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丑》是2019年一部爆款,豆瓣評分高達8.7,是年度前三的口碑佳作。該片更是獲獎無數,更是有史以來誕生於DC超級英雄背景的電影首次斬獲金球獎這樣的獎項。
剛開始不了解的電影的時候,一度以為是要拍攝蝙蝠俠的死對頭小丑的犯罪人生,讓人沒想到被騙了,這部電影和蝙蝠俠幾乎一點關係都沒有,甚至和DC宇宙也幾乎沒什麼關聯。原來這部《小丑》是一部徹頭徹尾的文藝片,獨立於DC宇宙外的獨立電影。
所以如果你是奔著超級英雄去的,估計會大大的失望,但是如果你能接受文藝片,這部電影就會成為大大的驚喜,為傑昆·菲尼克斯的超凡演技鼓爛了手掌。
這部電影從另外一個角度告訴了我們關於小丑的起源,而傑昆·菲尼克斯則展示了小丑蛻變的清晰的層次感。真實的小丑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真的很難用一個詞去形容,他有讓人憐憫的一面、無辜的一面,也有他讓人戰慄的一面、恐懼的一面,到底哪一面才是他的真我,讓人疑惑。
小丑的初始層次:善良,渴望善良
亞瑟(傑昆·菲尼克斯飾)獨自一人照顧著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母親,家庭貧困,需要社會救濟和援助。而亞瑟自身也患有精神病,從他和醫生的對話可以看出來,他長期感覺到的都是不快樂,典型的抑鬱症症狀。亞瑟因病還會時不時不受控制地發出奇怪的笑聲,這種笑聲氣場會給亞瑟帶來麻煩。亞瑟靠扮演小丑為生。
從亞瑟的基本人設可以看出來,小丑的初始狀態是一個社會底層的可憐人。亞瑟非常喜歡小丑這件工作,在公交車上會善意地逗小孩。
但是亞瑟的略帶神經質的外形和那經常會忽然蹦出來的笑聲,讓人們總是遠離他、排斥他。在大街上舉廣告牌的亞瑟,還被一群小混混欺負,結果老闆還以丟了廣告牌為由苛扣工錢。
當你在電影裡看到亞瑟的時候,你會總覺得怪怪的,他的神態,他的表情,他的肢體語言似乎總是和這個世界格格不入,好像他是來自另外一個星球一般。菲尼克斯是怎麼做到的呢?他把自己硬是瘦成了一副皮包骨的樣子,那凸起的脊椎骨和胸肋骨的邊緣簡直有看「異形」的既視感,外形塑造非常成功。
小丑的第二層次:憤怒開始若隱若現
有這樣一句名言:你以怎樣的態度對待這個世界,這個世界就會以怎樣的態度回饋你。
這本來是一句非常有哲理性的名言,但是在小丑的身上似乎完全失效。因為亞瑟身上的怪異,無論他表現得如何友善,他依然只能感受到這個世界滿滿的冷眼。
當亞瑟在電梯碰到了索菲母女兩人的時候,在走道裡亞瑟做了手槍對著自己的頭的動作,這個動作來自1976的一部電影《計程車司機》,亞瑟用這個動作暗示自己快瘋了。
在亞瑟回到家以後可以看到亞瑟吃了哪些藥,包括治療抑鬱的、精神分裂的和治療失眠的,這是亞瑟主要的精神問題。
在看脫口秀節目的時候,亞瑟在電視上見到自己,當畫面裡出現左撇子的亞瑟的時候他就是在幻想。這種幻想出現的頻率高低其實相應反應出小丑精神失常的程度。
最後亞瑟在日子裡寫下了經典的一句話:「精神病人最糟糕的是,人們仍然希望你表現得正常,哪怕你不能。」
小丑的第三層次:徹底憤怒
小丑第二天去幫母親送信,結果連韋恩的邊都沾不到。隨後小丑回到工作的地方,又被強賣了一把手槍,見到老闆的時候又因為前天自己舉的廣告牌被打爛了苛扣工資。自己被打了,沒有人同情,居然還要為廣告牌買單,這讓小丑徹底憤怒了。
這裡出現了小丑暴力的一幕,在後巷,他對這某個黑暗的角落狠狠地踹,不知道是什麼,但是他的憤怒已經無處發洩。
這樣的日子並不是一天,而是每天都這樣不同地重複著,似乎在亞瑟的生命裡不配有歡樂,這和他媽媽叫他happy形成極大的反差。
晚上亞瑟拿著槍在揮舞的時候失誤激發了子彈,他不知道槍裡裝了子彈。
他在日記裡寫道:
為什麼蘭德爾不告訴我槍上了子彈?他是我的朋友。如果我運氣不好的話,我可能會殺了人。停頓我可能會自殺的。在最後一行,他劃掉了「可能」…寫入…」應該」。
小丑的第四個層次:迷失,分裂
小丑開始幻想,大面積的幻想,比如幻想自己跟蹤索菲亞,幻想自己講脫口秀。坦率地說看這一部分相當的費勁,有時候真的很難分辨哪些部分是真實的,哪些部分又是亞瑟自己的幻想。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他的分裂情況因為積累的憤怒開始失控。
亞瑟去給福利院的小孩們表演,結果表演的過程中手槍滑落,因為這個意外事故,亞瑟被解僱,亞瑟徹底瘋了。也就出現了火車站殺人事件。
亞瑟把三個對某位女乘客意圖騷擾的壞人擊斃。
其實最初亞瑟並不打算管這事,只是他的笑容再次失控,吸引了暴徒的注意,被暴徒羞辱的過程中,已經瘋掉的小丑反擊,毫不猶豫地把三人擊斃。
這裡有亞瑟的掙扎和反抗,菲尼克斯演得只能用入木三分來形容。從驚恐、無奈、委屈、憤怒到癲狂。
最後亞瑟逃跑,衝進了廣場公廁裡,對著鏡子問,你喜歡嗎。這一刻亞瑟徹底成為了小丑,他所分裂出來的第二人格。
對於誰是亞瑟,誰是小丑,這個大家早有共識,關鍵看是左撇子還是右撇子,左撇子是亞瑟,右撇子是幻想和小丑人格。
小丑的第五個層次:希望
當亞瑟從母親的信裡知道了自己可能是市長候選人韋恩的兒子的時候,亞瑟的心裡又重燃了希望之光,雖然他痛恨這位「父親」拋棄了他們,但是顯然亞瑟看到了希望。
希望是個好東西,但是它也是把一個人打入深淵前的必備元素。
亞瑟去韋恩的家裡找韋恩,沒有見到韋恩卻意外見到還是小孩子的蝙蝠俠孩童時期,亞瑟以為這個是他的同父異母的兄弟,還變魔術逗孩子。但結果是亞瑟根本見不到韋恩,而是被韋恩的管家羞辱了一番。
晚上一群富豪在看電影的時候,亞瑟潛入了韋恩大禮堂,終於都面對面見到了韋恩。就在亞瑟滿心歡喜準備和父親相認的時候,被告知他的母親有幻想證,而他自己也不是他母親親身的,而是領養的。
小丑的第六個層次:深淵
小丑找到了母親治療的精神病院,證實了韋恩的說法,他的母親卻是精神失常,他也確實是一個領養的孩子。這裡還有更黑暗層的暗示,韋恩控制著這家精神病院。
隨後的劇情就是一系列不可揭止的殺戮,小丑殺了自己的母親,殺了索菲,殺了蘭德爾,殺了電視主持人默裡。
在這個原本瘋狂的世界裡,小丑發現,或者亞瑟發現他根本無需偽裝和壓抑自己,反而更受關注,更受歡迎。特別是當他最後殺了電視主持人被逮捕在警車裡的時候,他被示威暴徒救了出來,還被當成英雄一樣致敬。
電影裡的社會已經完全瘋狂,在這種瘋狂的襯託下,似乎跌落深淵完全放棄自己的小丑更像一個正常人。
小丑最後找到了韋恩,當著小韋恩的面,殺死了韋恩和他的夫人,這也是蝙蝠俠的故事的開端。
這部電影的價值觀一直備受爭議,但是菲尼克斯的演技沒有爭議
這顯然是一部展示負面價值觀的電影,除了黑暗,就是黑暗,在這部電影的世界裡,看不到一點希望的光芒,非常的壓抑。
但是對於小丑的扮演者菲尼克斯的演技,真的只能用完美藝術來形容,小丑的六個層次的蛻變和掙扎,他演出了那種遞進蛻變的層次感,難怪他能斬獲本屆金球獎的影帝寶座,絕對實至名歸。
結語
《小丑》是DC宇宙裡少有的一部文藝片,深度挖掘了從亞瑟到小丑的蛻變,以及背後的電影社會背景的價值討論。總的來說這算得上是一部有驚喜的電影,雖然不是很喜歡裡面的壓抑氛圍和過度黑暗的價值觀,但是依然不妨礙它的優秀,特別是菲尼克斯精湛的表演,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