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奕信徑全長78公裡,是全港第二長的遠足徑。衛奕信徑於1996年正式啟用,它的名字是為紀念一位鍾情於香港山水及遠足活動的港督衛奕信爵士而起的。
圖片來自:磨房用戶·y06350
這條共分為十段的遠足徑由南至北貫穿了全港八個郊野公園,包括大潭、鰂魚湧擴建部分、馬鞍山、獅子山、金山、城門、大帽山、八仙嶺郊野公園。
圖片來自:地政總署測繪處
此徑起於大潭郊野公園的赤柱峽道,向北經過港島的數個山峰到達太古。第三段則在油塘開始,越過魔鬼山、五桂山等,轉向西面,到達九龍群山,再從金山郊野公園開始往北走到達九龍坑山,向東登上八仙嶺,最後下降南湧作為終點。
圖片來自:磨房用戶·Ann.~
為了增加遠足徑的挑戰性,衛奕信徑由南至北越過香港眾多崇山峻岭,景致氣象萬千。這條遠足徑除了可以帶你走進香港許多未經開發的原始郊野,享受青山綠水外,更可以讓你站在渺無人跡的翠巒上,觀看香港城市的繁榮,見識到香港郊野與城市並肩而立,一動一靜的世界以濃蔭分隔的奇妙景象。
圖片來自:磨房用戶·y06350
▼1、衛奕信徑第一段:赤柱峽道至黃泥涌水塘
簡介:
步行衛奕信徑,一開始便有挑戰:第1段起步的山坡十分陡斜。這段徑道兩旁有不少矮灌叢,春天還有粉紅野牡丹燦爛盛放。從這個位置舉目,左右兩方均有高聳挺拔的脊嶺,右邊的山壁有多道削隙。腳下是赤柱的住宅區,再遠一點,赤柱和鶴嘴半島對開可見螺洲和地勢崎嶇的蒲臺島。
圖片來自:磨房用戶·joeyinGZ
這段登山徑道很漫長,要是倦了,不妨停下來稍作休息,順道欣賞旖旎的風光。在風和日麗的晴藍天,四周山野綠得發亮,換了颳風的灰暗日子,景致又別有一番蒼涼感覺。緩緩往上前進,以為快要到頂峰,原來只是山嵎裡一個小圓丘,設有石羅盤觀景臺讓遊人飽覽美景。
圖片來自:磨房用戶·跟風
站在這個山頭據點,淺水灣和深水灣在您眼前展姿,舂坎角岬頭柔柔展臂,圍抱幽幽碧水。轉眼另一方,一坡脊嶺像鯨背隆起,遠處是連亙深溝。大潭灣對開,可見龍脊和歌連臣山。
圖片來自:磨房用戶·跟風
衛奕信徑第一段路線的上落差大,孖崗山的上攀及下降幅度很大,需一定體能。下降孖崗山的路段雖然是石級,但也特別陡斜。
圖片來自:磨房用戶·跟風
起終點指引:
第1段以赤柱峽道巴士站旁的衛奕信徑動工儀式紀念牌作起點,請沿石階登山。如想縮短路程和避過孖崗山陡坡,可從淺水灣峽開始步行。前往淺水灣峽,請經南灣道轉入南灣坊,在最頂位置沿石階踏上遠足徑,開始登山。
衛奕信徑第1段終點陽明山莊。如繼續步行第2段,可越過馬路右轉至衛奕信徑牌坊。如想乘巴士往中環,請沿黃泥湧峽下山。
特色風景:
孖崗山、秋冬時節的大頭茶花、大潭谷、大潭水塘
營地設施:
無
補給信息:
中間無,但在終點陽明山莊有百佳超市補給
下撤點:
在淺水灣坳可沿紫羅蘭山徑退出至黃泥涌水塘
線路行程:
赤柱峽道-孖崗山-淺水灣坳-紫羅蘭山-陽明山莊
線路裡程:
4.8公裡
完成時間:
2小時
難度:
★★★☆
標距柱:
W000-W008
交通信息:
在中環大會堂乘6號或6A號巴士,越過舂坎角路口後,在斜坡第2個站下車(衛奕信徑車站)。遠足徑第1段起點就在巴士站旁。
的士車程及時間:從港島中環天星碼頭前往赤柱峽道 - 12公裡,需時約30分鐘。
圖片來自:地政總署測繪處
▼2、衛奕信徑第二段:黃泥涌水塘至藍田
簡介:
衛奕信徑第2段從斜坡起步,緩緩攀越山峰,然後繼續朝著港島東區的山脈邁進。登上高嶺後,徑道穿過一些矮灌木叢和古松,這些松樹經年累月迎著疾風,形態光怪陸離。再舉步上坡,便可登上頂峰。在這兒居高臨下,左方是黃泥湧峽和市景,右方是恬靜優美的大潭谷。
圖片來自:磨房用戶·Ann.~
由陽明山莊前行1公裡,衛奕信徑便緩緩轉平,抵達渣甸山觀景臺(433米)。有趣的是,渣甸山頂的高度恰巧與一谷之隔的紫蘿蘭山相等。站在渣甸山觀景臺向座標左方遙望,擠迫的鬧市一覽無遺。
圖片來自:磨房用戶·跟風
俯瞰山下車水馬龍的繁華景象,再看看身邊的綠野,赫然是兩個世界。這裡除了周末有些郊遊人士外,平時都很恬靜,唯一跟您作伴的就只有忙碌過路的螞蟻,又或在天空盤旋的黑耳鳶。
圖片來自:磨房用戶·跟風
山脊連綿,徐徐滾落到低谷,像為華都作屏障。目光轉到另一方,景象便大相逕庭,不沾塵俗的大潭谷別有一份淳樸美態,黛綠的茂林與3個水塘湊成最賞心悅目的圖畫。遙望谷外是廣闊的大潭灣,遠處還有三數海島。
圖片來自:磨房用戶·跟風
起終點信息:
衛奕信徑第2段起點
從黃泥湧峽步行上坡到陽明山莊,越過右邊一個小水塘,繼續步行至斜坡盡頭,過了左邊的小型停車場便可看見衛奕信徑拱門牌坊。第2段的起點處有一道小橋,過橋後徑道靠著右邊登山。
衛奕信徑第2段終點
鰂魚湧康怡花園。取道康怡花園周邊的小徑,再接上馬路下山。如繼續步行第3段,可前往港鐵太古站乘港鐵到港鐵藍田站。
特色風景:
渣甸山、大潭谷、小馬山、二戰遺蹟
營地設施:
無
補給信息:
第2段終點鍘魚湧是地鐵站,超市、各式餐廳、快餐店一應俱全,起點陽明山莊也可補給。
下撤點:
1、在渣甸山與小馬山間的山坳(標距柱W011及W012間),可左走沿渣甸北引水道行走一段,再在右方爆炸品處理課基地旁的石級下降至畢拉山道。由此可沿路下走至近畢拉山道111號乘小巴離去。
2、接上鰂魚湧緩跑徑後,可右走直接前往柏架山道。
3、接上柏架山道後,可沿路直接下降至英皇道。
線路行程:
陽明山莊-渣甸山-小馬山-柏架山道-康怡花園
線路裡程:
6.6公裡
完成時間:
2.5小時
難度:
★★☆☆
標距柱:
W009-W018
交通信息:
在中環大會堂乘6號巴士,在黃泥湧峽中國石化油站旁的車站下車,依照下文指示步行10分鐘即可到達第2段起點。
的士車程及時間:
從港島中環天星碼頭前往陽明山莊—6公裡,需時約20分鐘。
圖片來自:地政總署測繪處
▼3、衛奕信徑第三段:藍田至井欄樹
簡介:
假如您對衛奕信徑「渡海」有點疑惑,踏上第3段攀登魔鬼山(222米),很快便會精神亢奮,無暇再多加思想。山頂有個古老的碉堡遺蹟,是這段其中一個觀景勝地,可眺望藍塘海峽和形狀酷似海龜的東龍洲,以及維港對岸的灣畔高廈和群峰,東北方視野亦十分廣闊,可瞭望清水灣半島。
圖片來自:磨房用戶·Ann.~
繼續前行,路旁長滿雜木和蕨類。攀過一個小山坳,回頭可飽覽魔鬼山的北坡和嶮峭絕崖。前面的一段徑道可謂精採絕倫,都市和郊野拼湊的景致蔚為奇觀,相信只有在香港才欣賞得到。身處的這一邊,麻黑礫石、赭土、羊齒植物、竹林和鳥聲令人心曠神怡,僅數百米外一排排的摩天高廈形成一道屏障,市區的車聲隱約傳來。
圖片來自:磨房用戶·GZ柴
前方不遠處的一道石階直通五桂山,徑旁有不少布滿石英的礫石露頭。五桂山的頂峰平坦(304米),在這兒可首次觀賞到九龍的美景。五桂山峻峭嶙峋,削壁一直伸展到山下,臨接一排住宅高廈。市區版圖不斷擴大,一幢幢大廈幾乎要闖進郊野來。九龍的發展密度極高,石屎森林令人透不過氣,在這隅清幽天地笑看煩囂,不亦樂乎!
圖片來自:磨房用戶·GZ柴
沿著五桂山曲折的脊嶺向前行,景觀不斷變化。展目北方和東北面,清水灣半島和西貢氣勢懾人,山脈連綿,幾乎看不著盡處。在天朗氣清的日子,還可看見遠處崢嶸的馬鞍山和蚺蛇尖,前者的山鞍鮮明突出,後者的錐形尖頂煞是奇偉。
圖片來自:磨房用戶·Ann.~
溫馨提示:
1、在墳場車道旁衛奕信徑的地圖資料牌的右方雖有指示,但左方才是正確的衛奕信徑路段。
2、登五桂山的路段有一些小分支,但只要往山頂走便可。
3、首段藍田至高超道一段勉強地在地圖上連接隔海的衛奕信徑,大可略過不走;路線中途須橫越馬路,也失去連貫性。攀登五桂山是第三段中相對較難的路段,但主要景觀亦在於此,視線可由左面的將軍澳延伸至右方隔海的港島東區。
4、衛奕信徑第三段的起點容易迷路,下面是磨房驢友(y06350)的行路指導,附帶離線軌跡。
衛徑3起點有兩種走法:
1、從藍田地鐵站起步,如圖中紅色線路。
2、從油塘地鐵站起步,如圖中綠色線路。
但關鍵是找到w020標識柱,就在紅色和綠色重複的最下點。
圖片來自:磨房用戶·y06350
起終點指引:
衛奕信徑第3段起點
從港鐵油塘站出發,沿鯉魚門道步行至最東端,在迴旋處先左轉再右轉,取道有基督教華人永遠墳場指示牌的徑道登山。攀過一段陡坡後,徑道開始平緩,左邊有一排石階。拾級而上,郊野公園地圖牌(W020)側就是第3段起點,繼續靠左前行。如想縮短路程,可從衛奕信徑於五桂山以南與維景灣畔出入通道交匯處啟程。
衛奕信徑第3段終點
清水灣道井欄樹。如繼續步行第4段,可越過馬路進入井欄樹村。如結束旅程,可乘坐巴士或小巴到港鐵彩虹站。
特色風景:
魔鬼山、將軍澳華人永遠墳場、炮臺山
營地設施:
無
補給信息:
第3段起點藍田也是地鐵站,所以超市、各式餐廳、快餐店也是一應俱全,終點亦可補給。
下撤點:
1、在墳場車道旁衛奕信徑的地圖資料牌起行的第三個分岔口(近歌賦炮臺),可右轉水沿泥徑返回資料牌。
2、近墳地的路段可在左方的麻石徑下走返回高超道。
3、到達澳景路後可左走至碧雲道乘車離開。
4、可在寶琳路乘車離開。
線路行程:
藍田-鯉魚門道-高超道-澳景路-五桂山-馬油塘-心朗-井欄樹
線路裡程:
9.3公裡
完成時間:
4 小時
難度:
★★☆☆
標距柱:
W019-W031
交通信息:
乘港鐵到油塘站,依照下文指示步行10分鐘便可到達第3段起點。(正式來說,第3段起點位於港鐵藍田站,但從新落成的港鐵油塘站起步更快捷)
的士車程及時間:
從尖沙嘴天星碼頭前往魔鬼山 — 12公裡,需時約25分鐘。
圖片來自:地政總署測繪處
▼4、衛奕信徑第四段:井欄樹至沙田坳
簡介:
衛奕信徑第4段兩旁茂林密布,徐徐依著井欄樹攀上高崗。這段的景致與前數段截然不同,沒有脊嶺的廣闊視野,取道古老的鄉村小石路登山。這帶空氣較潮溼,遍地落葉,樹幹布滿地衣,徑旁的礫石縱橫交錯。
圖片來自:磨房用戶·GZ柴
一直往樹林深處前行,鄉村的人聲漸漸遠去。這兒沒有迷人的山水遠景,遊人可看看周遭的自然風貌。潮溼的環境為樹木帶來滋潤,枝葉一片亮綠。濃蔭深處,只偶爾傳來鳥蟲聲劃破寂靜,徑旁長滿青苔的泥土,山水瀝瀝滲流。
圖片來自:磨房用戶·赤狼
流水過往灌溉附近一帶的農田,今天則滋潤自然環境,為許多水生物種創造生境。細看溪裡,矯捷的小魚和甲殼動物在水中疾遊,動作趣怪,這些小動物世紀以來都在這裡繁衍。
圖片來自:磨房用戶·麥提沙2013
繼續踏步下山,徐徐邁向大藍湖村。越過村後,便開始攀上大老坳。攀山初段四周儘是茂林,許多樹木臨靠徑道,矮樹叢也比前段路多。路旁的長藤枝葉垂擺,樹根盤布於徑上,此外還有長滿棘剌角,冷不防小腿會很易被刺傷。
圖片來自:磨房用戶·麥提沙2013
衛奕信徑第四段難度不高,途中除行走與自然相融合的西貢古道,更可居高下瞰西貢海及牛尾海遠景,值得一遊。後段為水泥車路,市區景觀雖較沉悶,但仍可一賞九龍群山英姿。
圖片來自:磨房用戶·GZ柴
起終點指引:
衛奕信徑第4段起點
轉左進入井欄樹村,靠左前行,越過小亭,不要轉入左邊的混凝土路,繼續沿小明渠前行到T字路口,在該處轉右,依著曲折的山徑越谷。接近山谷邊緣的樹林時靠右行。第4段起點就在斜坡底郊野公園地圖牌側。井欄樹村的商店有食品及其他用品供應。
衛奕信徑第4段終點
沙田坳。如繼續步行第5段,可在沙田坳小食亭右轉前行50米。如結束旅程,沿沙田坳道下山便可返回北九龍。
特色風景:
西貢古道、飛鵝山
營地設施:
W035大藍湖村營地,W035的廁所是旱廁,但旁邊50米有引水渠可以取水。
補給信息:第4段起點井欄樹、終點沙田坳有小食店可補給。
下撤點:
在大藍湖可退出至蠔湧
線路行程:
井欄樹-黃麍仔-大藍湖-飛鵝山道-沙田坳道-沙田坳
線路裡程:
8公裡
完成時間:
3小時
難度:
★★★☆
標距柱:
W032-W046
交通信息:
乘港鐵到彩虹站(C2出口),轉乘1A號小巴(總站西貢),在斜坡頂蜆殼油站後下個巴士站下車,便是井欄樹。依照下文指示步行5分鐘便可到達第4段起點。
的士車程及時間:
從尖沙嘴天星碼頭前往井欄樹— 10公裡,需時約25分鐘。
圖片來自:地政總署測繪處
▼5、衛奕信徑第五段:沙田坳至大埔公路
簡介:
第5段經過沙田坳向西北前進,轉眼間但覺山青氣靈,新界北部群山的壯麗景致首次展現。在隨後幾段,衛奕信徑將深入這片蒼茫山麓。第5段有許多下山的大斜坡,到了一節翠蕨蔓長的山徑,景致豁然開朗,遙望西北方的遠近美景,令人陶醉。
圖片來自:磨房用戶·919499576
這帶山頭長滿針松和褐黃的白千層,樹皮披披剝剝,好不趣怪。山下的溝谷則是鬱綠的雜林,不少本地樹種在林裡自然繁衍。細看徑旁,橘紅的苔草活像鬍子,還有灰綠的地衣。一些矮竹和蓑衣草畔著小湧,倚水而生。
圖片來自:磨房用戶·淡淡風
沿著徑道蜿蜒而行,對面的脊嶺愈見清晰。徑道拐了一彎,視野驀然遼闊。左方山腳下的沙田市中心大廈林立,遠處可見北面的八仙嶺群山高低起伏。八仙嶺距離這裡15公裡,但取道衛奕信徑則要30公裡。
圖片來自:磨房用戶·淡淡風
繼續前行,有一處風光迷人的松崗,可飽覽新界南部全景。大帽山和馬鞍山像左右門將,守護著正前方的沙田。在這裡,新界群峰的雄姿展現在眼前:氣勢磅礡的大帽山、尖峭的針山、圓渾的草山,還有右邊馬鞍山和牛押山的高嶺勝景。
圖片來自:磨房用戶·孤獨行者3193
溫馨提示:
1、引水道的部分路段沒有欄杆,須多在意。
2、後段獼猴眾多,為免誘使它們搶食,切勿在它們出沒的地方飲食,亦請勿餵飼猴子。
起終點指引:
衛奕信徑第5段起點
行50米,於郊野公園地圖牌(W047)開始旅程。該處馬路就是第5段的起步點。沙田坳道的小食亭有飲品及熟食供應。
衛奕信徑第5段終點
九龍水塘。如繼續步行第6段,可橫過大埔公路,向右行200米到該段起點。如結束旅程,乘81號巴士可到達港鐵太子站。
特色風景:
獅子山、慈雲山、遠眺船灣淡水湖
營地設施:
無
補給信息:
第5段起點沙田坳有小食店可補給
下撤點:
引水道近望夫石有支徑可退出至紅梅谷。
線路行程:
沙田坳-望夫石-九龍水塘-大埔公路
線路裡程:
7.4公裡
完成時間:
2.5小時
難度:
★☆☆☆
標距柱:
W047-W060
交通信息:
乘港鐵到黃大仙站,轉乘的士到沙田坳。依照下文指示步行50米便可到達第5段起點。
的士車程及時間:
從尖沙嘴天星碼頭前往沙田坳 — 8公裡,需時約25分鐘。
圖片來自:地政總署測繪處
▼6、衛奕信徑第六段:大埔公路至城門水塘
簡介:
衛奕信徑第6段先後途經3個水塘。首先到達九龍水塘,之後徑道便登上高嶺,朝西北方深入新界中部。這帶樹木沒有集水區附近樹木高,但仍遮擋了視野,水塘很快便消失在樹叢中。
圖片來自:磨房用戶·dujiayou
這段土徑最初略為平緩,然後慢慢上坡,曲折地在水塘背後橫越金山谷。徑上鋪滿了厚軟的落葉,兩旁有許多成熟的樹木和蕨類,樹林中層的樹幹上有不少攀藤植物蔓生,這都是早年植林穩固水塘分水嶺的成果。
圖片來自:磨房用戶·dujiayou
不斷前行,有多個空曠位置可環顧九龍群巒全景,路上偶爾可從枝葉縫中看見水塘。赭黃的土堤與翠綠的碧水,構成耀目的圖畫,這種怡人的美景,在附近多個水塘大壩都可觀賞。冬日到此遊玩,堤岸乾旱,像船頭般露出水面,夏季雨後,滿溢的塘水卻漲至林邊。
圖片來自:磨房用戶·dujiayou
繼續前行,越過多條匯流水塘的山湧,水邊長滿角、矮竹和綠蕨。周圍有許多巖石潭和山溪,成為甲殼動物和小魚的安樂窩。
圖片來自:磨房用戶·GZ柴
天朗氣清的下午是到此遊玩的最佳時候。夕陽在城門西下,樹縫裡的九龍水塘美不勝收。塘水波平如鏡,柔柔地躺在高壩腳下,蒼林在暮日下閃爍,宛如璀璨的翡翠。舉頭看看天空,黑耳鳶在自由翱翔,西邊吹來陣陣和風。風止物靜……剎那間萬籟俱寂。
圖片來自:磨房用戶·農民GG
溫馨提示:
金山路附近獼猴眾多,切勿在它們出沒的地方飲食或餵飼猴子。
起終點指引:
衛奕信徑第6段起點
在巴士站下車,背後有些長凳的位置(W061)就是第6段起點。假如剛完成第5段,只需越過大埔公路右行200米便可到達標柱(W061)。如想縮短行程,可折回500米,取道九龍水塘出入道路開始旅程。沿柏油路(此段屬麥理浩徑)登上山頂,便可匯接衛奕信徑。
衛奕信徑第6段終點
城門水塘大壩。如繼續步行第7段,可轉右橫越大壩。如結束旅程,在大壩轉左,前行約1公裡便可到達小巴站,可乘82號小巴前往荃灣港鐵站。
特色風景:
九龍水塘、城門水塘
營地設施:
無
補給信息:
第6段終點城門水塘有小食店可補充
下撤點:
1、在分岔路口可靠左循金山家樂逕往金山路,再下走至大埔公路。
2、在金山家樂徑的終點處,可左走循金山路下降至大埔公路。
線路行程:
大埔公路-九龍水塘-金山路-城門水塘
線路裡程:
5.3公裡
完成時間:
2小時
難度:
★★☆☆
標距柱:
W061-W069
交通信息:
的士車程及時間:從尖沙嘴天星碼頭前往九龍水塘 — 9公裡,需時約30分鐘。
圖片來自:地政總署測繪處
▼7、衛奕信徑第七段:城門水塘至元墩下
簡介:
到第7段,整條衛奕信徑已完成逾半。徑道越過城門大壩向北伸展,沿水塘在郊野蜿蜒。城門谷風景如詩如畫,左方的大帽山巍峨矗立,磅礡之勢渾然天成。
圖片來自:磨房用戶·小-馬-哥
水塘東堤畔的郊道是香港最怡人的水塘徑之一,塘水就在腳下不遠處,沿途有各式各樣的樹木展姿,徑道倚著長長的進水灣蜿蜒,景象不斷變奏。初起步時,徑道大致朝北前進,可欣賞水塘對岸的林木美景,水塘的赤堤斜落到狹窄的進水灣,擁接從高處匯流的石溝。
圖片來自:磨房用戶·y06350
繞著城門水塘一直走著,徑道十分曲折,自然環境和風光不斷變換。水塘的北端較狹小,遊人可遙望淡水湖和遠方的西岸。這一帶溼地有許多白千層,這種樹最喜歡沼澤生境,水塘滿溢時堤岸也浸得溼潤,滋養它們茁壯成長。春季到此,漫山嫩黃的臺灣相思,千嬌百媚。
圖片來自:磨房用戶·納米210
徑道接著進入城門岬頭,沿途可觀賞香港最漂亮的木林。即使數十年前香港樹木被砍得七零八落的時代,城門谷的鄉民也獨享綠化環境,多條鄉村外的風水林不斷蔓衍,好比現代「挪亞荒舟」,把綠化種子深植四方,與周圍的人工植林融合,演變為一片蒼鬱天地。
圖片來自:磨房用戶·netsnowing
沿途細看,可以察覺早年農民耕作的遺蹟,好像乾涸的田圃圍牆,青苔密布,今日已融入周遭優美的自然環境。
圖片來自:磨房用戶·GZ柴
起終點指引:
衛奕信徑第7段起點
在城門水塘小巴總站靠右上坡,前行約1公裡,越過東壩。在大壩盡頭急轉左,石階(W071)就是本段起點。
衛奕信徑第7段起點
位於郊野公園地圖牌側的元墩下避雨亭。沿山徑下坡到別墅群,便可乘小巴到港鐵大埔墟站。如繼續步行第8段,最方便是乘的士到大埔頭徑的起點,攀登九龍坑山。
特色風景:
白千層、秋楓
營地設施:
W84鉛礦坳營地,鉛礦凹合法營地旁邊有水龍頭可以衝涼,非法營地是廁所旁,兩者相距50米,扎廁所旁好處是有燈但需要早七點前收帳,扎合法營地無燈但不需要提前收帳。鉛礦凹營地溼度較高,洗後的快乾衣都較難幹。另外還需要注意的是鉛礦凹營地有猴子出沒,建議要將所有物品收入帳篷,特別是塑膠袋裝的東西猴子會整個提走。
補給信息:
第7段起點城門水塘可補給
下撤點:
從塘畔徑接回林務車道後,可一直左走沿車道退出至城門道。
線路行程:
城門水塘-鉛礦坳-元墩下
線路裡程:
10.2公裡
完成時間:
4小時
難度:
★☆☆☆
標距柱:
W070-W088
交通信息:
乘港鐵到荃灣站,在兆和街乘82號小巴到城門水塘下的總站,依下文指示步行15分鐘便是第7段起點。
的士車程及時間:
從尖沙嘴天星碼頭前往城門水塘 — 14公裡,需時約30分鐘。
圖片來自:地政總署測繪處
▼8、衛奕信徑第八段:元墩下至九龍坑山
簡介:
衛奕信徑隨著山坡走進市郊,無可避免地進入大埔已發展地區,繼而開始徵服九龍坑山。有些遠足朋友乾脆以九龍坑山腳作這段的起點,但我們選擇了依照原訂路線,匆匆走過大埔市區。
圖片來自:磨房用戶·dujiayou
徑道從起點位置左轉上坡,先後越過樊仙宮古廟和一些別墅,繼續向上攀爬。這段衛奕信徑分別有土徑、混凝土石階和瀝青路,稍後還接上一條狹窄的小路。起步初段是上坡路,然後轉為平緩,繞著山谷中坡迂迴而行,途經一些草林和山邊苗園。
圖片來自:磨房用戶·dujiayou
前行約2公裡後,徑道便開始下坡到石古壟。在石古壟渡河後,再向西北前行400米,然後右轉前往大埔頭徑。這是整條衛奕信徑最乏味的一小段,假如想省卻這一程,可直接乘的士到大埔頭徑。
圖片來自:磨房用戶·dujiayou
攀登九龍坑山的徑道令人精神亢奮。甫踏上徑道,景觀便迅速轉變,樹木愈來愈少,漫山儘是灌叢,春天還有嫩紅的野牡丹吐豔。越過第一個小亭,便可欣賞無邊無際的壯闊美景。
圖片來自:磨房用戶·yuwa
溫馨提示:
1、上碗窯村後的一段山路很茂密,宜穿長袖衣物。
2、上攀九龍坑山的路段頗費力;攀過九龍坑山後仍需行走一段路才可退出,綜合路程頗長,需一定體能。
起終點指引:
衛奕信徑第8段起點
第8段以元墩下避雨亭作起點。位於大埔以南的徑道初段景色平凡,經過鄉村地區後通往高速公路下的一條小路,沿河畔經市區可到達大埔頭徑(W099)。過了大埔頭徑的村屋後,可見一排粉紅色的石階。如想縮短路程,可直接從大埔頭徑開始步行。元墩下至大埔途中有多處商店供應食品及用品。
衛奕信徑第8段終點
九龍坑山。如繼續步行第9段,只需沿徑道前行。如結束旅程,折回大埔頭徑,或取道第9段前往鶴藪水塘,在該處左轉沿馬路前行約1公裡,便可乘小巴到粉嶺港鐵站。
特色風景:
博物館、遠眺船灣淡水湖、連續的山脊階梯路。
營地設施:
無
補給信息:
第8段至大埔鬧市可補給。
下撤點:
橫過林村河後,可往太和鐵路站離開。
線路行程:
元墩下-上碗窯-太和-九龍坑山
線路裡程:
9公裡
完成時間:
4小時
難度:
★★★☆
標距柱:
W089-W105
交通信息:
乘港鐵到九龍塘站,轉乘往大埔墟港鐵站,在車站乘的士經上碗窰前往元敦下。
的士車程及時間:
從尖沙嘴天星碼頭前往大埔頭徑 — 24公裡,需時約40分鐘。
圖片來自:地政總署測繪處
▼9、衛奕信徑第九段:九龍坑山至八仙嶺
簡介:
衛奕信徑隨著九龍坑山北坡蜿蜒,途經多個風景秀麗的山嶺。踏上第9段,景致愈見壯麗,徑道依著山脊迂迴而行,登上崎嶇高峻的八仙嶺。徑道開始下行,驟見荒野高低起伏,群巒間瞥見新界最北端的狹窄盆地毗鄰深圳河。遠處右方,八仙嶺峻嶽連天,漸入眼帘。
圖片來自:磨房用戶·dujiayou
舉步前行,不覺間已到了鶴藪水塘之上。這個小水庫狀似牛軛,是本港環境最優美的景區之一。這隅寧靜的幽谷翠坡環抱,漫山遍野的野牡丹競相飄紅,灌木生氣盎然,伴隨蛙兒鳴唱。眺望遠處,脊嶺高低起伏,與天比高,連綿的山脈一直伸展到12公裡外的馬鞍山。
圖片來自:磨房用戶·y06350
到了鶴藪,徑道環抱著茂木叢生的水塘而行,穿越一片蒼松,繼而畢直朝八仙嶺的巔峰進發。徑道不斷往上攀,先是石徑,再接上石階,逐步邁向高峰。邊走邊看,偶爾停下來稍作歇息,眼前的浩瀚勝景美不勝收— 八仙嶺群峰迭起,直奔絕崖陡坡。
圖片來自:磨房用戶·y06350
回望翠谷,林間小溪淙淙涓流,還有古老農圃,在長草裡乍隱乍現,似在訴說昨日的故事。第九段是衛奕信徑最艱苦的路段,須登上及下降近600米高的八仙嶺,全程行走於山脊沒有任何遮擋,也沒有任何休息亭,晴天暴曬、雨天暴淋。
圖片來自:磨房用戶·y06350
正走的難度比反走要大得多。路線先攀上氣勢不凡的屏風山及黃嶺,再縱走連綿起伏的八仙嶺山脊,居高下瞰船灣淡水湖及大尾督。
圖片來自:磨房用戶·y06350
溫馨提示:
1、走至此段終點仙姑峰後,仍須下走一段至大尾督才可乘車離去。
2、路線上落差大,體能要求高。
3、八仙嶺上極少遮蔭,天氣炎熱時慎防中暑。
起終點指引:
衛奕信徑第9段起點
第9段從九龍坑山頂開始。前往九龍坑山頂,最快捷的途徑就是依著第8段北端,循大埔頭徑登山。假如想縮短行程,可乘港鐵到粉嶺港鐵站下車,轉乘前往鶴藪的小巴到鶴藪水塘,以該處為起點。如需要食物或其他用品,可在大埔及粉嶺商店購買。
衛奕信徑第9段終點
八仙嶺最東端的仙姑峰。如繼續步行第10段,可沿途下山。如結束旅程,可走一小段下坡徑道,然後右轉到大美督徑,在大美督乘75K或275R號巴士(只在星期日及公眾假期服務)前往大埔墟港鐵站。
特色風景:
八仙嶺
營地設施:
鶴藪營地
補給信息:
無
下撤點:
1、從九龍坑山下降接上流水向郊遊徑後,可順走(右方)或逆走(左方)郊遊逕往流水向(往粉嶺的小巴雖會路經流水向道,但通常已客滿。建議再步行至鶴藪圍乘車)。
2、到達鶴藪水塘後,可沿鶴藪道走至鶴藪圍乘車離去。
3、在屏風山可左轉循泥徑下降,接南湧郊遊徑再左走下降至丹竹坑。
線路行程:
九龍坑山-鶴藪水塘-屏風山-黃嶺-八仙嶺-仙姑峰
線路裡程:
10.6公裡
完成時間:
4.5小時
難度:
★★★☆
標距柱:
W106-W125
交通信息:
乘港鐵到九龍塘站,轉乘到大埔墟港鐵站,在該處乘的士到大埔頭徑。
的士車程及時間:
從尖沙嘴天星碼頭前往大埔頭徑 — 24公裡,需時約40分鐘。
圖片來自:地政總署測繪處
▼10、衛奕信徑第十段:八仙嶺至南湧
簡介:
八仙嶺東端是衛奕信徑的最後一段。第10段朝著西北進發,目的地是南湧。從赤柱的起點走到這裡,行程已逾70公裡,但其實兩地的直線距離僅有30公裡。第10段是衛奕信徑最精採的旅程。
圖片來自:磨房用戶·看著月亮
仙姑峰頂三面都是峭坡,在此居高臨下,鳥瞰新界東北環迴美景,視野一覽無遺。仙姑峰東臨船灣淡水湖,洋洋6公裡的水庫背倚重巒疊嶂;東北面的郊野千姿百態,環抱著印洲塘,仿如在呼喚遠方的零汀小島;徑道前方,西北群山起伏,徐徐落下南湧谷。
圖片來自:磨房用戶·壹切歸壹
從山頂開始下行,可盡享無邊美景,視野從蒼鬱的山林一直伸展到烏蛟騰,越過沙頭角海至沙頭角。這段徑道先穿過灌林,繼而進入豐茂的翠林。剛走過空曠的八仙嶺,滿目翠木丰茸,倍覺心曠神怡。
圖片來自:磨房用戶·壹切歸壹
衛奕信徑第十段以山腹處的橫七古道為重點。其間廢村、古道與林木交織,展現了文化與自然共融的氣質。末段橫渡屏嘉石澗,並鳥瞰南湧的魚塘和鹿頸溼地,為整段旅程作美好結尾。需注意下雨時小心古道溼滑及留意溪河犯濫。
圖片來自:磨房用戶·思然
起終點指引:
衛奕信徑第10段起點
第10段以八仙嶺最東端的仙姑峰作起點,亦即第9段的終點,因此建議完成第9段後繼續步行第10段。假如只想步行第10段,可在大美督取道2公裡的山徑,登上仙姑峰,然後沿石級下山,再轉左。
衛奕信徑第10段終點
衛奕信徑於南湧村以南位置與大路交接,在這裡右轉前行半公裡,便可抵達南湧村。沿鹿頸路前行,便可乘小巴到港鐵粉嶺站。
特色風景:
橫七古道、橋山橋
營地設施:
無
補給信息:
終點有補給
下撤點:
1、仙姑峰下降至八仙嶺然教育徑後,可左走下降至大美督或 循徑稍後右轉下降往新娘潭。
2、往後有支徑分別可下降新娘潭 或 烏蛟騰 (由分支至終點約需1小時)。
3、在轉往尤德亭前的分岔口可直走下降至鹿頸。
線路行程:
八仙嶺(仙姑峰)-橫山腳下村-橫山腳上村-上七木橋-下七木橋-南湧
線路裡程:
6.8公裡
完成時間:
2.5小時
難度:
★★☆☆
標距柱:
W126-W137
交通信息:
乘港鐵到九龍塘站,轉乘到大埔墟港鐵站,在該處乘75K或275R號巴士(只在星期日及公眾假期服務)到大美督,依照下文指示前往第10段起點。
的士車程及時間:
從尖沙嘴天星碼頭前往大美督— 30公裡,需時約1小時。
圖片來自:地政總署測繪處
▼衛奕信徑全程標距柱:
圖片來自:地政總署測繪處
▼衛奕信徑軌跡下載:
http://c1.zdb.io/files/2017/08/04/a/a6c1705f8809a6cb987c9e00e5e08f08.kml
▼小貼士
1、衛奕信徑一定研究好地圖,不少段因為要穿越村落和市區,所以到分叉口要多看看多問問,尤其是反走的時候,到村邊碰到沒有拴著的狗狂吼時一般是走錯路了,否則公家的衛奕信徑是不允許有危險的。
2、反走和正走的星級標準是不同。
▼實用連結
香港天氣情況:
gb.weather.gov.hk/wxinfo/currwx/fndc.htm
香港城巴網站:
www.nwstbus.com.hk/home/default.aspx?intLangID=3
香港地鐵網站:
www.mtr.com.hk/chi/homepage/cust_index.html
運輸署-公共運輸:
www.td.gov.hk/sc/transport_in_hong_kong/public_transport/index.html
香港政府地理資訊地圖:
www1.map.gov.hk/gih3/view/index.jsp
香港漁農署:
www.afcd.gov.hk/tc_chi/country/cou_vis/cou_vis.html
新渡輪船班信息:
www.nwff.com.hk/chinese/schedule/route.asp?Origin=CW&Dest=MW&From=25&line=H
▼溫馨提示
* 在香港進行戶外活動請遵守香港法律法規。
* 本文線路地圖來自於香港地政總署測繪處網站,線路信息參考香港郊野樂行網,其他信息來源於磨房站內用戶信息,由「磨房·磨小編」編輯整理。未經許可請勿轉載,轉載請註明出處。
▼文章回顧
01、《領略四分之三的香港》
02、《去香港戶外的9大理由》
03、《41個香港合法營地盤點》
04、《為何昨天盤點的香港合法營地沒有貝澳營地?》
05、《港澳郊野公園盤點(一)——香港篇》
06、《港澳郊野公園盤點(二)——香港篇》
07、《港澳郊野公園盤點(三)——香港篇》
08、《港澳郊野公園盤點(四)——澳門篇》
09、《騎遊澳門,避開奢華,最詳細的舊街巷騎行指南》
10、《香港海岸公園盤點》
11、《香港遠足徑盤點——家樂徑》
12、《香港遠足徑盤點——自然教育徑》
13、《香港遠足徑盤點——郊遊徑》
14、《香港遠足徑盤點——樹木研習徑》
15、《香港遠足徑盤點——野外定向徑》
16、《香港遠足徑盤點——戰地遺蹟徑》
17、《香港遠足徑盤點——健身徑》
18、《香港遠足徑盤點——古道》
19、《香港遠足徑盤點——緩跑徑》
20、《香港文物徑盤點》
21、《香港遠足徑盤點——自然徑》
22、《香港四大遠足徑盤點——港島徑》
23、《香港四大遠足徑盤點——鳳凰徑》