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的生活節奏非常快,我們總是感嘆自己沒有時間,想要完成工作就沒有時間陪家人,想要在閒暇時間學點東西,卻總是被工作侵佔,沒有時間去學。於是很多人開始思考時間管理這件事,想要找到一些管理時間的方法,讓自己能夠更高效的使用時間,安排好所有的事情。
但很顯然,我們往往是聽了很多道理,卻依然不能夠進行很好的時間管理。因為很多不論是書籍還是課程,它都是直接交給你一些管理時間的工具和方法,但卻沒有告訴你,時間管理背後的底層邏輯,讓你更好的去理解這件事情。所以很多人在聽了很多方法,執行一段時間之後,一旦停止,就很難再拾起來了。因為我們不止需要方法論,更需要世界觀。
《時間管理7堂課》也說到了一些具體的時間管理的措施,但它更多的是注重於告訴我們時間管理的一些底層邏輯,是一種對於我們時間觀的塑造。
這本書的作者秋夜本身就是一個時間管理的高手,不僅在大學裡教書,還堅持寫作,製做課程,做職場培訓,各種任務安排的井井有條。他的經驗,對於我們來說是有借鑑意義的。
《時間管理7堂課》主要是從目標、情緒、精力、日程、效率、碎片、外包這7個方面來搭建它整個時間管理體系的。
0101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和精力才能管理時間
很多人在管理時間的時候,盲目的只是去追求一些方法和技巧,其實往往會忽略你自己才是時間的主人,是你去支配自己所擁有的時間,而不是讓時間去支配你。
忽略我們自己作為一個個體的情緒,感受和狀態,僅僅是去尋求一些方法,管理時間的方法、技巧與工具,其實是本末倒置了。只有管理好自己的非理性情緒,保持每天精力充沛,你才能夠真正去管理好你的時間。
情緒當一個人長期處在一種負面情緒的時候,他對於自我行為的掌控能力其實也是會下降的,非理性情緒的存在會影響我們進行邏輯思考的能力。
很多人在情緒不好的時候,會長期沉溺其中無法自拔,只關注於自己的負面情緒,而真正時間管理的高手他們往往會客觀地去判斷,這些負面情緒會對自己後面的工作造成哪些影響,竟然去察覺自己的非理性情緒。
就比如有時候,我們明知道工作任務必須得在明天之前完成,但我們還是會拖到今天晚上才去做,拖延症其實就是我們非理性情緒的一種體現。
這時候你不妨問一下你自己,為什麼拖延?是周圍的環境影響你不能夠完成任務呢?還是因為你自己本身對這個任務有抗拒?還是因說這個任務,它對你來說有些難,所以你害怕,所以就一直拖延?
先管理好自己的非理性情緒,處理好情緒問題才能夠談時間管理的問題,只有在理性思考下,我們才能夠真正對時間進行管理。
精力有的人一天只睡6個小時,每天就能夠精力充沛地去完成工作,安排好自己的所有事情;但是有的人,一天即使睡10個小時也還是昏昏欲睡。一個人的精力狀況,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到他工作的狀態。
想要每天精力充沛,我們最先應該做的就是要保證好自己的睡眠質量,注意是睡眠質量,而不是睡眠時長。
想要提高睡眠質量,我們首先最好是能夠做到早睡早起,如果因為工作的原因做不到的話,那也要儘量規律作息,讓身體形成自己的內在節奏。有了穩定的生物鐘節奏,人的精力管理技能才能夠慢慢地提升。
0202清楚地知道自己走在哪條路上
很多人做不好時間管理的原因,其實是他根本就不清楚自己在做什麼,自己還需要做哪些事情,以及完成這些事情需要多長時間。簡而言之就是他沒有規劃,也沒有效率,所以很多時候都只是在浪費時間去摩任務,而不是找到那條離任務完成最近的路。
目標設置好目標,才能夠更好的管理你的時間。有的人之所以浪費了他的時間,就是因為他沒能設立一個科學,可執行的目標。好目標的設定應該儘量遵循SMART法則。
S代表specifie,目標必須是特定的具體的;M代表measurable,目標的達成必須是可以進行量化的;A代表attainable,目標必須是可以做得到的;R代表repevant,你設立的目標最好要與其他目標之間存在一定的關聯性;T代表time-bound,要給自己的目標要設定一個明確的截止日期。
通過這幾個衡量標準,回想一下你自己目前設立的目標是否合理吧。
日程管理。設定好目標之後,就應該把這些大大小小的目標安排進自己以後的日程裡了。在安排日程的時候,要注意我們是以時間為中心來進行安排的,而不是以事件為中心來進行安排。不然的話,我們就不是在管理時間,而只是在管理事件,這樣的話就很難形成自己穩定的工作節奏。
設定日程管理計劃的時候,最好周期長一點,這樣我們才能夠把大目標放進去,才能有一個更為宏觀廣闊的視野去管理自己的生活和時間。然後再根據具體的實際情況,利用一些其他的時間,來安排一些小任務。
不然的話,我們把這個情況反一下,如果先把小任務安排滿你的日程,那大任務就沒有放的餘地了,因為我們的經歷,會一直集中在這些眼前的小任務上,難以給大任務安排時間。
效率提升工作效率,才能夠避免自己浪費很多無謂的時間。那麼怎麼做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呢?
首先,我們要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工作效率怎麼樣。你可以對比一下跟你同一個崗位的,經驗豐富對人,他每天產出量是什麼?會有多少工作成果?對比一下自己是不是效率太低。
其次,在我們工作的時候要快速進入心流狀態,心無旁騖才能夠提高工作效率,將自己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眼前的事情上。
第三,為一件事尋找多重目標。比如我們在看到一個課程文案的時候,除了看他的信息之外,還可以思考一下為什麼他這個文案這麼吸引人,他的課程內容是怎樣設置的?他是怎樣進行宣傳和推廣的?這樣我們就可以在單位時間內做幾件不同的事情。
第四,在工作中要學會使用複利思維。二八定律告訴我們,80%的回報都是由那20%的決定性事情所帶來的。所以我們不應該只專注於那些重複,卻不會讓自己有多少成長的工作,而要學會用複利思維提升自己的工作價值,不做那些重要不緊急的事情。
0303不要無所謂的浪費你的時間
有的人感覺自己一天非常忙,但是停下來仔細想想,其實自己並沒有做多少事情。有時候你感覺很忙,只是因為,你浪費掉了很多本可以節省的時間。
碎片時間智慧型手機的時代讓我們擁有了很多的碎片時間,我們的注意力也就被分散了。如果你把這些碎片時間有意識的記錄一下,你就會發現一點兒也不碎片,它甚至有3~4個小時。
想要利用好自己的碎片時間,你先要意識到,自己的「分薪」,也就是知道自己每一分鐘值得多少錢,真正重視起來這些零零碎碎的時間。
然後將這些碎片時間利用起來,實現它的多元用途。比如坐地鐵得半個小時內,你會做什麼?如果只是刷手機的話,這半個小時是不是就浪費過去了?其實這半個小時我們可以充分的利用起來,比如收集一些文章的素材,或者也可以學學英語之類的。
將清楚地規劃自己的碎片時間,一個人如果不知道他要幹什麼的時候,往往就是在浪費時間。
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分解計劃,把一些大任務分成小任務塞進碎片時間裡,就可以拼出一個完整的地圖了。
外包人不可能擅長所有的事情,將自己不擅長的事情外包出去是很節省時間的。相反如果你在不擅長的事情上,又要跟他較勁,花費很多的精力。最後雖然你也能完成任務,但卻要比那些熟悉的人花費更多的時間,這無疑降低了工作的效率。
我們更多人可能只是公司裡的普通員工,但這並不影響我們學會用老闆的思維去思考成本,無論是時間成本,金錢成本還是精力成本。
「如果獲得一項資源的成本耗費,遠遠低於時間成本,就可以用這種資源去交換別人的時間。」
比如在結束了一周繁忙的工作之後,周末我們可以把做家務的事情外包給家政阿姨,這樣自己既可以得到很好的休息,又不會花費太多的成本。
04結語
時間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公平的,但不同的人對時間的管理方式,卻能分出高低。
時間管理並不是一件特別難的事情,它就是一個人的日常生活。我們要真正意識到時間的存在,而不是過完了一天以後,突然感嘆一句自己好像浪費了很多時間,然後第二天繼續循環。
如果你感覺自己浪費了時間,不如從以上幾個方面來看看,自己的問題是出在了哪裡,然後去進行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