的歷史想得過於悠久,打進了12個球,中文男足超額完成任務,提前為120周年系慶獻禮」。
在這篇文章裡面,作者也自嘲中文系男足能湊滿11個人的隊伍,實在是太難得了。「中文系男足的比賽情況取決於球隊中外國人的數量,外國人多,中文系男足就能少輸球,而外國人少,中文系男足連人都湊不起。由於今年的特殊國際形勢,中文系的男足放棄了國際招新的路線,轉而發展國內新兵。通過堅持不懈的坑蒙拐騙,終於找到了9名來自國內的新生。」
總之,在這篇自黑自嘲的文章當中,讀者們充分感受到儘管每年連連輸球,但中文男足依然心懷足球夢,越戰越勇、堅持不懈的樂觀精神。
很多網友感慨說,這種自嘲的語言風格,讓人明白什麼叫快樂足球。做人嘛,最重要的就是開心。
02
這篇文章流傳量太大太廣,我到「中文男足」的公號裡去看時,早早就過了10萬+閱讀量。只不過,中文系畢業的校友對此文有不同意見,認為這篇自黑文有辱系格,壓力之下,這篇文章就被刪除了。
文不在,事情卻火,可見幽默的力量。大概是面對現實骨感和困難當下,我們太需要樂觀的精神了,所以這種人生態度迸發出極大的感染力。
從中文男足(現已更名為just lose it)公號過往的比賽戰報文章來看,基本上中文系男足輸球是家常便飯,少輸球就是一種勝利。中文系畢竟男生少,踢足球的人更少……
樂觀精神是一種試金石,讓強者心比金堅。能考上北大,本身都是學習能力和意志力品質都非常堅強的人,所以即便年年輸球,但是中文系男足依然憑藉著「樂觀」兩個字,享受足球所帶給他們的快樂。
03
這裡,特別想跟大家分享一本書叫做《佐賀的超級阿嬤》。作者島田洋七是日本喜劇界泰鬥級人物。小時候,島田洋七有不一樣的童年,他出生在二戰後的日本廣島,父親過早去世,而母親經營著一個小酒館,但無力撫養他,只好把8歲的他騙上了火車,送往外婆家。
在和外婆相依為命的日子裡面,島田洋七充分感受到來自外婆樂觀開朗的教育方式。外婆把自信樂觀的種子,默默地種在島田洋七心田。
其實,外婆本身也是一個很苦命的人,丈夫去世早,她1個人帶大了7個孩子,靠在學校裡面當清潔工為生,每天早上天不亮就要起床工作,生活異常拮据,可就是這樣一個生存狀況下,她還陪伴孩子度過了8年充滿歡笑的日子。
比起抱怨,微笑是最好的良藥
外婆到底有哪些樂觀教育的方式?打個比方說,有一次孩子放學回家,明明肚子餓得咕咕叫,但是家裡窮到飯已經吃不上了。外婆就說,「晚飯哪裡是天天吃」,讓孩子睡覺去,睡著了你就不餓了。孩子從下午4:30睡到半夜,又覺得餓了,外婆說「你可能是神經過敏」。好不容易捱到第二天早上,孩子好想吃早飯,外婆卻說,早飯不是昨天早上吃過了嗎?你快點去學校,中午就有營養午餐。
可能你會覺得外婆心腸真狠,不過家徒四壁是真的,確實是買不起米,總不能摟著孩子哭訴,或者數落孩子的父母沒有本事吧!比起這種對生活的抱怨,外婆選擇了用風趣的方式和孩子相處。
雖然經常餓肚子,但是外婆和島田洋七家裡卻笑聲不斷,讓小小年紀的孩子從來沒有覺得自己過得很慘。笑是一種法寶,就算生活困苦,保持微笑,也能嘗到微笑的甘甜。
體貼別人也是一種樂觀
外婆是一個極有共情力的人。島田洋七在佐賀讀小學時,每年召開運動會。一般是學生自己帶飯,但貧窮的外婆沒有錢給他準備盒飯,孩子只好帶著甜漿和梅子的素便當去參加運動會。
中午同學們都在大快朵頤,班主任走進來說「忽然肚子好痛,想換島田洋七的素便當吃」。於是孩子快樂地享受到香腸、炸蝦的奢侈午餐,連續幾年都是這樣。「為什麼老師一到運動會肚子就會痛?」島田洋七十分不解,外婆告訴他說,是老師故意的,因為他知道你的真實情況,這是老師的體貼。
體貼別人,又讓別人察覺不到,是不是一種樂觀的精神呢?家裡窮,連島田洋七的鄰居也知道,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照顧祖孫倆,比如送一些吃來,嘴上卻說「我們買了好多吃不了,放著就壞掉了」。外婆不會刻意過多感謝,只是經常會幫助鄰居家悄悄打掃掉門口的落葉,這些點點滴滴島田洋七都看在眼裡。
到死都要追求夢想
儘管外婆一生貧困,她卻常常告誡島田洋七,「到死之前都要有夢想,如果你有夢,就朝著那個方向前進,不論是什麼結果都不算失敗」。
正因受到外婆「理想不死」的影響,從小生活在歡笑中的島田洋七感受到笑的魅力,他的夢想也變成給更多的人帶來歡笑,讓大家趕走生活的痛苦,留下樂觀的情緒。在這樣的夢想中,喜歡歡笑的他選擇相聲事業。30多年的演藝生涯,他最終成為著名的相聲大師和暢銷書作家。
發現了嗎?如果父母、長輩有著樂觀精神,孩子的性格也會變得樂觀。如果你想讓孩子積極向上,陽光開朗,那麼自己先變成愛笑的人吧。如果家長習慣悲觀,成天感嘆生活不易,他們的孩子會樂觀開朗嗎?顯而易見。讓我們一起做愛笑的家長吧!
關於培養孩子的樂觀精神,你有哪些感觸?歡迎在留言區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