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虹攝庫爾斯克
據伊朗塔斯尼姆通訊社1月13日消息,伊朗海軍當天在該國南部舉行軍事演習,演習涉及阿曼海及印度洋北部部分海域。其國產最大直升機航母「莫克蘭」號當天也正式揭幕列裝。
伊朗「莫克蘭」號在伊朗海軍中是作為海上基地艦存在的,將為伊朗海軍在國際水域的作戰艦隊提供後勤保障支持。該艦艇由油輪改造而成,可搭載7架直升機並攜帶10萬噸燃料和補給,可在不靠岸的情況下航行1000天。
此外,它還配備了最新數據收集系統,進行信息的處理和分析並將其提供給海岸指揮控制中心。
圖片:鋪上甲板的「莫克蘭」號直升機母艦。
其實,用商船改造「兼職航母」並非伊朗首創。
1982年,英阿馬島戰爭爆發,為了解決艦載機運輸和制空權問題,英國迅速徵用大型貨櫃船進行改進,在短時間內拿出了兩艘航空支援艦。其中最著名的就是 「大西洋運送者」號。
圖片:在利物浦改造中的「大西洋運輸者」號。
這本是一條普通的貨櫃船。馬島戰爭爆發後,由於航母艦隊的不足,獲悉阿根廷人登陸馬島後的英國人立即動手,幾天時間就為徵用的貨櫃貨船「大西洋運送者」號鋪上了專門為「鷂」式垂直起降戰鬥機起降需要的鋼板,並準備了大量支持「鷂」式戰鬥機上船的各種功能性貨櫃。
這樣,在該船的船頭擁有一個可供戰鬥機垂直起降的專用平臺,而後部還有供直升機起降的甲板,可以實現2點同時起降,實際上是一種「民用版航空母艦」。
圖片:英國皇家空軍「鷂」GR.MK3戰鬥機在「大西洋運輸者」號上垂直起降。
改裝好後的「大西洋運輸者」號在阿森松島基地搭載著英國本土飛來的10架「鷂」式戰鬥機、10多架直升機,與其他商船改裝的支援船組成大編隊浩浩蕩蕩地向南大西洋開進。
當然,熟悉戰史的讀者一定知道該艦的結局,一枚「飛魚」飛彈呼嘯而至,使該艦還沒有來得及發揮作用,就帶著她的載機沉沒在南大西洋滾滾波濤中。
圖片:改裝完成的「大西洋運輸者」被「飛魚」飛彈擊沉。
改裝完成的「大西洋運輸者」雖然被「飛魚」飛彈擊沉,並沒有很好地發揮其作用,但對各國海軍都是一次觸動,原來航母還可以是這種形態的。
其實用民船改裝航母並不是新鮮事,世界上第一艘直通型平坦飛行甲板的「百眼巨人」號航空母艦就是英國對義大利商船「庫帝羅索」號改造而來,日本在二戰期間用商船改造的航母則更多, 所有的鷹號航空母艦,將近10艘,什麼大鷹、衝鷹、犬鷹等都是商船改造的。
此外,據不完全統計,二戰期間美國改裝了371艘近100萬噸各型民船,其中77艘被改裝為護航航母;英國改裝了2122艘共129萬噸商船,其中42艘改成了護航航母,50艘改成了輔助巡洋艦。
圖片:日本二戰由商船改裝的「大鷹」號護航航母。
伊朗這次改造「莫克蘭」號直升機母艦一樣發揮的是「大西洋運輸者」號的功能,而且強化了後勤補給的能力,使其成為了一個活動的海上基地。
不過,「莫克蘭」號與「大西洋運輸者」號一樣,最大的問題就是防禦力較差,雖然看上去體格龐大,但卻經不起一擊,畢竟民用船的底子在這裡,不可能達到軍用戰艦的抗毀傷能力。
此外,由於伊朗沒有垂直/短距起降戰鬥機,因此不可能像「大西洋運輸者」號一樣起飛戰鬥機,成為真正航母的補充,而只能作為直升機起降平臺使用。
圖片:「莫克蘭」號上的直升機。
不過,「莫克蘭」號也並非一無是處。
「莫克蘭」號畢竟擁有較大的空間,可以作為海上預置艦存在。同時,伊朗人很可能將彈道飛彈搬上「莫克蘭」號,這樣從海上發射彈道飛彈就可以進一步增大到達射程,並能夠達到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的效果。
畢竟伊朗本國的造船工業能力在這裡擺著,不可能製造出真正的航母,「莫克蘭」號的出現已經能夠讓伊朗本就不強大的水面艦艇部隊增添一大助力!應該是具有積極意義的!
圖片:「莫克蘭」號的服役對伊朗海軍是有促進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